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星期芬蘭學校停課,還在適應在家全職工作+全職媽媽的作息,同時照顧工作和安安,其實比平時更忙,完全沒有時間再追蹤新聞或是做任何反思或寫作。
但是看到也是在芬蘭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母親寫的文章,每字每句說到重點,講到心裡。我也心疼現在芬蘭的女性領導層,她們能做的都盡了最大的力了吧!
徵求了原作者同意轉發
【這屆女性領導層究竟是把好牌打爛,還是爛牌打好了?】
Original 錢文丹 芬蘭吧
作者錢文丹,現居芬蘭赫爾辛基。從上海教師到留學芬蘭雙碩士,從華人媽媽到芬蘭教育出口者,自帶多重身份看芬蘭教育。目前在芬蘭做中國教師來芬培訓工作。
文丹寫在前面 這兩三個星期,一直有國內朋友問我芬蘭疫情怎麼樣?我在赫爾辛基還好嗎?用不用給我寄口罩?
還有人問我要芬蘭人宅家帶娃的活動,甚至有人希望我分享一下芬蘭停課不停學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還真有,下一篇文章我會講。
這篇先來看大局。截至3月25日,芬蘭已經有880人確診。其中有561在首都赫爾辛基。若芬蘭YLE和HS權威媒體所言屬實:過去一周,從國外回到芬蘭的人,有20萬。
這個數字著實讓當局驚呆。我看到這個數據,感覺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
這週五,芬蘭就會揭曉赫爾辛基大區到底封不封城。
如果你要跟進芬蘭疫情,又想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負擔。下面這一個網址就夠了:https://korona.kans.io/?language=en&from=groupmessage。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
這段時間,我一邊跟進官方過去三周應對COVID-19的舉措,在動態中看疫情發展。可能好些人跟我一樣,看新冠信息看到頭疼,閱讀量急增。
一邊又要參與FB群組芬蘭人討論,微信群組在芬華人討論。在碰撞中,找到這個公共健康危機的「機」。這樣的大型公共事件,是我們理解芬蘭政治體制、社會文化、教育特色的有利窗口。越是不同,越要學習,越要討論。才能更好理解芬蘭、生活在芬蘭。
內心感觸良多。我用這篇長文,盡量客觀,不吹不黑地跟你們分享一下我在芬蘭,對於抗疫的一些想法。
3月24號,芬蘭前總統(Martti Ahtisaari)確診,82歲的老人家。他於1994-2000年期間擔任芬蘭總統,2008年他榮膺諾貝爾和平獎。
他的妻子在21號被確診,是因為3月8號參加婦女節音樂會,那時重大集會仍然舉辦。
他真的是芬蘭國寶。
加上前期確診病例都是跑意大利度假回來(一周滑雪假,有錢出去玩)。
新冠在芬蘭,怎麼走的都是高端人才路線?!!
真不是這樣。假期出國度假在北歐太正常了,這不是高端人才的專利,普通芬蘭人也能說走就走。
至於3月8號,還能參加大型集會活動,完全是政府當時沒有實施強硬措施帶來的惡果。
不幸,這惡果掉在了芬蘭前總統夫人身上,緊接著波及前總統。
這麼大年紀了,真心希望二老挺住。
國寶確診,這又引起芬蘭社會一大波討論:
芬蘭中央政府的抗疫措施到底給不給力?
怎麼政府的措施看似在跟著疫情走,沒走在疫情前面?畢竟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升級措施,是在病例一天一天急速遞增之後。
還有人質疑:這屆女性領導層究竟行不行?她們究竟是把好牌打爛,還是爛牌打好了?
就先來說說,這屆女領導們。
1
這屆女性領導層權有多大?
目前看,帶領芬蘭抗疫的至少有下面三方:
一方是這屆女性領導層。為首的是芬蘭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一位34歲女性。去年12月份剛出任芬蘭國家總理,年輕、貌美、初為人母、還是一位網紅。她成為芬蘭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年輕國家領導人。
正在執政的另外四個政黨的黨魁,也全都是女性,他們分別是經濟部長、司法部部長、教育部部長、內政部部長。這5位女性,有4位是35以下。而內閣19位部長中,女性就有12位。
另一方是芬蘭負責COVID19的傳染病專家組。這不必多說。
還有第三方,是隱形的一方:立法流程。我假如說,芬蘭傳染病專家組給政府提出了關閉赫爾辛基的建議,從建議到生效至少有兩關要闖:
第一關:芬蘭中央政府(相當於我們的國務院)要開會討論這個建議。中央政府也不是一條心:芬蘭是多黨聯合執政,每個黨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他們共同組成內閣。
只有內閣確定了提案,才能進入第二關。
第二關:將提案交給芬蘭200位國會議員審批。200個人要討論、投票。通過了,這個提案才生效、才成為法規。
相對有權的其實是芬蘭國會。
所以,大家不要看女性領導層在鏡頭前的風光。說白了,他們主要是負責公共溝通的。真正的權利已經被分散出去,這個就是北歐人引起為豪的分布式領導力。
分布式領導力看似每個人都參與決策,實則是沒有一個人有決定權。什麼都要群策群議。這是民主的光芒,也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
在芬蘭生活這麼多年,我對芬蘭政府的公信力一直有信心。
我們要相信芬蘭政府已經站在人民的角度來抗疫。至少芬蘭/北歐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已經是人類目前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了。
如果連北歐這樣的政府我們都不相信,雖然它也不完美,那這世界上真的沒有可信賴的政府了。
但是,好人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好人應對重大疫病的能力、方式和效果受很多因素制約。可以從下面這些角度綜合來看芬蘭防疫背後的無奈:
比如,醫療規模和資源。
在芬蘭,平時去看個小病都要排隊幾小時,或是要預約到幾周以後。可想而知,重大疫情真的來了,人均能有資源非常少。醫護人員數目,床位數目、醫療設備、藥品等等都是問題。
比如,像芬蘭這樣的小國家是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應對機制。通常而言,沒有重大疫病經歷的國家也就缺乏相應機制。中國乃至WHO的應對體系都是在SARS之後建立起來的。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應對機制肯定落後。
比如,芬蘭政府可以用財政補貼關閉公立機構。
但要讓私營企業關閉,比如餐廳、酒吧關閉,那就需要更多的財政補貼。芬蘭政府輕易下不了這個決定。
比如,制定限令的立法流程。就算芬蘭中央政府(相當於我們的國務院)有關閉餐廳、酒吧這個提案,還得交給200名國會議員討論、投票、通過。
這個流程走完,新的法案才能生效。
民主、依法治國真的需要時間成本。
同時,時間的流失也消磨盡了芬蘭原有的天然抗疫優勢:
比如人口居住和聚集方式。
中國人口密集,一千平方米的土地上有145個人。芬蘭是多少呢?是一千平方米的土地上才16個人,人口密度極低。在北歐,人與人之間真的是「天然隔離」。
中國家庭喜歡幾代同堂,春節前後喜歡家庭聚集,很容易造成家庭型傳染病。但是北歐人,不僅年輕夫妻不跟父輩同住,孩子到18歲後也是搬出去自己租房住。
至於居住的房子,要麼是別墅,天然隔離。要麼是公寓樓,是沒有中國小區那樣的封閉式管理的,更沒有小區大門,最多每棟樓下的門是需要住戶鑰匙才可以打開。
比如衛生習慣和公共衛生意識。
芬蘭公共場所相對衛生、乾淨,幾乎每處都會放洗手液。所以在疫病出現後,芬蘭官方就新冠肺炎的通知:不是戴口罩,是要勤洗手。因為對本地人而言,戴口罩是得病的象徵,是防止飛沫傳染給他人。
幾乎每個芬蘭人都知道,打噴嚏和咳嗽時,正確的做法不是用手捂住嘴巴,因為手會碰觸很多東西,傳染給他人。而是要用手肘處的衣服捂著口鼻,以免飛沫亂飛。
平時能夠做到這樣的公共衛生意識,得益於芬蘭國民的高素質。畢竟25-64歲的芬蘭人,有44%受過高等教育(OECD)。
2
復盤芬蘭疫情
3月1號可以說是芬蘭疫情爆發的起點,當時我家附近有學生確診,有130名師生被要求在家隔離。
小區群組內立即在討論:
為什麼確診患者不被收入醫院治療,反而在家養病?
為什麼密切接觸的130位師生也是在家隔離,還允許他們的家人自由出動?
為什麼學校還正常上課?
可以說,這一事件初步倒出了芬蘭政府的抗議措施和醫療專家的水準態度:
政府無非是兩點。第一,我們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隱私和自由。即使有家庭成員被要求在家隔離,其他成員還是可以自由活動。
第二,我們不能停課。一旦孩子停課,這麼多家長必須請假在家,而工資是要麼雇主要麼社保機構補貼,全拿。作為首都,赫爾辛基不能開這個口子,一旦開了,其他城市的學校出現患者也會跟著做。赫爾辛基的市長,在講話中說了:中央政府沒決定停課,赫爾辛基不會停課。不然這是對中央決策的不信任。
而芬蘭專家的態度是:這個病毒在門把手和公共場所的表面上存活時間,僅是幾個小時到24小時,且兒童感染的機率非常小。所以學校可以正常上課。
芬蘭專家很快被打臉。
僅僅2周多時間,疫情發展到整個國家都不能幸免於難。
3月16日,是芬蘭抗疫路上的一個重大拐點:
一方面,芬蘭官宣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頒布《限制條例》:關閉小學以上所有學校,關閉公共設施,即將關閉邊境,絕不實施「群體免疫」等。當天官宣全芬蘭確診病例是277位患者。
另一方面,芬蘭負責COVID-19檢測的衛生和福利局(THL)執行主管Markku Tervahauta突然跳出來在官媒(YLE)宣佈:芬蘭真實的新冠患者數據可能是官宣的20-30倍。
3月25日THL繼續宣佈:芬蘭需要住院治療的新冠患者,將超過11000人。
市民們對芬蘭政府終於進入全力抗疫狀態上升的好感,瞬間又被這可能上萬的病例拉低到了零點以下。
很顯眼,確診患者和真實患者之間存在鴻溝。
這個鴻溝哪來的?
有主觀原因,即官方規定的檢測標準。3月13號之前,必須同時滿足下面兩個要素,芬蘭官方才同意被檢測:1)出現症狀;2)從疫區回來(疫區包括中國、意大利、韓國、伊朗、日本),或跟確診人員有密集接觸。
這等於說:如果你從意大利回來,沒出現症狀,則不讓檢測;如果你出現症狀,不是從疫區回來,或沒有跟確診人員接觸,也不讓檢測。
就這樣任由病毒在芬蘭四處遊蕩,足足兩周。
自3月13號起,芬蘭已不再對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不管你從哪來的症狀。當時芬蘭官方直接說,我們已經阻擋不了病毒在芬蘭傳播,接下來只能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醫護人員、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身上。
病毒,繼續遊蕩。
也有客觀原因。
芬蘭真實的檢測能力、重症能力、醫療資源到底如何。這些決定了握在領導手裡的牌,究竟是好是壞。
3
芬蘭檢測能力和醫療資源
今天我看到一份報告。是2019年10月發佈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報告(GHSI)。研究機構是「核威脅倡議」(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及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它能幫助我們有理有據地看芬蘭抗疫能力究竟如何。於是我下載了這份報告。
地址:
https://www.ghsindex.org/wp-content/uploads/2019/10/2019-Global-Health-Security-Index.pdf
發現這是一個耗費巨大精力的研究,由三大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與13個國家21名專家組成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共同準備了一個包括六大領域、34個主要指標、85個次要指標的140個問題,用全面框架評估了195個國家防控傳染病及全球流行病的能力。
這六大領域包括:
1、預防;
2、檢測與報告;
3、快速反應;
4、衛生體系;
5、遵循國際標準;
6、風險環境。
應該說十分全面。
我們來看芬蘭。總分佔排行榜第10,其他幾項指標基本都前10,但是檢測和報告能力淪落到你在圖中找不到,竟然是第45名。
所以,不要再怪責芬蘭官方不檢測輕症,真的是檢測能力不行!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再進一步,萬一生病,芬蘭醫院的床位、重症監護室ICU床位數量、醫生數量、護士數量夠用嗎?經合組織(OECD)2017年發佈的《芬蘭國家醫療資源》幫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
下載地址:
http://www.euro.who.int/__data/assets/pdf_file/0011/355979/Health-Profile-Finland-Eng.pdf?ua=1http://www.hc3i.cn/php/marticle.php?id=43882https://yle.fi/uutiset/3-11229831http://rs.yiigle.com/resource_static.jspx?contentId=1017703
1. 芬蘭醫院的床位:3張/千人。處於歐盟最低行列。
這是因為從2000年起, 芬蘭為了控制經濟成本,進行醫療改革:床位被急劇減少,住院天數也被急劇減少。
2. 芬蘭有歐洲人均最少的醫生,卻有人均最多的護士。
醫生數量:3.2名/千人。低於歐洲平均值3.6,高於中國2.6名。
護士數量:14.6名/千人。是歐洲第二高的人均護士數,也高於中國3.14名/千人。
這張圖完全符合我在芬蘭的生活經驗。看急診的話,我可能已經見了三四個護士,等待了三四個小時,才能看見醫生的廬山真面目。
3. 芬蘭看病難最大的問題是:等得久
在芬蘭,低收入家庭報告自己的看病需求未被滿足,是中高家庭收入的兩倍。這背後有多重原因:經濟原因、地理障礙或等待時間。
看下圖,居住在不同地方,享有的醫生資源和等待時間有很大差異。比如你住在Kuopio地區,你能享受到每千人5.1名醫生,這意味著可以快速就醫,減少等待時間。
醫生沒見到,小病已經好了。這在芬蘭很正常。
4. 重症監護室ICU床位數量
芬蘭醫生資源最好的Kuopio地區,ICU床位數量是2個/十萬人。這已經是全芬蘭最好水準了,其他城市可想而知。遠遠低於中國華東地區的4個/十萬人。
一句話:檢測弱、床位少、醫生少、等待時間還長。
這就是芬蘭的現狀。可以說,這幅牌不好打。
在當下資源下,政府把檢測和醫療資源放在重症患者和醫護人員身上,真的已經是最優解了。保護醫護,才能搶救更多生命。
同時,政府也得去增加檢測資源和醫療資源。不然怎麼應對過去一周,剛剛回到芬蘭的20萬人(數據來源芬蘭權威媒體Helsinki Sanomat)。
4
政府統一大動作之下,
地方/群體還有自己的小動作
3月16號,芬蘭總理宣佈關閉小學及以上所有學校時,有些地方城市不聽話。
比如萬塔市。萬塔市政府讓老師來學校遠程上課。隨即,萬塔市教師集體出來發聲,聲稱自己的安全健康沒有受到保護,也指責當地市政對教師不信任。
官方忙出來解釋:學校關閉了,沒人了,相對安全。而且學校的教具和環境更適合教師開展教育。
教師不聽,繼續抗議。
3月20號,芬蘭總理又追加宣佈:芬蘭1-3年的孩子和特殊教育的孩子不遠程教育,可以來學校上課。加上3月16號宣佈的芬蘭幼兒園正常開放。
這樣全芬蘭只有最小的孩子來幼兒園/學校。
當天,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發文《國家教育委員會將盡快向政府指明其政策將帶來的後果》表示不服中央政府的決策。
這裡不得不說芬蘭教育圈的三方力量:
一方是芬蘭教育部:負責教育政治、教育政策。
另一方是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教育教學、教育改革、教育出口。
第三方是芬蘭教師工會:負責教師權利。
這三方力量可以說是平行獨立的部門。雖然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的一切教學工作都離不開教育政治和教育政策,但從行政領導關係上看,他們並不是上下級關係。這不同於中國教育部全覽一切。
同時,芬蘭教師工會是芬蘭教育界一股強大勢力,獨立於政府之外。他們一直站在教師角度,幫教師從政府那裡爭取權利和利益。比如為了提高教師工資,工會可以組織全國教師罷工,跟政府談判。
芬蘭政府讓1-3年級教師來學校上課這事就惹惱了教師。我所在的芬蘭教師群組,有1.5萬教師,在社交媒體上一波又一波指責自己的安全健康權利沒有受到保護,代表教師權益的教師工會向芬蘭教育部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分別施壓。
先是教育部表示,學校沒有義務上學,強烈建議1-3年級的學生也參加遠程學習。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發文。其指出:「根據《緊急狀態法》發佈的法規,會提交給國會等待國會審核。我們希望國會取消該法規。」
地方和中央要做到協同一致,芬蘭也得下功夫!!
說到這,你們不難看出,芬蘭人真的不是不關心疫情。
如果你有一種錯覺是芬蘭人好平靜,那我建議你加入芬蘭人群組去看看他們的爭論。至少我所在的一個赫爾辛基群組,一個芬蘭教師群組,裡面的芬蘭人天天在那討論疫情對芬蘭生活、經濟和教育的影響。
遇到言辭激烈的,掌管教育的副市長還要經常出來安撫一下。
此時再回頭看我們的問題:這屆女性領導層究竟是把好牌打爛,還是爛牌打好了?
我想,你已有答案。
最後,上一張芬蘭總理馬林的照片,是週六早上她站在芬蘭湖邊,看著這片國土和湖光。
我想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不禁有些心疼她。
祝福她、芬蘭和我們!
「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福星寶貝評價、璞育幼兒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福星寶貝評價、璞育幼兒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師資陣容 :: 公私立幼兒園543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貝多芬幼兒園徵才 - 公私立幼兒園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桃園市私立貝多芬幼兒園的推薦評價,PTT和媽咪網紅提供解答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源興貝多芬幼兒園- Posts Facebook - 竹筒飯批發 的評價
- 關於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我是五股人-求職求才專區 - Facebook 的評價
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oking Studio】2017.04.28宇文正-飲食文學驚喜之作!《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感動分享會 誠品台北信義店 直播文字記錄
本場活動摘要:
1.一篇故事帶出一篇料理
2.微鹽VS微糖
3.使用莎莎醬的用意
►示範料理│ 桂圓紫米芋頭糕、心太軟、外加一道加碼料理
人生的軌跡如常地走著,卻突然有這麼一瞬,回憶裡翻掘出一時光片斷,竟止不住地撩撥了心弦,於是念想、悸動、悵然。而開啟那心底幽微情事的密碼,往往是味覺的記憶,是食物的芬芳。令人著迷的,是故事,還有將食材如魔法般轉化成美好料理的詠歎。這本小說集,溫潤了每個人孤寂心田的一角,也砌疊了每一次幸福的重量。
---------------------------------------------------------------------------------
今天的活動跟往常的Cooking活動很不一樣。過去,我們邀請很多美食家、廚師上台做菜。但是今天是一場飲食文學的講座,會用比較多的篇幅來介紹宇文老師,後半段會請老師來示範料理。這也是宇文老師人生第一次公開做菜。
《微鹽年代.微糖年代》這本書在誠品書店的分類不是在食譜區而是文學小說,歸類在文學區。絲絲姐回憶剛進誠品的時候,誠品書店的第一志願書區80%是文學區,那時候要進到文學區工作不是那麼簡單,可能需要讀很大量的文學相關作品,於是乎沒有被分派到文學區XD而是生活區。過去求學時代心中嚮往念中文系,很想成為作家,沒有成為作家,賣書總可以吧!
五年前的4月28日,絲絲有投稿到中國時報的開卷,對於賣書人來說是很崇高的版面,寫了一篇食譜的書評。
文章連結 https://goo.gl/tu41NC
五年後的今天,居然要主持《微鹽年代.微糖年代》發表會,時空的串連覺得好感動,很多的感觸、很開心。
在文學區可以挑選到宇文老師的作品。最近的作品分別有:《那些人住在我心中》、《負劍的少年》、《宇文正短篇小說精選集》、《庖廚食光》跟《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有串連還有最重要的《文字手藝人》等,待會兒會以這本《文字手藝人》來引言,介紹宇文正老師。
在座各位有人知道為什麼老師的名字是「宇文正」嗎?
因為老師的本名是鄭瑜雯,在加州留學的時候用宇文正,然後宇文是複姓,是邊彊的鮮卑族的姓氏。宇文正是老師的筆名,在《負劍的少年》書中有提到,大家注意到書封上有一位女俠,身著白衣坐在家裡的屋簷上,她就是宇文老師。寫到眷村年代的回憶;念高中的兒子,學校沒有營養午餐,就興起念頭包辦了所有的午餐便當,出版了《庖廚食光》這本書。
食物這個東西,其實是最能切中人心的。食物會激發你很多的靈感,大家沒有吃飯一定會餓,所以一定要吃飯才得以生存,心靈也要吃飯。心靈要吃飯,當然要用舊食物來串連、來組合成很多很多屬於你自己的《微鹽年代.微糖年代》。
宇文老師目前是聯合報副刊組主任,今天是第三場的發表會。來了好幾位重要的文學作家、老師共襄盛舉,以下是作家老師們、同事的致詞。
廖玉蕙老師(最新作品:像蝴蝶一樣款款飛走以後》
看完書,都有產生小睿智在裡頭,像是微型小說,特色是很快的抓到重點,有一種很特殊的結構性,在很小的範圍內就給人家微甜或是微鹹,不是那種辛辣或是曝露別人的隱私,看完心裡會有一種暖暖的或者是小小的愁悵。絕對不是重鹹,就是非常輕柔的,跟宇文老師的人一樣。覺得她非常的厲害,全文藝界最會規劃時間的就是宇文老師,因為看著她除了在聯合報的副刊專欄,增加《相對論》,一路開彊闢土,還有聯合晚報周末版,不斷書寫、出版、演講、當評審還可以跟好朋友好姐妹聚會吃飯,遊刃有餘,是一個能人,能人寫出來的東西是有道理的,非常的了不起。
現旅居上海的章緣老師《作品:更衣室的女人》
我住過台北、紐約跟上海,住了很久,我認識作家裡面,宇文正肯定是、一定是多才多藝的一位,因為我自己曾經多次見證過她的才藝。一次是在台北故事館,有一個合唱和郭祥修(同音),歌聲真是甜美;一次是我們倆的對談,口才一流;我怎麼知道她會做菜的,是從書裡看到的。
《庖廚時光》給我帶來很大的麻煩,為什麼?因為我也有一個兒子跟宇文老師的兒子差不多大,我從來沒有像她這麼用心的幫我的小孩準備便當,所以我看了這本書後絕對不能讓兒子看到XD
但我的確參考了書裡,因為寫的、煮的太講究了,稍微偷學了一點;也要強力的推薦《負劍的少年》,因為跟宇文女俠一樣,小時候很想當一個女俠,這本書每次看都要笑,這個年代有時候不太有笑的滋味,可是我看了這本書都會笑笑的。
因為我常年住在上海,有時候出書,沒能即時看到,但是在上海,大陸有一個最好的、最有名的報紙,每個星期一次,叫做「南方周末」。上面有一個宇文正專欄是「台北童話」,所以每個禮拜都可以看到她的大作。
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宇文老師做飯,過去只在文字上看到,今天可以親自看到宇文做菜,要好好的觀賞。但是對我來說,宇文正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巧婦,她不但在烹飪上有天份,其實她就是最善用題材的巧婦,她在寫作上,可以把生活中所有的見聞都變成一道一道的美食,而且她是笑容滿面的在做菜,因為她的作品裡面充滿了一種恢諧,看的非常的愉悅還有對生命、生活很敏銳的感覺,所以她做出來的菜好吃、她寫的文章也很好看。我強烈推薦!
劉靜娟老師《最近作品:樂齡,今日關鍵字》
因為前面二位老師說的太好了,也把我想說的都說了,就不多說了,謝謝大家。
同事 聯副編輯 胡靖小姐
由於我們編輯的日常就是整天和文字接觸,一直不斷的看稿,然後接讀者的電話。通常到了下午的時候,常常會血糖過低,這時候我們需要一些甜食,宇文主任常常會有一整個抽屜的零食,有時候還會帶來自己試做的成品,大家都覺得非常非常好吃,同事打趣希望主任可以多做一點試吃,甚至在報社開個餐館XD
像我是廚藝非常不好的人,在看過《庖廚時光》之後,居然也有燃起動手做的欲望,這是一本容易上手的書,推薦給大家。
同學 景美女中 陳建文
她在高中的時候,每天都看書,很少看教科書,都看一些課外的書、超過那時候年紀能看的書,不然就是很迷楚留香XD像《負劍的少年》封面上穿著古裝是高中另一位同學和宇文一起做的,包括鞋子,都是仿古然後跑去屋頂上拍照的,當時是第一代的COSPLAY。從高中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這麼多年來看她的書,讓我覺得她可以從很微小很微小的事情上面,去描寫一小段的文字,可以很抓住人的內心還有她要表達的事情,所以,她所有的書都可以買來看一看,會讓你有會心的一笑。
講講這本書,有個靈魂人物,沒有他就不會有這本書。大家都知道,編輯台很忙碌,不是人幹的,很辛苦,壓力很大。因為有投稿、退稿,尤其退稿更有壓力,是要做好人還是做壞人,白臉還是黑臉,很有學問。編這本書的人很重要,要對這本書的內容故事瞭若指掌,請遠流出版社主編-鄭祥琳一起來聊聊。
先以主編的角色來講講,遠流為什麼編這本書,跟之前的《庖廚食光》有什麼樣的關連?
其實也是因為在臉書上看到宇文老師寫的文章,非常的喜歡,於是主動跟老師聯繫,然後有了這兩本書的緣份。在《庖廚食光》那時候,因為本身有一個很好的婆婆,所以我也是不會做菜的人,我自己非常喜歡宇文老師的書,尤其在書裡有提到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食物本身大部分都是天生麗質的,只要不把它「弄難吃」。虔敬之心對待,自然能做出好吃的菜,這是心法」。所以我覺得給我們好大的鼓勵。
《庖廚食光》裡頭有很多各式各樣的食材,在文章中很用心去挖掘它很美麗的故事,甚至父母輩留給他一種飲食的記憶,我覺得是一種愛的精神灌注在飲食裡面,就可以讓所有的食物都變得非常的有滋味。
到了《微鹽年代.微糖年代》的時候,覺得老師更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因為當初我們在思考幫老師做第二本的題材時,想說兒子的寫完了,應該會寫先生的愛情餐桌之類的這樣比較公平,可是老師不重複自己,就想說我要換另一個形式,就展開了微小說的書寫,真的非常令人驚豔,記得有人說過:「其實如果你喜歡看深夜食堂的話,這本書就是文字版的深夜食堂。」
因為它就是一篇故事帶出一份料理,裡面故事的每個情感,都可以跟你人生中的某個切片有所呼應,所以可以在這些故事當中,看到自己人生的縮影,然後宇文老師的文字真的非常有療癒心,無論是開心的時候或是難過的時候,就是看她的書都很有療癒感,療癒之後還可以實際去做一道料理,那種感覺真的很棒,所以希望讀者可以買回去享受書裡美好的食物與美好的文字。
接下來會花一小段時間,請祥琳主編和宇文老師一起聊聊,什麼是微鹽跟微糖。
Q:請老師下一個定義,「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您為什麼這樣解釋它呢?
A:我第一篇寫出來的,那時候在try,這本要寫什麼,後來就是偶然寫了一篇微小說,那天做了一個「鮮菇壽喜燒」,當時命名為《微鹽年代》,然後,那時候並沒有想到微糖這個事情。然後我開始寫了一些,帶一點點悲傷,也不一定是悲傷,有一點感傷的,到中年,會對有一些事情有愁悵,或者人生的一些道理。像某些人看我的小說,都在那邊對號入座,看起來這本像24個老公XD
的確,是有人生的一些過去的愁悵然後把它寫在小說裡頭,但是剛才跟蠻多人講到我的本性其實是很樂觀,比較…真的是一個開朗的人,所以寫了一點感傷的故事之後,我就想開始寫一些搞笑的,我的搞笑的本性就會跑出來,但是微鹽開始是一個稍微比較憂傷的基調,會覺得說可以另外走一個路線,而且,很特別的是,寫這本書的時候呢,我的780個便當的功課已經做完了,我的食物已不再受限於那個四四方方,不,其實我兒子的便當盒是圓形的,不再受限於那個圓形的便當盒了,那個便當盒的食物其實是有非常大的限制的,然後也沒有甜點。
便當做完了,兒子已經上了大學之後,我後來發現,我更喜歡做甜點。今天來,我第一個想要做什麼,做甜點。甜點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每次吃完飯,沒有甜點我就覺得沒有吃飽,覺得沒有滿足的感覺,然後呢,做甜點很奇怪,那些炒菜弄的亂七八糟的流理台,然後油油膩膩的,你要擦乾淨。可是,甜點做完之後,你會覺得整個是乾乾淨淨的,覺得它就像我們這樣的女性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開始嘗試做甜點之後,寫了一些比較快樂的故事,然後放在微糖年代裡頭。這是一開始的發想。那它基本上就是說,鹹的,一般吃的主食就放在微鹽年代;甜點類的,就放在微糖年代。剛開始是想要一篇比較愁悵一點、一篇比較快樂、恢諧一點,可是寫到後來就交融了。
「事實上,人生的悲傷或人生的快樂,其實是沒有辦法一刀切開來的。許多最甜美的事情,可能是來自於最深的憂傷;而真正的悲傷,它又有可能帶出非常非常甜美的滋味。」
一開始是微型小說,後來篇幅愈寫愈長,那因為想要完成更複雜的情感,然後剛開始我本來想要整本全部寫愛情,可是發現,我畢竟戀愛談的不夠多,愛情沒辦法寫那麼多XD
其實寫到後來,特別會被喜歡的,像是上電台節目,雖然發表會只有三場,但是電台上了很多,發現大家最喜歡談的都是親情的故事。幾篇寫到親情的故事,更觸動尤其是女性的心思,所以這本,它的基調是以愛情為主,也加入了一些親情,因為食物嘛,食物就是我們的生活,到底都是跟什麼人吃飯呢,除了閨蜜之外,飲食就是跟自己的家人、過去的生活裡頭給你記憶最深刻的那個人。
微鹽,說的是一種遺憾;心底深處藏著的那個人、那段往事、那份悵惘,唯有以食物來療癒。十二個短篇小說、十二道滴下真誠眼淚的料理…
微糖,說的是一種甜蜜;那個最燦爛而笑、最貼近幸福、即使平凡也喜悅的時刻,適合以甜點來佐配。十二個短篇小說、十二道口心皆甜的點心…
Q:裡面有二十四個故事,宇文老師最喜歡那一篇故事呢?要挑一個最觸動你心
A:這都是我的小孩,好難挑呀。可能最愛的還是那一篇【有媽媽陪你長大-番茄培根透抽貝殼麵】。
其實寫小說就是這個樣子,你必然有一些虛構的部分,是設計出來的故事,可是那些故事你要填上的細節往往是你真實的人生,然後那個小說才會讓讀者覺得身歷其境,寫作大概是這個樣子。
它雖然是一個虛構的小說,當然有帶出我某一種心情,那個心情是十年前我生了一場病,現在ok了不用緊張。
那是罹患初期的癌症,要開刀,我動手術的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在前一天的時候吃生日蛋糕,然後要許願,許了願之後呢,那時候我兒子六歲,那個暑假結束就要進小學了,我兒子就說,媽媽我知道妳許什麼願,我問那我許什麼願,他說:「妳許願開刀不會痛。」小孩子想法就是這樣子,其實我當時許的願是,初期的癌症,我也沒有真的那麼的恐懼啦,可是畢竟是面對不可知的一件事情,希望老天可以給我多一點時間讓我陪這個孩子長大。我不是為了生病然後很悲傷的人,就如常的過我的人生,如常的寫作,如常的做事情,陪伴小孩。
現在他已經上大學二年級了,那在寫這個故事,忽然想起,我兒子剛大學的時候,這個故事裡的場景就是有四個小朋友,四個男女,然後他們之間互相有非常微妙的情愫,不是很清晰,四個人之間都互相有微妙的情愫,這是觀察我兒子的同學朋友,給我的啟發。
某天,兒子帶了一個國中最要好的同學,那個同學有女朋友,然後那個女朋友又帶了她的好朋友,他們一起來我家做料理,因為我有個大烤箱,用我的烤箱來做小餅干,我覺得是他好朋友的女朋友想要做餅干給男朋友吃,但她不會做,她的朋友會教她做然後我家有烤箱,大概是這樣子的情節,所以這四個可愛的孩子用我家的廚房做餅干,把這個畫面、這個記憶保留下來。
想到當年許的願望,一定要陪這個孩子長大,我把這個串起來於是編織成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對父女,我當年有想過,如果我不在了,我老公到底要怎麼帶這個小孩,偶爾我出差回來,飲水機沒水了還在燒,不知道要加水,讓人覺得擔心。萬一有一天突然我不在了,他要怎麼把小孩帶大?就代入這個故事。
這對父女要怎麼過他們的人生,設計四個青春的男孩女孩,感覺到愛情的觸動,然後這個女孩想要做菜給三個好朋友吃。因為在女兒每一年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有時間,都會為她做一道義大利麵,內容有蕃茄、培根、透抽,就特別想學這一道,還去市場買食材。透過父女之間的互動,爸爸一直在探測,因為女兒居然想做這個,一定是有很喜歡的人。
故事裡呈現爸爸對女兒的情感,一起逛超市,一起在廚房做料理。然後,父親也再一次探測,女兒說:「我想讓朋友知道,沒有媽媽陪伴的小孩,我也可以很會念書,很健康、我也可以分享東西、會料理的人。」父親說:「因為媽媽生病的太突然,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教我東西。但從小的時候,女兒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道食物,這是媽媽教會給爸爸的,所以妳並不是沒有媽媽的小孩,媽媽一直在陪著妳長大。」
席間,遠流出版社行銷企畫曼靈小姐的女兒-小雙,充當小助手,為大家分發桂圓紫米芋頭糕,為小雙拍拍手。
【自作自受的幸福-桂圓紫米芋頭糕】
很開心,很有趣的故事。陳小毛為什麼跟桂圓紫米芋頭糕有關係呢?
老師要先說:「昨天晚上泡紫米,今天早上起來做,我今天做了65份,我的意思是,萬一不好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XD
絲絲說:宇文老師應該是第一次公開做料理,然後請這麼多人吃。
宇文老師說:其實我以前一直很排斥,像上一本《庖廚時光》,怕被定位成美食家。我第一次就獻給了絲絲。
絲絲非常開心,曾讓兩位文學作家上台做菜,第一位是焦桐老師和他的女兒、第二位是朱國珍老師,第三位是宇文老師。
很想寫一個搞笑的故事,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很小氣可是又囉哩八嗦的、意見很多、愛講話。因為我相信每一個女人身邊都有一個這種的男人。其實,我活到現在的結論是男人比女人囉嗦XD
有一個女生去參加婚禮,高中同學想要介紹老公的同事認識她,這個女生出席後覺得彆扭,就偷換位子,跑到另一桌去,於是很不幸的坐到了陳小毛旁邊。陳小毛是一個高中的地理老師,能言善道,跟女主角講了天文地理的故事,包括什麼地震種種的事等等,後來就上了一道甜點,這個甜點呢,就是在座吃到的「桂圓紫米芋頭糕」。陳小毛不僅話多,吃的也多,立刻大口的把這個芋頭糕一放進嘴裡,嘴唇就燙傷了,女主角心花怒放,很開心終於可以輪到她說話了。
她就跟陳小毛講了李鴻章的故事,清朝的李鴻章當年去參加洋人的宴會,席間就上了一道冒著氣的甜點,拿到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吹了一下食物,大家就笑了,因為那個甜點是冰淇淋XD
李鴻章很小心眼,跟陳小毛一樣,下一次宴請這些洋人的時候,弄了一道芋頭八寶飯,芋頭在裡面扎扎實實的,熱氣一時竄不出來的時候非常的燙,洋人就像跟冰淇淋一樣挖了就吃,跟陳小毛一樣燙到了。聽完女主角的故事,陳小毛驚為天人,他是一個愛好知識的人,居然有一個不知道的知識,就愛上她了。非常的興奮,就開始追求女主角,還真的被他追到,後來就結婚了。
當然,我們不能只有寫缺點,也會有不同的部分還沒被發掘。結婚後,女主角公司有一個機會給她,是到美國去攻讀碩士,留職半薪(那時他們已經有小孩了),跟陳小毛說的時候,意思是:我本來有這樣好的機會,但是我為你犧牲喔,結果陳小毛對她說,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要去?小孩子還這麼小,陳小毛立即說,我來帶呀。反而是陳小毛非常支持他,讓女主角有機會可以去進修。
這也讓我想到我的先生是科技業,裡面也有一個幼兒園,可以把兒子帶去上那個幼兒園,我就可以去上班了。從視訊中看到陳小毛把孩子帶著這麼好,非常感動,心想一定要在一年內趕緊把碩士念完,當年她爸也很反對,沒想到他是一個很好的女婿。就在她心裡充滿了感動,覺得自己要再對先生好一點的時候,就看到陳小毛在那邊剪報紙,一問之下,回答著:喔,某家速食的優惠券超便宜的,我們下星期不用煮飯,135吃麥當勞、246吃Burger King,這就是陳小毛的故事。
這道甜點,不要小看它,是很費工的。貼心的宇文老師,其實因為做好的芋頭糕很大一塊,可是絲絲跟宇文老師說今天大約有幾位貴賓,宇文老師就說那我就做成圓球狀,一位貴賓一顆這樣。製作桂圓紫米芋頭糕裡頭,剛好加入絲絲送給宇文老師的白蘭地。書裡寫的是用高梁,其實書裡是家裡剛好有什麼酒,就拿來試。第一次用高梁,味道比較濃烈。
為什麼是白蘭地,是因為在一個月以前,新書發表會是在金石堂,絲絲有去參加。當絲絲在講座中聽到老師說非常的喜歡這道甜點,這道甜點也會在今天發表。席間又說這道不管是用高梁、米酒還是白蘭地都很好,絲絲聽到時眼睛一亮,因為朋友是釀酒師,他的白蘭地有在法國得過獎,那麼就貢獻了一瓶白蘭地,是台灣之光,在彰化二林釀製的。把它放進裡頭當食材的其中一樣,是全台灣唯一的,世界得過獎的冠軍台灣白蘭地做成的。酒精濃度63%,相當的濃,它會增添這道甜點的香氣。
【莎莎-奶油嫩煎干貝佐莎莎醬】
它是描述一對夫妻,然後呢,心中各自藏有心事,這位太太平常不太會做菜,但她的拿手菜就是莎莎醬,她的先生有時候也會小小抱怨太太不常做菜,她的莎莎醬,就是他們一家的四季,也贏得很多親友的讚賞。
故事大意是:他們有一次在外頭吃飯的時候,太太看到鄰桌一位媽媽在哺乳,可是不小心整個胸部都露出來,不好意思,就跟先生說,老公你不要回頭,但還是不小心看到了,沒想到那位媽媽是前女友,後來思緒翻轉到當年…。
其實,太太發現先生的心中一直有個前女友,有一天發現舊相簿裡標註了日期,剛好先生出差,媽媽急需用錢,請她幫忙提錢,需要密碼的時候,居然是那個日期,提出疑惑還被四兩撥千斤。如今得知是前女友的生日,覺得失去了信任,利用這組密碼進入先生電腦裡看了過往的郵件,雖沒有什麼特別的信件,但仍深深的被刺傷,後來又冷靜的把郵件回復到原來未閱讀的樣子關上電腦,然後起身去做一道沙沙醬。
為什麼要用「莎莎醬」呢,宇文老師說:「因為我要設計一個中產階級的女性,是職業婦女,她有工作,有她自己的成就,不是整天在家煮飯的家庭婦女,要她偶爾拿出漂漂亮的料理,她也拿得出來。莎莎醬的特質就是說,它是百搭的,這個醬它本身是有變化的。」
這個料理一定要有一點水果,根據季節,像是夏天可以加鳳梨、芒果,秋天可以有柿子。像日本料理非常在意季節性,是很重要的。今天準備的蔬菜水果是:蘋果、鳳梨、番茄、洋蔥、香菜,都把它切碎,加上檸檬、用蜂蜜(不用糖),先擠檸檬二顆,再加香菜、洋蔥、番茄、蘋果、鳳梨,可以加乾煎的主食(內類、海鮮)一起搭配吃,加點蜂蜜,最後加點黑胡椒、巴西里末,比例可以自己調配。
平常都是很科學的調配份量、比例。今天做的比較大量,就適度的加一些啦XD
【熊一樣的男生-心太軟】
這個是微糖系列,剛開始很甜美的。寫的是留學生活。那是我自己的人生經驗,女主角我對她的形容像是小白花一樣,有一個女兒,女兒會問媽媽說,為什麼妳會嫁給爸爸呢?媽媽就回答說,因為媽媽就心太軟呀。
追憶當年,念書的時候很多人追她,每天晚上宿舍就門庭若市,很多男生在她家轉來轉去,有一個像熊一樣的男生天天報到,有一天女主角在房裡敷臉時,有人在敲門,就假裝沒人在,不開燈也不應門。
後來室友回來了,發現在家嚇了一大跳,怎麼不開燈呢?女主角說怕被人看到,室友說為何不去開門嚇了,以後就不敢來啦。後來,一群人就約去優勝美地,冬天的季節,女生沒想到要去的會是一個下雪的地方,所以她穿的是很普通的皮鞋,在雪地上走是要有保暖的雪靴(這也是老師真實的經歷)進退維谷,沒有辦法走路,完全不能移動,因為腳已經凍僵了。
這時候,大熊就蹲下來說,我背妳,那種情境下就攀上大熊的背,因為女生很輕,大雄背上像背著小孩一樣,女生在大雄背上時覺得好溫暖,就覺得是他了!這個雪地就把小白花的臉襯得豔紅,故事到最後的結尾就是女兒聽完故事後覺得,根本是爸爸心太軟呀XD
現場一位海軍眷村阿姨,說:1616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亞辭世,也和其他偉大作者的生卒有關,於是這天成為了「世界閱讀日」。現場為宇文老師朗讀一首詩,「似曾相識」來說一點感想。
「似曾相識夜慧蘭(音譯),庖廚食光心太軟,微糖微鹽真滋味,好個人間四月天。」
第二位讀者發問,
Q:桂圓紫米芋頭糕,這道是怎麼處理過程的?
A:昨天睡前就先泡紫米,因為它需要泡6個鐘頭時間,第二天早上就可以處理;4杯紫米,2.5-3杯水量。加調味料的時候要趁熱去和它,糖才可以充分的融化,平常在家裡做,就拿一個大方格,紫米大概鋪一公分,再一層芋泥,再一層紫米,然後切了之後就可以吃。像今天準備的量多,是以包湯圓的方式一個一個包,紫米、芋泥、紫米,然後再包起來。看你料理當時的狀況就可以。
線上有一位讀者-李燕瓊,因為居住在德國黑森林,沒有辦法前來祝賀,又因為之前《負劍的少年》新書發表會有答應老師,要請老師吃「黑森林」。於是今天請女兒代為轉送黑森林蛋糕獻給老師。
今天的講座,大家一定有感覺到,跟以往料理的活動相當的不一樣,其實呢,絲絲舉辦多項的料理活動都不局限在任何的類別上面,比如說有美食、文學、旅遊、商業、藝術、健康,其實都沒有局限說那一種類別不能夠做料理。
其實,人生就是很多的形形色色所組成、累積起來的,就像宇文老師,藉由食物這件事情,來述說人生的悲歡。
絲絲忍不住提問:微鹽、微糖24篇小說,都是虛構的嗎?
聽說有一篇是完整真實的故事,是宇文老師的親身經歷,有人知道嗎?
那一篇就是「那日陽光穿透你」,故事是說,有一位先生說太太素顏很漂亮,學生時代素顏超美的,也是看到那一面驚為天人,心想這個女孩子我一定要把它娶到手,果真是娶到手了!
為什麼呢,有個關鍵點,其實那天,那個男生是來找另一位室友的,沒想到女主角就出現了,因為剛睡醒,被吵醒了,然後就很怒氣衝衝、披頭散髮,出現在那個男生的面前,結果後來,沒想到那個男生三不五時的常常晃到女生的宿舍去,找女生的朋友,順便去找她,後來他們就談戀愛在一起了。後來,女生問男生說:那你是從什麼時候喜歡上我的?男生就說了那一天的情景,心想那天的樣子就像貞子一樣,怎麼見人呀。
(現場讀者說出一句話:睡衣很透明。)全場哄堂大笑XD
就是那一片陽光穿透了宇文老師的睡衣,於是師丈就愛上了宇文老師。
最後,請宇文老師來為本場活動做一個結尾,說說今天的感想。
宇文老師:
「除了感動,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我的第一場是在金石堂,那一天非常的歡樂,那天是悔之主持,極盡搞笑之能事;第二場是在誠品,是一個精巧的對談;今天呢,我早上六點多起來蒸芋頭、蒸紫米,然後在流理台前一個一個包,但是我腦袋裡頭就在想,我今天來到底要講什麼,非常的混亂。
因為我今天早上還在臉書上討論建中冒名事件,腦袋非常混亂,但是來到這裡之後,心就開始安定,看到我很喜歡的朋友。本來還想說完蛋了,今天根本不知道要講什麼,可是我今天好開心唷,絲絲表現的太棒了!」
聆聽一場有別於過去做料理,本來很擔心今天的料理比較少,但是我們刻意把今天塑造成很溫馨的生活日常故事,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微鹽、微糖的時光,或許可以書寫下來,回味起來會很有意思。
**************************【食譜】*************************************
【桂圓紫米芋頭糕】
材料:
紫米糕:紫米2杯、砂糖90公克、沙拉油35公克、桂圓肉45公克、高梁酒(或米酒)少許。
芋泥:芋頭300公克、椰漿20公克、砂糖50公克、沙拉油20公克、麵粉20公克。
做法:
1.紫米(黑糯米)泡水六小時以上(可以泡隔夜)。
2.芋頭切塊(勿加水),電鍋外鍋一杯水蒸軟後,搗碎,加入其他「宇泥」材料拌勻,放回電鍋,再用半杯水(外鍋)蒸到熟爛。有的芋頭不易爛,可再蒸到軟駷或泥為止。
3.泡過的紫米洗淨,加一杯半的水(內鍋)進電鍋,外鍋一杯水,煮熟。
4.桂圓肉泡水15分鐘後洗淨瀝乾(勿泡過久,保持桂圓濃邪的甜香)。
5.紫米蒸熟後,趁熱與「紫米糕」其他材料攪拌均勻。
6.取大盤子,先把一半的紫米糕鋪底下(約一公分高),第二層均勻鋪上芋頭糕,最後再鋪上剩餘的紫米糕,每層均約一公分高。
7.切成小塊即可食用,也可把每一小塊捏成圓形分裝。吃不完的可先冰起來,下回食用,只要再蒸一下即可。
【心太軟】
材料:
大紅棗20顆。
糯米心:糯米粉50公克、清水25公克。
甜汁:冰糖80公克、清水250公克、桂花醬1大匙(甜度可依喜好調整)。
做法:
1.乾紅棗泡水半小時,用煎刀煎開一條縫,以小刀把籽挖出。
2.糯米粉與清水混合揉成糰。
3.糯米搓細長塞入紅棗心,擺放小鍋內。
4.電鍋先放一杯水,按下開關,冒出蒸氣後,放入做法3的紅棗蒸8分鐘。取出,稍微放涼,讓紅棗內的糯米糰定型。
5.甜汁煮沸,放入做法4的紅棗,小火熬煮15分鐘讓糯米糰吮飽甜汁即成。
【莎莎醬】
材料:
蘋果、鳳梨(或其他當季水果)、番茄、洋蔥、香菜均適量。鹽、辣椒粉、巴西里末、黑胡椒粉、蜂蜜均適量,檸檬半顆。
做法:
1.水果、番茄、洋蔥、香菜切成相同大小的丁狀。
2.檸檬榨汁。
3.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即成。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qYRRWs
宇文正
遠流粉絲團
絲人空間(李絲絲)
#微鹽年代微糖年代
#宇文正
#遠流粉絲團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台北信義誠品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福星寶貝評價、璞育幼兒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貝多芬工作職缺有15筆,安親課輔老師(貝多芬課照中心),教保員,幼教教師(具合格幼兒園教師證),幼兒園隨車人員,助理教保員(須為本科系畢業),幼兒園半日清潔人員, ... 福星 ... ... <看更多>
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師資陣容 :: 公私立幼兒園543 的推薦與評價
公私立幼兒園543,桃園市私立貝多芬國恩幼兒園,topschool,塔普思酷,幼兒園,幼稚園,托兒所,雙語,安親班,補習班網站,孩子的學習世界親子幼教. ... <看更多>
貝多 芬 幼兒園 職 缺 在 福星寶貝評價、璞育幼兒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貝多芬工作職缺有15筆,安親課輔老師(貝多芬課照中心),教保員,幼教教師(具合格幼兒園教師證),幼兒園隨車人員,助理教保員(須為本科系畢業),幼兒園半日清潔人員, ... 福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