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又講這個,就知道有多火大,火大的部分其實是親身體驗,你們要去看潘老師前幾年怎麼進學校演講,真心不騙,足堪演講典範。火大的點以後找時間再說。
來講點比較不情緒的,各位朋友,請問提替代方案的意義是什麼,又是誰該提,提到怎樣才算數?
觀塘案是一個整個台灣電力結構調整下的節點,因為大潭電廠的輸出太高了,直到今天我打趣地跟人閒聊,仍發現認為核電廠發電遠超過大潭的人一堆,但實際上是什麼?現在核電機組加起來恐怕都打不過一個大潭,就算那個已經實際死亡的核四廠可以復活,依舊不到大潭的肩膀。
不管你抱持何種立場,都要認清大潭電廠的發電量真的很高。
回到整體電力結構上,國民黨過去的立場就是發展核電,然後過渡期就是拉高火力,對於太陽能、風電等沒有投注太多心力過。民進黨反對,提出非核家園,替代方案是什麼?除了逐年提高太陽能、風電外,同樣是用火力電廠。
所以,如果你反對民進黨的用火力支撐,發展未來的綠電,那你就得提出替代方案,提不出來又跟國民黨站一起,當然被當成同路人,這要怪誰?不然提啊,快點提一個電力構想啊?
電力構想的藍圖,可不是鬼扯怎樣南電北送喔,那叫做牽拖,藍圖指的是你到底怎樣規劃電廠、輸電網,以及燃料的運輸網路等等,地點設在哪,怎樣配置電廠到適合的位置。繼續講南電北送、南氣北送沒關係,想要惹火更多人,可以試試看。
物理事實就是,台灣發電主力就是燒,核電還是綠電,當前都不足以取代,可預見的未來也應該都做不到。兩黨不是白痴,他們在電力政策上,從沒說核能還是綠電將作為「當前發電主力」,而是「寄望未來發展」。
另外,我之前也講過,電力運輸一定是越遠損耗越多,所以理論上電廠離用電大戶越近越好。而老舊社區跟輸電網的浪費,也是需要花時間砸錢去優化,提出優化電網來補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此情況下,台灣的用電規劃,早在李登輝時期就知道不能依靠南電北送,尤其921地震,高壓電塔倒了一座,北部就分區供電好一陣子,沒經歷過的年輕人恐怕不知道那段黑暗時光,整個政府上下都意識到這問題必須解決。
怎麼解決?分散電廠到北部啊,反正北部用電量越來越多,增加北部的發電不是很剛好?
從陳水扁時代開始,20年來大家都只關注核四,忽略掉北部地區,除了這次被想起來的大潭,還有深澳跟通霄電廠。不管是新建還是更換機組,目的都是在提供更高的效能,以及更低的汙染排放。再講一次,兩黨都一樣,只要有接觸電力的都曉得,發電需求就在那,你總是要找辦法解決,不能兩手一攤給他停電。
此次觀塘接收站,一直聽到一種替代方案,說可以找台北港,不然就是在其他地方蓋再拉線,不然就南氣北送,更狠的就是直接說備載降低也不會缺電。
聽到會額冒青筋
各位,事情有先後順序,為何天然氣接收站後來越來越急迫?因為2017發生815大停電,原因就是大潭天然氣發電廠,因為很小的事故,導致輸氣中斷,所以機組降載後的連鎖反應,造成全台大停電。
在此之前,民進黨有沒有發現原來南氣北送風險很高?坦白說沒有,就算有也沒想到這麼嚴重。國民黨有嗎?除了在台電工作過的政治人物,恐怕是連一個都沒想到過。這怪誰都沒用,工程上常這樣,人類總是在事情過後,才知道要亡羊補牢。你怪台電跟中油?好吧,我們把這兩個單位的一級主管通通抓去槍斃好了,現況還是沒變,其他方案就是來不及。
來不及的不是總供電量,是降低風險。
沒有火力,綠電根本發展不起來,台灣的經濟沒有任何容許限電的空間,尤其對產值很高,又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電子業來說,跳電根本是惡夢,有哪一個竹科晶圓廠的人,敢公開站出來說我家工廠可以賭他降載不跳電?簡單說,南氣北送被證實有很高風險,根據距離法則,當然找離大潭近的點,而且越近越好。就算2017年前規劃時沒這樣想,815後都覺得應該要這樣了。
急迫性,指的是大家發現太多高風險因素,而解決用電安全,最快的辦法就是穩定北部電廠的燃料供給與發電量。深澳停工,賴清德院長任內指示轉到大潭來,理由就這麼簡單,不用扯什麼神鬼陰謀論。深澳若沒停工,今天觀塘接收站或許還有討論餘地,已經停了就停了,復工也要好幾年,不要廢話。
各位忘了深澳案,新北市長侯友宜怎樣反對的嗎?我完全理解作為反對黨,刻意在深澳捅這一刀的理由,所以現在侯友宜超級安靜,一聲都不敢吭,他不能出來表示一點意見,以免引火上身,不然北部缺電影響竹科,憤怒的產業界會把矛頭針對他。
台灣不缺電,只缺尖峰用電?這說法也不準確,環團指出的各種不缺電理由,基本上都鬼扯。因為,曾經擔任行政院長的人,有兩個(沒記錯是謝長廷跟陳冲)曾做過台電的管理壓力測試,曉得如果把管理能力催到底,是可以把備載壓到個位數,依舊不缺電。
各位,有在工程、產業界待過的朋友,你真心認為超過120%的高壓管理測試,測出來的極限值可以當作常態嗎?為何後來都抓在10~20%?碰過管理就知道,你絕對要抓一個平常心上班,就能夠控制的範圍,不然壓力過大遲早出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台灣經濟這兩年成長的很快速,多虧中國加速自殺,以及武漢肺炎的影響,工業用電需求是增加的。
也就是未來的用電需求預期會上升。
而多虧了台灣人堅持不想首都減壓、國土重劃、中央部會遷離台北,這幾年北部地區的人口正在增加的。
也就是說,北部的用電需求也在上升。
你要解決用電問題,不是只看供電總量,還要考慮風險。在北部地區整體用電需求預期增加,以及確定當前電廠營運方式有風險的狀況下,你敢不敢賭?拿大台北、桃園地區的限電去賭?拿竹科跳電一天的產值去賭?
我可以跟各位保證,國民黨上台後一樣不敢賭,更不敢真的重啟核四,他們是政客但不是白痴,鐵定直接把觀塘接收站蓋到底,抗議的人輾過去,然後深澳機組該換的都換好,全力催下去。
一個大好機會可以證明自己有能力搞定用電風險,不會有跳電限電的方案,為何不幹下去?反正民進黨下台,環團也完蛋了,從此泛綠政客沒人敢碰環團,我怕你個鳥蛋。
我說錯什麼?沒有國民黨支援,你們連署到今天連一半都沒有,國民黨以後會怕才有鬼。
有簽的去撤,沒簽的更不要理,我認真的奉勸那些覺得自己被抹藍抹紅,很生氣的環團,趁這兩天跳出去徹底切割,退出這場鬧劇。不管用哪條算法,你們這場都是在賭身家,換到的不是什麼環境璀璨未來,而是可預見的將來,環團將在台灣毫無立足之地。
不要靠杯說自己無權無勢,有多少立委相挺誰不曉得。那些小的可以聯合出來開個記者會,痛罵誰綁架運動,我們不想跟了,並向已經來簽名的民眾道歉,連署將撤回。
很難嗎?
還用公投促進討論勒?根本不敢討論吧,主導這次運動的人心知肚明,你把北台灣用電風險攤開來,以及把發電重擔丟給中南部,再拿來比對要保護的對象,絕大多數台灣人一定選擇把你們輾過去。
不然幹嘛動員國民黨的宣傳機器,在這幾天突然到處耳語,說先簽了再說,反正可以投不支持?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胡晴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請益}高壓電塔附近的房子好嗎??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吊車作業與高壓電線的安全距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高壓電安全距離建議值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高壓電安全距離建議值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高壓電安全距離建議值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的推薦,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的推薦,MOBILE01、PTT 的評價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雅瀅:核一踏查筆記 (06/26/2018 TEIA環境資訊中心)
民國106年6月2日一場暴雨,核一廠電塔倒塌,幸好反應爐及時停機,未釀成事故。但也讓台電先斬後奏高度爭議的核一廠2號機「降載延修案」,提前劃下句點,進入大修;全台核電只剩核三廠1號機,約占台電系統淨發電量的3%。
梅雨重創北海岸,多處淹水、土石流、磺溪橋遭泥水沖斷,不知核電廠是否安好?黃國昌委員辦公室協助環團申請現勘核一廠,6月15日一早下著雨,前往核一廠的路上,仍有許多尚未清理完畢的坍方,應該不會再出事吧?但壞天氣才是瞭解核電狀況的好時機,希望一切平安。
會議室裡,台電人員簡報說明:核一廠西側山坡受到大雨沖刷土石影響,導致2號機主變壓器至開關廠3座電塔中,第2座倒塌,引動2號機自動保護系統動作跳機,目前處於安全停機狀態;並介紹後續復原情形及未來防汛措施。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提出:這次的暴雨,應當作對核電廠的壓力測試,好好檢視廠內安全問題,特別是排水問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研究員陳泰良表示:台電目前規劃核一廠除役後,用過核燃料繼續放在廠內;而核一廠廠區內實際上就有多處發生嚴重坍方,再加上周邊地區以及聯外道路上也是處處嚴重坍方,顯見該地區的水土保持已遭極嚴重的破壞,拿該廠區來作為核廢料的貯放場安全性實在堪慮。
我則建議:應全面檢討廠內環境條件,目前核一乾貯設施設在山坡與土石流潛勢溪包夾處,恐非安全處所,於找到廠外安全貯存地點前,就廠內有無相對安全的地點?應一併檢討;目前反應爐雖然停機,用過核燃料仍有風險,希望檢討廠內電力設施的安全性,強化相關防汛準備;要假設核一廠周邊道路中斷,成為孤島的狀況,廠內有無足夠的救災設施可以因應?
台電人員回應:核一廠在災後有疏通水溝,處理排水問題;乾貯場是安全的,受影響情形相對輕微;廠內雖無大型機具,但有小山貓,可清理土石;核一廠過去曾分析,就算萬年一遇的降雨,也是安全的。我則質疑:分析是用模擬的,「電塔倒塌」應非可接受的日常事件,建議從此次事故經驗,檢討過去的分析有何問題?還有哪些潛在風險?如何防範?台電人員告知:原能會物管局有提到此次「疑似」超過安全設計基準,要求重新檢討。
簡報結束後,搭上巴士實地現勘。第一站停在乾華溪畔,橫跨溪流的管線,堆著泥土、樹枝和石塊,一旁的欄杆歪斜變形,附近拉起標記「危險」的警示布條。暴雨當時,泥水應該漫過管線,才會留下這些痕跡。而溪的另一側,是土石崩落後,失去植被光禿禿的山壁,上方則是倒塌後尚未修復的高壓電塔。
過往,原能會就核一乾貯設施,可否抵抗土石流或順向坡走山災害之質疑。曾回應:乾華溪床下游坡度較緩,不足以提供土石大規模移動數公里之動能。然從此次乾華溪下游管線,遭土石襲擊、填埋的經驗,土石未必只會來自上游,也可能從溪畔的山坡沖下,溪床坡度平緩,未必絕對安全。
往上游方向看去,兩台挖土機正在清理溪床,暴雨過去近兩個禮拜,厚厚堆疊的泥沙和石塊,仍未清除完畢。與溪流平行的紅色消防管線,凹了一處,凹陷處還殘留著土石。如果天災時,管線被土石打斷呢?我問。那就更換新的管線,台電人員回應。如果消防管線斷裂時,剛好發生火災呢?想起紀錄片《311逃命拼圖》中,地震、海嘯,合併火災發生,連海面也因漏油而燃燒起來的慘況。災害未必會發生,但不可不設想最糟狀況該如何因應。
繼續往上游方向前進,來到乾貯場。巨大的乾貯筒緊鄰山坡佇立,邊坡覆蓋大片帆布,帆布邊緣可看到下方土石裸露。設置地點離山坡這麼近,這次乾貯場雖無災情,難保未來遇到更大的豪雨,甚至伴隨地震時,不會有危險。而下游的土石,至今仍未清理完畢,如果類似的災情埋住裝有用過核燃料的乾貯筒(註:目前尚未啟用,通風口還貼著膠帶,筒內並無用過核燃料),甚至筒身破損、輻射外洩,能否及時清除完畢?會不會威脅救災人員的健康安全?
走出乾貯場,外面就是乾華溪,小小的乾貯場,夾在山與溪之間,面對兩項風險源。自橋上往乾華溪上游望去,今天的雨勢不大,但水流湍急,溪裡有許多大石頭,可以想見,暴雨當時,恐更加波濤洶湧。台電人員說明,此次暴雨,溪水雖然上漲,但離乾貯場址還有一段距離,似乎覺得安心。然而面對極端氣候,是否可以永遠安心?
僅管感謝台電人員在忙碌的災後復原時期,花時間說明、導覽廠內狀況;但核一廠兩部機組分別在民國67年底和民國68年中商轉,距今已近40年,用過燃料池爆滿,乾貯設施又有諸多疑慮,而1號機停機900多天,日子仍然照過,2號機則在降載延修爭議中,發生電塔倒塌事件,提早進入大修。盼政府能宣布核一廠提前除役,好好處理核廢料,早日實現非核家園。
本文作者: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05777
★★★ 台電核一廠2017年6月2日發生廠區多處嚴重山坡土石崩坍導致二號主機主變#2超高壓電塔崩塌反應爐跳機急停事故後兩週(06/15/2017)現場會勘實際景象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胡晴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月22-23日台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作家論壇之《袁哲生與邱妙津紀念論壇》
發表人:胡晴舫
題目:早夭與凋零
我活下來了。二十歲之後,每一天我醒過來,都記得那些比我提前離開的同代人。我不曾忘記這件簡單的事實:我活著,而他們皆已死去。
倖存者總是懷抱罪惡感。站在手扶梯從捷運月台上來,約會早到十分鐘發呆,過馬路等紅綠燈,生命中突然出現的時間空檔,一秒,五分鐘,半小時,風還在吹,雨沒有停,我以手掌遮住耀目的陽光,深夜一條長街,閃念為何我單獨一人站在這裡;那些花兒,他們都去了哪裡。每次發表一點文字,總畏懼面對眾人的眼光,內心惴惴不安,就像勞伯瑞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凡夫俗子》,我小時候很喜歡因而看了三遍,我就是那名與哥哥共同經歷船難而活下來的弟弟,每當他意識到母親暗地打量他的眼神,他能感到那股冷冰冰的寒意,他懷疑,最疼愛哥哥的母親其實多麼痛恨居然是他活下來了,而不是光華四射、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哥哥,多麼希望當初大浪打過來時,跟著船隻翻覆沈入海底的人是他。結果,身強體健、善於游泳的萬人迷哥哥遭海水吞噬了,而他,這個害羞封閉、弱不禁風且泳技不佳的人卻莫名其妙逃脫了海水的魔掌,安全游回岸邊。
我與邱妙津同年,心理系的她開始提筆寫作時,外文系的我當時一心一意想要研讀戲劇電影,我們在同一校園,但活在平行線上。等我回過頭來,歸隊文學本行,邱妙津在巴黎自殺,我在台北碰到了袁哲生。當年不比網路時代,文學園地就那幾個地方,圈子文化濃重,我第一次能在所謂的文學副刊發表,就在哲生工作的自由副刊,哲生給了我一個短短一季的迷你專欄,我寫得感激,戰戰兢兢,微型小說不過幾百字,我反覆斟酌,總要磨上好幾天才肯放手,交稿給哲生。哲生不是一般文學編輯,當時他已是文學獎滿貫的大作家,他的《靜止在樹上的羊》成為年輕世代爭相閱讀模仿的作品。我寫得細,他讀得更細,就那麼幾百字,他也會認真給我評語。有一次,我為了寫出某種自以為靈氣的句型,便去掉了所有的人稱。他拿起電話,打給我,提醒我,省略的語氣看似高明,但容易文意不清,在某個特定段落的開頭,他建議我還是放回「他」這個字,不然,讀者可能一頭霧水。我武藝不高,卻自尊心極強,非常糟糕的個性。電話上,我沈默,他等了一會兒,口氣溫和地說,你不想改沒關係,就照你的意思。現在想想,以他當時的名氣、地位與權力,他完全不必容忍我一個無名小作者的任性自負。後來那批稿子集結出版,就是《機械時代》。
與哲生不同,我始終在文學圈子的邊緣打轉。我在台灣的社會化過程非常痛苦、難熬,以至於我寫了一本喃喃自語的《濫情者》。我一出校門,很快就明白自己離夢想的距離很遠。我想做的工作,想過的日子,不但與我無關,而且跟銀河系一樣遙遠。我想當的那個人,整個世界都告訴我,根本不可能。所以,與是枝裕和的《比海還深》那部電影有點不同,不用到四十幾歲,約二十五歲時我就被迫覺悟,我這個人的價值連一枝鉛筆都不如。
二十幾歲的我大部份寫作仍是投注在我的白天那份工,耗盡我全部的精力,我從寫作得不到任何滿足。我的筆是我的吃飯工具,我成了名符其實的文字工人,我滿懷的詩意都用來下標題,我對角色的想像力都放在我採訪的對象,我對文字的敬意換成一疊疊鈔票,所以我能在台北這座城市裡維持一份簡單的生活。我其實羨慕邱妙津以死亡完成了她的藝術高度,寫作對她來說已不再是終極的生命焦慮,不必再終日惶惶,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我也嫉妒哲生的寫作優勢,我以為他已經寫得那樣好了,他不必再向全世界證明他能寫,在外界看來,他已是一名寫作成就非凡的優秀小說家。當然,沒人能真正明白另一個人的內心掙扎與他的生命處境。
我沒料到,哲生毅然決然選擇脫離那個人人稱羨、恨不得擠進去的文學貴族圈子,跑來加入我的町人世界。我替當時的老板去倫敦談了一本男性時尚雜誌,學弟余光照當總編輯,哲生居然答應過來當主編。我萬萬想不到。哲生的小說,充滿鄉土的情懷,而他的冷面笑匠格調,與國際風格無縫接軌。之後哲生接手總編輯,他是一名稱職出色的總編輯,雜誌非常好看,同事們全愛戴他。關於我的辦公室生涯,我所痛恨的一切,哲生這名文學貴族竟然就過起相同的日子,包括每天開著廉價小車去到工業區,停在公司後山停車場,而後山滿是大型高壓電塔,停好車之後,要沿著鋪設粗糙的水泥階梯,兩旁雜草,一步步走下來,那一刻我總是覺得特別渺小不重要,覺得自己就要被大太陽烤焦,覺得我一輩子還沒活過就已經白費了。覺得文學這件事,彷彿正在飄遠的一朵雲,從此完完全全與我無關。我忘不了那座後山。當我隔海聽說他們在那座後山找到哲生時,我的情緒一片空白。
我在《辦公室》書裡明確地寫了一篇《小說家》,紀念哲生。多年後,我寫了另一篇關於小說家的故事《惡妻》,收在《懸浮》一書,我已經明白,我寫的人是我自己。現實壓力與寫作夢想之間並沒有什麼拉扯徘徊那種哲學美感,只有望不見底的深溝一條,無盡的黑暗,光線都不敢涉足。站在深淵邊緣往下望,立刻出現生命的暈眩感,感到一股惘惘的威脅,一不小心,你就失足掉下去了。
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在這個特殊年份前後出生的一代,美國稱作X世代,意思是他們是謎,沒人能預測他們的未來,他們會長成什麼性格,他們的文化品味,他們的政治觀,他們的性愛態度與家庭觀念,等等,沒人知道。他們年紀輕輕便已老成,滿眼純真,卻又那麼憂傷,看似倔強,偏偏脆弱無比。而在台灣,這一代人歷經了冷戰、白色恐怖、解嚴,進入青年期,碰上台灣經濟奇蹟,緊跟著中國大陸開放,台灣經濟迅速萎縮,人才大量出走,政治口號掛帥,文學失去了社會影響力,我們的一生幾乎就是現代台灣歷史的縮影。我們這一代人的憂傷抑鬱,會不會其實就是時代隆隆滾動時加諸於我們身上的瘀傷?我這個始終不相信年級說的人,作為1969年的孩子,應該在此認了:我們其實從來不知道該怎麼活,世界才會對我們滿意,我們才懂得放過自己,而活著這件事變得不是那麼沈重。我可以不必對自己還活著感到愧疚,不用為了自己還有寫作的慾望而覺得需要向全世界道歉。
曾經以為文學會是我們的救贖,但,也許我們都太天真了。那些親愛的朋友因為青春芳華茂盛而早夭了,而我的青春還不曾開花便已提早凋零,於是一直以枯樹姿態存於世上。我不曉得如果今天他們站在我的身邊,他們會跟我說些什麼,也許我們不見得會彼此親愛,反因同儕壓力而相互妒恨。但,我仍記得我曾經目睹的那一雙雙黑色的眼睛,那樣靈動活潑,滿滿是想要擁抱生命的渴望。顧城的詩:「我帶心去了/我想,到空曠的海上/只要說:愛你/魚群就會跟著我/游向陸地。」我沒法真正知道他們若活著,內心在想些什麼,但,唯一,我能確定的是我們都熱愛這個世界,所以我們才會不自量力,縱使身上只安裝了一對蠟製的翅膀,依然奮力,振翅,飛向太陽。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吊車作業與高壓電線的安全距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吊車在 高壓 電線下或周圍執行吊掛作業, 時有因為沒有保持 安全距離 , 而發生感電危害! 吊掛作業出車前, 請務必撥打1911專線, 通報台電到場協助; ... ... <看更多>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高壓電安全距離建議值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台電:高壓電導線8.5公尺外都是安全範圍- 好房網News也說明:台電公司表示,高壓導線與地面垂直距離為22.5公尺,為顧及房舍住家安全,導線下之 ... ... <看更多>
距離高壓電塔多遠才安全 在 {請益}高壓電塔附近的房子好嗎??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來說,低頻電磁波的穿透力超強幾乎無法屏蔽,但會隨著距離而成倍數下降,只要離個一定的距離,大多還好!至於多遠?測量後才知! 所以~問題不在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