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漸解封後,很多朋友應該也慢慢開始走到戶外運動了吧!但你是否常常會有跑步完頭暈、甚至心悸的現象呢?
千萬不要輕忽!這些都是有原因的!讓吃貨找醫師帶你揭密!
而要如何避免這些運動後帶來的不舒服,用對方式很重要!
運動的確重要,但不少人在運動發力時會閉氣、甚至沒有正常換氣,這樣都是非常危險的!千萬別讓運動帶來對身體的反效果!
快「跟著吃貨找醫師」
https://youtu.be/5_kXCMP-RJg
動的健康、又能達到有效的瘦身效果!
跑步如何換氣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練 閉氣】
疫情三級警戒悄悄的過了三週,隨著延長消息的發布,居家運動訓練,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
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在家裡就能操作的「呼吸訓練」主題,內容主要是參考並節錄至Patrick McKeown「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一書,書中將呼吸系統的運作原理、氧氣與二氧化碳在體內扮演的腳色和相關機制(如: 波爾效應)、呼吸法及呼吸訓練如何導入運動員身上等做了超詳盡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呦~ 這裡我們直接進入其中一項容易操作的訓練法分享:
.
首先要和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透過「閉氣」提高呼吸效率的背景:
1. 根據波爾效應(Bohr Effect),氫離子和二氧化碳會降低血紅蛋白(血紅素)與氧氣的親和力,促進血紅蛋白釋放氧氣供組織運作,簡而言之,二氧化碳是血紅素釋放氧氣到組織細胞的鑰匙,當我們習慣大口呼吸、過度呼吸時,反而會使血紅素巴著氧氣不放,此時組織能夠獲得的氧氣量減少,進而影響運動能力並造成惡性循環。
2. 大腦中的呼吸中樞(受器)監控著血液裡二氧化碳濃度以及酸鹼值,當二氧化碳濃度過量時就會促進呼吸,排出多餘的二氧化碳。重點來了,當我們吐氣排出「過量」的二氧化碳時,會使血液偏鹼、血管收縮、組織細胞缺氧,這就是「過度換氣症候群」。透過學習緩和的「鼻呼吸」,以及訓練提升「大腦對於二氧化碳的耐受度」,能夠提升身體利用二氧化碳/氧氣的能力
3. 我們來多敘述一點大腦受器與二氧化碳耐受度如何影響運動表現。有了前兩段的背景之後,我們了解當大腦受器對於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敏感度太高時,容易激發呼吸肌的收縮來提高呼吸量,但太高的呼吸量會流失過量的二氧化碳,並使血紅素氧親和力增加、降低組織細胞利用氧氣的機會,因此,透過提升二氧化碳耐受度能夠改善上述問題,訓練「閉氣」,是個好方法。
4. 跑者關心的數據中有個評量有氧能力的指標叫做「最大攝氧量」,它指的是我們在最大運動強度中能夠輸送及利用氧氣的量,透過降低大腦對於二氧化碳的敏感度,運作的肌群就能接收使用更多的氧氣,有助於提升最大攝氧量。
5. 閉氣訓練能夠模擬低氧高地環境、訓練呼吸肌(橫膈膜)
.
好,我們該怎麼做呢?
書中的訓練法很多,其中不乏環法運動員、國際知名長跑選手、游泳、自由潛水等運動員在訓練中導入閉氣的方式,我們來做個基礎居家版的-「步行閉氣訓練」
Step 1: 步行熱身3分鐘調整呼吸,輕柔的鼻吸~ 鼻吐,專注於腹式呼吸(橫膈膜呼吸)
Step 2: 輕輕吐氣後,閉氣! 可以用手捏住鼻子(或不捏也行,但捏住鼻子可以撐比較久)
Step 3: 閉氣候開始計算步數,直到中度或中高程度缺乏空氣
Step 4: 鬆開手恢復呼吸(記住閉氣時的步數),短促呼吸15秒,讓呼吸恢復正常
Step 5: 再繼續步行30秒,一樣鼻吸~ 鼻吐~
Step 6: 回到Step 2
如此循環8~10次
.
.
最後補充二點:
1. 前些日子各位可能都有看到戴口罩跑步暈倒的新聞,建議做此訓練前,大家可以先自測一個B.O.L.T(身體氧氣含量測試):http://pmcworkshop.com/2020/05/01/%E5%91%BC%E5%90%B8%E8%A8%93%E7%B7%B4/
如果您的成績低於10秒,那我建議您先別急著做這項訓練(當然也別戴著口罩跑步),請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確的呼吸,提高自己的B.O.L.T成績
如果您的成績落在10~20秒之間,那我建議可以從3~4成力,低強度的閉氣走路開始練習,同時學習並留意日常的鼻子呼吸
成績在20秒以上,恭喜您,您的呼吸表現還不錯! 可以漸進式的進行閉氣的訓練
2. 書中有提及搭配血氧機進行訓練,來監控訓練強度和安全性,最近血氧機蠻夯的,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試試看,如果沒有,個人也覺得沒關係,與跑步訓練同樣,自覺強度的練習是重要的。
.
呼.... 以上,分享完畢,來練習囉!
跑步如何換氣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卦] 疫調夢境文 https://disp.cc/b/163-dEE7 『小弟是個負責疫調的打雜小弟之一,每次跟著足跡看著前幾日監視器時,都會思考著,幾天前的畫面中,這些店員、管理員阿伯、上班同事、酒友、牌友,要如何分辨旁邊的人是不是確診者?
#如何在不知道身邊是否有確診者的情形下保護好自己,#也等同保護好家人?
一下 #提供2個案例給大家參考:
A案例年紀30~40歲,身材標準,嗜酒
是辦公室工作者,看著A辦公室的監視器,發現A在上班時都不戴口罩,辦公室有一名助理每天會幫忙收納桌上資料2至3次。
期間去分公司開會一次,跟其他同事共進晚餐1次。
結果在框列名單中,助理跟一名共進晚餐的同事已經開始拉肚子,出現症狀。
在跟A通電話時,A的聲音很虛弱,但是還是能夠對話,思緒清楚。
從A框列的路徑發現,某7店員沒事、星X客店員沒事、早餐店沒事、娃娃機沒事,但是整理辦公桌的助理跟共進晚餐的同事卻有症狀,看起來A長時間在辦公桌上殘留的病毒雖多,但是其他同事(上班全程戴口罩)倒沒有症狀的現象(辦公室是一般OA隔間),常常要到A桌上拿資料的助理(沒戴口罩)在隔離期間卻開始腹瀉惹。
.
B案例,年紀40~50,身材微胖,嗜煙一天一包
受僱者服務業
12~22上班,公司就是老闆跟B一共2人
B上班會經過警衛伯伯、某7買煙+大熱美、晚上公司鐵門拉下約人打牌
結果在框列名單中,3咖牌友跟同住者已經開始拉肚子,出現症狀。
從B框列的路徑發現,某7店員沒事、警衛伯伯沒事、外送員沒事、公司老闆沒事。
在跟B通電話時,B的換氣頻率超快
感覺像B一邊跑步一邊在跟我對話。
以上AB案例發現,店員、警衛、外送員、公司老闆、辦公室同事、便當店店員,#這些人的共通點都是保持危機意識,#口罩戴好戴滿,
.
綜上所述
我們沒有上帝視角
#不曉得身邊的路人身體狀況到底如何
#一定要提高危機意識,#把每個場所都視為熱點
#無論是辦公室、#公共場所、#親友家中
#也不要隨意的拿下口罩
將自己或他人曝露在危險之下。
當家庭成員都謹慎,家才是放鬆區。
我本身就是抵抗力偏弱的人
但是從去年開始要帶境外的人去檢疫旅館到現在
我現在只要出門調,就戴3M面具加濾毒罐
手戴乳膠手套,腰帶掛酒精
回辦公室休息也一定戴著口罩,
辦公桌基本每天用酒精上下班各消毒一次
早中晚三餐用漱口水漱口
雖然很不方便,但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然後……快戒菸
.
最後我發一下牢騷
然後現在社會上還是有一堆他媽的垃圾
疫情如此嚴重還在約炮、實名制亂寫、硬闖管制、不配合疫調、說謊,怒!』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