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引進「貨櫃屋邨」可行嗎?】
許多香港人以為解決房屋問題一定是要規劃十載才能起一個大型公共屋邨,或者要賣地給地產商用高昂建築成本起私樓作房屋供應,英國就發展出「貨櫃屋」作為新城市發展對策。
一改「貨櫃」的臨時性及生活質素差劣的房屋想像,「貨櫃屋邨」設計新穎吸引,用作居住及工作空間,八成使用成本較廉價的回收物料,只用4天組裝完成22個單位,就能提供8.2萬呎的總建築面積。
貨櫃屋概念亦能夠用作各種藝術展覽、青年屋、學校、宿舍、墟市、辦公室等的臨時/永久工程,平均1天至15天已經可以完成項目,原來的「貨櫃屋邨」計劃現在已經進化到第二代 (Container City II)。
一般人會以為貨櫃屋就是臨時、侷促,但其實各種關於隔熱、水電、通風的技術問題都可解決,而且還可更加環保,2012年在倫敦一間400-450呎的貨櫃屋,平均£38,000至 £47,000,至不失為是可負擔房屋,在倫敦市中心相類似的貨櫃屋可租£600至£1000,低於同區市價。
如果香港住屋問題並非土地供應不足,而是分配、限制與壟斷的問題,那麼半年內就可完成的「貨櫃屋邨」的租住房屋,是否可以成為打破賣地給地產商豪宅化的定律,善用政府所謂「零碎」的閒置及短租土地,與及有效加速政府公屋/可負責房屋建設的供應速度?
無論如何,香港需要更多只談土地供應以外的房屋想像,並值得更加深入的可行性研究,真心解決房屋問題的話並不會嫌遲。本土研究社今晚亦將有社聯荷蘭社會房屋考察團成員來分享歐洲各種最新社會房屋發展,將會為香港房屋政策找尋新路徑。
-
【 「租住世紀:歐洲房屋供應新視野」分享會 】
https://goo.gl/J7ZPe8
英國「貨櫃城」網頁
http://www.containercity.com/projects/container-city-I
#房屋研究 #短租研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