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的愈多,腦袋愈清楚】
從前日本人看書時習慣讀出聲把文章內容逐句念出來,習慣朗讀。默讀成為常態,則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直到現在,還有一些老人看文章時不讀出聲就無法理解。
按從前的習慣,無法快速閱讀很正常。當然,也不是書讀得快就好,如果讀得快卻無法理解文意,讀再快也沒有用。
一直到昭和中期,大家還在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多讀幾遍,讀到滾瓜爛熟,自然能領會書中的意涵。(這不就像是某些讀經班在做的事嗎)然而這種神奇的事才不會發生,書並不是多讀幾遍就能看得懂的。(不然你多讀幾遍微積分試試看,或許突然就能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說不定)
不過,現在看不懂的書,並不代表以後也無法看懂。有時因為讀了別本書,原先看不懂的書突然可以理解了。因此,為了多讀幾本書,迅速看完現在手上這本書是很重要的事。
【與其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學習速讀法不如多讀幾本書】
剛才我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一定要先把速讀法學起來。其實,只要書讀得夠多,閱讀的速度自然會變快,多閱讀才是速讀的不二法門。與其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學習速讀法不如多讀幾本書。
閱讀速度快的人,也不是每一種書都能快速讀完,根據書本的內容難易度和寫法的不同,閱讀的速度也會因此大幅改變,如果是結構單純,內容不至於太過艱深的書,或許可以讀得更快;若是內容艱深,需要仔細推敲才能讀懂的書,自然就得精讀才能充分理解。
無論閱讀速度是快是慢,目的都是為了正確理解。倘若囫圇吞棗,卻無法正確理解書中的意涵,那就失去意義了。
【多讀幾本書的神奇效果】
對於書本內容的理解,心理狀態影響甚鉅。在情緒激動、浮躁的時候看書,無法充分領悟書中的內容。當處於心情輕鬆、時間充裕的狀態下,則有利於理解速度的提升。(如果連一行字都看不下去,建議你還是去做別的事吧)
因此,在忙完一天工作的夜晚或是假日看書,應該是最適宜的做法。而在睡前一、兩個小時閱讀,會在早上或白天更利於記憶。但常態性的飲酒習慣往往剝奪了這樣與自己靈魂獨處的機會。
書讀得愈多,自我見識也會逐漸增長。附帶的好處是對於一切事物的理解速度也會加快。閱讀有助於詞彙量的增加,這部分和表達能力有關,書讀得少的人,表達能力相對比較弱,因為可用的詞彙不多,難以精準地將內心想法傳達給別人。
由於在書本裡學習到各種理論和論述的形式,也會提高面對實際狀況時對於事物脈絡和結構的洞察力。同時,這也關係到在狀況發生時不會被搞得暈頭轉向,能夠冷靜地做出判斷。
再者,閱讀也能培養文字表達能力,經常寫作的人之所以擅長於文字表達,也是經由大量閱讀訓練而來。他們的書房堆滿了書,可不是單純只是喜歡看書而已,透過文字進行表述的能力和他們長久以來接觸書本絕對是正相關。
沒有必要為了多讀書而特意安排一段完整的時間,現代人每天生活很忙碌,行程相當緊湊,其實只要趁空閒的時候,隨意拿起書來瀏覽個幾頁,把時間化整為零,充分運用零碎的時間進行閱讀,一年下來就可以多讀好幾本書。擴大你的知識領域,想法也就變得跟一般人不同,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有助於掌握人生全盤的方向,邁向你的目標和夢想。
《獨學術》白取春彥 / 著 麥田出版
張富玲、戴偉傑 / 譯 2016.12.08 完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結束了,法國拿了冠軍,但人們記得的,是克羅地亞。 這不是一支球星雲集的勁旅,除了隊長莫狄效力皇馬外,其他球員都不是一般公眾認識的球員。 但他們那打不死的拼勁,令世界眼前一亮。 球員的相貌奇特,岩岩巉巉,風塵僕僕,像梁山泊的好漢,每人都有自己不凡的成長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Wong Wai Man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結束了,法國拿了冠軍,但人們記得的,是克羅地亞。
這不是一支球星雲集的勁旅,除了隊長莫狄效力皇馬外,其他球員都不是一般公眾認識的球員。
但他們那打不死的拼勁,令世界眼前一亮。
球員的相貌奇特,岩岩巉巉,風塵僕僕,像梁山泊的好漢,每人都有自己不凡的成長過程。
他們用足球的方法,告訴天下,克羅地亞的故事。
苦難的民族,百年的抗爭,在蘇聯鐵掌下的不平,然後和塞爾維亞的血戰,一九九一年才宣布獨立,才能組織自己的足球隊。
人口才四百多萬,不為人知的中歐山城,沒有什麼令世人注視,他們才想到了足球。
不是傳統的足球王國,沒有萬人迷的球星,他們有的,只有一顆鐵血丹心。
他們打不死,因為這個民族一直都是打逆境波。
用足球告訴你克羅地亞,一個用人志挑戰天命的故事。
這隊球員,用中華文化的角度,可以稱之為「士」。
士,現在說法,一般稱之為知識份子,或者讀書人。
中國古代,對「士」的要求,和現在稍有不同。
不單是有很高學歷,攞了博士學位,躲在大學找個安全位置,做做研究,一星期教十幾小時課,搞下人事,平常一副了不起樣子的,就叫「士」。
古代的士,知識份子,稱為「儒」,是人群需要的人(人+需),人之需也。
孔子的學生子張,在孔子死後,承傳孔門的責任,繼續授課,他對「士」的要求,是這樣的:
士見危致命,
見得思義,
祭思敬,
喪思哀,
其可已矣。
一個知識份子,見到社會、時代艱難的時候,會自動的走出來,挑起這個責任。
見危致命,準備將整副性命,交給時代了。
像文天祥,在南宋無路可走的時候,即將亡國了,才被委任為末代宰相。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出任也只能是死路一條。他可以想方法不做的,但中華文化的士,見危致命,不可為也要擔當,將命交給時代了。
他沒有畏縮,他知道這是他的責任。
見得思義。
義者宜也。
一個士,得到什麼利益時,第一時間應該考慮,是否本份應該得到?
末世時候,金權勾結,官員和企業,親屬交結,官僚和議員,家屬和企業。
一般人生活艱難;玩弄權勢關係的,遍地黃金。
這個時候,是見得思義,考驗人性的時代道場。
每天問自己,這是否你應得的?
這是士的基本反應。
祭思敬。
祭,不只是宗教上,鬼神上的拜祭。是對一切形而上,天人之間的宇宙規律,有一股敬意。
宇宙運行,有一股規律,物壯則老,盛極而衰。
春夏秋冬,陽盡陰生,陰盡陽來,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孔子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
宇宙間第一條法則,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離,美好的都會朽壞,擁有的都會失去。
但不應為這難過,因為陰陽不測之謂神。
如果陽是好的,陰是壞的,你永遠不知道什麼際遇才是真好,什麼才是真壞。
神,是莫測的意思。
好好壞壞,順順逆逆,併構出你的血肉人生。
少年讀書不成,貧困掙扎,生活奔波,才練得踏實感恩,知足安穩。
學業上一帆風順,工作時便覺人事折磨,諸事不順,懷才不遇。
好壞之間,往往神妙莫測。
敬,才會尊重這個宇宙規律。
喪思哀。
狹義說,喪事即我們現在說的白事,但《禮記》說的喪,廣義的包括了時代的失敗。
一個士,對時代的失敗,應有自發的悲憤,有責任的痛思。
像今日香港,官商勾結,大白象工程淘空香港儲備,流向特權關係的戶口;
中聯辦又在故說八道,歪曲基本法;
官員不負責任,議會顛倒黑白;
基層無法生活,社會騙詐四起……
香港的知識份子,有責任「喪思哀」,對時代失敗悲憤。
子張說:其可已矣。
一個知識份子,具備這四點,也算是可以了。
#廿三條 #香港民族黨 #FCC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7AINl51SDQ/hqdefault.jpg)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 在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讀書百遍 ,其義自見,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是指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熟讀後,自然會領會其中的道理。 基本內容 · 書讀百遍. 書讀百遍 ... ... <看更多>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 在 成語詞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一把刀實用查詢 的相關結果
成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注音為ㄉㄨˊ ㄕㄨㄅㄞˇ ㄅ|ㄢ4,ㄑ|ˊ |ˋ ㄗˋ ㄒ|ㄢˋ、拼音為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含義為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 ... <看更多>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 在 漢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詞語的解釋 的相關結果
讀書百遍 ,其義自見 成語解釋 ... 【解釋】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