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字的世界,彷彿事情只要成三,便特別有意義。
猋:三隻狗走在一起,很快樂地飆走了;「飆」的本字。
驫:都是飆,猋的2.0版本。
犇:中國人寫字越寫越難認,現在變成「奔」,跑得這麼快,想是西班牙鬥牛吧。
羴:隔住個mon都聞到有幾臊,「膻」的本字。
鱻:魚檔阿姐話這份魚好新鮮的呀,「鮮」的本字。
麤:放心,三鹿不是奶粉牌子,而是「粗」的本字。
品:大殺三方,就知你牌品如何。
鑫:粵音「音」,用在人名或商號多,咪就係有錢囉。
森:數學應用題,如果你為了一棵樹而放棄一個森林,你損失多少棵樹?
淼:積水成海,無邊際的樣子;「渺」的本字。
焱:音「焰」,火花。
垚:古同「堯」,堆泥沙堆得很高。
掱:為什麼廣東人會叫扒手做三隻手?因為掱就是扒手的「扒」字囉。
畾:田和田之間的路,「壘」的本字。
晶:一個太陽也不夠形容有多閃亮。
靐:「呯」,雷聲,嚇到個心離一離呀。
灥:《說文解字》說是三個水泉的意思,真係唔該晒。
皛:超級明亮,粵音「耀」的第五聲。
馫:啋!三枝香,貪馨香咩。原來真的是馨香的「馨」字。
磊:多石的樣子,水落石出,毫無遮掩,就是光明磊落。咁多石,個心唔會銀住咩?
飍:驚跑狀,漫畫裡會是三條風位線吧。
贔:贔屭,古時稱巨龜。
卉:三棵草,還是草。
芔:未經修剪的「卉」。
姦:三個女人不是一個墟,而是指奸邪的人,注意男人都可以是奸的,叫姦夫。
众:三人成眾,「眾」的本字。
矗:粵音「促」,伸到最直,當然是高。
轟:香港地打開窗的景象,嘈吵得都轟轟聲。
飝:字義讀音不詳,我懷疑是起三飛的意思。
贔屭意義 在 贔屭作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贔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贔( bì ) 屭( xì ) ,又名龜趺( fū ) 、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 其背亦負以重物,在 ... ... <看更多>
贔屭意義 在 贔屭作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贔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贔( bì ) 屭( xì ) ,又名龜趺( fū ) 、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 其背亦負以重物,在 ... ... <看更多>
贔屭意義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k53rd324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般世俗的說法,龍的身上有鱗片的的叫做「蛟龍」,有翅膀的叫做「應龍」;頭上有角的
叫做「虯龍」,沒有角的叫做「螭龍」;沒法升天的叫做「蟠龍」,喜愛水的叫做「蜻龍
」,喜愛火的叫做「火龍」,愛好鳴叫的叫做「鳴龍」,愛好戰鬥的叫做「蜥龍」。這群
龍當中,虯龍是龍的首領,牠能發號施令,率領群龍興雲下雨,救助蒼生,是民間祈雨避
邪的神靈。
「龍生九子」是古人的傳說,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九龍子性情各異,各有所好。九
子就是霸下、螭吻、蒲牢、憲章、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你一定常在宮殿、廟
宇或是畫稿、建築、家具、衣料等器物上,見到牠們的蹤影吧!上圖是畫稿上的造型。
第一子贔屭,一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這便是石碑下趺的由來。像台南赤崁樓前
,陳列的九座高大的乾隆年間雕造的「石龜御碑贔」,雖然雕作寫實的龜形,但由於是龍
的九子之一,所以古來多的是螭頭龜身的模樣。
第二子螭吻(蚩吻、鴟吻、鴟尾、嘲風),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
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
第三子蒲牢,形體似龍而體積較小,性好鳴叫,成為今日鐘上的獸鈕。又傳說蒲牢畏
懼海上大鯨,鯨擊蒲牢,便會發出很大的鳴叫聲。所以想要鐘聲宏亮,就作蒲牢於鐘面上
,刻鯨形的木槌去撞它。東漢班固〈東都賦〉有「於是發鯨魚,鏗華鐘」的文句。後來,
禪寺齋堂也懸吊魚梆,據說也在表示魚化龍的「超凡入聖」的意思。
第四子狴犴,一名憲章,形體似虎而有威力(一說好訟),所以立於官衙門扉或牢獄
的大門上。
第五子饕餮,好飲食,所以立於鼎蓋,甚至成為中國古代銅器最重要的裝飾圖案。
第六子蚣蝮,性好水,所以立於橋柱;一作帆蚣,好飲。
第七子睚眥,性好殺,所以立於刀環等兵器上。
第八子金猊(狻猊),形體似獅,性好煙火,因此立於香爐兩旁,另有一種說法是好
坐。
第九子椒圖(椒塗),形體似螺蚌,習性好閉,所以立於大門舖首。
若包括這九子在內,龍的形象可以說是變化多端,運用於建築、器物的裝飾範圍,極
為廣泛。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跟龍有關的怪物,例如龍首魚身的鰲魚、龍首鱉身的黿以及
其他龍首人身、龍身人面、馬身龍首、龍身鳥首等等怪物,無不顯示了龍已成為中華文化
圈裝飾形象之主題。
中國最早的一部經書--《易經》上說:「雲從龍,風從虎。」還有「鯉魚跳龍門」
、「二龍戲珠」等故事,你必定耳熟能詳吧!
霸下:形狀像龜,喜歡背負重的物體,現今石碑下的龜趺。台南赤崁樓保存著皇清時
代的八塊石碑,碑下便是霸下(贔屭)馱負著石碑的造型(左圖)。彰化縣鄉土文化學會文
史社區觀摩活動,到了台北縣的鹽寮,參觀抗日紀念碑。接待所裡,正好擺放著「龍生九
子」的造型,隨行的小朋友看得好喜歡,摸著牠(贔屭)的耳朵拍照留念。
螭吻:形狀像獸,喜歡遠望,現今廟殿屋脊的獸頭,便是這種造型。另一名稱叫做嘲風
,喜好冒險;也稱作鴟尾,可以鎮壓火災。
蒲牢:形狀像龍,生性愛吼叫,古代鑄造的大鐘上的獸鈕,便是用牠作裝飾。古人認為
:海中最大的魚叫鯨魚,蒲牢很怕鯨魚,鯨魚撞倒蒲牢就大叫;便刻飾蒲牢在鐘紐上,又
刻鯨型木頭去撞擊它。
憲章(狴犴):形狀像老虎有威力,常站立在牢獄門上。
饕餮:喜好飲食,古人把牠裝飾在鼎蓋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裝在桥栏板的,防止大
水将桥淹没。
蚣蝮:習性愛水,古人把牠裝飾在橋柱上。
睚眥:你聽過一句成語「睚眥必報」嗎?原來在龍的兒子中,有一個是生性好殺、最
愛打架的,所以讓牠立在刀環、刀柄、龍吞口上。你知道現在的社會上也有這種人嗎?只
要人家瞪他一眼,就要找人算帳。哦!假如你遇到這類人物,最好是不去惹他哦!
狻猊:形狀像獅子,習性喜好煙火,常站立在香爐上;又有一種說法,牠喜歡坐著,
所以佛像的座位上,就有這種獅子,稱作金猊。
椒圖:也寫作椒塗,形狀像螺蚌,生性喜歡閉合著,常站立在門鋪上。左圖便是銅質
的鋪首。
一、龍之九似:
1.頭似馬或駝
2.眼似蝦或鬼
3.耳似牛
4.角似鹿
5.項 (身)似蛇
6.鱗似魚
7.腹似蜃 (蛤蠣)
8.爪似鷹
9.掌似虎
資料來源: 龍的藝術一書輯錄152 件最有代表性的龍紋圖案物。
*畫龍口訣: 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
七畫蛇身八火炎,七化雞腳畫龍罷。
*龍為四靈之首:龍、鳳、麒麟、龜
龍的種類:蛟龍、應龍、扎龍、螭龍、蟠龍、蜻龍、火龍、鳴龍和蜥龍。其中以扎龍為首
。
二、龍珠
1.龍珠是由水珠與火燄上下組合而成,
2.龍是源自上古人類對雲象與雷電光的想像造形,雲有多種,故有
潛龍、亢龍、飛龍、群龍之象。
* 廟頂常置: 雙龍搶珠、雙龍拜 (護) 寶塔、雙龍八卦
三、龍生九子
1.贔屭(音必係): 形似龜,好負重,今刻在石碑的石龜。
2.螭吻(音吃穩): 性好望,故立於宮殿之階柱或器物上,可壓火災。
3.蒲牢( ): 形似龍,性好吼,故立於鐘上獸紐。
4.狴犴(音必案): 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5.饕餮(音濤帖): 古之惡獸,好貪食,故立於鼎蓋。
6.蚣蝮(音供副): 形似蛇,性好水,,故立於橋柱。
7.睚眥(音崖自): 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刀柄。
8.狻猊(音酸泥): 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爐。
9.椒圖( ): 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道。
贔屭→〈ㄅ一ˋ ㄒ一ˋ 〉
性好馱,重石碑下形如烏龜。
螭吻→〈ㄔ ㄨㄣˇ〉
性好望,殿脊上的獸頭即是。
蒲牢→〈ㄆㄨˊㄌㄠˊ〉
性好吼,鐘上的獸鈕即是。
饕餮→〈ㄊㄠ ㄊ一ㄝˋ〉
性好食,鼎蓋側的走獸即是。
蚣蝮→〈ㄍㄨㄥ ㄈㄨˋ〉
性好水,橋柱側的獸頭即是。
狴犴→〈ㄅ一ˋㄏㄢˋ〉
形似虎而有威力,獄門石獸即是。
狻猊→〈ㄙㄨㄢ ㄋ一ˊ〉
似獅而好煙火,立於香爐側即是。
椒圖→〈ㄐ一ㄠ ㄊㄨˊ〉
似螺蚌而性好閉,門上鋪首即是。
睚眦→〈一ㄞˊㄗˋ〉
性好殺,刀柄上獸頭即是。
四、龍的本能:
1.水中潛藏
2.空中飛翔
3.地面行走
4.能短能長
5.能細能巨
6.能幽能明
五、龍的象徵意義: 吉祥、尊貴
六、與龍有關的成語:
1.望子成龍
2.龍爭虎鬥
七、龍的形成與成長
1.原始人類選擇某種植物或動物作為部落的標誌,形成圖騰。
2.認為祖先來自該圖騰。
3.認為自己是該圖騰的代表。
4.認為死後變成該圖騰。
5.認為該圖騰是部落的保護神。
6.我國在五、六千年前就有龍圖騰的崇拜。當時龍的圖騰像很簡單,
有一個大大的頭,彎曲的身子,像蛇的樣子。
7.經過數千年的增添裝飾而成今日的龍像。
8.龍像是否就如此傳承下去?需要再增添裝飾嗎?
八、中國人為何崇拜龍?
1.黃帝用龍打敗蚩尤
2.大禹治水成功靠龍的幫忙
3.龍無所不在,能力無窮
4.龍能降水,有助農業發展
5.龍能治火,可防火災
九、龍與皇帝
1.龍與皇帝有關,起於漢高祖劉邦: 因其出身卑微,乃編造故事,
說劉邦的母親因蛟龍纏身,才生下劉邦,故劉邦是真龍轉世的天子。
此後歷代皇帝便加效法。
2.古時認為皇帝是真龍的轉世,所以龍是皇帝的專利。
3.皇帝是龍體、龍顏、龍袍、龍椅、....
4.為了讓下臣與百姓也能與龍有關,又不犯上,乃將龍之五爪改為四或
三爪,改稱為蟒,但其形象與龍極似。
5.中華民族是龍的象徵,龍的傳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