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型態(完整)
就算競選主軸是「抗中保台」,也不能用「護國保台」當標語,不但粗俗無文,而且突顯執政黨的沒有中心思想。不要只賣保險給民眾,不要只寄望選民含淚投票,民進黨不但要保住台灣,還要有信心帶領台灣走入新世代。這些老革命世代,不懂放手,還拉著年輕一代走老路,越看就越氣。重點還在於民進黨意識型態的左右不分,中心思想充滿矛盾,所以才只能走保守的抗中路線,隱約還想要賣「愛台灣」這種老調,令人生厭,徒然製造缺口給柯文哲這些機會主義者。
但民進黨要如何在意識型態的混沌裡突圍?
傑佛遜在1776年寫下獨立宣言裡的名言,「我們認為以下的真理不證自明:人生而平等,上天賜給我們不可分割的權利,包含了生命權、自由權,還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為確保這些權利,政府由人民設立,而政府符合公義的權力基礎,來自於受統治人民的授權。」傑佛遜並不須要發明新的政治理論,他石破天驚的宣言,到今天都還在影響著世人,但他只是收割當時美國人民的民意向背而已。所以民進黨要找回中心思想,也不須要重新發明輪子,只要俯首聽聽民意,以平行角度看看台灣社會,把年輕人放在「心裡最軟的那一塊」,就知道該走的道路是哪一條。
但具體來說,到底是什麼道路?
答案居然還在「抗中」。台灣的年輕人抗中除了有消極的保衛台灣意義外,還有積極的意義,即「我們不要中國那樣的社會」,也就是說,我們如果看清楚中國的政治體制代表的意義,我們就清楚台灣不要什麼,而知道我們要什麼。我歸納出台灣和中國的兩大不同,「平等」和「自由」,這正是台灣現在所最需要的意識型態。
中國的千年帝制,雖然沒有制度化的奴隸,也沒有封建意義的貴族平民之分,看似平等,但普天之下,一人獨有大權的制度,卻把全中國人都變成奴隸。今天中國雖然不是傳統的帝制,但共產黨的大權獨攬,把權貴以外的人民,都當成了次等人、二等公民。只要是黨的當權派,或是和黨交好的富豪,犯罪可以被包庇,法律可以不用遵守,全民利益可以佔為己有,壞事不用被知道,還可以隨時踐踏小民。這些中國不平等的案例,天天都在發生,都在共產黨的極權統治下,給當成了「趙家人」的天經地義。
台灣人不要這樣,台灣人只要很簡單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管你王公貴族還是販夫走卒,所有人擁有一樣多的權利,得面對一樣的社會和法律規範。
這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型態,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單純,幾乎所有的政治、社會議題,只要你套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就一理通、萬理通。比如說,「同志結婚」一事。國民黨保守老大首鼠兩端也就算了,民進黨在同婚議題上,居然也進退失據。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嗎?管你是慈濟功德會、長老教會,還是靈糧堂,你都沒有比別人有更大的權利來決定,誰可以和誰結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你異性戀可以結婚,我同性戀為什麼不可以?
如果民進黨的中心思想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是流於左右意識型態,甚至是受本土選票的影響,同婚一事,就不會左支右絀。大大方方地說出「平等」二字,什麼護家盟,什麼食古不化的宗教組織,都比不上這個高貴的思想。而有這個高貴的思想,才能把台灣推到另外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意義,更在「自由」可以獲得保障。
上天造人,給我們思想。人和動物不同在於這思想,動物生下來,不思不想,單靠動物本能就可以生存。但人不行,人不用腦子,立刻就亡族滅種了。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要你不要思考,那就等於要你死了。保守的教會、寺廟,如果要你不要思考,光唸經書,那也是要你去死了。而中國共產黨,限制十四億人民思考,禁止十四億人民接觸外界資訊,控制十四億人的言論,那就是要這十四億人丟失上天給他們的禮物,那就是要這十四億人都去死了。
我們在台灣看到中國的專制,剝奪人們各種自由,把人民當動物豢養,我們知道,「自由」是台灣人珍惜的價值。這自由,當然要靠法治,靠「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才能得到保障。如果永遠都有一個人、一群人,比你有更大的權力解讀法律,執行法律,你就沒有自由。只有人民和政府,同樣地受公正的法律管轄,人民才享有真正的自由。
一旦自由得到法律的保護,那釋放出來的無窮創意和追求幸福的精力,會把台灣社會推到前所未有的榮景。而一旦基本法治得到實踐,享有各項自由的人民,會進而要求更多的自由,把自由的理念,推向更多的領域。比如說,經濟自由。如果我有一個別人沒想過的生意點子,首先在自由的社會,我不用擔心黨國幹部偷我的點子,因為法律保障我的智慧財產權。接著,我可以在自由的資本市場,取得資金,我和銀行、創投業者,都受平等法律規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拿到資金,發展我的事業,他們冒風險,但有望分享我的成功果實。然後我開創事業,自由僱用員工,我們彼此在公平的勞動合約面前,同意就業條件,合則來,不合則分。最後,我的事業成功或失敗,都來自於我自由運用包含我的材能在內的各項資源。我成功了,我就帶給這社會,更多的資源。如果社會人人都如同我一樣,享有這種經濟自由,社會就會取得正向回饋,越來越繁榮,人人都越來越幸福。
如果政治人物戴上「平等」和「自由」的眼鏡,任何的公共政策,都用這兩付眼鏡檢驗,政策當然還是會有爭議,但你就有了中心思想,你知道你走的道路是正確的道路,你就不會左右搖擺,裡外不是人了。
「零到六歲」是國家養,還是政府和人民一起養?幼兒扶養的問題,為什麼要國家來管?大概是因為少子化的問題,所以要用政府強制的手段來促進生育,所以是因為育兒費用太高,所以年輕人不生不養?但追求自由,想要實踐人生夢想的年輕人,真的是因為養不起,才不生嗎?真的要不想生育的年輕人,共同來負擔別人的育兒費用嗎?「國家養」的意思就是「大家養」,這樣有平等嗎?既不自由,又不平等的政策,為什麼不先確定這是年輕人首要擔心的人生問題,再決定要不要做呢?郭台銘隨便開支票買票,你就拿香跟著拜,到底中心思想是什麼?年輕人要的是好工作、好工作、好工作,只要有好工作,育兒的錢,才不是問題好不好。
「兩例」還是「一例一休」,根本不是政府在細節上所需要管理的。首先,「平等」的原則告訴我們,僱主和僱工,在勞動市場是平等的,政府只要移除不當的勞動慣例,如不符人性的超時和童工,其它的條件,就有雙方自由訂定。有這「自由」,想賺多一點錢的勞工,可以多賺一點,想給多一點福利的僱主,也不用和其它不相關的行業,綁在同一套工時標準。如果民進黨,在休例爭議開始前,就清楚劃出這個「平等」和「自由」的原則,如何會落到左右兩邊不討好?
「平等」和「自由」為基礎的意識型態,不落於傳統的左右之分,對照中國的「不平等」和「不自由」,我們知道和中國對著幹,就一定是正確的道路。「平等」和「自由」的背後精神,也正和中華大帝國所代表的思想所相反。帝制中國不相信人性,不認為自由的人可以自我管理,所以要有威權由上而下層層節制,所以他們相信秩序,而我們相信自律,我們相信只要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自由的人們會取得平衡,互相在制度規範下,安分守己,各求發展。帝制中國不相信人的潛力,不認為人可以超脫過去的思想,所以不能有自由,不能隨意發想,不能任意嚐試,問題一定要靠集體的力量解決,但我們相信自由的人,潛力無窮,人類世界的問題,不是靠計劃,也不是靠集體的強制力量來解決,而是靠自由的心靈發想,而找出解決之道。
「平等」和「自由」才是壯大台灣的正確意識型態。
販夫走卒相反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金庸的中國體系 為華人創造了異於現實的「故國」 -- 上報 / 評論】
香港小說家金庸逝世。他的影響力固然極為巨大,因此身後歌功或者蓋棺定論的事,一定是餘波一重重。中文世界的人,沒有不被金庸的那個體系薰陶過的,他的體系甚至主導了大眾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想像。這個影響規模,大概到了近代科技經濟發達,娛樂增多,普羅大眾的娛樂從小說和報章刊物,轉到影視、遊戲、電子世界等等,才稍有回緩。
有一個學者朋友曾經說,自己一篇關於中國政治的論文曾經受到挑戰,而對方竟然是拿金庸小說情節來辯,可見金庸在上世代的意識形態威力。中文世界的人倒進金庸創造的那個中原,但這個中原和江湖其實是Made in Hong Kong的域外創造,不一定像真。
金庸的中國想像,是近代中國人在中日戰爭以來國族建構的產物。中日戰爭是國共雙方國族神話的一部份。西方乃至日本的威脅,促使「中國人」從「天下」的人民,過渡到「國家」的國民。國族建構便是一個新民族為自己創造符號、神話、歷史的工程,這些東西說到底只是認同,不一定是客觀現實。
在這個層次去看,抗日神劇和金庸故事,在本質上都是中國認同的自我鏡像,而金庸的觸媒是「刺客列傳」以來的那個江湖,最後「江湖」卻在國家想像之中消亡。郭靖蕭峰之為「國民」而犧牲,乃至韋小寶之侍清與幾面游走。這個循環已經隱喻了近世「中國人」所創造的中國史,也必然是削足適履之後產物。因為後來的中國人已經是「一個國家」之中的人,所以他們追認歷史的時候,也必然是將中原文明視為一塊,而加強了正統偏統、主流支流的體統。
雖然正統偏統的討論,在北宋年間已經是知識份子非常關注的問題。但到了近世,這個觀念經由「中華民族」的發明到日軍侵華的團結,而終於散佈到一般的販夫走卒之間。
新儒家的一支
《射鵰》三部追認了正統的宋明體系,而從世界史角度,當時「中國」的代表卻是遼,從東歐諸國語和俄語以「契丹」指涉「中國」,便可知一二;認同大宋的郭靖是正面人物,而認同金人的楊康成為英語所說的Antagonist,悲劇收場,亦是典型。
在上一個大時代南渡香港的中國人,也將他們受當代國族主義影響的想像,在香港重新創造一個故國,作為自己的文化或政治認同。這些人在過去的香港,便是新儒家的一支,矢志要在香港再殖中國文化的花果。
這些學者例如道統史學的錢穆,也強烈影響了中文和歷史教育。現在回顧,這些廟堂學者與通俗世界的金庸,世界觀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於是香港便成了如此特異之地,她是中華世界離散的首席代表 (自1841以來),也是追認「國族主義版本的中國文明想像」最熱熾的一群人。
新儒家札根、70年代學生運動中走出愛國愛黨的國粹派、出現了保釣運動、最初的民主運動者很自然地選擇了反殖和回歸,都不是偶然。由於香港不受國共兩黨染指,這個由英國人、世界體系操持的地方,便成為孕養中國想像的好地方。而這想像必然某程度上脫離歷史、脫離現實的。
在風起雲湧的上世紀,「想像中國」和「現實中國」的矛盾尚且因為訊息不明、政局動蕩而分際未立,但「域外愛國者」的後輩,在現代卻要迎來尷尬的分曉。「回歸」之後,香港人爭取的對像,由英人變成了北京的「中央」,2003年以後香港開通自由行之後,真實而成份漸趨穩定的中國人大規模來到香港,兩個族群的接觸面變得龐大之後,很多人發現教科書、小說、想像之中的中國,並不是真實的中國,再加上現實政治的鬥爭,才產生了了現在的風物。
「中原體系」的「科幻感」越來越強
但「文化中國」的幻象熄滅,是在香港主權被強制移交之後,因此說到底,「一個道統」的發明和傳播者,在香港過渡期發揮了強烈的統戰作用。最終香港這個江湖也最終逃不過,在「國家」之中消融。80年代之後,金庸與政權中共媾和,在政制談判中成為中共的代表人物,便是他死後仍會被翻舊帳的污點。
但那個時代大夢,的確已經告終。查良鏞創造的藝術很豐滿,但成就它的現實卻很骨感。中共中央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在金庸死訊廣傳之後,發表文章,盛讚金庸小說有「濃烈家國情懷」;中國的國家傳媒之一《多維》有一篇文章說:「無論在香港還是台灣,像金庸這樣具有強烈國族意識認同的一代人正正在逐漸凋零,相反分離主義卻正在這兩個地方快速滋生」,的確是接地的觀察。
因為金庸小說無論多好看,在這個現實中國突出而兇猛的時代,小說中「中原體系」的「科幻感」無可避免會越來越強。不消說下世代的人,今人與那個想像的中原,也只得漸行漸遠;至於港台之類地方曾如此擁抱國家,而不是江湖,只是歷史錯誤,將來要漸漸回到正軌的。
正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原文是說泉水乾涸,那些魚彼此用口水濡潤,也不是長久辦法。要齊中國於一,也許像期望今人讀金庸,而產生過去的效應,如同魚類相濡以沫,終究是泥牛入海,而不是更行更遠還生。
販夫走卒相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金庸的中國體系 為華人創造了異於現實的「故國」 -- 上報 / 評論】
香港小說家金庸逝世。他的影響力固然極為巨大,因此身後歌功或者蓋棺定論的事,一定是餘波一重重。中文世界的人,沒有不被金庸的那個體系薰陶過的,他的體系甚至主導了大眾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想像。這個影響規模,大概到了近代科技經濟發達,娛樂增多,普羅大眾的娛樂從小說和報章刊物,轉到影視、遊戲、電子世界等等,才稍有回緩。
有一個學者朋友曾經說,自己一篇關於中國政治的論文曾經受到挑戰,而對方竟然是拿金庸小說情節來辯,可見金庸在上世代的意識形態威力。中文世界的人倒進金庸創造的那個中原,但這個中原和江湖其實是Made in Hong Kong的域外創造,不一定像真。
金庸的中國想像,是近代中國人在中日戰爭以來國族建構的產物。中日戰爭是國共雙方國族神話的一部份。西方乃至日本的威脅,促使「中國人」從「天下」的人民,過渡到「國家」的國民。國族建構便是一個新民族為自己創造符號、神話、歷史的工程,這些東西說到底只是認同,不一定是客觀現實。
在這個層次去看,抗日神劇和金庸故事,在本質上都是中國認同的自我鏡像,而金庸的觸媒是「刺客列傳」以來的那個江湖,最後「江湖」卻在國家想像之中消亡。郭靖蕭峰之為「國民」而犧牲,乃至韋小寶之侍清與幾面游走。這個循環已經隱喻了近世「中國人」所創造的中國史,也必然是削足適履之後產物。因為後來的中國人已經是「一個國家」之中的人,所以他們追認歷史的時候,也必然是將中原文明視為一塊,而加強了正統偏統、主流支流的體統。
雖然正統偏統的討論,在北宋年間已經是知識份子非常關注的問題。但到了近世,這個觀念經由「中華民族」的發明到日軍侵華的團結,而終於散佈到一般的販夫走卒之間。
新儒家的一支
《射鵰》三部追認了正統的宋明體系,而從世界史角度,當時「中國」的代表卻是遼,從東歐諸國語和俄語以「契丹」指涉「中國」,便可知一二;認同大宋的郭靖是正面人物,而認同金人的楊康成為英語所說的Antagonist,悲劇收場,亦是典型。
在上一個大時代南渡香港的中國人,也將他們受當代國族主義影響的想像,在香港重新創造一個故國,作為自己的文化或政治認同。這些人在過去的香港,便是新儒家的一支,矢志要在香港再殖中國文化的花果。
這些學者例如道統史學的錢穆,也強烈影響了中文和歷史教育。現在回顧,這些廟堂學者與通俗世界的金庸,世界觀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於是香港便成了如此特異之地,她是中華世界離散的首席代表 (自1841以來),也是追認「國族主義版本的中國文明想像」最熱熾的一群人。
新儒家札根、70年代學生運動中走出愛國愛黨的國粹派、出現了保釣運動、最初的民主運動者很自然地選擇了反殖和回歸,都不是偶然。由於香港不受國共兩黨染指,這個由英國人、世界體系操持的地方,便成為孕養中國想像的好地方。而這想像必然某程度上脫離歷史、脫離現實的。
在風起雲湧的上世紀,「想像中國」和「現實中國」的矛盾尚且因為訊息不明、政局動蕩而分際未立,但「域外愛國者」的後輩,在現代卻要迎來尷尬的分曉。「回歸」之後,香港人爭取的對像,由英人變成了北京的「中央」,2003年以後香港開通自由行之後,真實而成份漸趨穩定的中國人大規模來到香港,兩個族群的接觸面變得龐大之後,很多人發現教科書、小說、想像之中的中國,並不是真實的中國,再加上現實政治的鬥爭,才產生了了現在的風物。
「中原體系」的「科幻感」越來越強
但「文化中國」的幻象熄滅,是在香港主權被強制移交之後,因此說到底,「一個道統」的發明和傳播者,在香港過渡期發揮了強烈的統戰作用。最終香港這個江湖也最終逃不過,在「國家」之中消融。80年代之後,金庸與政權中共媾和,在政制談判中成為中共的代表人物,便是他死後仍會被翻舊帳的污點。
但那個時代大夢,的確已經告終。查良鏞創造的藝術很豐滿,但成就它的現實卻很骨感。中共中央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在金庸死訊廣傳之後,發表文章,盛讚金庸小說有「濃烈家國情懷」;中國的國家傳媒之一《多維》有一篇文章說:「無論在香港還是台灣,像金庸這樣具有強烈國族意識認同的一代人正正在逐漸凋零,相反分離主義卻正在這兩個地方快速滋生」,的確是接地的觀察。
因為金庸小說無論多好看,在這個現實中國突出而兇猛的時代,小說中「中原體系」的「科幻感」無可避免會越來越強。不消說下世代的人,今人與那個想像的中原,也只得漸行漸遠;至於港台之類地方曾如此擁抱國家,而不是江湖,只是歷史錯誤,將來要漸漸回到正軌的。
正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原文是說泉水乾涸,那些魚彼此用口水濡潤,也不是長久辦法。要齊中國於一,也許像期望今人讀金庸,而產生過去的效應,如同魚類相濡以沫,終究是泥牛入海,而不是更行更遠還生。
販夫走卒相反 在 【人生這八苦,你能躲掉哪一個?】 在世間人的印象中,學佛 ... 的推薦與評價
... 販夫走卒,人人都在經歷著這八苦,只不過每個人的感知程度有深有淺,或者 ... 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因為 ... ... <看更多>
販夫走卒相反 在 Re: [討論] 為什麼楊過戴著面具還可以英氣逼人? - 看板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uLiZn5566 (同理心5566)》之銘言:
金庸十四部武俠名著之中我最喜歡的主角是令狐沖,最討厭的是萬人迷楊過。
令狐沖楊過都是屬於金庸筆下瀟灑豪放的江湖浪子,兩人都以吊兒郎當的形象,
與不拘禮法的性格著稱,但令狐沖個性與楊過其實完全相反。
令狐沖這個角色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充滿人情、念舊隨和,有著江湖二流角色打混心態的
華山大弟子。個性隨便,不念舊惡, 完全沒有自居高手或自視甚高的心態。 對田伯光、
桃谷六仙等江湖三教九流人物真誠打混的描寫,都令我感覺充滿濃濃人情溫暖,在性格上
是非常好相處的一個人。在人生志向上,令狐沖始??終最愛小師妹岳靈珊,令狐沖嚮往能
和岳不群一樣, 娶師妹為妻 繼承師傅衣缽,當個江湖二流門派掌門,與小師妹和陸大有
在華山混一輩子,就是他對人生幸福最高定義,可惜金庸沒有成全他,成全了讀者。
楊過則是自視甚高,孤傲絕世的偶像派,神雕俠侶書中除了一大串年輕美女可相處親密,
真正傾心相交外,與大俠郭靖、耶律齊 、東邪黃藥師、老頑童周伯通等人的關係,看過
小說的都知道是一種疏離的關係 ,這種孤高與疏離,配上一身絕頂武功,在角色藝術創
造上也是另外一種的引人崇拜的偶像魅力,例如古龍武俠名著中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阿飛
也是這一類角色,但楊過和阿飛的男性魅力,如果與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的小李飛刀李尋歡
相比,就像個不成熟的不良少年,但女生就是愛他,真是令我妒忌不已。
楊過與令狐沖在兩個角色在現實世界中出現,令狐沖絕對是任何販夫走卒,都可以無拘無
束相處的人,因為大家只想一起打混,不想追求卓越。楊過這種性格在真實世界裡,我認
為是一定是個給大家極大壓力的極優秀同儕,最後會避之唯恐不及。你對他不好,得罪了
他,連小時候在桃花島與郭芙的打打鬧鬧,都可以憤恨二十年,全真七子、 大俠郭靖、
丐幫黃蓉、郭芙、武修文、武敦儒幾乎沒有一個他不恨,被迫害妄想症極重,看見別人好
,會自卑又自大,但內心其實非常喜歡出風頭,骨子裡自視甚高,又喜歡招惹異性,與同
性別江湖三教九流人物相交,多是以高高在上的恩人姿態,除非你與他一樣強,否則他內
心是看不上你的,在真實世界裏,除非你有像大俠郭靖那樣的絕世武功與近乎聖賢的人格
,不然就是你是年輕美麗的女性,才能與他傾心相交,否則就只能受他恩惠做他小弟,以
襯托他的大俠風範。
令狐沖最就與楊過完全相反 ,岳不群 、寧中則 、岳靈珊就是令狐沖前半生對幸福的全
部憧憬,岳不群如父,寧中則如母,岳靈珊更是一生的夢想,當金庸描寫岳靈珊都已經把令
狐沖當成垃圾了,但令狐沖對岳不群一家那種幾近愚蠢的孺慕之情,真是令人心酸,筆力
還搶過了令狐沖對正牌女朋友任盈盈的感情描寫。尤其當瀟灑輕鬆 流里流氣,無懼於世
間任何誤會污名的令狐沖,面對岳不群一家時就突然變得進退失拒、呆若木雞,正是令狐
沖這個角色充滿濃濃人情味的核心。獨孤九劍是天下劍術絕詣,竟勝過武當張三豐所創的
太極神劍,魔教聖女任盈盈冷艷神秘,優雅尊貴,是金庸所塑造最具魅力與優點的女主角
,實在勝過鄉下小師妹岳靈珊百倍,但書中反覆透露如果令狐沖的一生能夠自己選擇,他
並不想學會古今第一神劍,也不想和魔聖女任盈盈相遇,他只想回到與華山鄉下那段與小
師妹打情罵俏喝酒賭錢的日子,一輩子當個江湖二流角色。
: 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吸引力
: 首先
: 戴面具出場時候的楊過已經是大叔了
: 所以基本上把妹的手法跟他年輕的時候不一樣
: 你光看他年輕的時候怎麼對陸跟程
: 雖然方法不同但是就狂放電
: 那個才叫做費洛蒙
: 大叔楊過出場就神神秘秘的
: 這個自然會吸引小女生的注意力
: 但這時候要說吸引力就有點太早
: 最多就是碰到有趣的人想要多認識
: 真的要說帥倒
: 先是看到楊過在那邊隨便指揮
: 就有一堆人幫他做事情
: 然後不小心展現出的武功又高
: 結果到最後居然還很溫柔
: 說要幫她過生日
: 不是說斤斤計較AA幾千塊錢那種窮酸大叔
: 而是弄到整個襄陽城黑道白道的都來慶賀
: 到這個時候才是真的神魂顛倒被迷上
: 簡單來說
: 如果你先讓一個16歲小妹妹
: 看到你一秒鐘幾十萬上下
: 然後你答應她要來幫她過生日
: 結果生日當天
: 你居然把顏清標 張安樂 白冰冰 郭台銘 之類的人
: 還有五月天 5566 等天團來幫她慶生
: 這些人也都帶了名貴的禮物
: 同時在101幫她放煙火
: 你說你吃不到這個16歲小妹妹
: 本56是不太相信啦
: 就算你殘廢或是戴唐老鴨面具
: 一樣能順利把到
: 對於老男人
: 權力就是吸引力
: 真心不騙
: ※ 引述《bastet729 (bastet)》之銘言:
: : 楊過當初戴著面具出場就帥翻全場
: : 帥倒郭襄
: : 而且他那個還是人皮面具 是可怕的那種
: : 那為什麼楊過見不到臉 頂著一個可怕的面具還可以這麼有吸引力?
: : 這樣的話肥宅戴面具 排除臉的因素 是否也可以有吸引力?
: : 討論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35.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73514366.A.9E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