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大家,這陣子過得如何呢?#越忙碌越空虛?
上班、下班、加班,癱坐仰躺在辦公室皮椅上的曉君望向數字11的時鐘指針,回頭瞥見桌上冷掉的油膩便當,既然沒胃口就全扔進垃圾筒。看似生活忙碌,這時一陣強烈的空虛感卻籠罩曉君全身。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529
---
立即聯繫愛長照|找看護,24小時幫你找到照顧幫手
👉 https://bit.ly/2HCGdEf
【醫療級浴室止滑技術,你不能錯過】
👉 https://reurl.cc/qD0zQg
【填問卷,抽禮盒】
👉 https://reurl.cc/K63Kmn
【免費試乘】立即報名體驗電動代步車,拿好禮!
👉https://reurl.cc/QppKmq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不費力的力量:順勢而為的管理藝術」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倘若你必須費盡力氣使某件事情發生,那麼也許生命對你另有安排。 「我越是匆忙,越是落後。」 「不間斷的會議,讓我窒息。」 「我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因此很少獲得完成任何一件事的滿足感。每次的勝...
越忙碌越空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不費力的力量:順勢而為的管理藝術」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倘若你必須費盡力氣使某件事情發生,那麼也許生命對你另有安排。
「我越是匆忙,越是落後。」
「不間斷的會議,讓我窒息。」
「我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因此很少獲得完成任何一件事的滿足感。每次的勝利都有苦澀的後遺症,因為我太累了,累到不想慶祝,只是接著去完成清單上的下一個任務。」
「拼命完成工作縱使能產生成果,但我們可能到達錯誤的目的地,或者一路上造成自己和別人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生活如此忙碌,同時又如此空虛?
我們活在一個「搞定事情」「效能至上」的世界
面對變動的職場現實,讓人身陷過度的忙碌之中,感覺被逼到極限、精疲力竭,受困於複雜的計畫和工作場域的諸多要求。多數人掙扎求生,逆勢而為,最終導致壓力、焦慮全盤崩潰。
當我們發現自己正在艱困地逆流而行,不妨自問我們到底想做什麼?這麼做合乎自然嗎?我們是否使用不管用的方法?強迫自己朝不管用的方向推進。一旦我們停止掙扎,不再違抗潮流,不強迫、不控制,借力使力、甚至與阻力合作,順勢而為,新的選項便有可能浮現。如同河流從源頭流向海洋,我們將發現新的生活、新的工作和新的成功模式,而展開新的行動,找到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是一本有助於將努力程度減至最低的一本書。
不要強推無法移動的物體,而要開始藉由「做」得更少,來成就更多事情。
作者簡介:黛安娜‧雷納 Diana Renner
顧問、教師暨作家。黛安娜身為未知領導力學會(Uncharted Leadership Institute)會長與共同創辦人,以及不知實驗室(Not Knowing Lab)創辦人,致力於協助個人和組織度過不確定的局面,在複雜的挑戰中求取進展。她曾在哈佛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澳大利亞各大學授課。黛安娜是《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的共同作者,本書被英國特許管理學會(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提名為二○一五年年度好書。她目前與丈夫和兩名子女住在澳洲墨爾本。
作者簡介:史蒂文‧杜澤 Steven D’Souza
國際顧問、暢銷書作家、教師、企業主管教練和經驗豐富的主講人。他是更深度學習公司(Deeper Learning Ltd)主任、馬德里IE商學院兼任教授、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副研究員,以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領導顧問和教練。他是四本書的作者或共同作者:《英國製造》(Made in Britain)《絕妙網路》(Brilliant Networking)《為什麼思考強者總愛「不知道」?》(本書入選英國特許管理學會二○一五年年度好書),以及《不費力的力量》。他名列五十思想家雷達(Thinkers 50 Radar)和《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全球前三十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越忙碌越空虛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車輪滾滾,輾過鬧市霓紅燈照在地上的繁華,晃動的小型客貨車車身印着「文記醬料」的字號,抓着軚盤一雙粗糙及滿佈不少傷痕雙手,或新或舊或星點或刀划,訴說着他的滄桑及經歷,雙手主人將屆七十,半個花白頭髮已禿光的老者。
車上時間顯示已將近午夜十二時,他仍踏着油門,在港九新界來回穿梭,為店鋪送醬去,他是文記的老闆文健佳,人稱文叔。
這樣的日子他幾乎天天如是,從早上六時到廠切料、炒醬、入樽、包裝到送貨,忙上十五六個小時,對一個69歲的老人來說,這不單靠拚勁,還得有過人的意志力。他比任何人都要活得用勁、活得狠辣,如鋼鐵般的硬撐,因這條命經歷的苦辣太多,就像他手中的各種醬料,鹹酸苦辣,五味紛沓,全都封存在他這生命的載體裏──
萬死一生,他的命在槍口下得以倖存過來,把苦辣全都扛下。「我唔認輸呀﹗死人都要撐上去﹗」文叔兇巴巴的說。始後遭逢困境,每能排除萬難,扭轉危局,揮戈返日。以煙火炙燒,煮出一鍋屬於他的百料鍋,不知情者追隨其醬,被一襲濃重奇香所吸引,然而他的故事更曲折跌宕,蕩氣迴腸……
駑鈍之材 刻苦自勵
清晨六時,空氣中仍透着一絲清冷,在灰濛濛的工業區,上班的人潮未現,街道顯得岑寂。在某工業大廈的五樓內,一股濃烈攻鼻的香味正隨着抽風扇的翻動竄出,油煙氣充斥着整個空間,辛辣味道攻得人淚光盈盈。這裏是一家製醬工場,斑駁的牆壁都燻得黑黝黝,油膩污濁,長年累月炮製醬料,這些黑膩油迹,每一道都是歷史痕迹。
機器聲隆隆,來自場內的一兩部機器,五六個人分散於內,矮小微胖的文叔;旁邊是他的妻子文太;紮馬尾的女生是文叔女兒May,遠處還有一兩個男女員工。就只幾口子經營着這裏,分工合作,忙忙碌碌。
「做咩咁早開工?我冇料!惟有將勤補拙,唔怕辛苦,勤力啲當撐自己!」文叔自謙地說。來自廣東寶安的文叔,做的辣椒醬是他祖傳家用配方,煮醬必用好材料。「材料來價都比較貴,我用白色小蝦米,有顏色嗰啲蝦米顏色係後加上去,冇蝦味。我用老甘草、肥身芝麻、細粒皺皮嗰種花生,最重要用呢隻辣椒乾叫『四川辣王』,香濃辣味強,用佢先至夠勁道!」
赴湯蹈辣 爐火純青
大量的四川辣王,連皮帶籽,與蒜頭一同磨碎。他做醬與人不同之處,是部分材料如芝麻、花生、小蝦米先以烘爐烘乾,烘得噴香才磨,香味突出。
炒醬前他大啖喝了整整一支水,走到一個足有半個人高的大桶前,桶底有火爐燒着猛火,煮着內裏的油。「煮油,油溫好重要。保持大火炸,但火又唔能夠太大,辣椒燒燶咗,成鑊油都變苦。」他等油沸起就將辣椒、蒜茸嘩啦嘩啦的倒進去,油一爆,辣味像原子彈般爆出來,攻鼻又刺眼,旁邊人們都立即退避三舍。「唔係人人頂得順㗎!我都要灌水降溫先炒到。」哪怕是煮了半輩子辣醬的老江湖,遇上奪魄勾魂的濃烈辣勁,還是難以招架,被攻得鼻水眼淚全套出來,可見這辣醬是如何橫行霸道。
辣椒也不能一下子全倒進去,這樣很難令油沸起,他逐少倒,不停令油保持沸點,炸到辣椒和蒜茸的水分全部出來。椒香撲鼻而出時,就加入磨碎的芝麻、花生、蝦米、甘草、八角、桂皮等,再放些蝦醬,一炒就炒足三小時,滾油把香與辣通通燒煉出來。旁人光是聞着都陷入狂打噴嚏的尷尬局面。
遍體鱗傷 渾然忘我
文叔依然面不改容,揮動着大鑊鏟不停的攪呀攪!火熊熊猛燒,火舌兇猛地把一鍋烈油煮得滋滋作響,油在滾動,燙熱的辣油小泡如噴泉般彈出,彈至他的手和身,登時紅了一個小點,燙痛難受過後!匯集成他身上手上無數的星點小疤痕──今天好了,明天又添新傷,這點小傷對他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他把一門心思只放在煮辣油的節奏上,渾然忘我,直勾勾地盯着鍋裏辣醬的變化。「一定要慢慢嚟,用大火慢慢炒,一路炒要一路攪,等佢唔好黐底,又要留意顏色同氣味變化,見啲辣椒開始由紅變啡就叫得。」
這一下一下的攪動,對這副老骨頭是項考驗,心不老,可畢竟已屆古稀,他漸漸吃力,不得以交付夥計來攪,夥計倦了又換給他接力,如是者換來換去,兩人均汗流浹背。
一爐熊火,燒煉出這個性突出的辣椒醬。不加色素、不下防腐劑,一嗅,香辣味撲面而來。只舀小撮,舌尖傳來驚心動魄的辣,如果能忍受痛苦,後面便是美味了,蒜頭噴香,與芝麻、花生、蝦米、蝦醬等複雜的香味,直如一把無形的鈎,勾住了味蕾,讓人停不下來的上癮。
「我炒呢個醬四十幾年喇!起家都係靠佢架!」文叔感喟。這個醬,承載他窮與富,高山與低谷,與他糾纏半生。往事像空氣中的香辣味,在抽風扇的翻動中,一幕幕閃過……
死裏逃生 拚命地活
50年代,他在寶安出生於地主家庭,從小被定性為走資派、反革命分子等,背景成分不好,被冠上「地主仔」的惡名,他感到無比冤屈,「因父之名」成了被歧視欺侮的對象。
「我細個曾經俾人剝光豬,俾人吊住打。綁喺棵木瓜樹度示眾,人人經過見到,我覺得好醜怪。最慘係打完身上有傷口,就特登用木籤去拮,專揀我傷口痛處去拮,痛到……而家周時發夢都夢見番嗰種痛,痛到扎醒!」文叔猶有餘悸。
他17歲時,更因此被拉去勞改坐牢,判了十年徒刑,牢中遭受囚犯和獄吏的欺壓。他被困在這樣的環境裏,活得很絕望,只要一天在大陸,就看不見未來。「嗰陣身邊好多人同我講,喺鄉下死路一條,出香港仲會有條生路行。」
他不想坐這冤牢,就越獄逃了出來,打算偷渡來港。不料在邊境時被解放軍發現,飆疾追捕,十數隻狼狗被鬆綁亂跑而出,一下追人嗅、嗅草叢,甚至追車,偶而一犬吠影,百犬吠聲,聞者提心吊膽。解放軍聽見犬吠循他的方向去,拉了槍膛。「留喺度一定死!我走俾槍射又係死!但都有機會你射唔中,我仲有生天。」
他把心一橫,就在準備奔竄之際,解放軍已亂槍掃射,子彈嘭嘭嘭亂響,他以為難逃一死。突然有個女子在另一邊叫救命,分散了解放軍的注意力,他得以脫身。只向着看見的一點兒光,拚命地不顧一切逃到香港。「我條命本來係咁多!因為我有一個念頭──要生存落去,個天先加長我條命,到今時今日。」
他常告訴自己,這條命好不容易撿回來,只要有明天,他就拼盡全力活。
頑抗愛拼 遇強愈強
來到香港,他投靠在觀塘做街邊賣魚蛋小販的哥哥,炒這家傳辣醬,用來煮魚蛋。他跟哥哥看檔,有黑社會常在收「陀地」,他眼睜睜看着哥哥和自己捱更抵夜,又走鬼避警察才掙來點錢,黑社會天天搶去生計。終於,黑社會又來要錢,他忍無可忍,拿起牛雜鉸剪衝上前說:「一係你打死我,你打我唔死,一定係你死﹗」他發狠要插死那個黑社會,那人被他一兇腳軟,知道他強蠻如牛,惹不過,從此不敢再來取保護費。
其後他自立門戶,自己推木頭車在街邊賣魚蛋、豬皮,並改良辣醬,將芝麻、花生和小蝦米烘香,才磨碎與辣椒等炒,香味豐盈,自成一家。辣醬香味令他迅速火紅起來,未開檔已有大班客等候,開了檔就不停圍滿了客,魚蛋好賣得天天比人早賣清。
別檔眼紅他,就暗中報警。那年代,警察收黑錢是常事,有個警察特別針對他,一天拉了他四次。「嗰個差佬仲同我講,見我一次拉一次,如果再見到我喺觀塘開檔,就打斷我腳骨。」他怒不可遏,抓起那警察就打,他被告毆打軍裝警員,判了守行為。「嗰次我係留案底,但我都係嬴!至少班差佬以後見到我都唔敢再拉我!」文叔自傲地說。
廉政公署成立後,換了市政人員來拉他,他眼看經常走鬼不是辦法,剛好他存到錢,就立意上鋪。
飛黃騰達 傲睨一切
他開鋪賣老本行魚蛋,連帶他的辣椒醬,惹味誘人,人流如鯽,生意非常好,一個月賺二十萬。因此他陸陸續續開了九間店,這是他的黃金期,間間店都賺大錢,這時他身家暴漲至兩億,買下六七層樓。其中兩層,他用來接濟同鄉。
「我偷渡先可以生存到落嚟。而家到班鄉里偷渡嚟香港,我一定幫。冇地方住我免費畀層樓佢哋住,冇工返就喺我鋪頭做!」
他是過來人,有一顆赤子之心,其中一個同鄉免費一住就八年長,還有他見一些貧苦三餐不繼的,或乞兒等,都叫他們來鋪任吃而不收分文。
生意好,錢賺得容易,「我唔覺得搵錢有咩難度!」他漸漸對事物表現出鄙夷。曾經有個李錦記的夥計,到過他店吃東西,被其辣醬吸引,建議他不如開醬廠賺錢。「我睇唔起做醬,都搵唔到大錢。我同佢講送畀我都唔做!」
他有錢沒地方花,沒地方玩樂,心靈漸空虛,看見行家賭錢很得意,他亦陪着賭,賭股票、買黃金、鋤大d、賭十三張,從玩樂心態,到一步一步沉迷,終於陷了進去。「嗰時就算賭輸咗,啲錢聽日又再搵到番嚟,怕咩?」
97年前他去澳門,一晚輸過一千二百萬,回香港賣了五層樓填債。雖然爛船有三分釘,但他僅餘的資產,到金融風暴、沙士來時,鋪的生意一落千丈,九間店惟有相繼結業,差點連夥計的薪金也沒付清。他一下子跌入谷底,沒錢用,沒工作,連生計都成問題,他成了落難人,幾億身家一下子全被他敗光……
墮甑不顧 向前邁步
「冇晒錢,唔係死。如果係死,就真係乜都冇!我喺鬼門關走出嚟都試過,死唔去,我仲可以全力再做,由頭嚟過!」那時他50來歲,並沒因此而頹廢不振。
有個跟他相識的裝修公司老闆,明知他以前是億萬巨賈,在觀塘赫赫有名,特意請他做擔泥頭,然後到處跟人說文叔落難投靠,有意誇耀。「佢唔係睇低我,係睇得起我,我要多謝佢呀﹗嗰陣好多老細知我背景,冇人請我㗎!我多謝佢肯請我,畀機會我,我先可以翻身!」
他肩膀擔着扁擔,挑起兩筐黃泥,爬上八樓,來來回回,汗涔涔而奔跑。文太見況,忍不住兩淚滂沱。文叔安慰文太道︰「搞成咁係我爛賭,自己攞嚟嘅!大丈夫能屈能伸,冇所謂嘅!只要養到自己同頭家,咩工、咩苦都唔怕捱!」
他不計較別人的眼光,肯捱肯做,那老闆被感動,反而因此看得起他,願意借錢給他去做生意。
他懊悔當年太桀驁不恭,想起李錦記夥計提議他開廠做醬的事,他就拿着這點小本錢,開了醬廠。自己手做辣椒醬、魷魚醬、麵豉醬、xo醬、酸梅醬,共十種。
他認真做醬,腳踏實地,事事親力親為。親自到店鋪及食肆兜售,送醬給人試吃,又在各區開分銷攤位親自坐鎮推銷。逐步去建立,慢慢有了生意,客人又被他的辣椒醬味道吸引住了。如今他不敢怠慢,收到客戶來訂貨,都親自去送貨。他批發給許多雜貨鋪、小超市、分銷檔、酒樓食肆等,像食神韜哥的大榮華酒樓都來幫襯他,更有不少客直接上廠買醬,生意滔滔。
他靠醬由街邊起家,上鋪,結業、到開廠再做醬,起起落落,從谷底再爬起來,又屹立不倒。「起又好,跌又好,做人最緊要有一個念頭、一種態度──我唔會死嘅!」
這是他的人生感悟,心存信念,就可活出生命,是死?也生。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
文記醬料
廠地址:新蒲崗大有街2-4號旺景工業大厦5字樓H座
電話:2342 034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9am-6pm
銷售點︰文記醬料設流動直銷攤位,詳情請留意香港文記醬料Facebook專頁( http://bit.ly/2K691bc )。

越忙碌越空虛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曾經有人這麼形容,九龍城寨,是香港的一個瘡疤。她流離,載着浪蕩之人,讓他們遊竄於盡是交錯暗巷的貧民窟。她無王管,烏煙瘴氣,生死自理。只是,任她如何墮落,仍然深深烙印於大家心中,叫人回味。
就如這天數千里無雲的澄空,赤日狠狠地打到地堂,熾傷了紅磚小店外排隊的人,卻也照料了朱頂內的念昔人。承蒙關照的赤色小店,是九龍城有名的「豪華餅店」。一九七七年,由周炳均及其妻子司徙慕君一手一腳創立。那個年代,從來不擅長造就浪漫故事,縱與子偕老,但兩雙手,數張口,又何來執子之手。苦命人啊,都為填飽一家幾口的肚子而活着﹑勞着。說起來,周氏夫妻二人吃的苦頭,倒滲着幾分醉意,除了為果腹奔波,也為着一個理想,就是這家紅砂餅店。小店是老周的夢,舊人嘛,夫唱,婦哪有不隨之理?這豆膶小鋪,賴着當時舊寨城及飛機場的人流而興旺,立足九龍城。如今,城寨沒了,機場沒了,桃花不再。還好,唱和了半生的他們,人面依舊。
歷久不衰
滴答。這是清晨七時許。早暉異常的烈,晴空下沒有一絲微風,只有一陣翳焗,聽說是颱風「山竹」的影響。佇於十字路口轉角處,以棕紅小磚搭成的小店門前,途人芸芸說着這個颱風有多厲害,媲美當年的「溫黛」。放眼對面街的店鋪,好幾家店主,正以皺紋膠紙,為己店打着米字,人家說,這能保住玻璃窗。後方棗紅招牌下,熙攘着一條長長的人龍,他們嘴巴上討論着風球,眸子卻盯着紅磚旁的落地櫥窗,正確點來說,是櫥窗內,一盤盤堆疊起卻又分了類別,熱騰騰的麵包。眾人都瞧着自己心宜的包點,手上抓了把碎銀,恨不得快點跟店內忙着夾麵包及收錢的周太,報告自己的抉擇。貼膠紙?周太可沒這個閒情,由凌晨五時開始,她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到店面後的工場幫忙師傅做餅做包﹑檢查今天有否訂單﹑擺放好店面的盤子牌子作預備﹑點算好有足夠的零錢找續。雖是方寸小地,但老周中午才回店,早上只有她跟師傅二人打理一切。瑣事繁得很。
周太雖忙,心卻細膩,手上套了個白膠袋,伸手抓起客人點的麵包,再把膠袋反轉袋好,交予他手,收錢。重重複複,雙目卻一直瞄着哪款麵包只餘下三分一個銀盤的數量,就着師傅要再做。當中令她最緊張的,就是最受歡迎的大蛋糕﹑蛋撻﹑合桃麵包,尤其是合桃麵包,周太會幫忙把大包切開五片,幾乎每三個客人,就有一人喊買。她忙着又滔滔說,現時口味有變,以前越南大逃亡時,最多人買豬仔包做越南包,日日訂二千多個,只是如今坊間麵包款式多,豬仔包甚少有人問津,不過幫襯小店的,反倒大部分都吃傳統口味。說實話,小店的麵包一點不便宜。她坦言,嫌貴的人不少,四十多年來,很多人以為這個鋪位屬於他們,既不用交租,當然認為小店賺很多,又何必賣這麼貴,她愈說愈起勁:「公園阿姐去晨運,同人講啊,全香港九龍最再犀利係你啲蛋捲,百幾蚊一條,又冇乜花款。」說着眉飛色舞,卻不帶半分憤怒,餅貴自知,原因在於現時麵粉來貨昂貴,以前來貨便宜,一包麵粉才五十元,目前是五百元。然而,即使多貴都好,他們也堅持沿用澳洲麵粉,所以麵包蛋糕才能保持水準,又不偷工減料,吃下去的麵包十分飽肚,不是空氣麵包。他們與時並進,除了傳統款式,也做些少甜葡撻、蛋白蛋糕﹑朱古力曲奇等應付百客。故此。吃慣了的客人覺得抵買,不是常客就覺得貴。其實,說貴也是矜貴,生客好,熟客好,依舊捧場。小店,因着一份堅持,久而不衰。
嫁雞隨雞
正午的風景彷彿跟早晨倒轉,外面開始起風,抬頭,烏雲已經聚攏,小雨粉伴隨輕灑。奔竄了整個早上,幫忙於店面賣包點的女工終於回到小店,她放下手袋後,熟練地鑽入工場,拿出一盤盤剛出爐的麵包,填補櫥窗餅櫃的空虛。趁下一條人龍冒出的空檔,周太倚傍着門框回氣,又看着門外的轉角處,盼着老周歸來。未幾,一名白頭老翁趣怪地提着小木椅,蹣跚地從對面馬路步來。不知是他腳丫重,還是人家步履輕,從對面步抵店門之時,人群又塞滿小門口。老周如是預知情況,也不硬往店裏塞,就這樣放下小木椅坐着,待人龍散去方進內。這下子可好,他有機會說說小故事。
老周是開平人,十來歲移居香港跟親戚養雞。既從鄉下來到城市,輕狂的大男孩豈會甘於養雞。搏命另謀出路的他,終於得人介紹到餅店當學徒。當時才十五歲的他,開始了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的生活,往事如煙,他說來輕鬆:「咁辛苦都係得廿幾蚊個月,揸頸就命為斗零咋!」小子天生不甘後人,又有娶了周太這美眷,有了家室的人,意識到打工不如自己做生意,好讓自己可以養妻活兒,老來有依,於是立志創業。不是空口說白話,他隨即開始了地獄式工作,一天打三份工。說起這個,他不覺可怕,應該說,對他而言,沒有比窮困更可怕的事:「鄉下好窮,冇嘢食,我哋食豬潲大,潲水撈番薯苗,所以你話我會唔會怕辛苦?」語畢,他已經身處工場內做起餅來,師傅仍在,他見哪兒忙碌就幫忙哪,整個人比坐着精神多了,只是,專心做餅的他,再不發一言。倏地,周太的聲音揚起:「佢好忙㗎,又請唔到人幫手,啲後生唔入行,咪佢自己做晒囉,呢,呢個師傅轉頭就收工。」小店四人,都是中老年人,她嘆現在的後生嫌辛苦,曾經有年輕人來問,工場有沒有冷氣﹑有沒有假期﹑下午有午休嗎,得知真相,都耍手不幹。這反倒讓周太更欣賞丈夫的魄力,想起當年情。
年輕的周太,追求者眾,卻因長輩介紹而認識了老周,這個男生平庸,卻得她鍾愛:「貪佢老實囉!唔食煙唔賭錢,以前揀男仔,要揀有門手藝嘅。」二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婚後生了第一個寶寶,周生就表示自己想要開店,但當時二人把僅有的兩千元都拿去辦婚事,根本沒有錢。再者,她當年做時裝車衣女工,從沒有做過飲食業,亦不太喜歡,畢竟濕手濕腳。小女子的理想,就是跟同事一起合資開製衣廠。好一句嫁雞隨雞,因為丈夫一句話,她跟着他拚命地工作,把所有布料拿回家,邊車衣邊照顧小孩。七十年代,以一個大廚作例,一個月月薪是六百元,而周太一天竟然能賺一百多元。二人又足足三年沒有出街﹑沒有飲茶,終於儲得六十萬,開了小店。她漾起滿足的笑容:「結果我轉咗行,呢個係佢理想,你嫁畀佢就要接受。」單純也好,愚蠢也好,如今結婚四十多年了,回頭,沒有半點委屈,反倒養大了四個子女,個個生性,她就再無別求。
兩情久長,不在朝朝暮暮。小店如是,由朝到晚,直至晚上十時才休息。的確別小覷女人。遊走於工場與店面一整天的周太,縱現疲態,卻既往的笑臉迎人,跟客人打着哈哈,甚至叮囑人家小心應災。老人來買大合桃包,主動給對方切開;若是大男生來買,她就着對方如吃大雞髀般,拿着整個咬下去,更爽。遇到每晚下班來買明日早點的大叔,知其工作辛勤又節儉,她又少收大叔一兩元。這是小店子的人情,也是小女子保住丈夫心血的情分。
歲月畢竟無情,老周年到八十;周太也七十,多麼不想退下來,身體始終有限制。周太坦言有考慮退休,不是她自己倦怠,而是憂心丈夫操勞,因為長年站立,老周雙腳不好,走路已經一拐一拐。然而,他卻捨不得,捨不得這幾十年的心血,與太太打拚來的小結晶。她靜謐地望着他的背影,畢生都交付了,眸裏卻有一種義無反顧。就如城寨,是瘡疤,還是虛偽燦燈下的十八株黑玫瑰,由心而生。
有一種愛情,縱沒空閒執子之手,也只願白首偕老。
採訪:黃寶琳
攝影、剪接:胡浩賢
豪華餅店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36號
電話:2382 0383
營業時間:6am-10pm
詳情: http://bit.ly/2RZewYW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