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讀——穿越古今的山海之路 ░ #青鳥選讀 #島讀選書
✧ 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 ✧
古道,是先民篳路藍縷的足跡,更是台灣百年歷史、政治及社會演變的最佳見證。
有40年登山資歷的 #黃福森 老師,走過台灣不同高度海拔的郊山、中級山及高山,原來僅鍾情於山間美景,卻在山徑悠悠轉轉間,發現古道的故事更令人著迷。原來,路邊不起眼的奇岩怪石可能是藏著歷史迷蹤的石碑;草叢裡的駁坎遺跡可能是先民開拓的遺址,或是日據時代炮台、監督所等曾經存在的斑駁記憶;而跨越小溪的古橋,其實隱藏著古早時先民渡河的智慧...
本書以9段台灣歷史故事為縱軸訴說33條古道的故事,帶領你在行走其上時、在山林間,找回認識腳下土地的感動!
📖 除了看書,也一起收看講座 👀
跟著 #雪羊視界 的主理人:雪羊,帶領我們以 #山間古道影像 為起點,在漫步之時,領略藏匿古道裡的故事與餘韻。
☞https://lihi1.cc/Pr3pS
#線上直播講座 〽️
#預先報名聆聽講座抽島讀系列選書 ❗️
時報出版
#走讀台灣 #島讀 #山岳選書 #山林古道 #登山 #山岳攝影 #線上講座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走過台灣」的推薦目錄:
走過台灣 在 紀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實在的,我搞不懂我高中到底是怎麼畢業的。很少去學校,如果不是有人關說早就「五犯畢業」。
在那個大學跟大學生都很少的時代,我也搞不懂怎麼考上的。老師超驚訝,居然跟同學說,我怎會考上。
其實他應該更驚訝的是,我差點就帶刀就去收拾他。(我從國中就開始帶刀,而且很聰明,帶的是我老爸的,這樣至少被抓到時少一個人罵)
填志願的時候,我根本沒考慮過法律系這回事。我填的是歷史系跟外文。我想去考古啊。當時受到二個人影響,一個是李敖,一個是被李敖揶揄的柏楊,都是考古出身。他們的書都是國民黨當政時的禁書,高雄在哪看?在鹽埕埔大仁路上有名的色情書攤,當然現在已經收攤了。
不過,到最後我還是臣服在金融惡勢力之下,因為我已經升天的老爸當時說,如果要讀這些系,自己付學費。乾,我真是俗仔,立刻就把志願卡擦掉讓他自己填。
但是自己喜愛的還是持續在看,床邊的書幾乎沒有法律書籍(讀法律已經夠歹命了,睡前還看?
世界史從絲路到大航海時代早就一路串連了,事出必有因。看的歷史書,當然不是國立殯儀館編的那種完全不串連,沒完沒邏輯的書(只講結果不講原因那種
照片的主角,鳥居龍藏,日本四國德島人,從小不愛上學。小學一年級被留級過兩次,小三被退學。但目前留存下來百年前臺灣原住民的照片,有45%是他拍的。他也是第一個在考古學界,把攝影機應用在田野調查的人。
底下的照片可以看到他在四年內「走過」台灣多少地方做過調查。包括現在所看到公視的「斯卡羅」。
你走過台灣多少地方?
(我知道你是沒勇氣的懶鬼,這題可以不用回答
後面幾個禮拜可以一邊威士忌一邊看著書(法律學者的書可以配威士忌的大概就是黃榮堅老師的靈魂不歸法律管
進入9月,有個很鳥的節日,教師節。
這幾年教書超有感觸,導致我很鼓勵教師節回去殺老師。
教師節回去殺老師,比較好紀念。殺的是那些只教你背,教到你以為只有一種答案一種方法一種論述,教到你懶得思考的老師。殺他是因為對你而言,他是有害廢棄物。如果你曾經是幼苗,那他就殘害過你這顆幼苗。
對了,上面是昨天睡覺時,玉皇大帝來托夢交代我說的。你如果要認真執行,偵訊時,絕對要講是聽了玉皇大帝的意旨,絕對不是因為我的教唆。
考前講座連結
司律一試民法
👉🏻https://youtu.be/nFL7pdy6r9A
司律一試民訴
👉🏻https://youtu.be/aM45na2xSe0
警特刑法選擇題
👉🏻https://youtu.be/PRtPK4TJ1wU
#書可以借但沒還書的會爛屁股以後都交不到男朋友女朋友
走過台灣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郭兆偉 - 走!尋找台灣美麗海岸
[講座簡介]
全台灣超過1500公里的海岸線,你去過幾段呢?最喜歡哪裡呢?讓走過台灣海岸線6圈的男人來跟你分享13年來海岸徒步旅行的故事!分享藏在各色沙灘、嶙峋岩石下,歷代祖先胼手胝足與大海討生活的腳跡履痕。
[郭兆偉 講師經歷]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辦理『走在家鄉海之濱』沿全台海岸徒步環島活動13年
走過台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走過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走過台灣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我們走過台灣經濟最輝煌燦爛的時期,然而繁華總有落盡的時候。1998年,台灣的經濟型態面臨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型過渡,經濟成長率降到只有4.6%,在在考驗著企業家的領導力、與改革能力。
而同時,因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家的思維也有明顯的改變。在1998年《天下雜誌》發佈的「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之中,林信義與嚴長壽兩位入榜的企業家,都是所謂的「專業經理人」。也就是說,他們本身不是企業創辦人或繼承人,而是從基層做起,以出色的經營管理能力,贏得了企業家們的敬重。可見,專業經理人的價值也因為世界經濟局勢的變化,而有了明顯的提昇。
「企業的企字,你把它拆開來,是人跟止,表示說公司人才走了,沒有人才,公司就停止了,所以一般來說,傳統企業常見問題的癥結都是在人。」現任中華汽車董事,同時也是總統府資政的林信義先生,談起自己的經營理念,始終都圍繞在「人」。企業是由人組成,如何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提昇自我,不僅擁有「know how」,還要懂得「know why」,這是企業得以在變動迅速的局勢中,保持敏銳度與強大執行力的關鍵。
這集節目,我們與林信義資政一同回顧1998年,台灣專業經理人價值被看見的濫觴。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總統府資政 林信義
#專業經理人 #好好說那年 #podcast #管理 #企業 #聽天下 #天下雜誌 #歷史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走過台灣 在 走過台灣台灣歷史桌上遊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走過台灣」歷史主題桌上遊戲,以台灣四百年的事件為主題,由台科大迷你教育遊戲團隊與2PLUS桌遊工作室合作發行,一起在玩樂中穿越台灣的歷史隧道,本社團分享「走過 ... ... <看更多>
走過台灣 在 [心得] 走過,臺灣- 看板BoardGam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前言
今天去桌遊店買了牌套,在架子上看到一款令人眼睛一亮的遊戲,
黑色系的盒裝,封面畫了張臺灣地圖,看起來好似一本歷史教材書,
看了一下設計師是由侯惠澤教授設計,帶著支持自己學校教授的心情買下這款遊戲。
我很敬佩願意設計本土題材的遊戲設計師,
一來讓大家更認識我們所生長的這片土地,
二來設計師們願意出版這類相對不吸引人的題材來挑戰,
為臺灣的桌遊設計更添了許多豐富的元素。
我本身就挺喜歡歷史主題的遊戲,如《歷史巨輪》、《Lancaster》等…
但屬於臺灣的歷史遊戲我還是頭一次遇見,
就讓我們帶著興奮的心情來開箱吧!
二、遊戲簡介
說明書中提供了四種遊戲方式供玩家遊玩,
有類似《誰是牛頭王》的接龍機制,只是數字變成年表,
也有像《Timeline》時間線的相對時間判斷機制,
和《Hanabi》類似的合作遊戲。
四種方式玩起來都有不同的感覺,雖然規則會讓人看一眼覺得:
「喔,這跟那個某遊戲好像!」的感覺,但加入歷史事件進入後,
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遊玩時間:10~15分鐘
遊玩人數:2~6人
三、配件
臺灣地圖遊戲盤 - 六張
(比較可惜的是它是稍微厚一點的紙,而不是版圖)
臺灣事件卡 - 八十張
(裡面最吸引我的部分,上面除了有年代、事件名稱外,
也有對於該事件的簡介,開箱時花了一段時間來讀這些卡片,
且時間跨越荷治時期到最新的太陽花學運,真的很有趣。
正面是事件名稱、插圖和提示,背面則有事件簡介和年份。)
時期卡 - 十張
(用來提示玩家用的卡片,從舊石器時代到中華民國解嚴之後。)
足跡卡 - 九張
(每張足跡卡代表不同的主題,如口號、地名,玩家必須說出該物屬於哪個年代)
下注卡 - 九張
(遊戲2會用到的卡片,讓玩家下注。)
計分標記
(兩頁Token,用大寫數字表示。)
骰子 - 一顆
玩家代表物 - 六種顏色,各三個
挑戰標記
(遊戲4團體合作遊戲時使用,有點類似Hanabi的失敗指示物。)
四、遊戲方式
(詳細規則請參閱規則書)
1. 遊戲一:南下列車
類似《Take 6》的接龍遊戲,算是熱身用的小遊戲,
因為吃到的列車是分數,而不是負分,所以較不會有牛頭王那種刺激感,
若能夠加入出錯牌的處罰機制,也許會變得更刺激一些。
2. 遊戲二:快打臺灣通
遊戲分為AB兩階段,A階段是個搶答遊戲,而B階段判斷哪些事情屬於同一年代,
我對於《Timeline》的判斷相對時間類型的遊戲比較弱,
所以原本以為這模式會比較簡單的,實際玩過之後不簡單呀!
這是裡面我最喜歡的模式,雖然玩起來有點像在歷史小考,
就像以前歷史考試都會有的題目:
「小明乘坐時光機回到鄭氏時期,請問他會遭遇以下哪些事件?」
3. 遊戲三:走過臺灣團體賽
這是一個合作遊戲,每位玩家手上都會有一張事件卡,
要同心協力完成一條線的歷史洪流,也可以花費挑戰標記去移動或換牌,
這裡的挑戰標記有點像花火的失敗標記,只要挑戰標記用完遊戲就會結束算分,
而實際玩起來有點像合作版的《Timeline》,大家一起爭論的感覺很有趣,
「欸…郭懷一是日治時期的吼?」
「屁啦是荷治時期好不好!而且上面明明就有畫國旗阿!」
4. 遊戲四:走過臺灣個人賽
遊戲三的個人版本,最快把自己的遊戲圖板拚完的人就贏了,
這次沒有人會幫你,身邊的人都變成競爭對手,
也變得更刺激了XD,跟《Timeline》不同的是,Timeline是同一條時間線,
而《走過臺灣》是完成自己的一條線,所以互動的成分較低,
是一個比較可惜的點。
五、心得
玩《Timeline》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蛤?原來OO比XX還晚發明喔!」,
在遊玩《走過臺灣》時,也常常出現「蛤?原來孔廟這麼早喔!」
(這句話出自台南人)
因為身邊的咖完全不是相關科系的人,所以常常發現奇怪又好笑的情況,
不過玩遊戲還能認識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不是嗎?
希望在未來還能夠玩到更多跟臺灣歷史有關的主題遊戲,
也希望能夠往策略遊戲發展,在玩完《港都情濃》之際,
也可以有臺灣主題的商港遊戲,(例如《打狗情濃》之類的)。
P.s 在此遊戲的粉絲專頁未來似乎會公布更多玩法,
有興趣可以去參閱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26.20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ardGame/M.1418739700.A.CC2.html
國小高年級可以接受,不過我建議可以把事件牌裡面有些比較少知道的事件挑出來,
不然怕小孩一直拿到不懂的事件會失去對遊戲的興趣。
※ 編輯: kusakawa (36.231.126.209), 12/16/2014 23:08:00
其實我第一眼以為是「看見臺灣」電影同名遊戲XD
※ 編輯: kusakawa (36.231.126.209), 12/17/2014 00:3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