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孤軍
最近,黨產會百般刁難 中華救助總會 與 國防部 合作在泰北為國軍興建 #忠烈祠 的計畫。
黨產會的委員公開在媒體說,如果同意這個計畫,會幫助救總洗白,對黨產會認定救總為附隨組織的訴訟不利。
我對黨產會的政治算計不齒,也不想再和他們打口水仗,只想分享這個泰北孤軍的故事,請大家想想,政府該不該為始終效忠中華民國的泰北孤軍建這個忠烈祠?
*******************
父親離開41年回家時,母親在村口等了他一天
王豪(止戈出品2018-08-10)
從曼谷飛往昆明的航班上,父親王畏天不停地向我念叨大媽做的破酥包,有多麼多麼的好吃,甚至口水都快流下來。我轉而問了他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母親和大媽,你生命中的兩個女人,你覺得誰更好一些?”
“你的母親只是守婦道,和你的大媽相比,一無是處!”父親的回答就像他的性格一樣,簡單粗暴。那是1991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和弟弟阿旭從泰國美斯樂回老家雲南鳳慶探親。
41年前的春節,身為國軍中校的父親,撇下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我的大媽,還有兩歲的兒子,隻身逃往緬甸,在那裡認識了我的母親。之後,他們前往泰國北部定居,相守一生。
父親的回答,並不出乎我的意料。
1949年12月9日,盧漢起義。在我所學的歷史中,稱之為叛變。
3個月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昆明。解放軍進城那天,已經脫掉軍裝的父親雙手抱在胸前,站在人群中靜觀這個城市新的主人。
父親畢業于黃埔軍校17期步兵科,後服役於滇軍,至1949年已是中校副團長。
若干年後,當父親向我講述這段過往時,我問他:“你覺得你們厲害,還是解放軍厲害?”
“他們穿得很破,但是步伐非常整齊。”父親沒有正面回答。
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挺進昆明城的解放軍,讓父親感到不安。他調轉身,連夜趕回鳳慶老家,跪在地上對我的奶奶說:“娘,我要去緬甸找三哥,避避風頭,等形勢緩和就回家。”那時,三伯在緬甸跑馬幫生意。
在泰北的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奶奶沒有作聲,起身去給父親收拾行李。父親的妻子,則把家裡的破酥包,全都裝進了父親的背包裡。
妻子是大他一歲的表姐,青梅竹馬。他們的孩子王磊,僅有兩歲。
那年,父親只有29歲。
父親四兄弟,大伯是舊政府的鄉長,二伯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在省立昆華中學任教,三伯跑馬幫生意,常年在緬甸。
1949年,對於富甲一方的王家來說,是命運的分水嶺。
父親一路向西,再向南,翻山越嶺,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游向緬甸。到緬甸後不久,父親輾轉找到三伯,跑馬幫的三叔,早已不敢回老家。軍校出身的父親並不是做生意的料,時值李彌在緬北招募國軍殘軍,試圖反攻,父親當即前往,任上校副司令。
父親逃離家鄉不久,土改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曾在舊政府任過鄉長的大伯,是重點運動對象,他也在一天深夜,跪別母親,出走緬甸,遺下大伯母和4個幼子。
1953年,我的二伯也來到了緬甸。在此前,他被關押了3年。關押期間,他的兩個女兒夭折。被釋放後,依然處於被監視狀態。在一位同族人的勸說下,有一天趁著外出趕集,慌張逃走,未及告別家人。到此,王家四兄弟,全部在異國相聚。
王家的下一代,亦未能逃脫流亡的宿命。
大伯的大兒子,作為王家的長子,後來也逃到了緬甸,加入李彌的反共救國軍。在之前,他和奶奶、大伯母等三代人一起,被同台批鬥。他們的身上,有太多的壞人標籤,地主家屬、逃亡家屬、境外國軍家屬等等。
當兒孫們為了活命一個個地逃亡異國之後,只剩一幫婦孺,守著王家偌大的老宅,獨自承受整個家族之於歷史的苦難。奶奶只能整日以淚洗面,他的兒孫們,為了活命接連逃往異域,至她死,都沒有回家。
我叫王豪,1961年出生于泰國北部的一個小山村美斯樂。
在此前,我的父親一直在緬甸,試圖和敗退于此的國軍部隊一起反共救國。這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緬甸政府的請求下,入緬追剿國軍部隊。後者不得不跨越湄公河,移師泰北。
父親的其他3個兄弟,也隨軍來到泰國。大伯和三伯繼續做生意,二伯後來成為美斯樂興華中學小學部的校長。
父親撤退泰國時,我還在娘的肚子裡。我的母親叫黃淑卿,1958年由雲南施甸前往緬甸,加入父親所在的第五軍政訓處。母親不僅模樣清秀,還寫得一手好字。
那時,父親已經離開雲南8年了,他知道,回家已遙遙無期,37歲的他渴望重組一個家庭。父親托人去做母親的工作,希望娶她做老婆。母親不為所動,態度非常冷淡。母親的態度,讓身為師長的父親不解,他瞭解後才得知,母親曾經有過家庭。父親並不介意,經過不懈努力,母親終於對父親有了好感,嫁給了父親。
一個英俊瀟灑的高級軍官,一個讀過書的大家閨秀,他們的結合,讓無數人羡慕。
父親的四個兄弟,先後在異國再娶,這是一個無奈且充滿愧疚的選擇。留在雲南的四個妯娌,一輩子都沒有改嫁。即使在後來,他們得知自己的丈夫有了新的家庭,他們依然在默默堅守和等待。
意想不到的是,1970年的一天,我的母親突然精神失常!這是一個讓整個美斯樂的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
20多年後,當我回到雲南,知道了母親的身世,我終於明白,母親為什麼會這樣。
父親的這一段婚姻,過得並不幸福。
父親常年駐紮軍營,母親只能自己帶著四個孩子生活。她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每到天黑,她就要把門牢牢鎖好,檢查數遍才放心。然後點上蠟燭,輔導幾個孩子功課。
母親對我們非常溺愛,每當脾氣火暴的父親訓斥我們時,她便挺身而出,但每次,總是吵不過強勢的父親。絲毫不懂溫柔的父親,從來不會安慰母親。
1970年,在緬北駐防三年的父親回了家,我們一家六口終於團聚了。
有一天,全家外出做客時,母親坐在角落裡一語不發,對所有人的問候都不搭理。就在人們埋頭吃飯時,只聽“叭”的一聲,手中的筷子被她折成兩截,整桌賓客愕然。
她開始一個人喃喃自語,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話,一會哭,一會笑。
從那以後,母親的行為愈發異常。
1970年,對於駐紮泰北的孤軍來說,正處於生死邊緣。
在此前,他們多次被泰國政府圍剿,之後又為了搶生意和毒梟坤沙打仗。這一年,泰國政府邀請他們做雇傭軍,替政府收復被反政府武裝佔領的地盤,成功後就可成立政府承認的“泰北民眾自衛隊”,獲得長期居留權。
為了更多人的生,只能讓有的人去送死。
身居副軍長的父親,幾乎天天開會研究打仗事宜,照顧母親的事交給了傳令兵。
而母親不願呆在家裡,她經常有些疑神疑鬼地對我們說,父親在外面有了女人,不要我們了。父親深夜開會到很晚,她就帶著最小的弟弟,守在門外,一坐就是幾個鐘頭。開完會的父親看到這個場景,氣得扭頭就走。
有人建議把母親送往精神病院,父親卻沒有同意。他擔心精神病院會讓母親感到害怕。1972年夏天,父親帶全家到清邁度假,他希望換個環境能讓母親的病好轉,但足足呆了一個月,沒有任何效果。
我曾問父親,他會不會像母親說的那樣,拋棄我們母子。
“不會的!”父親的回答,堅毅中,透露著一絲感傷。1950年,他曾拋棄了自己的妻兒。
母親嫁給父親的那一年,雲南廣播電臺開設“對境外國民黨軍殘部廣播”,經常會出現父親的名字,呼籲父親回歸祖國的懷抱,全家老小等候他們回家。
每次聽到這樣的廣播,傳令兵就會默默地退去。父親先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流淚,之後就是摔東西。對於流落異域的老兵,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面向北方默默流淚的經歷。同樣,在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母親或妻子,也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流淚。
等到1961年我出生時,父親四兄弟終於和雲南的家人取得了聯繫。大媽不識字,回信是由哥哥王磊寫來的,每一封信的末尾都會問:爸爸,您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我能感受到父親的歉疚和無奈,他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能力,寄錢和物品回去。
那時候,中國饑荒遍野。父親寄回去的有炒麵、布匹、炒鍋、紅糖、衣服等等,對於家鄉的親人來說,雪中送炭。
1962年,家鄉來信,奶奶去世了。父親四兄弟相約在泰北的高山上,向北長跪,痛哭流涕。
到了“文革”,雙方的聯繫中斷。直到1978年後,通信再次恢復,也比較頻繁了。只是信的內容,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漫長的“文革”,讓大家有了生疏且絕望。
在此前,父親曾有兩次撤台機會,但他沒有走。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四兄弟一致認為,雖然泰國也是異鄉,但離家要近得多。
他們一生,都沒有放棄回家的想法。而現實,卻讓他們成了一群寄居異國的孤兒。
因為父輩們的犧牲和努力,讓我們第二代有了新的出路。中學畢業後,我前往臺灣念書,後到日本工讀。直到1990年回到美斯樂,沒想到父親劈頭就說:“你還回來做什麼,看看這個家,一點溫暖都沒有!”
我有些訝異地看著父親,曾經身為副軍長的父親,腰背依然挺直,但頭髮已經花白。那時,泰北的孤軍已經放下武器,解甲歸田。傳令兵早已四散而去,父親的眼裡,滿是落寞。
我看到瘋了的母親,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正是盛夏,身上卻層層疊疊穿了五六件衣服,頭髮很髒,身上滿是異味。沒有人能碰她,即便是自己的丈夫。
看到我回來,母親終於有了一絲笑容,但很快,她又對著空中喃喃自語。這個場景讓我非常難受,我決定留下來,守著年邁的父母,不再漂泊。
就在我回到美斯樂的這一年,家鄉的一封來信,讓父親有些激動。信是家裡的一位長輩,受父親的兒子王磊之托寫來的:
王磊和他娘,希望你們能回家看看,王磊擔心你不相信他,就托我來告訴你,黨和政府非常開明,政策也很明確,你們回來不會有事的,我用人頭擔保。
歷史的恩怨漸漸遠去,親人們的相聚,終於可期。
第二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從曼谷乘坐飛機,開始前往已經離別整整41年的家鄉。
因為通訊條件所限,抵達昆明後,父親才向鳳慶的家人發去電報:
吾已抵昆,攜子豪、旭同返
在決定回家之前,母親清醒的時候,父親曾徵求她的意見,想不想回中國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姐妹,那時,外公和外婆還都在世。母親猛地站起來,冷冷地答道:“不回!”然後扭頭走開。
這讓我十分不解。
這個謎底,直到我再一次回到雲南探親時,才一點一點剝開。
從昆明出發,坐著汽車在山裡顛簸了一整天,終於抵達鳳慶老家。
時年70歲的父親西裝革履,手拄文明杖,我和弟弟阿旭穿著牛仔褲,一身時髦打扮。那時的鳳慶,到處都是低矮的破房子。
回家的父親,如是異鄉人。
就在村口,遠遠的,望見一個穿舊式藍布衫的老太太站在一棵大樹下。走到跟前時,父親突然站住,他抬起右手指著老太太,用濃重的鄉音問:“你施玉蘭嘎?”
“哦,回來了嘎。”老太太答非所問地說,然後指著我和弟弟說:“哪個是阿豪?哪個是阿旭?”
那竟然是大媽。
在回家的路上,我曾無數次地想,父親和大媽見面時,一定會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沒有想到,在離別41年之後再見時,他們夫妻之間,竟是如此地克制。41年的苦難、分離,以及思念,似乎並不存在。
後來才知道,大媽為了等我們回家,就這樣在村口的大樹下,站了整整一天。父親走到大媽身邊,用手拍拍她的肩膀說:“你辛苦了,你辛苦了!”這對曾經竹馬青梅的表姐弟,就這樣說著話,往家走去。
父親的舉動,就像一位長官在嘉獎勝利歸來的士兵。
一起前來迎接我們回家的,還有父親的兒子王磊。那個曾在信中無數次呼喚爸爸回家的孩子,已是43歲的中年人。而真正與爸爸相見時,他卻難以開口,一直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小時候一直期盼著爸爸回來,別人都有爸爸,我為什麼沒有。後來長大了,我和媽媽已經不抱希望了。現在突然回來了,就像是做夢一樣,很奇妙的感覺。”王磊很平靜地說。
兩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他,但他多年後竟然記得一個畫面:他耍賴皮哭,父親打了他屁股兩下。父親教訓他的畫面,是他對父親唯一的記憶,如同珍寶一樣,深藏於心,一輩子都捨不得忘。
大媽在接到電報時,就開始準備了。他們刷白了房子,從鄉政府借來新的被褥。父親被安排和大媽同住一屋。
我、弟弟阿旭以及哥哥王磊,住在兩位老人的樓上。夜深人靜時,月光從房頂的窗戶照進來,不隔音的木板下傳來父親和大媽忽高忽低的談話聲。
我們同父異母的三兄弟沒敢說一句話,側耳細聽,只聽得父親翻來覆去說了好多遍,“你辛苦了,對不起你們了。”
大媽則說:“你也不容易。”
每當談話陷入沉默時,父親就搶著說:“過去的事你就不用再說了,你們受的苦我都知道。”
強勢的父親,沒有給大媽任何傾訴的機會。
我也終於明白,當我問母親和大媽誰更好時,父親為什麼會說母親“一無是處”。大媽對他的包容和體貼,以及作為一名傳統婦女的隱忍,是沒有人可以相比的。
父親的歸來,讓大媽高興不已,她忙前忙後張羅飯菜,待全家人落座,她卻不肯入座,我去請了好幾遍,她才悄悄告訴我:“我從嫁給你父親那天起,從來沒和他同桌吃過飯,這是老規矩。”
在準備的飯菜中,有一盤浸著油漬的破酥包,異常醒目。
回家的父親,還偶遇了當年隨他征戰的勤務兵,勤務兵頭髮花白,穿著一雙破舊的解放鞋,他正步走到父親跟前,敬了一個禮:“長官,您回來了!”
多年後,父親提到這個場景,依然是唏噓不已。
留在雲南的勤務兵,也曾遭受了歷史的折磨,但畢竟,他可以留在家鄉,與親人廝守。
父親回家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修建王氏宗祠。作為鳳慶最大的地主,王家的五代祖墳曾在文革時被毀。當地統戰部門為了向曾為副軍長的父親示好,專門撥了一塊地用於修建宗祠。
在奶奶的墳前,父親長跪不起。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這是在泰北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的一個古老傳統。當年離家時,他告訴母親,他只是出去避避風頭。這一去,就陰陽兩隔。
在40年前,父輩們流離於緬北的叢林中,居無定所之時,留在家鄉的婦孺們,也在驚恐度日。
王家的祖宅曾是一個有著數十間房屋的青瓦四合院,依山傍水,每扇門窗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四合院前的操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1950年後,十多名家丁全部被遣散,只剩一個啞巴忠實地守在奶奶身邊。再後來,所有人被趕出老宅,王家巨大的木門被貼上封條,財產全被沒收,家人住進一間陰暗潮濕的茅草屋,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半年後,茅草屋倒塌了,他們只能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借住。
“母親被批鬥時,我只能站在旁邊,邊看邊哭,等批鬥的人走後,才趕快扶起母親,去找點草藥來給母親敷在傷口上。”王磊說。
因為父親的身份,小學畢業後,王磊就不能繼續念書了,開始和母親在生產隊幹農活。
曾為地主婆的奶奶,1962年去世時,連一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心底善良的她,把很早前就給自己準備的楠木棺材,用來給那個忠誠的啞巴家丁下葬了。
她的靈前,沒有一個可以披孝的兒子。
流落泰北的王家四兄弟,其中大伯和二伯,在1990年前政策明朗之前,已經去世了,埋骨異域。
我的三伯在看到父親平安返回泰北後,相信了共產黨沒有說謊,也在一年多後回家探親,遺憾的是,見到了我父親的三伯母卻沒能等到丈夫回家,在一年前去世。
等了一生,就如此錯過。
王家四兄弟,只有我的父親,見到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他們相見兩年後,大媽也去世了。
1993年年底,我成家了,母親的瘋病愈發嚴重,為了探究母親的過去,我帶著新婚妻子前往雲南施甸,去看望外公外婆。
我和妻子去看望外公外婆。
從外婆的口中,我知道了母親的秘密,那是一段連父親都不知道的經歷:出身大戶人家的母親,年輕時曾嫁給當地一青年教師,50年代因丈夫成分不好,夫妻被關進監獄,幾個月後母親以“陪殺”的身份目睹丈夫在眼前被槍斃,5歲女兒也在監獄受了驚嚇,夭折。
母親被釋放後,外婆集齊家裡所有的錢幣,捆在母親身上,送她跨過怒江,逃往緬甸。
我終於明白,母親的一生,為什麼會活得那般驚恐,那麼不安!她對我們的溺愛,對父親的猜疑,都是害怕再失去。可惜,行伍出身的父親,一生也沒能明白母親內心的創傷,他甚至連母親的生日都不知道。終於,母親再也無法承受歷史的沉屙,在恐懼和不安中,徹底迷失了,成了父親口中“一無是處”的妻子。
1994年,我們邀請二伯母前往泰國團聚,那年,二伯已經去世整整20年了。令人遺憾的是,二伯母臨走都沒有去二伯的墓地。她到死,都沒有原諒自己的丈夫。
他們是王家四兄弟中,唯一自由戀愛的。關於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兒子,會在另篇泰北系列故事中講述。
2005年,我的父親和母親先後離世,這對陰差陽錯走到一起的夫妻,一輩子過得都很分裂。他們的內心,各自都有著歷史的創傷,卻相互沒能理解和寬慰。
十年後的2015年,我的哥哥王磊來到泰北美斯樂,我帶他去了父親的墓地。他跪在父親的墓前,就如同他那年見到父親時一樣,依然是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就像做夢一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李四端的雲端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泰國足球小將躲洞穴 重見天日要等四個月? 四場賽 假摔滾地15分!內馬爾球技演技 都很罩 好萊塢犯罪電影看太多?法國黑幫老大越獄記 美中國使館「怪聲」穿腦 音波砲攻擊戰 誰搞鬼? 海航2.8兆負債撐不住?神秘董王健 法國墜崖亡...
足球假摔王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溫《世紀球王馬拉度納》球王最後身影 !12/6在台北樂悠悠之口重映
「世紀球王」、「球場上帝」、締造無數足壇傳奇的阿根廷球王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25日驚傳心臟病發去世,消息傳出各界深感懷念與不捨,為了讓影迷回顧球王最後身影,聯影電影決定於12/6重映《世紀球王馬拉度納》,讓許多粉絲能好好悼念和回顧這位球星最後的精采人生。
史上最具傳奇性的球王馬拉度納,透過此次重映電影《世紀球王馬拉度納》可以了解他跌宕起伏、充滿爭議的一生,來透視足壇的風光以及殘酷黑暗。
馬拉度納一生精采且備受爭議,除了最有名的上帝之手之外,他在紀錄片《世紀球王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曾透露22歲開始染上毒癮,曾經在酒吧、朋友家中甚至球隊更衣室吸毒,直言吸毒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興奮」。
然而,讓「一代球王」從高峰跌落低潮的同樣是毒品,更讓他徘徊在死亡邊緣,1991年,當時效力拿玻里球隊的他在藥檢中對可卡因呈陽性反應,被停賽15個月,球員生涯開始走下坡。他曾因吸毒被拘捕,1998年因吸毒過量陷入昏迷,2000年更因吸毒過量引發心臟病,差點猝死。
2019放映時,即榮獲許多好評愛爾達 資深球評、社會觀察家 石明謹觀影後推薦「所有足球迷一定要看的電影,前所未見的足球天才,也帶來前所未見的黑暗,足球的美妙、墮落、喜悅、痛苦,看完馬拉度納的一生,你也就看懂足球的一切了。」
名影評人、曾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 藍祖蔚大讚:「他很會假摔,也有上帝之手的演出,但是看他盤球、過人、射門,身高只有165公分的他,確實讓你看見了足球之神,傳奇人物的一舉一動果真都是傳奇」
Eleven Sports世界盃足球賽 資深球評黃天佑觀影後表示「這些珍貴的畫面絕對不是球迷能夠輕易得見的,如今經過名導Asif Kapadia的巧手,變成一部精彩絕倫的成長紀事,球迷、影迷豈能錯過!」
緬懷《世紀球王馬拉度納》台北限定場,門票除了看電影之外,進場還享有免費酒水兌換,預售票將於11月30日中午12點於KKTIX開賣。詳情請洽聯影電影FB粉絲團或官方網站。
11/30 (一)12:00
緬懷《世紀球王馬拉度納》12/6台北限定場KKTIX預售票開賣
單張250元 https://kktix.com/events/deluxe1206/
聯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ineplexTW/
聯影官網 http://www.cineplex.com.tw/
足球假摔王 在 June Yu 于長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 蘋果日報 作者/戚海倫 以及 攝影/胡瑞麒 專題報導
感謝協助 BMW Taiwan總代理 汎德 協助拍攝
中華民國馬術協會Chinese Taipei Equestrian Association
山海觀馬術場
天馬行空 CEO Jack Huang 黃啟芳
June Yu 于長君
https://tw.appledaily.com/…/202…/IE5YD5T3AVEBLFHCMH7SPNH5DE/
【蘋中人】馬術好手 讓台灣被看見 黃啟芳
新北市淡水山海觀馬術俱樂部裡,49歲的黃啟芳與愛駒Victor一次又一次跳過障礙。16歲的大兒子Brandon放暑假,這天坐在場邊、眼睛緊盯著馬背上的父親,為他鼓掌叫好。
「人馬合一的感覺真好!」脫下騎士帽,黃啟芳大汗淋漓,露出招牌燦爛笑容:「剛好,也為之後的比賽暖暖身!」
他不只是馬術選手,多年來已經成為在國內外推廣馬術運動的「大使」。去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國際馬術總會FEI大會上,黃啟芳獲選為全球副會長,成為台灣在國際體壇單項運動總會中、極其少數「位高權重」的人士。特別是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馬術,各國代表動輒「皇親國戚」,Jack黃啟芳的出線,更顯得珍貴與獨特。
「是馬術給了我第二生命,但故事要從我父親黃正國說起;馬術,先給了我爸第二生命。」
黃正國從小就是運動健將,小時候打棒球是主力投手,高中是足球校隊,專科還和同學一起創柔道隊,出了社會持續打棒球,也是高爾夫健將。但萬萬沒想到,命運弄人,年僅38歲時,發現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併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爸爸在48歲時病情惡化,「那個夏天,我們一起在榮總待了一百天。」當時父親只能坐輪椅、手也不能舉,才剛升小學六年級的黃啟芳,白天與家人輪流照顧,帶父親復健、協助進食,晚上都由他睡在醫院、陪伴父親。
即使不放心父親,隔年黃啟芳與大他兩歲的哥哥,仍然遵從父母安排、赴美國讀書。在美前三年無法回台灣,只能透過越洋電話關心。
父親雖然持續復健,仍夜夜要吞止痛藥才能入睡。後來偶然在台北青青農場看到別人騎馬,興起嘗試的念頭。「那時所有醫生都勸我爸不能騎馬,萬一摔下來,會有生命危險。」但「有點固執」的黃正國硬是說服了教練,「愈騎馬、感覺愈好。六個月後,睡前再也不必吃止痛藥了。」
「我爸覺得,若不去試,人也是廢了。」這一試,每周三次、騎馬一年,「後來竟然連拐杖都用不到了。」全家人都覺得好神奇。至今黃正國83歲,身體健康,每周仍騎馬一至兩次。
向大人物學到謙虛 讓約旦公主另眼相看
受到父親影響,黃啟芳放假回台時,也開始學騎馬,那一年他國三,「第一次與馬接觸,牠欺負我耶。」原來是馬完全不理他,只顧著吃樹葉,黃啟芳只能跟教練求救,「後來真的坐上馬背,馬跑起來,那感覺真的好舒服;還有第一次跳障礙,那種快感很難形容,但我知道,自己已經愛上騎馬了。」
後來在美國黃啟芳也打美式足球、練田徑、高中還曾在一票老外中脫穎而出,擔任田徑隊隊長。不過和歷來接觸過的各式運動相比,黃啟芳認為騎馬最獨特,「因為馬是活的,每次騎馬,牠的狀態都不一樣,需要與牠溝通。」黃啟芳說,「馬會記得前一天你離開時候的表情!所以永遠記得,要笑著對牠!」
「其實我小時候想當棒球選手。」Jack話一出,大家一陣驚呼,「後來也曾想當帥帥的警察,覺得很有正義感。」到大學主修經濟學,「以為自己畢業後、會天天穿著西裝、在華爾街金融業工作。」誰想到,因為父親騎馬,「我也騎出了意外的人生。」
現在黃家的愛駒Victor,原本是「種公馬」,後來因繁殖機率不高,才轉為賽馬。「當初考量我女兒與爸爸要騎,需要選一匹安全的馬。」去年黃啟芳將這匹個性比較穩定、不敏感的百萬名駒,從歐洲帶來台灣,成為一家三代的愛馬。
「馬術開啟了我人生好大一扇窗啊!」至今接觸馬術已27年,起初因為父親投身馬術、擔任推廣志工,讓他也想要有所付出,卻沒有想到反而從馬術得到更多回饋。以前黃啟芳怎麼會想到,全世界50幾國都有他的朋友?但如今在國際馬術界提到Jack,很少人不豎起大拇指,「馬術界許多人在他們國家,都是『大人物』,我在他們身上學到謙虛、放下物質欲望,也享受對馬術運動最『純粹』的喜歡。」
黃啟芳英語能力佳,有機會協助全國馬術協會處理國際聯繫事務,所以從2002年開始,就有機會出國參與國際年會。黃啟芳回憶,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國際馬總年會,會中討論奧運參賽資格。「當時中亞、東歐國家花了好幾百萬歐元,遊說要把亞洲的一個名額挪走。」眼見年邁的原韓國籍分區主席「被賣掉還幫人數鈔票」,而新加坡籍代理分區主席只打算採消極方式離席,在進行表決前一刻,黃啟芳決定舉手發言。
當時國際馬術總會會長、約旦哈雅公主(Princess Haya bint al-Hussein)以為黃啟芳要「搗亂」,瞪著他,示意他把手放下,黃啟芳仍不卑不亢、以流利英語發言:「或許我說完,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請大家聽我說。」他提醒與會代表思考:「今天若用重金可以達到某種結果,未來是否也能用一樣的方式,聯合某個大洲,連本帶利討回來?」
黃啟芳的一席話,確實打動了許多代表。後來經過表決,「我們這方竟然只輸三票,還是很多人秉持良心。」那次讓黃啟芳深刻感覺:「馬術運動不是花錢就能買動的。」
那次發言,黃啟芳讓各國代表印象深刻,當然也包括哈雅公主。2010年,他成功讓國際馬總年會在台灣舉辦,當時要尋求競選連任的哈雅公主,搭乘私人飛機特別提前來台,爭取Jack支持。Jack除了表態支持亞洲人當會長,也提出一些具體建議。歡迎晚宴上,他帶著哈雅公主逐桌與各國代表打招呼,公主也驚訝Jack的好人緣。年會投票結果,Jack的影響力展露無遺,哈雅公主第一輪的票數就篤定當選。
中華奧會顧問沈依婷透露,「當年哈雅公主要離開台灣時,請Jack上私人飛機一談,她笑說,要趕快把飛機門關上,把Jack也一起帶回國。」
對黃啟芳來說,十年前辦國際年會的感動還在。許多國際友人當面對他說,「如果不是因為馬術年會,我不會來台灣,以前甚至不知道台灣在哪裡。」許多外國代表來台之前,「曾經想像台灣就像一座大工廠」,但藉著馬術年會來一趟,他們發現「原來台灣這麼美、這麼進步!有機會一定再來!」
長時間在美國、英國求學生活的經驗,讓黃啟芳熟悉外國人的思維,「東方人講人情,而西方人講數據,通常對事不對人、公事公辦。」這無論對他的工作、或是在國際馬術界穿梭,都有極大幫助。
骨子裡有股不服輸 「愈被看不起愈要玩」
2016年他在約旦王室力薦下,競選成為國際馬總第八分區主席,角色不同,投入更多,「空中飛人」成為生活日常,往往飛行數十小時到國外開會,馬上又飛回台灣。2019年他在莫斯科的國際馬術總會大會上,獲選為總會副會長,兼任跨亞洲與大洋洲、第八分區主席,西從巴基斯坦、北到蒙古、南到紐西蘭,肩負著推廣馬術的重責大任。
「我經常馬不停蹄出國開會,起初太太有點反對,怕我不好好經營自己事業。」黃啟芳笑說,「後來太太發現我出國真的不是去玩,慢慢就認同了。」
黃啟芳其實是有在工作的,但因積極投入馬術事務,讓人誤以為他是「專職馬術人」。他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先在自家公司磨練,後來轉而經營電子公司,「吃苦當吃補」,從經理一路做到總經理,「走到這年紀,也開始想做些社會責任的事業。」
去年底黃啟芳成立環境工程公司,「我都開玩笑說,現在我開始燒垃圾!」因為看了齊柏林電影《看見台灣》,反思自己在電子業也是污染製造者,開始萌生「友善環境」的念頭,「我們處理最毒的東西,經過機台處理、可以零污染。」
閒不下來的黃啟芳,一天還能睡到八小時,讓人好奇他是如何辦到?黃啟芳說,從小與哥哥到美國求學,沒人管兄弟倆何時讀書,就得自己學著分配時間,「芝加哥大學永遠給我們寫不完的功課,自己要學著挑重點、吸收重點。」這些經歷讓黃啟芳學會時間管理,他笑稱「我的大學生活就像軍人一樣!」黃啟芳只花三年,就完成芝加哥大學學業,接著前往倫敦政經學院深造。如今能在家庭、事業與馬術中找到平衡點,「感謝我有很好的團隊、很好的一群兄弟來幫我,分層負責!」
「或許這就是我的特質,我能帶動一個團隊。」黃啟芳無論做什麼事,骨子裡都有種「不服輸」的特質,「愈看不起我,我就玩給你看!」
如今回首,黃啟芳說,自己花了至少八年,才在國際馬術界「被看見」。他衷心感謝每一次「機會」,也特別感謝當年拉拔他,進入亞洲馬術協會擔任助手的前祕書長金一泓(曾任韓國三星集團核心幕僚)與前會長安德基(曾任三星集團旗下事業部董事長),「從中我學到,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都是要一步一步去爭取的。」
「接下來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國際年會再帶回台灣。」黃啟芳還有夢,「馬術是很平易近人的!我也想努力把國際品牌與台灣的馬術運動結合在一起!」「2023年想辦亞洲馬術錦標賽,突破以往,成為亞洲第一次的奧運資格賽!」
只要談到馬術,黃啟芳就有說不完的話題與熱情,「馬術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時時用一句拉丁文「Carpe diem(把握當下)」提醒自己:「把握當下、實現夢想。」說這句話時,黃啟芳的微笑中,流露著無比自信。
作者/戚海倫
自由媒體工作者、亞洲體育記者聯盟執行委員,曾任《蘋果》記者。
足球假摔王 在 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泰國足球小將躲洞穴 重見天日要等四個月?
四場賽 假摔滾地15分!內馬爾球技演技 都很罩
好萊塢犯罪電影看太多?法國黑幫老大越獄記
美中國使館「怪聲」穿腦 音波砲攻擊戰 誰搞鬼?
海航2.8兆負債撐不住?神秘董王健 法國墜崖亡

足球假摔王 在 柯基犬Coffee Tim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fter watching Neymar played in the World Cup, Coffee learned how to DIVE
#看足球馬上學壞了
#比內馬爾還假
#台語配音OS來了
#配音又笑場
#2018世足賽
#Neymar

足球假摔王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風靡兩岸三地的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即將進軍美國,一起來重溫甄嬛傳的經典片段,並聽聽來自英國的老外郝毅博看了甄嬛傳後,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主持人郝毅博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的英文節目(LEARN CHINESE NOW)
http://www.youtube.com/learnchinesenow
更多精彩【老外看中國】影片:http://c.ntd.tv/thundershow
第一手掌握更多中國真實內幕,請訂閱新唐人YouTube官方頻道!
http://www.youtube.com/NTDCHINESE
新唐人官網:http://www.ntdtv.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tdnews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郝毅博,大家知道最近在大陸和臺灣最紅的連續劇是哪一出嗎?沒錯!就是「甄嬛傳」!聽說這部電視劇紅到都要來美國播出了,不過會把76集刪成6集播出,在英文版還沒播出前,我好奇的看了原版的「甄嬛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首先,大家聽聽看這些對話。
大家說說看,對我這個老外來講,這些臺詞是不是有點太難?而且想一想未來甄嬛傳在美國播,這些後宮佳麗們說得一口流利的洋文實在也是挺搞笑的。
好了,談到甄嬛傳的劇情,我發現不管是臺灣或是大陸片都很喜歡來個滴血驗親或是驗DNA的戲碼。
甄嬛傳也不免俗的來了段滴血驗親,不過甄嬛不愧是女主角,我們看看她怎麼急中生智,破解滴血驗親的。
如何,很厲害吧!另外大家有沒有看過足球場上的假摔?甄嬛在戲裏也來了一段。
後來皇后還真的被甄嬛弄到給皇上舉紅牌,打入冷宮,甄嬛就這樣一路打遍六宮無敵手,最後當上了太后,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你們可能早就穿越時空,認識老年時期的甄嬛了。
有沒有?乾隆的皇太后這個角色當年瓊瑤就寫過了,不過大家一定很好奇歷史上有到底沒有甄嬛這個人,依據飾演甄嬛的孫儷表示,甄嬛這個角色其實是杜撰出來的。歷史上乾隆的皇太后其實是鈕祜祿氏,她被形容是清朝最有福氣的太后。
而當雍正在甄嬛傳裏被這群娘娘妃妃搞得頭昏腦脹的時候,同時期的歐洲君王們的感情生活其實也還挺豐富的。美國呢?不好意思,那位砍了櫻桃樹的小子才剛出生!
好了,回到這部連續劇,看了這麼多集後我總結出了一個結論,整個甄嬛傳不就是一個「妃妃相鬥」、「人前手牽手,人後下毒手」的故事嗎? 故事內容和角色都很複雜,但其實也很簡單,不是她害她她反害她,就是她反害她她又再反害她,只是對白很長很長,內心戲很多很多。大家看看聰明的網友找來了The Big Bang Theory幫我們作的劇情總結。
當然,說到宮廷算計,毒殺這種事情出現在電視劇裏也是很合理的,大家看看這些片段。
大陸的網友們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特別是皇太后毒殺舊情人這段,沒錯,就是從去年延燒到今年的王薄事件,疑似被薄熙來和穀開來殺人滅口,毒殺的海伍德。
所以我覺得,與其說甄嬛傳是部歷史劇,我倒覺得,他更像一部反應現實社會,折射當今政壇的諷刺劇。而在我印象中的大清王朝,還是比較接近「神韻藝術團」裏表演的大清格格,那種大清仕女的韻味,中國古代女性的溫柔婉約。
所以大家放心,下次如果有外國朋友看了甄嬛傳以後覺得中國女生很可怕,我一定會告訴他們,華人的女生們不會假摔、不會滴血驗親、不會下毒、沒有公主病、 沒有皇后病,外表漂亮、心地善良!大家同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