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自殺行為 - 潘少權
「有些突發事情,要請你作決定。」北京同事來電問。
我說:「這是麻子的範圍啊!」
北京同事說:「他不在,但事情非常緊急。」
我說:「這不合規矩。」
此事雖事出突然,卻非同小可,涉及很多錢,要在一兩小時內作決定,但麻子不在,若找不到他便會耽誤一切。
不過,行事有序,任何人決不可踰越,否則公司不成系統,人事不跟準繩。我建議他先打電話,他說打了,但找不到麻子。我叫他要在電話上留言,再發電郵,並請麻子盡快回覆,否則過了時候將會誤了計劃。「你發電郵時副本呈交麻子的上司,他或可作出最快的決定。」我提醒北京的同事。
每個人在組織內有不同角色,找職級比麻子高的,當然可以做決定,但此事仍歸他管,我不可越俎代庖,這在辦公室內是自殺行為。北京同事不明白,仍沿襲不少他們的舊習慣,以為找不到麻子找我也一樣。我給了他建議,是希望在不傷害麻子自尊的同時,又能解決這件急事。
麻子不在,可能去了見客。北京同事接納了我的建議,發了電郵並副呈麻子的上司。
不到一分鐘,麻子的上司作出了決定,這是任何人都會做的相同決定,他解決了問題。事後,麻子也發電郵感謝上司在他開會時替他作了決定,又多謝北京那位同事能作出明智的決定。
北京同事很開心,再打電話向我致謝,他還高興的跟麻子說那不是他的功勞,他只是聽了我的建議。
這可慘了,北京同事好心做壞事,他這一說便落了麻子的面。果然,麻子向我還以顏色。
原文:經濟通
#職場 #事業
「越俎代庖原文」的推薦目錄:
越俎代庖原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幾篇的減肥便當文(x),秀恩愛虐狗文(o)中的留言,我看到很多讀友熱心的建議減肥中的肥仔法課醫師 #生酮飲食。
秉持著我一向跟各位強調的精神,#尊重專業。特別請台大畢業的專業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醫師 跟大家分享一些正確的姿勢(?),我一個麻醉醫師就不越俎代庖了。
#投資理財皆有風險,#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人還是老話一句,均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根本。不吃或專吃某些食物,故意讓身體處在一個非正常的生理狀態,有可能在你減了體重的同時,也失去健康。
以下風險的部分節錄於蔡醫師的大作,有空的朋友也可以詳細閱讀原文。
【生酮飲食的風險】
風險性最高的非 #心血管疾病 莫屬,畢竟吃下大量油脂,導致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等血脂肪指數異常,甚至心肌梗塞的案例不在少數。儘管血中膽固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基因、僅有部分受飲食影響,但筆者目前也沒看過哪個國家的心臟學會、糖尿病學會敢建議民眾大口吃油。
糖尿病患者如果執行生酮飲食,由於缺乏胰島素調控血糖、脂質的代謝,酮酸中毒的風險可能會很高。此外正常人執行生酮飲食,也曾出現許多產生酮酸中毒的案例報告。其它林林總總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抽筋、脫水、頭痛、掉髮之類 以下省略五百字 我就不贅述了。
而最讓你害怕的可能是下面這點:當你受不了這些副作用,或者無法維持嚴格的飲食控制而放棄生酮飲食之後,體重就會以飛快的速度復胖回來!所以說減肥不難,如何長期維持才是個問題。
【生酮解密】
今年生酮飲食好像沒那麼熱門了(吧)?不過應朋友之邀,蔡醫師今天特別貼出這篇舊作,歡迎大家參考喔!
https://mgleo07.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_35.html
越俎代庖原文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立法局有直選?Sorry, 你的民意已被塗改~
【民意塗改液:從88直選「浩鼎門」到8.31政改諮詢】
1988年2月,港英公佈《代議政制今後的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正式對88立法局直選宣判死刑。早前有傳媒報道,英國曾和中國在1987年尾簽訂秘密協議,推翻88直選,以求換取中方同意將直選寫入《基本法》。隨著文件逐漸解封,更多關於88直選夭折一事的細節逐漸曝光,當中原來還包括中方直接修改《白皮書》內容,英方甚至默許中方「建議」篡改公眾諮詢結果,以合理化否決88直選,猶如30年後上演的「浩鼎門」事件:瞞著香港人,將文件交給不應交給的人,越俎代庖,直接修改。
香港立法局在1985年首度引入間選議席,及後港英政府在1987年發表《一九八七年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諮詢市民對於1988年引入直選議席,取代間選議席的意見,目的為探索如何在香港進一步發展民主(the views of the community on whether the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sh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1988)。然而,1988年2月公布的《白皮書》以「實行時間上有歧見」(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directly elected element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1988 opinion was, however, sharply divided) 為由,拒絕在當年9月的第二屆立法局選舉中加入直選議席。結果香港人在1991年才能一嚐直選的滋味,拖慢整個香港民主化進程,當時距離主權移交只剩下僅僅六年。
88直選夢告吹,英方內部深知記者必定問到「中方有否干涉」的問題。根據英國解密檔案,在公布《白皮書》前夕,英方內部準備應對傳媒的回應口徑(line to take)中,將「中國有否干涉」視為首要問題,甚至先於「為何沒有88直選」等相關質問,可見英方事實上很擔心被外界得知中方確有干涉。
策略上,英方將與中方關於香港政制改革的互動定性為「恆常交流」,包括強調「中英雙方常就共同關心事務定期交流」、「中方一直被知會(kept informed)香港人有關綠皮書相關事宜的意願」、「禮節上,在白皮書公布前數日,會將預印本交給中方(as a matter of courtesy, advance copies handed over a few days before publication in Hong Kong)」等。表面看來,英方似乎只會「知會」中方,中方沒有參與整個決策過程。
表面上知會 實質上干涉
然而翻看解密檔案,英方與中方的「交流」遠遠大於「禮節性」。首先,英方內部相關重視中方意見,甚至早在《白皮書》公布前一個月,英方駐華大使伊文思已經將《白皮書》草稿最關鍵兩章的預印稿(advance copy)--「直接選舉立法局議員的問題」(Direct Elections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和「今後的發展」(The way forward),轉交給時任中英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柯在鑠,好讓中方高層可以就此「給予意見」。
事實上,英方交給中方的並非所謂「預印本」,時間亦不是對外宣稱的「公布前數日」,事實上港督衛奕信採取「等埋中方」態度,將其視之為需要中方事先審閱的草稿。根據英國解密檔案,港督衞奕信甚至表明,英方完成白皮書草稿文件後,須盡快提交文件給中方(as soon as possible),好讓中方有充足的時間讓回應(sufficient time to react),同時要留時間讓自己可以根據中方的意見去修改內容。
當然,為免中方花過長時間修改,衞奕信建議以《白皮書》「需要時間付印」為理由,建議要求中方在1月最後一周前回覆,換言之,英方在公布前一個月已經將草稿交給中方,而且預留近半個月讓中方「審閱」,反映衞奕信期望將中方對《白皮書》內容直接提出的意見,納入最終稿內。
眼見對家如此「鬆章」,中方自然喜出望外。伊文思在1988年1月15日向中方轉交《白皮書》草稿文件後的一星期(1月22日),柯在鑠便與伊文思在電話中表示,中國外交部及「其他有關當局」(other authorities concerned)感謝英方「善意」(gratitude)。重要的是,我們在檔案中看到中方的角色不是單純英方所宣稱的「被知會」,而是有實質角色,參與修改英方的「草稿」,當中柯在鑠強調中方看到有兩個「技術位」(”Technical points”,原文加引號),「希望英方參詳」(for the British side's consideration)。
英方對於中方投桃報李亦深感大悅,甚至直言中方比預期中更加「合作及實際」(helpful and realistic),認為這反映中方相當滿意英方處理有關白皮書的手法。英方內部亦深知一旦此舉曝光,無異是一場「政治關公災難」,故特地叮囑港英政府萬萬不可讓香港人知道中方能有此厚待(privileges):不單可以率先閱讀《白皮書》草稿,甚至可動筆修改港英政府的政策文件,篡改香港民意。
民意不似預期怎麼辦?直接塗改吧!
至於中方兩點修訂是什麼?所有修訂集中《白皮書》第三章「直接選舉立法局議員的問題」,其中一點是「政制如何過渡」相關段落的中文翻譯。相關段落提到,政制發展要有助97年政權交接,故要考慮到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執行《聯合聲明》規定。中方閱畢,認為原文「將於明年公布的《基本法》諮詢稿」(the text to be published next year for consultation),應改成「《基本法》的最新擬稿」(The latest draft of the Basic Law)。這裡主要是《基本法》草案的中文翻譯問題,衞奕信認為中方所建議字眼較原稿更準確(more accurate),故決定按照中方建議修改。
不過,英方認為中方建議的第二點修訂更加實質(rather more substantial),當中涉及有關香港社會對於引入直選的意見。根據英方原稿,英方談到當時民意匯集處(Survey Office)所收集到的意見時指出,香港民意「稍稍傾向支持」在選舉團(見註一)之上引入直選成分(Slight preference for having direct elections in addition to, rather than instead of, the present system of indirect elections by an electoral college),但英方認為難以在地方選區中容許「直選」與「間選」兩套不同選舉方法並行,故建議1991年才將「10席直選取代10席間選」 (註二),變相否決在88年推行直選。
中方看畢英方原稿後,認為民意結果與已經談好的決定-即否決88直選-有所出入(inconsistency),建議英方將「民意「稍稍傾向支持」在選舉團之上引入直選成分」刪去。
然而,衞奕信認為,即使民意與最終決定有衝突,但政府有責任記錄相關觀點(recorded trend of public opinion),否則「政治上顯得不合理」(would not make political sense to fail to record views on this point),皆因衞奕信認為,英方就其他議題諮詢社會時,往往都會將主流或非主流觀點臚列出來。換言之,英方的考慮主要是「程序公義」。
不過,衞奕信雖然嘴巴說得漂亮,他最後都建議刪去「稍稍傾向支持」的字眼,改為「總的來說,提交意見人士⋯⋯支持在選舉團之上加入直選」(on balance those who commented were in favour ⋯⋯ of having direct elections in addition to, rather than instead of, indirect elections by an electoral college),以免外界認為民調結果與最後決定的差異太明顯(make the contrast less stark)。
明眼一看,兩個版本對於「香港是否接受直選制度」的陳述其實差異甚大。中方認為,在原來版本當中,支持一方稍稍多過反對,變相反映社會對於「是否保留間選」沒有太明顯取態,不能成為港英「88年不搞直選」的理由,故在新版本中,香港在中方要求、英方配合的情況下,將社會對於「保留間選」一半半的意見刪去,直接篡改民意,「被塑造」成支持保留間選制度。
「全面管治權」早已實踐
「浩鼎門」事件反映港英「前六四」時期對於中方的態度,亦令我們重新認識主宰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在過渡時期的角色。「前六四」時期的中英角力往往由衞奕信等「親華派」所主導,主張與中方和諧溝通,而非對抗,結果英方透過有意無意的積極配合中方,在實質操作上形成「中英共治」的局面,並非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向外聲稱的「磋商,討論政權交接事宜」。恰恰由於中英雙方共謀,變相將港英政府文件交給別國政府事先審議,容讓中方在主權移交前夕已經在香港伸展其影響力,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其實早已實踐。
換個角度而言,88直選「浩鼎門」事件曝露中方一直對待民意的態度,一旦面對「民意不似預期」情況,往往要求將「唔啱心水」的民意刪去,從而營造「政府獲得社會大多數人支持」的假象。這點相信香港人經歷主權移交20年,一點也不陌生。
主權移交後兩地權力關係轉移,令人不禁擔心過去中英之間的「浩鼎門」事件日益成為「新常態」。在過去,即使是權力相對平衡的中英兩國處理香港政制問題時,英方已經會讓中方修改重要的政策文件,時至今日,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已貶成「中央-地方」、中環及西環分裂成「兩個權力中心」的從屬關係。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京官日夜高唱對港「全面管治權」、「三權合作」之際,現今的特區政府會否一如既往,直接將重要的政策文件交予西環過目和修改?2014年的政改三人組所做的公眾諮詢所收集的民意,有沒有交給中方「和諧」掉?若果香港仍然沒有檔案法,當時香港對於普選的民意如何地被處理,恐怕難以重見天日。
註一:1985年首屆立法局選舉有24席非官守議席,分別由「選舉團」及功能組別產生,各選12席,當中「選舉團」由區議會、市政局、臨時區域議局(「區域市政局」前身)的所有議員組成,互選產生12席。
註二:港英政府當年決定在1991年將12席地方選區議席,當中10席改成直選產生,另外兩席(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設成特別組別,撥入功能組別。
參考資料:
相關檔案來自英國國家檔案館 FCO40/2396 Review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ourtesy to The National Archives)
https://goo.gl/qFUBkx (暫只供參加香港前途研究計劃朋友借閱)
FCO40/2397 Review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https://goo.gl/zNUoZj (暫只供參加香港前途研究計劃朋友借閱)
FCO40/2398 Review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https://goo.gl/5Qusdd (暫只供參加香港前途研究計劃朋友借閱)
代議政制今後的發展白皮書
https://goo.gl/MFu1dt
White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The Way Forward
https://goo.gl/Vn2Tce
越俎代庖原文 在 求驗傳媒- Old rumour is so... 系列保衛廣東話是重要 的推薦與評價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圖)表示,教育局並非立法機關,不能越俎代庖,解釋法定語言定義,認為法定語言的定義須由政府立法機關討論。 刪原文被批「毀屍滅迹」 他指 ... ... <看更多>
越俎代庖原文 在 Re: [閒聊] 如懿傳看到目前覺得不優的地方- 看板Chin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借用標題,原文恕刪,以下有截至40集雷)
原po說得我滿有同感的,我想補充我覺得最不優的部分~
《大量重複的台詞》
台詞一直都是一齣戲劇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台詞讓你如沐春風,好的但一直重複的台詞卻
會讓你如坐針氈......
我稍微整理個幾句我目前劇中最不耐的台詞。
1.死生不復相見
這是甄嬛有名的台詞,當然要延續到如懿那是劇情需要,但光是那短短的前兩集,這句話
一直出現,一直出現,深怕我們忘記景仁宮那位就是個棄婦,講到我都覺得宮中的人到底
多沒話講......
2.富察家族的百年榮光
百年榮光的富察家、富察家族的百年榮光、榮光富察的百年家族,以此類推會有幾種排列
組合......
我知道富察家很厲害了,一直說一直說再搭配富察夫人和素練的豬隊友聯盟、以及皇后的
所作所為,更讓我覺得富察祖先應該會生氣:「妳們笨死了,不要再一直講富察家,被你
們講到沒臉面了」
3.兒臣身為長子(以下可帶入任何句型)
永璜只要出場,這句話時時刻掛在嘴邊,就如同神奇寶貝的火箭隊一樣,一出場如果不強
調兒臣身為長子,似乎怕大家忘了他是長子......
小時候講,看在你長得像安九拉貝比可愛可愛的還能忍受,長大了一出場還是一直瘋狂重
複我很想叫乾隆頒布一道旨意可否請他莫再提。
4.青梅竹馬的牆頭馬上那齣戲......
只要乾隆提到青梅竹馬,無論調情、還是送進冷宮、還是感慨,一定會提到這齣戲。
但,講到青梅竹馬就只有一直講這個,多講一次越讓我覺得你們的青梅竹馬是不是只見過
那次面啊......
能否有點別的回億XD
5.嫻貴妃越俎代庖
從永琮掛掉皇后病倒,他三不五時在嫻貴妃越俎代庖......啊你就躺在哪,嫻貴妃不做誰
要
做啊......
要不然你給我起來,不要只是躺在床上跳針......重複好幾次讓我覺得妳沒話講可以不要
硬
聊好好睡覺沒關係~
(感謝網友補充金句)
6.皇上登基出生後的第一個兒子,是貴子
自從太后在朝會上宣布這句話,大家就像是把這句話當紫禁城每日標語一樣,人人搶生第
一個兒子
你可以生,但不要每次都提到這句話,而且還要整句一字不漏的唸出來~唸到我都不想生
了XD
以上六局是我聽到覺得有點頭暈的了~其實我覺得同一段劇情內重複是應當的,但重複太
多次會令人煩躁,可以換詞、可以用其他說法意思到就好......
觀眾都冰雪聰明,我們知道她們想表達什麼......
例如越俎代庖,不一定都要這句成語,換說難不成想越過本宮嗎?這樣就好~
這是我目前覺得不太優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5.13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a-Drama/M.1536718927.A.C93.html
※ 編輯: snowbean324 (182.235.131.94), 09/12/2018 11:20: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