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救得了屈原嗎?】
#超知識 科普文章正式上線啦~
端午節將至,大家也陸續買起粽子,而在端午節吃粽子這習俗,相信許多人都聽聞過這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厭世哲學家屈原,因為諫言不受重視反被流放,最後看到秦軍大舉入侵國都郢都,絕望之下投身汨羅江自盡。
而由於長年的流放,屈原在這二十年來和基層民眾接了不少地氣,(也許就相當於現代宮廟主委的概念),導致他自盡後當地漁夫滑著小船努力找尋屍體,後來成了划龍舟的習俗。而在遍尋不著屍身的情況下,當地民眾更發起了包粽子餵魚,防止魚吃掉他的屍身這個行動,造就了端午節的起源傳說。
但其實食用粽子的習俗比屈原投江還早,讓人不禁懷疑這個傳說可能是當時為了解決滯銷農產品的問題、重新包裝的商品行銷案例。
不過在爭論究竟是否是汨羅江農民產銷班「發明」了端午節粽子餵魚行銷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要討論,那就是:「#汨羅江的魚真的會吃人肉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魚的「食性」,也就是「魚到底吃什麼?」談起。說起魚類的食物,大家可能有過餵魚的經驗,因為他們吃「飼料」就認為牠們應該是草食性的吧?但其實許多飼料裡面都有動物性蛋白質,這其實反映了許多魚是「肉食性」,甚至「雜食性」,事實上常見的鯉魚就是雜食性的!
提起肉食性的魚類,大家第一時間的印象應該是滿嘴利牙兇猛無雙的食人魚吧!難道屈原的屍體是被這種魚威脅嗎?其實食人魚都原產在南美洲,雖然現代因為有人放生寵物而有些食人魚入侵黃河和其他流域,基本上古代中國的河川中是沒有食人魚的。但也別放心得太早,中國水域中不乏淡水肉食性的魚類,這就帶我們來到下一個問題「汨羅江裡面有哪些魚?」
說起汨羅江流域,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們附上的地圖,可以明顯看出他是屬於洞庭湖水系其中一條淡水支流,因此裡面的魚種應很大的互通之處。這個水系包含近113種魚類,其中最多的就是名列「中國四大家魚(附圖有他們的照片)」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礙於篇幅,我們就先針對這四種很可能出現在汨羅江的主流魚種食性來做討論。
這四種魚都屬於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也就是大家相對熟悉的鯉魚的親戚,但他們的食性差異可不小,青魚以小河蚌、螺螄等底棲動物為食,完全是肉食系動物;草魚則魚如其名,除了幼體會吃底棲生物以外,長到2公分長以後就會轉型草食魚種,可說是半路出家「#佛系」魚種;鰱魚則是屬雜食性,以浮游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基本上就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最後一種鱅魚最為特殊,牠的食性為先前為止完全沒提到過的「濾食性」。
濾食這種行為對生活在陸地的我們相對陌生,因為這是海洋生物的一大生存特技,原理基本上就是一口吞下大量海水,透過身上的濾網 (以鱅魚來說是鰓耙) 把海水濾出,留下浮游動植物作為食物。這種覓食方式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花很多力氣吃飯(怠惰阿~),在生態上有利於維持較大的體型,屬於軟骨魚的最大型魚類:鯨鯊,以及哺乳類的許多大型鯨魚(鬚鯨類),尤其是地球上最大動物:藍鯨都是濾食的愛好者!
既然汨羅江中很可能有肉食性魚類,那麼屈原投江後真的會被啃到只剩骨頭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生態的角度去思考覓食偏好:「在平常吃慣的底棲動物和小魚後,他們真的會選擇吃人類的屍體嗎?」。其實這些肉食性、雜食性的魚類往往都只是「以大欺小」,只會把比自己小的動物作為目標(通常是體長的1/4),面對人類這種龐然大物沉入水中,只怕這些魚兒躲都來不及,而且屈原聞起來成分和其他食物差異太大,嗅覺靈敏的魚類不太可能主動捕食。
但要考慮最後一種,也是最可能的情況:屍體在水中泡太久被細菌腐爛分解,吸引另一種食性:腐食性的底棲魚類(例如水族箱常見的垃圾魚)來分解,但到了這種程度,應該已經不是丟粽子下去就能阻止牠們的了!
所以,汨羅江的魚真的會吃人肉嗎?大概要等到屍體泡爛之後才會變成魚兒們的盤中飧吧,到了這種狀況下丟粽子下去也無濟於事了。在端午節品嚐粽子時,我們不妨反思一下這個有趣的傳說,說不定可以讓粽子嚐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超知識1 #生物篇
作者:超知識團隊亞特
同時也有20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
超知識科普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你知道……
★ 順水傳播的霍亂,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
★ 當年「勤洗手」的提倡者,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
★ 除了新冠肺炎,數十年前臺灣已經是瘧疾防疫全球模範生?
★ 傳染病也有金字塔,重症病人竟只是冰山一角?
★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以豐富的圖解+超強解析,由淺入深的四堂課,讓孩子裝備好公共衛生基礎知識與素養!
【本書特色】
◆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設計感與科學正確性兼具的圖像,
◆帶你走入歷史長流──認識人類與流行病一場場壯烈卻也促進醫學發展的聖戰,
◆了解無形的敵人──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
◆展望未來──看見後疫情時代世界人類的無限可能!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s://cplink.co/oRfJt1lQ
MOMO:https://cplink.co/CNoQ2Jy3
金石堂:https://cplink.co/9cDEQtz7
誠品:https://cplink.co/f0ag9iOq
親子Shopping:https://cplink.co/amlQMZAW
讀冊:https://cplink.co/l60b0LRR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4d1KbYixOk/hqdefault.jpg)
超知識科普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學生時期的我,就曾想過一個「定理」
那就是:筆記越少的人,成績越好
因為身邊成績好的人,筆記、畫重點的地方都很少,我卻很多...
今天分享的這本《Make It Stick》
有別於過去分享過的《超速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此書一開始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為何重複閱讀可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帶入本書重點
「讓你感覺到越痛苦的學習方式,效果就越好」
三位作者提供許多精彩的實驗以及論述,說服讀者:「別被學習時的主觀感受,而誤判了學習成效」
我得說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學習及閱讀的方式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MOeKIkvfs/hqdefault.jpg)
超知識科普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個距離我們太陽500光年遠的氣體雲,即將形成一顆行星。
這一過程通常持續數億年,但如果我們讓這個過程加速呢?
並且,使它不是發生在光年之外,而是就發生在地球旁邊呢?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n
我們的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taiwan
我們的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hTF9wHwhCt-BzIq-s4V-g?sub_confirmation=1
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if.show/
#大膽科學
#whatif
#scifi
#新行星
#大陽系
#超新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OlNiuiy5u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