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頭總是深鎖的他,一看到波特先生出現在自己的視線裡,渾身不對勁。波特先生第一次上自己的魔藥學,他沒辦法,就是各種冷嘲熱諷,因為他直覺波特先生會跟他的父親一樣驕傲自大,討人厭的風雲人物總是會吸引各種古怪的妙事,然後,一次又一次的闖禍。
但奇怪的是,每當波特先生有著各種危及生命的災難時,他卻又時常是拯救他的關鍵人物,一年級的魁地奇比賽時不停地為他解咒,三年級路平教授變成狼人時挺身保護。
沒有人知道,自卑的混血王子,其實是充滿勇氣的騎士,只是所做所為不輕易說出口,嚴肅安靜地維持一切。
原著裡寫著,波特先生雖然神似爸爸詹姆斯,卻擁有一雙媽媽莉莉的美麗綠色眼眸。
也許他只是想用一輩子守護她留下來的事物,至死不渝。他的回答,永遠只有「always」。
「路平教授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閒聊] 《哈利波特》最後一集,誰最沒必要死?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背負狼人詛咒的光明巫師!路平有多麼強大?他為何能成為哈利 ... 的評價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厭世哲學家- 寫了一篇哈利波特的文章之後,一時興起又把原著 ... 的評價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哈利] 路平又老又窮是怎麼把到小仙女東施的?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路平教授死 在 5個哈利波特令我心頭抽一下的情節-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路平教授死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路平教授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以下為【完整版】2020.11.01《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99oZRf9gE
#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大選特報」
時間: 11月3日與11月4日 2100-2300
頻道: 中天52台
主持人: 陳文茜
來賓: 江宜樺、朱雲鵬、楊永明
【單則推薦】
現在來到紐約時報廣場,抬頭就會看到川普女婿庫許納,和他的妻子川普女兒伊凡卡的巨幅廣告。廣告是林肯計畫出資放的,內容是伊凡卡一臉燦笑,她的邊旁寫著的是紐約的新冠死亡人數,和全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至於隔壁的庫許納廣告,下方點綴上了疑似屍袋的圖案,上頭打上據說是庫許納說過的話:"紐約人將會(因新冠)飽受折磨,那是他家的事"。目前兩人已發出律師函,揚言提告。林肯計畫說,目前沒有打算撤下廣告,而且打算把廣告掛到11月5日,也就是大選兩天後。
揭發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提供了一段為了替川普寫新書,在4月18日採訪庫許納時,他親口說出了這段話。庫許納(2020.4.18):關於新美國防疫方針,在我看來這就像是川普把美國從醫生手上奪回來了。川普要重啟美國,川普重新拿回抗疫主導權,而不是醫生。數字:庫許納說這段話的那個禮拜,美國確診人數剛破70萬例,死亡3萬7000多人。今天美國確診超過900萬例,死亡將近23萬人。
「匿名者Q」主要信仰,是美國有一群崇拜撒旦菁英在你身邊,隨時準備好綁走你的孩子。這群孌童菁英都是自由派的名人,而川普正傾全力與這股惡勢力對抗。《華盛頓郵報》記者Travis View說:有證據顯示「匿名者Q」人數因為這場新冠疫情而增加了,因為新冠疫情讓美國人花更多時間待在家看這些貼文,加上人們非常沮喪,而且對未來感到不安,就開始去相信這些毫無事實根據的陰謀論。
{內文}
(《林肯計畫》反川普競選廣告)
這聽起來像是個童話故事,國王從塔裡走出來,他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他從窮人身上榨財 劫貧濟富,他和敵人做朋友,把朋友當成敵人,有一天,疫病來了,他說 "毋須害怕","這都是假的","信我者必不會得病",然後屍體越堆越高...
林肯計畫又出招了。
(新聞旁白)
現在來到紐約時報廣場,抬頭一看就會看到川普女婿庫許納,和他的妻子川普女兒伊凡卡笑盈盈的看著你,不過庫許納夫婦一點也不高興,因為這巨幅的廣告是林肯計畫放的,這群人和川普總統勢不兩立,全力阻止川普連任,特地在大選投票日前倒數前幾天,在時報廣告放上這廣告
(林肯計畫創辦者 前共和黨策略師暨媒體顧問/ Rick Wilson)
身為對手 如果你想要擒敵將必須在最後一刻出手絕殺他
林肯計畫就是這麼看待這場大選這是一場戰爭。
(新聞旁白)
回頭說伊凡卡廣告畫的照片,是取自她7月的推特,當時伊凡卡替挺他老爸的Goya食品推銷,不過在廣告裡,罐頭不見了,變成了伊凡卡一臉燦笑,旁邊列著的是紐約的新冠死亡人數,和全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隔壁的庫許納廣告下方,則是點綴上了疑似屍袋的圖案,上頭打上據說是庫許納說過的話,"紐約人將會(因新冠)飽受折磨","那是他家的事"。這句話出於今年9月《浮華世界》一篇報導,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聲稱,庫許納因不滿紐約州長對疫情的處理方式,而作出的評論,對此 CNN尚未證實,《浮華世界》報導是否真有其事,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廣告讓庫許納與伊凡卡勃然大怒,甚至揚言要向林肯計畫提告,庫許納夫婦發了律師函給林肯計畫,說這個廣告內容"錯誤,充滿惡意而且構成誹謗",信函中寫到,"庫許納先生從未說過這句話","川普女士(伊凡卡)也從未做出這種手勢","林肯計畫的呈現方式令人憤怒","是一種無恥的誹謗"。
林肯計畫對庫許納的回應是...
(林肯計畫創辦者 前共和黨策略師暨媒體顧問/Rick Wilson)
他(庫許納)就是個滿口謊言的騙子,我對這個人的評價就是如此,所以如果他想告說沒說過這話那就去告,此前他從沒有去信要求《浮華世界》撤回報導,他從來就沒有出面對報導中的這句話做過澄清
林肯計畫說,目前沒有打算撤下廣告
(林肯計畫創辦者 前共和黨策略師暨媒體顧問/ Rick Wilson)
我們會盡全力保住這個廣告,我們也會盡全力攻擊這個議題,因為川普的女兒伊凡卡和他的丈夫庫許納是公眾人物,這是受保護的政治性言論
林肯計畫打算,至少保留這個廣告直到11月5日,也就是總統大選之後2天。
庫許納究竟有沒有說過這樣的風涼話,有待證明。不過揭發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提供了一段為了替川普寫新書,在4月18日採訪庫許納時,他親口說出了這段話。
(白宮資深顧問 川普女婿/庫許納/2020.4.18)
最後一件就是關於新美國防疫方針,這挺有趣的,在我看來這就像是,您知道,幾乎就像川普把美國從醫生手上奪回來了,是吧 那感覺就是...,川普要重啟美國,川普重新拿回抗疫主導權,而不是醫生,那些醫生就...我們討論出一個妥協方案
庫許納說這段話的那個禮拜,美國確診人數剛破70萬例,死亡3萬7000多人,這個數字已經很嚇人了。今天呢?美國確診900萬例,死亡將近23萬人。而從庫許納的這段錄音檔,對照回川普4月的發言,與現實完全吻合。
(新聞旁白)
4月17日,川普總統以全大寫字母寫下"解放明尼蘇達州!""解放密西根州!""解放維吉尼亞州!"
(美國總統/川普)
這些人都是很好的人,他們都要得幽閉煩躁症了,他們希望回去上班,他們希望回到正常生活
19萬3000條人命。
(美國總統/川普)
閉嘴 閉嘴
就是庫許納說的,「川普從醫生手中奪回美國」的結果。
(MSNBC主持人/Willie Geist)
這就是一個政治行為,"我來了 我看到 我征服"(凱撒大帝名言),不要再去理會醫生說什麼,川普奪回新冠抗疫主導權,而川普全權主導新冠抗疫的結果,看看美國 10月底的現在成了什麼樣
(《林肯計畫》反川普競選廣告)
我們打開擴音了,妳的母親可以聽到妳們的聲音了,Joyce 妳的女兒現在在線上,Joyce妳可以說幾句話,她們可以聽到。嗨媽,今天還好嗎?Joyce 妳的女兒向你問好。妳們的媽媽揮了揮手,我希望我能去看看你 媽,Joyce 妳的女兒說想來看看妳,她知道我們不能去看她對吧,是啊 因為她是新冠患者臨終,我們愛你,媽媽
,Joyce 妳的女兒說她們愛妳,妳們的媽媽點了點頭=, 嗨媽,Joyce 妳的女兒向妳說再見,11月3日 投給拜登與賀錦麗,每一條生命都很重要,不要不去投票
雖然有一群人對川普恨之入骨,不過在美國有另一群人,認為川普才是美國的救世主。
(「匿名者Q」支持者)
(妳是否相信川普總統暗地裡從事打擊孌童組織行動),是的 我信
(《紐約時報》新聞片段)
「匿名者Q」主要信仰是美國有一群崇拜撒旦菁英在你身邊,隨時準備好綁走你的孩子,簡單來說,這群孌童菁英都是自由派的,有名人有媒體人,而川普正傾全力與這股惡勢力對抗
(「匿名者Q」支持者)
為何這些孌童癖多年來,都可以高枕無憂,直到川普總統上台才打破這個狀況
(《紐約時報》新聞片段)
沒有人統計過「匿名者Q」究竟有多少人,總之數量相當驚人,甚至可說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匿名者Q」支持者)
接觸到「匿名者Q」,是我這一生中最棒的事
2016年,這群人幫忙把川普送進白宮,今年他們的勢力更力龐大了。
(《華盛頓郵報》記者/Travis View)
有證據顯示「匿名者Q」人數,因為這場新冠疫情而增加了,因為新冠疫情讓美國人花更多時間待在家,看這些貼文,加上人們非常沮喪,且對未來感到不安,就開始去相信這些毫無事實根據的陰謀論
住在賓州的克蘿依就是其中之一,29歲的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平常周末陪孩子踢足球,但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她被迫待在家,也因此接觸到了「匿名者Q」。
(「匿名者Q」支持者/克蘿)
(妳是否有在媒體或朋友口中聽到一些),(告訴妳這些事這些事其實不是真的),沒有 因為證據實在太多了
(北卡羅來納大學助理教授/Alice Marwick)
我不認為相信「匿名者Q」的都是笨蛋,當人們活在混亂的時代裡,就會傾向去相信陰謀論,因為陰謀論能給一些複雜的事情,一個簡單易接受的解釋
Alice Marwick教授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匿名者Q」
(北卡羅來納大學助理教授/Alice Marwick)
(為何「匿名者Q」這麼受到郊區媽媽支持),能夠對無助的孩子伸出援手,對於這些媽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川普總統從不否定「匿名者Q」,因為他沒理由把選票往外推。
(美國總統/川普/2020.8.19)
我對「匿名者Q」不太了解,不過我知道「匿名者Q」非常愛我,而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
(《華盛頓郵報》記者/Travis View)
「匿名者Q」熱愛所有挺他們的大咖,結論是他們會支持所有挺他們的政治人物,他們有點類似網路版的街頭戰隊,支援所有支持他們的候選人,這對於正在競選的候選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紐約時報》新聞片段)
現在 有87位「匿名者Q」支持的議員,正在進軍國會,其中有些人會在11月大選中勝出
(新聞旁白)
雖然現在多數網路平台都已經封鎖了「匿名者Q」社團,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匿名者Q」在未來一年只會更加壯大,手段只怕也會更加激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2BnRgUjoA
以下為【完整版】2020.11.01《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99oZRf9gE
路平教授死 在 背負狼人詛咒的光明巫師!路平有多麼強大?他為何能成為哈利 ... 的推薦與評價
雷木斯· 路平 就是代表。 這集要來跟大家介紹 路平 ,聽完你會知道,為何我認為哈利波特的成長路上,他的重要程度絕對不下天狼星?他的實力有多麼強大? ... <看更多>
路平教授死 在 厭世哲學家- 寫了一篇哈利波特的文章之後,一時興起又把原著 ... 的推薦與評價
哈利對此事特別困擾,路平教授還因此給他上私人家教課,傳授他召喚術。當路平談到為何哈利最恐懼的是催狂魔時,他說:「這就說明,你最恐懼的 ... ... <看更多>
路平教授死 在 [閒聊] 《哈利波特》最後一集,誰最沒必要死?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