精采回顧 #倒數10分又38秒 女性熱愛的小說🌹
昨天的線上活動大家都聽得開心嗎?在大雨的夜晚,能在家裡舒服地喝著飲料,參與這場百人讀書會,一同認識這本土耳其小說,相信是個乾爽又愉快的體驗。
以下摘錄兩位講者 黃宗潔(教授、作家)xKristin(影書評人、作家)的精采內容──
🧑宗潔老師:先從《倒數10分又38秒》的書名來講,它是從人的意識消散的過程來著眼,醫學史上對於人的身體和意識之間「斷離」的過程其實一直很感興趣,但對於「人死了之後我們的意識到底能留存多久?」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蓋棺論定」的答案。畢竟沒有一個死者可以清楚地告訴你:原來只持續了幾分幾秒……
19世紀初有一種實驗方式:去斷頭台找剛被斬首的屍體,頭一落地,就上前拎著死者的頭,在旁邊大喊:「你聽得到我嗎?」但死者即使聽得到也沒辦法回答你啊。夏法克把此種對「意識」的思考帶到小說裡,在所有關於死後意識持續時間的說法中,盡可能給了她一段最長的時限去回顧她的一生,是很溫柔的做法──
一個邊緣的女性,聲音沒辦法被聽見,夏法克給了她一段最長的時間,讓她去說她的故事。
👩Kristin:我習慣用大家比較熟知的電影來介紹小說給朋友聽,而這本書讓我想起《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截然不同的故事,但有本質上的共通點,是相當吸引我的地方。
松子是以青少年的視角展開,當她意識到姑姑的存在,是從姑姑的「死」得知的,對於這個未曾謀面的姑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會落到眾叛親離、孤獨死去的下場?都讓這個姪子非常的好奇。死人無法從墳墓起來為我們解答,所以他主動去了解松子一路上遇見什麼人、做了什麼工作、令人不勝唏噓的人生故事。
《倒數10分又38秒》就是從一位伊斯坦堡的妓女身上展開,述說了主角萊拉的童年的陰影、父權社會下的顯性跟隱性的傷害、東西方交匯的城市,我覺得比松子更精采。
🧑宗潔老師:我想聊聊結構上。倒數是一個「險招」!(笑)
一分鐘一分鐘這樣數,很容易落入僵化的節奏,還好她是順著「意識」,在意識快要崩潰、消散──就好像我們快睡著前意識的凌亂、跳躍,用感官的線索去串連,在串連的過程帶入五個朋友。在每一分鐘之後,加上一個朋友的速描、快照,用不是很冗長的方式講他們的個性與來歷,如何在這座城市裡面命運地交會,接著串聯到我更喜歡的第二部,#水緣關係。
我很喜歡所羅門《背離親緣》這本書裡提到的「橫向的家人關係」的可能性。第二部是建立在這樣子的前提上,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讓讀者覺得讀第一部故事就講完了,想不到她創造出更多的驚喜。
🙋♀️主持人副總編心愉:據說兩位講者對書裡女主角萊拉身邊的兩位男士有不同喜好?
👩Kristin:我喜歡萊拉的先生,他是一個輾轉來到伊斯坦堡的左翼青年,原本想當畫家。夏法克把他寫得很討喜、讀很多書、有各類思想的洗禮,這兩個人的相處、意識型態是很強烈的對比,但他還是對萊拉很善良,在大時代的碾壓下彼此還有這樣純真的感情,覺得非常感動。他們在成長背景非常不同,透過角色的差異、對照,可以感覺作者夏法克想讓大家看到:世界是多元的。
🧑宗潔老師:我對她的先生有一點意見。(笑)他的愛很自我,理想也比較片面,他在追萊拉時玩的小遊戲:「自由是什麼味道、伊斯坦堡如果是一種味道……」有點做作(笑),包含他說要幫娜蘭找工作,我覺得他的理想是包容性沒有那麼高的理想。看這段的時候一直想到愛特伍的《女祭司》,裡面那個也是很有理想的先生,但女主角覺得那我們寫羅曼史的理想就不是理想嗎?
我喜歡的是青梅竹馬,席南,他很內向、保守,不是俗世裡面真的那種很勇敢的人,可是後來到了第二部的翻轉,他變得有行動力去面對創傷,也是我喜歡第二部的原因。
第二部在解決的是五個朋友怎麼去面對創傷,去完成哀悼。我很喜歡裡頭的一段話:
「愛如果不是把另一個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去照顧,那什麼叫愛?」 ✨
🙋♀️主持人副總編心愉:一定要問你們,怎麼看帕慕克的作品跟夏法克呢?
👩Kristin:我看過一個關於帕慕克與夏法克的對話,夏法克說到,土耳其是高度性別歧視、甚至有「作家不能是女性」這種文學傳統。多數土耳其作家寫女性,都只被看作繆斯,只是被觀看、被探索的角色,夏法克甚至公開問過帕慕克的看法,但帕慕克就說:「嘿,我懂你在講什麼,但我就是一名男性土耳其作家,我能怎麼辦?」我覺得他們兩個在對於性別視角這個觀點,呈現在書中也是非常有趣的部分。
🧑宗潔老師:帕慕克早期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裡頭,細密畫、宮殿式的華麗的色彩與氣味,感官的書寫很細膩,而《純真博物館》變得更日常性、庶民感,後來真正蓋起純真博物館!讓小說跟真實性有了對話,像我們去倫敦要去貝克街,觀光客要想像一座城市的時候,就有文學可以去依附的具體所在。博物館裡有男主角收集起來的菸蒂,帶出了「無意義之中的意義」這樣的訊息,更打破了我們原本對土耳其織錦般的想像。
而夏法克從更邊緣、更女性,充滿幻滅與破碎的人物,勾連出截然不同的伊斯坦堡的故事,是一種想像力的補充,讓我們不會陷在固著的想像中。兩位作家都可以豐富我們認識土耳其的面向。
帕慕克後來的散文集《別樣的色彩》裡的一段話,剛好可以回應《倒數10分又38秒》,他說:「城市的靈魂在於它的集體記憶。廢墟象徵著遺忘,也開啟了遺忘,但廢墟也可以是其他人 #修築夢想的新空地。」我覺得他後來朝向的思考,呈現了他的流動性,而《倒數》就是在開啟集體記憶本身的曖昧性。
集體是誰的集體?來自這麼多地方的人,邊緣的記憶,怎麼去納入集體裡面,怎麼不讓集體遺忘去把他們吞噬掉。我覺得夏法克在抵抗這樣的東西。
🙋♀️主持人心愉最後引用了夏法克的話,來為這場讀書對談作結──
在中東,故事一向是透過社會底層人們的眼去觀看,透過他們的嘴去傳述。這本小說處理的主題或許沉重,或者困難,但我打從心底相信,這是本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現今(土耳其)社會中,我們看到民主衰退、公共空間對多元或差異幾乎沒有包容力。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友情更加可貴,底層者的團結也更有力、更深厚。這些連結,給了我們啟發與希望。
✨
#WFH就要讀小說 #新經典陪你閱讀線上活動 #首場!
#防疫時期的選書方式 特別感謝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群上很多人說要一起來寫居家防疫日記,是還滿樂意加入的,但即使閉關在家,敝人在下的防疫生活仍舊乏善可陳,讀不完的書、看不完的影劇以及寫不完的稿子,真正想看、想讀的作品只能慢速消化中。而,這是一場紙上深度旅遊,原本打算全部讀完後再來好好分享此本小說,卻沒料到進度被各種工作脫延,又覺得明明如此精彩、豐富又迷人的故事,上市後討論度卻不高,真的相當遺憾。因此,在《聊天紀錄》後,決定先來好好推薦一下此位緊接著帕慕克,土耳其最受全球注目的當代作家 Elif Shafak《#倒數10分又38秒》。
⠀⠀⠀⠀⠀
▍博客來:https://reurl.cc/3NE59O
⠀⠀⠀⠀⠀
讀至目前為止,《倒數 10 分又 38 秒》給我一種,近似於觀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感受。
⠀⠀⠀⠀⠀
「小說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如同開頭兩個字寫的:『結局』。故事從這裡開始,我們馬上知道故事的主角(萊拉)死了。她是伊斯坦堡的性工作者,被殘忍地殺害後扔進大型垃圾箱。我寫這段時,想起一則真實事件:兩年前,一位跨性別的性工作者同樣遭殺害後被扔進垃圾箱中。我寫著自己虛構的角色、虛構的故事時,同時想起了她的故事。萊拉的心臟停止跳動,但頭腦依然運轉著。她一分鐘、一分鐘地回想起過去。在這 10 分 38 秒之內,做為讀者的我們經歷了她的故事,同時也經歷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在中東,故事一向是透過社會底層人們的眼去觀看,透過他們的嘴去傳述。這本小說處理的主題或許沉重,或者困難,但我打從心底相信,這是本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
天亮之前,萊拉陳屍在伊斯坦堡街邊的大型垃圾箱中,她的呼吸已經中止,意識正在逐漸消失,她還有最後一點點時間:10 分又 38 秒。拾荒少年趨前搶走她脖子上的項鍊墜子,萊拉在心底喊著:去叫警察,警察會通知她的五個好友,他們會幫她重獲自由。出生在凡城的萊拉天真無邪,不明白為什麼阿姨說她才是自己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家裡不許有任何西方世界的東西;不明白叔叔一再爬上自己的床,父親卻要她假裝沒這件事。終於有一天,她逃離那個家,投奔所有對現實不滿的人都會來到的、充滿夢想的城市:伊斯坦堡。但伊斯坦堡卻沒有善待她。
⠀⠀⠀⠀⠀
為變性飽受折磨仍意志堅定的娜蘭、靦腆內向卻為萊拉打開一扇窗的席南、被賣到伊斯坦堡當妓女的黑人潔米拉、會咖啡占卜的侏儒甄娜、因家暴而出逃的修美拉,這五個朋友和萊拉一樣,是繁華伊斯坦堡裡的邊緣人,在世人唾棄的眼神中成為彼此可靠的肩膀,攜手為萊拉奮力搏鬥。
⠀⠀⠀⠀⠀
萊拉死後的每一分鐘,不同氣味帶她回到某一段記憶:鹽的味道是她出生的味道,檸檬和糖帶她察覺媽媽、阿姨和自己不尋常的關係,荳蔻咖啡強烈的氣息一如她的工作場域,西瓜的味道牽引出深層的驚嚇與痛楚,燉羊肉的香氣點燃家庭的希望,儘管這希望為時短暫,終將破滅。味覺裡的記憶,記錄下萊拉的一生。
⠀⠀⠀⠀⠀
人類就像猛禽,雖然擁有自由自在翱翔天際的本領,有時卻自願受縛。牠們蹲踞在獵人肩上,乖乖等待主人的獎賞或命令;牠們被蒙上頭罩,避免驚慌。看到就會知道,知道就會害怕。每個主人都懂得:讓猛禽看到的愈少,牠們就愈平靜。宗教、權力、金錢、意識型態和政治,是否就像那頭罩,讓人免於害怕,安於無知帶來的平靜?
⠀⠀⠀⠀⠀
這是一部極其動人、令人著迷的作品,以獨特的結構、非凡的人設、暢快的節奏,精準捕捉現代土耳其的多樣性。作者曾說伊斯坦堡是一座流動的城市,她不緬懷過去,而是與這城市的此刻一同呼吸。
⠀⠀⠀⠀⠀
⠀⠀⠀⠀⠀
⠀⠀⠀⠀⠀
(以上主要文字介紹與譯文節錄自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帕慕克後最受全球注目的土耳其小說家艾莉芙夏法克
#獲選為_能提供你提振心靈最需要的力量_全球12位人物之一
▌當我寫著自己虛構出的角色時,也想起了她的故事……
我是艾莉芙,夏法克,是個寫作者,用土耳其文和英文說故事。我的寫作連結了不同城市、不同文化及不同語言,最新的一本書是《#倒數10分又38秒》。
我讀過一份很有意思的科學研究:在心跳停止後,人腦機能還會繼續運作個幾分鐘。這份研究來自加拿大的重症醫學中心,在過世的病人身上,醫師發現腦部活動又持續了一段時間。於是我開始思考,在如此有限的時間裡,人們會想些什麼?如果我們回想此生,那麼,被篩選出來的會是哪些記憶?好事,還是壞事?
小說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同開頭兩個字寫的:「#結局」。故事從這裡開始,我們馬上知道故事的主角(萊拉)死了。她是伊斯坦堡的性工作者,被殘忍地殺害後扔進大型垃圾箱。我寫這段時,想起一則真實事件:兩年前,一位跨性別的性工作者同樣遭殺害後被扔進垃圾箱中。我寫著自己虛構的角色、虛構的故事時,同時想起了她的故事。
萊拉的心臟停止跳動,但頭腦依然運轉著。她一分鐘、一分鐘地回想起過去。在這10分38秒之內,做為讀者的我們經歷了她的故事,同時也經歷了這個國家的歷史。
在中東,故事一向是透過社會底層人們的眼去觀看,透過他們的嘴去傳述。這本小說處理的主題或許沉重,或者困難,但我打從心底相信,這是本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這本書宣揚多元與包容的價值,我想,它也讚揚了友情。我在書裡寫道:人生在世,我們都有兩種家庭。如果你的血緣家庭充滿愛、關懷、溫暖,那你很幸運,一定要好好享受,並感謝這樣的環境。但並非人人都如此。不幸的人會找出特別的方法,像書裡說的,不要忘記還可以擁有「#水緣家庭」。水緣家庭由朋友組成,這些朋友的數目不會太多,只有五到六個。小說裡的萊拉有五位這樣的朋友,她跌倒時,這些水濃於血的朋友們會緊緊接住她。
現今(土耳其)社會中,我們看到民主衰退、公共空間對多元或差異幾乎沒有包容力。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友情更加可貴,底層者的團結也更有力、更深厚。這些連結,給了我們啟發與希望。
✧Elif Shafak on 10 Minutes 38 Seconds in this Strange World
觀賞完整影片:https://youtu.be/6-9VsPqAsLo
✦ 艾莉芙‧夏法克《倒數10分又38秒》
致月光下追尋自由的人們🌙 https://reurl.cc/3NE59O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在 說書資源哪裡找?優質聽書APP、Podcast、Youtuber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過我覺得美中不足的部分,可能是因為人數比較多的關係,所以有時候會聽到回音,或是敲擊到麥克風的聲音,希望未來這些部份可以更改善。 結論. 以上就是 ... ... <看更多>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在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的線上活動大家都聽得開心嗎?在大雨的夜晚,能在家裡舒服地喝著飲料,參與這場百人讀書會,一同認識這本土耳其小說,相信是個乾爽又愉快的體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