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成長型科技公司的乾淨盈利指標】
今年台股不少產業龍頭因為為了應付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加大了資本支出,擴充產能以期能佔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如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然因為資本支出的增加,將直接影響企業毛利率表現,而後迎來的設備折舊攤提等固定支出,不少人擔憂這會對企業經營上造成龐大的壓力及風險。相關疑慮也影響了投資人對企業的信心。
.
在台積電調高資本支出後,市場從欣喜轉向顧慮毛利率壓力下,高盛積極丟出報告,試圖導正市場看法,雖然資本大增成為台積電毛利率隱憂,但觀察過去折舊增加時期,台積電的「EBITDA利潤率」穩定成長,這波先進製程發展也會有相同的趨勢,投資人將發現台積電的獲利爆發性經得起考驗。
.
EBITDA(稅前、利息前、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並非是通用會計準則的指標,但是卻因為曾精準反映成長型科技公司的獲利性而揚名。在會計科目上,
.
EBITDA=稅後淨利+稅費+利息費用+折舊及攤銷
.
由於快速成長期的公司獲利雖高但支出同步龐大,旁人很難單從財務報表最終的數字去看出公司潛在的獲利能力,儘管獲利不斷增長,但是折舊及借款費用等固定支出遮住原本亮眼的獲利能力,毛利、淨利率甚至是EPS都將大打折扣。因此若是將相關支出還原回來,比較能夠看出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說,EBITDA反映的是若無成本攤銷,毛利及淨利率等數據干擾下,獲利表現的情況,並再除以營收可得出「EBITDA利潤率」(EBITDA margin)。
.
EBITDA過去常見用於評估需建設龐大基礎設施的電信股上,如今也已有法人研究員開始希望能透過這項指標運用再評估半導體產業上,剔除龐大支出影響,更能真切觀察出公司的獲利能力。優分析-股魚[價值K線]有EBITDA趨勢圖表工具,方便投資人運用該指標迅速檢查成長每家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
.
立刻訂閱價值K線,使用EBITDA幫自己持股健檢:
https://bit.ly/3yIIvcR
資本支出會計科目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奇文共賞】艾咪胡要找打手也找會一點的好不好?逐點回應MoInk Chao:
1. 要講股息OK,我都幫你算好了,就算資本支出跟股息全部加起來,用營運現金流來付也綽綽有餘。
2. TSMC就現金多到炸,跟銀行借款要幹嘛?不借錢台積電會倒?我沒有公司經營經驗也沒有專業投資經驗?不知道該怎麼回,只能給大家奇文共賞惹。 XD
3. 資本支出是損益表科目?你學的是哪個星球的會計?我只知道設備會分年折舊攤銷列在損益表的費用裡耶,哪來的獨立科目?找家上市櫃公司財報,截個圖來看看吧。
4. 上面回過,表有錯請指正。
「僅以營運現流來作投資就要讓公司成長,真是企業界跟財金界最大的笑話。」
我覺得上面這段話充分表現出艾咪胡與其粉絲的財經程度,笑話這兩個字就奉還囉。
資本支出會計科目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初心者】前幾篇回應一堆會計名詞,可能很多人都有看沒有懂,這篇我覺得說明挺清楚的,給大家參考一下。
本來是想貼在粉絲團啦,可是想說粉絲團的受眾應該都知道了,不如貼在我自己的牆上。
【拿稅後淨利扣掉資本支出,判斷一間公司有沒有錢擴廠到底對不對?】
先說答案,當然不對。
這兩天有蠻多討論講為什麼不對,但都是點到為止,這篇主要是想寫給不太懂會計的人看。
—
一般我們講公司賺多少錢、淨利多少、純利多少,指的財報損益表中的「稅後淨利」這個科目。
損益表裡頭的營業成本有一項是折舊。舉例來說,我們花一億買機器設備,這些設備估計可以用 10 年,如果用直線折舊,每年會認列 1000 萬的折舊成本。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花一億買設備,但在損益表裡頭,他是連續 10 年認列 1000 萬的成本。這個在會計上叫做「應計基礎」。
與「應計基礎」相對應的,叫做「現金基礎」
財報的另一張表,現金流量表,就是以現金基礎編制。而資本支出就是屬於現金流量表的科目。
同樣用一億元買設備,在現金流量表中不會認列 10 年的 1000 萬,而是列「取得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一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拿稅後淨利扣掉資本資出,同樣設備的錢,會在折舊算一次,資本支出又再算一次。同樣的東西被計算了兩次,這個數字意義並不大。
—
簡單舉個例子:
如果我在年初花三億買了一台設備,這台設備預計可以用三年。
那麼年底的財務報表,損益表會有折舊一億元,現金流量表會有資本支出三億元。
如果用損益表的淨利減去現金流量表的資本支出,這台設備會被計算四億元,有一億重複計算。
—
要判斷一間公司賺的錢足不足以支應買設備的錢,我個人推薦還是直接看自由現金流,也就是現金流量表的營業現金流減資本支出。
同樣在現金基礎下做比較,如果這個數字長期是正的,通常表示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