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臺灣秋冬篇 #戴上沈浸古今的AR眼睛🥽🥽
這一年不能出國,B編非常享受在台灣四界走玩,盤點印象最深刻的小旅行都有一種特色:看到超乎期待的體驗,而這樣的沈浸感會讓人很有效率的忘記現實~覺得自己懂玩👏👏
但其實私房行程可遇不可期,好在今年開始 文化部 邀請大家建置家鄉的 #走讀臺灣 獨特主題路徑,從全台數百件計畫脫穎而出的模範生們,今天是🌞全員曝光、一絲不藏🌞的與各位分享了,B編先來說說幾個:
🔎綠川、柳川上消失的戶籍
B編曾和友人在台中市中區品嚐著名甜點,美麗的地名「柳川」的確會讓人疑惑,哪來的「柳」咧?原來民國38年外省居民落腳台灣,為了安置他們,有關單位將柳樹砍除並興建4坪的一棟棟「吊腳樓」聚落。這群人開枝散葉也發展他們自己的社群,後來又有其他移民進駐;而後市政府陸續拆光吊腳樓,在他們的存在和故事被遺忘前,在地協會邀請了幾位作家,帶領讀者認識這群特定時空的常民生活⋯⋯
#根本是台中版百年孤寂
🔎天龍台北的陰面:地下101
被稱為天龍國的台北,在光華四射的101大樓陰影處,其實有著被遺忘的勞工、移民與政治受難者的暗歷史,這系列活動有信義計畫區前世探索、六張犁的隱藏政治犯墓園等等故事。參加完本場,猜想就算台北人也會感覺到震撼與衝擊吧。
#被消失的台北人
你以為的台灣不是你以為的台灣,官網即日起到明年,還推出 #原鄉自然踏查系、#飲食風土旅行系、#親子共遊系 等多樣活動,十足反映台灣組成的多元與獨特。
#下一場旅行我想來點 #和別人不一樣的 #走讀臺灣
🚗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上半,依活動規劃
🚗地點:全台走透透
🚗官方報名網址:https://pse.is/GXFAV
🚗7月釋出的模範生活動:https://pse.is/vhkk9
🚗全台博物館推出這些:https://pse.is/wnvvf
────
👉Follow 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靜宜 內容簡介: 全臺灣第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 肉骨茶、海南雞飯、福建薄餅……這味道,是記憶中似曾相識的美味,也是華人魂牽夢縈的原鄉況味。 早年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人數眾多...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的推薦目錄: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Shystudio(孫心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上週日帶兒子參加#中正紀念堂 「開枝散葉• 相知『鄉』惜 ... 的評價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中正紀念堂111年度走讀臺灣– 開枝散葉•... - 旅學堂Tamsui ... 的評價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文化部推出走讀活動性平講座邀專家暢談「女性藝術視角」 的評價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機關名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標案瀏覽 的評價
- 關於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作者madduxlyc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Shystudio(孫心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書院濃郁的文藝氣息開枝散葉路—《神獸帶路》繪者的話】
文|孫心瑜
南海書院在日治時代,本為祭祀有功臺日人士的建功神社,樣貌風格與用途經過多次改變,光是建築本身就有許多故事可說。再加上周邊是現在植物園的前身「臺北苗圃」,故這次的創作,我以建物造型沿革出發、搭配植物多樣性,表現其所蘊含著生生不息的自然與人文活力。
故事從扉頁表現周遭植物生長開始,呈現種子到花木果實不同階段的變化,吸引了住在南海劇場貓道中的貓與毛怪,來到書院聽著長年居住於此的飛簷神獸與池畔龍柏,娓娓道來上百年書院歷史。
神獸、龍柏還有洋玉蘭,這些角色同樣是實地勘景時,我與小凡共同激盪出的靈感。當時書院屋頂正在翻修,取下了中式飛薝上的裝飾物,我從視覺思考聯想到其高度的畫面視角,覺得非常適合取材。而神社時代即存在的水池,讓佇立池畔的龍柏與洋玉蘭更成為首選代言人。植物的生生不息與建物功能乃至政權的更迭相互對照。
建物內部極具特色的造型、曾經是中央圖書館的歷史、與第一學府建中北一女的地緣關係、現今是臺灣藝術教育的指導基地。肩負這些條件與責任,如何讓書院濃郁的文藝氣息,真正能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也許是這本繪本亦想要盡的綿薄之力。
|👍好評推薦|
鄒駿昇—(視覺藝術家)
曹俊彥—(資深繪本作家)
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林瑋—(國語日報社編輯部副刊組)
林世仁(精靈)—(兒童文學作家)
周一彤(精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典藏組)
陳櫻慧—(童書作家暨親子共讀推廣講師 與故事為伍的人@陳櫻慧)
汪仁雅—(繪本推廣者 繪本小情歌)
劉亞菲—(繪本推廣者 繪本,生活練習)
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 在地合作社 The PlayGrounD)
球老板—(繪本作家、劇場導演 Ballboss & Stories)
|走讀南海暨新書分享會|
時間|10/20(日) 下午2:30-4:0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第3會議室
主講|繪本家 孫心瑜、作家 粘忘凡
報名|https://forms.gle/BN1G24akqWCVcGqu8
|新書分享會・台中|
時間|10/26(六) 下午2:30-4:00
地點|晨熹社asahikari
主講|繪本家 孫心瑜、作家 粘忘凡
報名|南海傳奇—神獸帶路・精靈上戲 新書分享會
|新書分享會・高雄|
時間|10/27(日) 下午2:30-4:00
地點|三餘書店 TaKaoBooks
主講|繪本家 孫心瑜、作家 粘忘凡
報名|繪出南海學園百年史——神社、劇場與藝術基地 【南海傳奇—神獸帶路・精靈上戲】新書分享會
|跟著毛怪~貓一起嬉遊南海 故事時間+延伸手作|
10/19(六) 下午15:00-16:00 花栗鼠繪本館
11/02(六) 上午11:00-12:00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本館瞇故事
11/03(日) 上午11:00-12:00 綠書店 Green Bookstore
🎁事先報名活動者,可於當天向工作人員領取小禮物喔!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人物誌】
曾經飄香明星花露水 張明祥復育秀英花六月雪
(黃旭昇新北23日報導)新北市三重區花是「向日葵」,是誰決定的?在三重埔這塊土地,沒有花農種植過向日葵,沒有任何淵源,向日葵卻取代秀英花成為三重區花,讓秀英花復育達人張明祥,相當痛心疾首。
消失的秀英花曾是新北市三重、蘆洲地區花茶與香水的重要農產,也是許多長輩的生命記憶。秀英花復育達人張明祥透過植栽復育、說故事、走讀與文史紀錄,一起尋找斷根的文化。但是,對於三重區區花為「向日葵」取代有歷史典故的秀英花,他始終耿耿於懷。
秀英花又稱為素馨花(學名為Jasminum Odoratissimun)、蔓茉莉,屬木樨科、茉莉屬、素馨屬。樹枝是可攀爬的軟枝,樹葉為對生單數,花朵富含精油。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喀什米爾。花期約6-10月,花可提煉香花浸膏做香料原料,並可為茶葉賦香。
秀英花曾種滿三蘆地區河岸,是秀英花茶與香水的重要作物,新北市三重社區大學校務委員張明祥是秀英花專任復育員,他表示,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有人從福建漳州將秀英花引進台灣種植。
張明祥接受訪問時表示,在秀英花種植的百年歷史(約西元1880~1980年)中,三重蘆洲淡水河沿岸,種滿了秀英花,早年,台北市淡水河岸大稻埕是台灣進出口貨物重要碼頭,也是茶商聚集地。三重、蘆洲、關渡及八里龍形一帶淡水河岸,遍植秀英花、茉莉花與梔子花等重要農產。
其中,以秀英花產量最大宗,花朵散發淡雅香氣,品質優良,是提煉香水與製成花茶的材料,外銷全世界。採收的秀英花送到對岸的大稻埕製作成花茶後,運到廈門轉到南洋與歐洲各地。
在淡水河兩岸與台北市大稻埕,秀英花與茶共同創造黃金產業。在日治時期古地圖上,在新莊郡鷺洲庄的三重埔,也可發現沃土所營造的經濟與貿易榮景,在花價格最好時,一斤秀英花可換一百斤白米。
近代聞人連橫所著台灣通史中(民國九年)描述:「南洋各埠前消福州之茶,而台北之包種茶足與匹敵。然非薰以花,其味不濃,於是又勸農人種花。花之芳香者為茉莉,素馨(即秀英),梔子。
在三重地區,秀英花百年歷史中,有很多地方仕紳、地方頭人曾做為花販仔(中盤花農)。日治時期,日本人還在三重正義南路設置香水會社,收購秀英花等內外銷,是重要農業經濟作物。國民政府遷台後,秀英花也曾是「明星花露水」的原料。
直到民國60年之後,因為工業起飛、交通建設、經濟發展、環境污染,秀英花農產逐漸沒落,一度瀕臨消失。以秀英花製造的香水也成為阿嬤記憶中的味道。
因都市發展與轉型,秀英花農田與產業逐漸凋零,但秀英花是老一輩無法忘懷的兒時記憶,也是失落遺忘50年的心中芳香。但因種植年代已漸漸久遠,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從來沒見過秀英花。台北地區的香花業在民國七○年代走入歷史。
民國100年起,張明祥與三重社大志工開始復育秀英花逐漸有成,從花盆到庭院,從學校到社區與公園,逐漸綻放白色秀英花的芬芳。三重社區大學復育秀英花,並推動在二重疏洪道全面復育,盼望搭乘機捷的旅客往下俯瞰,萬頃白色花海,成為最美麗的地景,回復「三重水岸花都」榮景。
張明祥說,因緣巧合,他在蘆洲的「樓厝里」獲悉仍有秀英花,地方耆老李澤村得知社大復育理念後,自願捐出家中秀英花盆栽,移植社大校園,於是,展開復育漫長路。
張明祥表示,感恩地方太多的長輩、耆老疼惜與協助,才得以讓復育秀英花的長期願景,可扎根、成長。復育秀英花獲學校支持,除提供土地復育,甚至融合教學課程,讓學生都可以知道祖父、祖母時代的香花,甚至於知道「秀英花是在西元1887年落腳」。
「三蘆秀英花文史平台」由三重社區大學校長劉世偉等人,連結社大校務委員張明祥、地區小學校長的資源,跨平台推動文史、教育、閱讀,希望讓秀英花重回昔日光彩。
一手催生復育秀英花的張明祥說,秀英花是有故事的花,透過走讀、說故事、文史紀錄、台語歌謠傳唱,帶動許多祖孫的美好回憶。秀英花曾一度被票選為三重市花,可惜最後不敵向日葵並未入選。
「這是有故事的花。」張明祥回憶,曾有三重溪尾街的老阿嬤過世後,他在靈堂前送上一缽秀英花,直到阿嬤的媳婦整理遺物時,仍在房間聞到秀英花香。
張明祥也在睡夢中,感應到阿嬤希望出殯時也有秀英花,於是,張明祥終究替老阿嬤圓夢,這秀英花是阿嬤生前最喜歡的花朵。
幾瓣盛開的白色秀英花飄幽香,長期在印度打拚的蘆洲市民李麗寬,聽著文史工作者張明祥訴說秀英花的故事,勾起她回憶花商父親的往事。想起兄姐曾告訴的家族史,及塵封的歲月。花農的發展史,印證三重的經濟產業歷史。
在蘆洲鄉野長大的她敘述,以前三重與蘆洲種植茉莉花、黃枝花、枸杞、玫瑰花;尤其,秀英花與他父親最有關連,因為父親是當時台北最大的秀英花供應商。
李麗寬說,後來,戰爭改變了父親的命運。老家的書房,有姐姐珍藏的一本三重埔歷史誌,其中的黑白老照片,訴說父親花農的事業起伏。
三重先嗇宮民族管弦樂團26日將於國家音樂廳舉辦「秀英花你在叨位」音樂會,樂團由黃佳昇指揮,並將演奏作曲家林心蘋音樂會主題的新作。
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接受訪問表示,感謝張明祥與各學校校長復育秀英花,社大文史編採團隊3年前出版「秀英花你在叨位」彙編,作為後續藝術文化創作的養分。
李乾龍說,樂團今年以秀英花為主題委託創作,除感恩前人努力找回三重在地的記憶,也希望透過音樂讓市民對鄉土有更深的認同,也讓世代間瞭解長輩的奮鬥足跡。
早期,神將、黑膠唱片、秀英花,是三重的代表,「水岸花都」更是美景。張明祥復育秀英花,希望推動三重區家家戶戶都來種秀英,讓背後充滿故事的秀英花,回復到以往「三重水岸花都」的榮景地位。
2019/ 07/23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靜宜
內容簡介:
全臺灣第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
肉骨茶、海南雞飯、福建薄餅……這味道,是記憶中似曾相識的美味,也是華人魂牽夢縈的原鄉況味。
早年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人數眾多,源自於原鄉的飲食也跟著開枝散葉,馬來西亞有的城市仍保留著華人傳統飲食,也有與當地飲食融合後產生的特色飲食。
儘管我們樂於享受馬來西亞的美食,對於大馬食材與飲食文化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肉骨茶的「茶」不是源自「茶葉」而是「人名」,那麼為什麼這道菜要叫做「肉骨茶」?又如提到「海南雞飯」,我們腦海裡往往第一個聯想到新加坡,殊不知它其實源自大馬;而在地的海南咖啡都會附上一根中式調羹,究竟所為何來?福建麵與一代歌后鄧麗君之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軼事?
作者陳靜宜受大馬知名飲食作家林金城啟發,長期鑽研馬來西亞飲食文化,每每遠赴吉隆坡、怡保、麻六甲、檳城等地,親自品嚐各式華人美食,採訪其人其店,記錄「吃一次少一次」的道地小吃。她以馬來西亞的人和食物為主軸,囊括福建、潮州、廣東系的經典小吃,如福建薄餅、肉骨茶、海南雞飯、廣東豬腸粉、潮州炒粿條、華人沙嗲等。寫馬來西亞食物激盪出的辛甘鹹香,也寫背後的華工歷史與庶民文化;寫馬來西亞小吃的誕生與淵源,也寫老店與老時代的軼聞野史,大馬風味盡在筆下、在書中,進而瀰漫在空氣裡,使讀者隨之勾起食欲與玩興,更為馬來西亞的飲食做了精采的見證。
作者簡介:陳靜宜
出生於臺灣臺南,一個充滿美味食物的地方,曾擔任報社美食記者十多年,現正往飲食的路上走,相信人離不開食物、食物也離不開人,擅長以簡單溫暖的文字,訴說食物背後的故事。
品嚐過世界各地上千家餐廳,撰寫《TLife》、《料理‧台灣》飲食專欄,文章散見「米其林官網臺北」(Michelin Guide-Taipei)、《自由時報》等,擔任多屆臺灣美食展顧問,出版《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聯經)、選入《臺灣年度飲食文選》(二魚),曾獲曾虛白新聞獎、《聯合報》傑出卓越獎等。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陶塑展 黃偉茜 (Weichien Huang)專訪
黃偉茜不可一世的孤獨 讓我們看見陶瓷創作者的驕傲
創作者黃偉茜來自於高雄橋頭,由於橋頭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維持溫暖怡人的好天氣,如此的地域特色也使得熱帶植物蓬勃發展,生長在此的黃偉茜,自小便喜愛穿梭於榕樹林之間,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記憶,也烙印在她日後的創作裡。
對夢想的毅力—不輕易放棄
從小便響往藝術的黃偉茜,礙於種種的機緣因素,在大學前始終與創作擦身而過。當時黃偉茜就讀於中文系,得知系上有選修輔系的機會,熱愛畫畫的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美術系」,而申請輔系的名額角逐也是相當地競爭,黃偉茜因此報名了畫室從頭開始學習,也從此奠定了她走向藝術之路的基礎。
與陶土的相遇
自認與藝術相識甚晚的黃偉茜,十分地珍惜學習藝術的任何機會,「因為對我而言,那是我花了很多力氣、得來不易的夢想。」大學期間修習的多數是平面繪畫,而後黃偉茜考取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應用所時,對於立體創作的學習躍躍欲試,就在當時接觸到視覺藝術應用所所長—廖瑞章老師的陶瓷創作,廖老師作品多以自然物為基礎發展,深深的吸引了黃偉茜的目光—「原來陶瓷可以這麼做啊…。」,也為此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其他的立體媒材,黃偉茜在選擇上其實也經過多方的比較,她認為陶土就像幼時小朋友們捏黏土一樣,能夠簡易的上手、有甚麼想法可以馬上做出來,表現方式也非常多元,依照不同的釉、土、燒窯方式會有各種特有的變化,陶瓷高度的可塑性,也能滿足容易對媒材喜新厭舊的她,「土對我來說很自由,很能呈現出我的想法!」
創作中的存在與擴張
在黃偉茜的作品當中,「大肚人」是一個常見的創作語彙。從她研究所時期便延續至今,大肚人就像是黃偉茜對於人生的演繹,「對我而言,壓抑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很多東西。」有時候大肚人的肚子會圓圓滾滾的,時而封閉、或是展開,甚至會長出一些東西—「而想法就是從這裡延伸而出!」肚子就像是基底般的,有許多的變化由它而衍生。
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一直是黃偉茜作品中相當關鍵的要素,如「在林中」系列,是她對於高雄橋頭的感受。因熱帶氣候的影響,橋頭的榕樹林一年四季皆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當黃偉茜覺得心情憂鬱時,於樹林中漫無目的的散步,總能療癒她的心情。有次她看到一棵枯木,即便樹都禿了,一片葉子沒有,但它的樹枝卻多又茂密的拔地而起,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當下給黃偉茜很大的震憾與啟示,而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因此反覆地出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主打作品「不可一世的孤獨」系列,是2014年她去日本陶藝之森駐村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地廣人稀,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長時間的靜默讓黃偉茜更能深刻感受環境:喧囂的蟬鳴、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尤其是野生的鹿群,更是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與靈力,凌晨兩三點的暗瞑,一隻母鹿帶著小鹿們,方始現身,在極暗極遠的距離下,她還是發現了黃偉茜。遠遠地盯著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警告:我們是不怕妳,但妳最好不要再靠近了喔!「第一次,我覺得離異世界那麼近…。」那母鹿就好像自然的使者,孤傲凜然不可欺。而大自然的孤傲,引發了黃偉茜這系列的聯想。
「人生而孤獨。」黃偉茜身為一個創作者,更需要大量面對。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做作品、面對空白,或隻身出國駐村,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這些孤獨,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也賦予了她更真誠易感的心性,「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流入了,影像流入了,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在內心產生共鳴,再化身為作品,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所以,黃偉茜認為: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
創作孤獨,卻豐富
「吳爾芙曾說女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房間,我認為藝術家也是!」創作就是一種刻化自我的歷程,這種「自我」探究到最後會成為共通的「人性」,就好像每一個在孤獨中奮力創作的人一樣,黃偉茜企圖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來敘述孤獨。它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一種「狀態」,雖然孤獨讓人感到寂寞,但是從這個狀態中,我們去感受、去擷取,藉由孤獨豐富人生。
黃偉茜-創作中的孤獨,終將成為無可取代的寶物,恆久而燦爛。
黃偉茜簡歷:
200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美術輔系
2007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個展
2015 「三五記事」,醉美空間,台南市,台灣
2014 「這世界」,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信樂,日本
2013 「三首小詩」,嘉義鐵道一號倉,口舍土也方,嘉義,台灣
2007 「存在與負擔」,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2005 「空間1」,嘉義鐵道藝術村練功房,嘉義,台灣
駐村
2014 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駐村
2011 高雄橋頭糖場白屋駐村
2006 嘉義鐵道藝術村第五屆駐村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中正紀念堂111年度走讀臺灣– 開枝散葉•... - 旅學堂Tamsui ... 的推薦與評價
中正紀念堂111年度走讀臺灣– 開枝散葉• 相知「鄉」惜/【7】8/28-路線D(「菲」常魅力) + ... 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 陳穎君老師帶領菲律賓面具節手繪面具體驗,帶旅人體驗 ... ... <看更多>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文化部推出走讀活動性平講座邀專家暢談「女性藝術視角」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民視新聞/綜合報導為了推廣藝文,文化部推出 開枝散葉 ‧知鄉惜一系列 走讀 活動,總共有9場體驗、3場性平講座在中正紀念堂登場, ... ... <看更多>
走讀 台灣 開 枝 散 葉 在 上週日帶兒子參加#中正紀念堂 「開枝散葉• 相知『鄉』惜 ... 的推薦與評價
相知『鄉』惜」 走讀 活動,加深認識 台灣 特色文化,也 開始為暑假收收心囉! 活動流程: 影片觀賞「從浪漫到喧嘩-東三線上摩登初體驗」 ✏️中正紀念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