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財經專欄】車市大亂鬥 價值股投資v.s成長股投資
疫情期間,拜登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又特意扶植綠能產業,汽車產業在短期前景持續看好。從近期美國二手車銷量,就可以看出,短期內車用晶片稀缺,加上物價暴漲對車市的利多。
我們再看看特斯拉的本益比,與通用汽車不同,特斯拉被視為一家高速增長的公司,本益比比傳統汽車高是正常的。但仔細一看,特斯拉預計2021年的本益比為640倍,是通用汽車的64倍。
電動車有更多發展空間,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本益比來到這種位階,幾乎等於以後其他車廠都不做,只有特斯拉一家在生產汽車,市場對特斯拉的預期非常高。
尤其,傳統車廠不代表不會做電動車,而是電動車營收佔不到那麼高的營收比例。那麼,到底該選傳統車廠,期待著轉型成功,又或是在高估值的電動車股票上押注呢?
這取決於你的投資風格。
特斯拉的增長沒話說,光是第二季總營收就有1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0億,增長了98%。純利潤也來到11.4億,首次超過10億美元,居然比去年增長了998%。這樣的銷售數據,絕對是傳統汽車公司遙不可及的,包括通用汽車。
不過,成長雖快,從絕對存量來看,特斯拉在去年僅銷售了約50萬輛汽車,但該公司估值卻達到6200億美元,超過了通用汽車、大眾汽車、Stellantis和豐田汽車的市值總和,而這四家公司每年的汽車銷量約有3000萬輛。
因此,特斯拉當前高估值,意味著投資者相信該它最終將在一年內賣出3000萬輛汽車。特斯拉現在離預期當然有一段距離,但全球不只特斯拉一家電動車車廠,還包含大陸許多潛在對手,且傳統車廠都已經迅速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資。
做個結論,選擇通用汽車還是特斯拉,取決於你的投資風格,如果你是成長型投資,特斯拉絕對擇股之一,但市場給予的評價已經很高,現在買入,就是比市場預期還要看好。
如果你是價值型投資者,有許多傳統車廠都在磨刀霍霍,推出自己的電動車,這些股票估值相對比較低,且具有穩定現金流及收入。
(全文請點連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天下有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著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產品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些產品接近於被淘汰的狀態。社會在發展,人們對不少產品的要求也在變化,需求在變,最後導致的是供給在變。在我心裏一個好的汽車產品是當消費者使用後,對它評價高,贊賞多。這也就是我接下來講到的一個問題,它就是創新,汽車行業同樣想要創新。...
豐田 電動車 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懂無人駕駛的台灣人 詹景堯:自駕車不會跳躍式成長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1-05 22:05)
隨著世界各國5G服務逐漸問世,搭配的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也加速前進,三者互相支援,卻也互相牽制,這場「三人兩腳」的競賽,將呈現何種賽局?
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首的科技巨頭,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投入自駕車技術。其實,來自台大機械系、取得柏克萊大學博士的詹景堯,30多年來都堅守崗位研究自駕車技術,看盡產業和技術的興衰循環。他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這裡是自駕車技術的研究重鎮。
矽谷一直走在網通技術的最前端,柏克萊又是全美人工智慧排名前3的大學。詹景堯的學術生涯可以說是自駕車技術的發展史,對於技術發展、企業競爭力有第一手的觀察。詹教授目前參與交大人工智能計畫的自動駕駛部分。以下為《財訊》專訪詹景堯的問答內容。
問:30多年前你為什麼選擇研究自駕車?回溯技術發展的歷程,有哪些觀點可以分享?
答:我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後,在美國工業界工作幾年,回到柏克萊做先進研究。1995年美國政府推動車輛自動化,學術界、工業界都有參與,我們當時就做到8輛轎車排成一直行,行駛在高速公路,只有第一輛有司機,後面都不需要司機,跟著前進。
當時是以車輛全自動行駛作為訴求,但科技距離商業化太遙遠,幾年後政府不再資助,研究的方向就轉向比較短期可以實現的技術。10幾年前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中心舉辦了自駕車挑戰賽,把風潮帶起來,鐘擺又擺回來,那時,谷歌(編按:此處指母公司Alphabet,以下同)找來卡內基美隆大學,成立Waymo全力投入,也帶動汽車、科技業全力投入。
研究自駕車技術這麼多年,我有幾個觀察,首先是鐘擺效應,我們在20幾年前已經做到level 4的技術,證明技術可行性,但是無法「落地」,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政府說要把時間拉近一點,我們的研究回到level 1,等谷歌加入推動後,再朝level 4前進。科技發展也有鐘擺效應,一段時間過了,鐘擺擺過頭盪回來,等時機成熟又往前推進。
其次是大企業扮演的角色。當某項技術出來,實驗室證明可行後,還要等到像谷歌這樣的企業進來,投入金錢資源,把技術商業化,做到一個程度後,故事才會成形。此時,汽車業、科技業、創投都會進來,企業經營者的企圖心是很大的動能。
最後,在推動無人駕駛車的過程中,又出現優步(UBER)、滴滴這樣的公司,推動大家共乘、共享的觀念,也有幫忙。目前這些公司還在賠錢,因為司機的成本占收入的7~8成,如果只經營網路行銷,賺不到錢。企業還要去想如何降低成本,也催生了無人車。簡單講,過去10年共享車的趨勢,也推動了自駕車、無人車的風潮。
問:你認為自駕車的趨勢會如何發展?
答:雖然有很多報導說再過幾年,全部都是自動化車,我認為,這有一點不實際。
第1、汽車業不管要裝上什麼新的科技,大概都要10、20年,才會充分進入市場,汽車是龐大的產業,消費金額也大,要導入新科技,消費者願意付錢,時間要滿久,所以自動化駕駛一定拖好久,不是跳躍式的,不是說自動化很快、車廠會完蛋,這是沒有的事。
第2、自動化的程度,你可能看到展示無人車,這只是自動車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去問車廠或消費者,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動化,就好比你走在街上,旁邊有機器人在走路,我想多數人還是不習慣。比較可能的情境是,汽車漸漸加入一些自動化功能,例如自動停車,高速公路上保持在一定的車道,這些功能看消費者的接受度,經過很多年後,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如果要開到大街小巷,也不太可能百分之百自動化。
問:目前自駕車的參與者中,你覺得誰的勝算大?
答:無人駕駛車的技術谷歌最好,成功機率最大。我來選的話,第2名給通用,旗下自駕部門Cruise不錯(編按:Cruise目前估值約190億美元)。美國以外的企業以百度最好;歐洲車廠研發能力強,但投入無人車的力道沒有那麼強,像賓士、奧迪更重視的是多加一點自動駕駛,但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駕駛。
新進公司當中,例如以前在Waymo當技術長的Chris Urmson,出來跟特斯拉前高管Sterling Anderson合作,在2016年成立的Aurora Innovation,已經跟好幾家汽車公司有合作,成功的機率頗大。大陸也有好多小公司在做自駕技術,跟車廠有合作,雖然名氣不大,但都有實際產品問世。
至於特斯拉,正反雙方的意見很激烈,執行長馬斯克是很特殊的人,如果他沒有再出事,公司會成功。他做很多事是傳統車商不敢做的,例如以軟體來提升汽車的駕駛能力,即使你的車子停在家裡,過一個晚上功能就升級了,OTA(Over-the-air,空中下載升級)是很特殊的服務,也會是很大的助力。
問:你認為特斯拉的電動車會持續領先嗎?
答:特斯拉的電動車評價有好有壞,尤其火燒車是負面的,但是電動車的趨勢不會變,可討論的問題是,要花多久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場?趨勢對於特斯拉仍然有利。我個人覺得馬斯克的作風,有些愛吹牛、誇大其詞,但是特斯拉也會是贏家。
特斯拉的營運波折一定會持續,如果馬斯克出了問題,一定會有大公司出來買,10年前賓士就投了10%股權、豐田也有投資,特斯拉會繼續存在,至於到底會多麼成功?成功多久都可以討論。
問:台灣也積極想發展自動駕駛,你怎麼分析機會與風險?
答:台灣的市場小,企業做汽車有關生意,都是從2級供應商(Tier 2)下手,現在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能夠提供台灣新機會嗎?我覺得要思考2點,一是台灣有比較好的管道可以進入嗎?二是科技在車子的比率有提高嗎?
我覺得機會還是去營造出來的,像我們柏克萊DeepDrive研究室的一些資助廠商,幾年前都不存在,但卻可以從零到有,是企圖心的問題,機會在那裡,看你怎麼抓、怎麼布局。
DeepDrive研究中心是採會員制,每年年費30萬美元,目前還沒有台灣來的會員。贊助者可分幾類,一批是通用、福特、豐田、現代、本田等,都是汽車產業;其次是科技業,像索尼、松下、三星等;另外還有一大批是中國公司,像是百度、滴滴、美團、華為,但最近有些政治上的問題,和華為的合作已停止。
我想講的是,如果台灣覺得自駕車、人工智慧提供了產業新機會,這沒有錯,但最重要還是布局、有企圖心,找出可以鑽進去的路,才能抓住機會,不是說一個大浪來了,大家都抓住,要看你的布局。
就算是趨勢對於產業有利,最後還要回到基本面,企業的位置在哪裡?有沒有競爭力?為什麼認為台灣會比別人好,如果想清楚,機會就在那裡。
問:你認為未來的3~5年,自動駕駛會發展到什麼情境?
答:谷歌、優步都想做的無人車,3、5年後應該還是小規模的營運。不是我看不起谷歌,他的技術沒話講,目前也只有在亞利桑那州小規模營運,還有人用石頭攻擊自動車。
這表示,除了科技以外,還有民眾的接受度。如果在台北街頭,看到機器人走在你旁邊,可以接受嗎?這是因為信賴度不夠。
目前的自駕技術,大概以Level 2的市場穿透率會高一點,可以幫你控制方向盤、煞車和油門;Level 3已經滿難的,你可以滑手機,它幫你辨識環境,知道要如何做,如果遇到機器沒看過的情境,就需要把人叫回來接手,困難在於當你把駕駛人叫回來,他可以馬上接手嗎?可以馬上做正確的判斷嗎?車廠在這方面顧慮很大。總之,Level 3最困難就是如何合理或適時的叫駕駛回來接手。
附圖:▲詹景堯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工研院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動自駕車,已於10月22日在南寮漁港上路,成為全台首輛在開放場域驗證的自駕車。(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05/33214092.html
豐田 電動車 評價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隨著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產品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些產品接近於被淘汰的狀態。社會在發展,人們對不少產品的要求也在變化,需求在變,最後導致的是供給在變。在我心裏一個好的汽車產品是當消費者使用後,對它評價高,贊賞多。這也就是我接下來講到的一個問題,它就是創新,汽車行業同樣想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