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上有磁嗎?
2017-06-03 由 小妮問大道理 發表于健康
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自然環境,人類由又主動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人體的生命和健康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各種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失調、嚴重的危害和威脅著人體的健康。
人類在自己的發展中不斷地改造周圍的自然環境,同時也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優良的自然環境對於維護和增進人體的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惡劣的自然環境則危害人體的健康。人類在於自然環境的鬥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發展農牧業、為人類提供了豐足衣食。但無限制的開墾和放牧卻大面積地破壞了森林和草原,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態平衡失調,給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工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對森林的不合理砍伐、草原的過度開發和礦山的過度開採,造成水土流失、生態平衡失調;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廢氣、污水,使空氣、水都污染,從而導致氣候也會隨之變化。有研究成果顯示,地球磁場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磁場變化人的身體也會變化。
人生活在地球上,既依賴於天然磁場的恩賜和保護,又在長期的生命繁衍中形成了自身的磁場,以適應磁環境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地球磁場是促進人的生長繁衍和身體健康。人體的心臟、肺、大腦、肌肉和神經,都有強度不等的微弱磁力。構成人體的基本功能單位是細胞,細胞的功能活動離不開生物分子,細胞和生物分子都是帶磁性 。研究發現,人類細胞的活動也受到地磁的影響,新生的細胞是圓形的,含磁量最多,衰老的細胞是三角形的,含磁量最少。由此可見,地磁也是人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素。人的正常生命活動必須依賴於一個穩定的磁場環境。
由於現在生態環境不斷的破壞,地球磁場也慢慢的在變弱。研究資料表明人類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與地磁指數的月平均值緊密相關,在磁異常地區,發病率較高。
中國黃河流域以北,位於東亞大陸磁異常區的一些地方,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高於南方。人體內不能缺磁,因為人體細胞的活力均受到磁的影響。新生的細胞含磁量多,呈圈形,細胞若含磁量不足則衰亡。血液因缺磁而活性減少,活性不夠使沉積物堵塞循環系統,人體內各器官就會因循環障礙而出現疾病。現代生活的模式往往造成人體磁力的不足,地磁強度正急劇下降,據科學家研究報導,現今地磁僅是500年前的一半。特別是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髙樓聳立,汽車川流不息加上各種管道,電線、電纜密集如網,居室內擺放的家用電器,到處都形成了磁力屏蔽的空間,遮斷或削弱了地磁這個天然磁場,就連我們飲用的自來水,經鐵管流動後,磁場就會被削弱和吸收,從而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磁性。有研究資料表明,在高樓的公寓、電梯或汽車內,磁場強度減少40%—50%左右,我們生存的空間的磁大量減少,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久而久之,人體便會出現磁飢餓症,醫學上稱之為「乏磁綜合症」。
臨床資料顯示,人體長期缺磁會引發多種疾病:細胞缺磁,活力低下,就會加速機體的衰老,血液缺磁會增加黏稠度,血黏度增加從而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各組織器官發生缺血、缺氧,引發循環系統、神經、泌尿及消化系統發生病變;人體缺磁還會促發神經失調、新陳代謝紊亂、細胞死亡加快,繼而出現腰酸背痛、心悸、失眠、全身不適等症狀。醫學研究證實,新生細胞的含磁量是衰老細胞的幾倍到幾十倍,青年人血液中的含磁量也明顯高於老年人。這也是老年人血液活力差、黏稠、易患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磁環境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和破壞,如前所述,自然磁環境的削弱,會嚴重地影響人體的健康,招致各種疾病的侵害。所以,我們應該重視為自己「充磁」,科學家提出給人體補充適當的磁,讓細胞受到生物磁電感應,從而促進細胞活力,以調整體內磁場的平衡。同時增加富含礦物質食品的攝入,以增加維護磁場的電解質。還要堅持適當的運動,以推動機體內生物電磁的產生和平衡。(磁療是可以為身體補充磁的)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大家要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清新美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SiCAR愛車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YouTube頻道➜http://bit.ly/SiCAR愛車趣頻道 (打開小鈴鐺唷) ※追蹤Andy老爹IG ➜ http://bit.ly/老爹IG ※SiCAR愛車趣官網➜http://bit.ly/SiCAR愛車趣官網 空調內循環或外循環到底該怎麼用,才是老司機的表現?冬天起霧、夏天...
車內循環缺氧 在 余秀芷sleev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些天,因為有感而發寫下的「你的暖心畫面,是我的無奈處境」,獲得許多人的共鳴與討論。
其實一開始,是由「醫藥報導沒說完的故事」粉專版主先轉貼了我寫的那篇短文。
這個粉專是一位記者經營,每天我總是要看一下粉專的貼文,才感覺一天結束的儀式感,雖然他已經離開醫藥線,卻依然用晚上下班時間繼續服務粉專的讀者。
在疫情嚴峻的前些時日,住家附近陸續有些確診的風聲,新聞沸沸揚揚的吵著疫苗,談論著快樂缺氧的猝死原因,情緒確實是有受到影響,那段時間更是期待粉專的貼文。
這位記者將指揮中心的資訊,摘錄重點,並以白話易懂的方式,溫柔地跟大家講述需要注意的,並排解大家疑惑的相關疫情話題,精準的用語加上不帶挑起情緒的方式,讀起來有穩定內心的療效(是在賣藥嗎?)。
這粉專是陪我一起等疫苗的力量。
我已經追很久的粉專,也推薦給大家。
醫藥報導沒說完的故事
----------------------------------------------------------
轉貼 醫藥報導沒說完的故事 版主當天寫下的文。
最近疫情資訊很「平穩」,新增個案連續多日都在200例以下,Rt值也都在1以下,看起來疫情已經反轉。但陳時中今天說,疫情看起來平穩,但不代表趨緩,大家還是要提高警覺。
因為這個病毒,就是一稍不小心,就如野火狂燒,想滅火要費盡心思。
================
另一方面,關於「疫苗」,不管是各縣市怎麼分配、各縣市怎麼打,甚至有沒有「內線」;或有些人該打沒能打、有些族群被質疑打太多,議題紛亂不休。
但我比較想討論的,是今天看到金鐘廣播主持人余秀芷的貼文,談到各地疫苗接種出現許多「暖心畫面」。
我隨意搜尋一個標題,
「孝孫『公主抱』阿公走300公尺階梯打疫苗 鄰居直擊背影動容:人世間最美風景!」一名孝孫將阿公以「公主抱」方式,從山坡上走下山,一路抱到施打地點。
看起來很溫暖的畫面,實際卻是令人心酸的情節。
余秀芷的貼文說,剛才看到被拍下公主抱爺爺,走下坡道去打疫苗的孫子,自己拿起手機回復了當時的狀況,他有點激動的說,「施打的場地沒得停車,防疫專車資訊找不到,沿路都是斜坡,看到很多人都是抬著輪椅送長輩下山。」(對旁人來說的暖心,當事人應該很無言)
在其他縣市,也看到長者拿助行器,奮力爬一段不短的斜坡前往施打場地,即使場地在應該很無障礙的醫院空間,醫院方提供的接駁車,卻沒有升降設備,輪椅無法上接駁車,醫院接駁車幾乎是空車穿梭著。
余秀芷的貼文寫道:醫院端的主管職,在第一天的「震撼教育」下,對著鏡頭滿滿抱歉的說:「沒有想到坐輪椅的長輩這麼多。」
#沒想到坐輪椅的長輩這麼多
其實是蠻讓人難過的一句話。因為這些坐輪椅的長者,他們在此之前,因為沒有便利出門的環境,而自我減少出門的機會,「隱身」在社區之中,以致於社會「看不見」他們的存在,而忽略友善空間的營造。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多數在位者,對這些狀況視而不見,因此明明是開放高齡者打疫苗,卻都以為這些長者是「健步如飛」可以爬上爬下的健康人,忽略友善、無障礙的環境很重要。
===============
根據衛福部105年度調查,身心障礙者一個月都沒有外出比例約9%,一個月只出門1到2次者,也約有1成。
以105年約117萬身心障礙者來算,約有20萬人,幾乎足不出戶。
為什麼他們出不了門?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交通不友善,有些人連門都踏不出去。(如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議題了)
友善空間也不只是障礙者有需求,年長者、推娃娃車的爸媽(只要推車上路一定會想幹譙政府)、車禍暫時需要輪椅或助行器者、生病肢體不便者等,其實任何人,都需要友善的無障礙設施。
今天特別嚴肅的分享這個很少人關注的議題,多希望各縣市都能一起「內線交易」無障礙理念。
希望我們一起當個營造友善環境的人
所以每次在我家附近的全聯,如果看到有人機車停在無障礙坡道前,我一定拍照檢舉。
今天造成別人的不便,可能就是明天自己的傻眼。
共勉之~~
晚安💤💤💤
車內循環缺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
1)印度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截至5月15日中午,印度確診2404萬6809人,死亡26萬2317人。
2)莫迪民調:
根據美國數據公司 Morning Consult 統計,隨著印度第二波疫情失控,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支持率從今年三月的74%跌至63%,是該機構自2019年8月開始追蹤莫迪的支持率以來最低紀錄;同時,莫迪的反對率也從20%上升至31%。
新加坡南亞研究學會(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 資深研究員 Ronojoy Sen 指出,莫迪一向擅長形象管理,這是他首次出現公關上的失誤。為了佈局2024年的大選,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近期的地方選舉,仍舉辦大型選舉造勢,而執政黨不顧疫情的舉動,也招來許多批評。但莫迪政府卻意圖將疫情失控怪罪給地方政府,批評是地方政府管理失敗造成民眾不遵守防疫規定等;印度衛生部長哈什•瓦爾丹(Harsh Vardhan)更企圖以數據表示印度新冠肺炎(COVID-19)的死亡率不如其他國家高。
{內文}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之一,西起喜馬拉雅山脈,東至孟加拉灣,蜿蜒超過2500公里,沿岸有數以百萬計居民,她被視為是印度人的母親河,他們喝恆河水,也在恆河沐浴。但是恆河,也是印度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今年5月,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Bihar)的人們,突然在焦薩(Chausa)河段看到死屍,要麼漂浮在水上,要麼攔淺在河岸。數量從一具,兩具,增加到數十具,慢慢,慢慢地,變成了數百具。
比哈爾邦印度教祭司 Buxar:
在疫情前,我們偶爾會在恆河邊看到1-2具屍體,但現在這太多了,我都守在這叫大家不要燒屍體。
他一直阻止人們將屍體棄置在河中,但是人們拒絶聽從。因為火化太貴了,而且「一位難求」。
新聞旁白:
太陽尚未升起,火化已經開始。工人們還在清理著,前一晚送走的「人」。在恆河河岸的瓦拉納西,是印度濕婆神創造的聖城。但是聖城也沒能倖免,在可怕的第二波新冠疫情之外。天剛亮,Choudhary Matru等著「早高峰」到來。Matru一家世世代代,在這裡做著火葬的生意,但他說連他都沒見過這樣子的場景。
火葬業者 Matru Chowdary:
一天大概會送來140-150具遺體,每5分鐘10分鐘,救護車就又送來一具新屍體。
新聞旁白:
不過當地官方說法,這裡一天只有8-10個人,死於新冠病毒。但是我們確信,死的人肯定比這個數字多很多。
聲音來源:ABC News(Australia)記者 Yogita Lamaye:
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我們目睹了13場「葬禮」,但是當地政府說,今天一天只有7場葬禮。
新聞旁白:
究竟印度有多少人死於新冠病毒,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能火化的都算是家境好些的,英國BBC報導稱,如果請救護車運遺體來火化,要收2000盧比(近28美元)。木頭也貴。
新聞旁白:
這裡的新冠疫情糟糕到,連火化用的木材,都快斷貨了。他是木材商人Deepak Choudary,他說木材的需求量爆增了4倍。
這是當然的啊。5月14日,印度確診人數突破2400萬,也就是短短14天內,印度就增加480萬名確診病例。死亡人數已累計至26萬人,並且以每天三四千人的速度增加。此時,一個新的危機襲來。印度部分新冠患者身上出現真菌感染,這種真菌可以造成毀容甚至死亡。這種俗稱黑木耳感染的「毛黴菌病」,好發於ICU病房久治不癒的患者。
新聞片段:這種真菌感染致死率高,且眾多患者失去了眼睛,切除鼻子或切除上顎。這是印度新冠患者的最新併發症。
醫院氧氣不足的問題,也一樣沒有解決。
新聞片段:
在星期一(5月10日)晚上,安德拉邦這家醫院氧氣罐車運送不及,斷供了5分鐘氧氣,導致11人死亡。
這樣的畫面天天上演,其實印度並不缺氧氣。
新聞片段:
印度日產至少7000噸氧氣,足夠其13億人口所需。只是液態氧必須以極低溫儲存,必須透過槽車保持其低溫,但是印度的槽車並不足夠,只好向別國調派槽車,例如向新加坡借調。同時出於安全考量,氧氣只能用車或火車運送,是不可以空運的,這也是為什麼各城鎮還等不到氧氣。
Indirapuram Gurdwara主席 Gurpreet Singh Rummy:
我認為沒有人應該因為缺氧而死,氧氣是那麼基本的東西,但現在人們把氧氣當神一樣供著。
新聞片段:
一名男子告訴我們,說他花了4萬5000盧比買了一瓶氧氣,大約是600美金,這是原來價格的9倍。
印度WION主播 Palki Sharma:
讓我跟各位分享幾個數據,印度在私人和公共在內的醫療支出,在過去6年約占印度GDP的3.6%左右,是在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最低的。美國的醫療支出占GDP的16.9%,德國醫療支出占11.2%,金磚五國的巴西9.2%,也是金磚五國的南非醫療支出占8.1%,(金磚五國的)俄羅斯醫療支出占5.3%,就連泰國也比我們高,其醫療支出占GDP的3.79%。
印度政府不僅氧氣分配上嚴重失職,連救命的呼吸器也是。
India Today新聞片段(2021.5.12):
事實是,一些能救很多很多人性命的儀器,居然在印度各個角落放著沒人用。你沒有聽錯,本台在印度多處發現令人震驚的案例,用莫迪「PM-Care」基金買的呼吸器,放在印度多個醫院生灰塵。想要眼見為憑嗎?我們就讓你看看。這是印度Firozabad的國立醫療大學,這裡是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最慘重的地方之一,但是在這間醫院裡,有67個呼吸器,就這樣堆在角落放了一整年!這就是用莫迪「PM Care」基金買的,院方說他們用不到這些呼吸器。
而政府做不好,還不許人說。
新聞片段:
這些醫護人員不僅要為救人奮鬥,還要為了說出真相而奮鬥。每一位送進來的新冠患者,都為了一口氧氣而掙扎著,然而說氧氣告急的醫護人員,面臨被政府依國家安全法控他們造謠,隨時都有可能被警察帶走。
政府有沒有失職,數據會說話。
印度WION主播 Palki Sharma:
4月在Haridwar舉行的大壺節,有480萬,超過480萬人參加,沒有人戴口罩,也沒人保持社交距離。結果是自4月10日至14日,有近2000人確診新冠病毒。在大壺節舉行前,該邦的日新增確診為500人左右,到了4月17日,每日新璔確診暴增超過2700人。另外在中央邦(Madhya Pradesh),大家仔細聲好了,從大壺節回來的人有99%都確診,99%的人!
印度總理莫迪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堅持舉行大選。雖然他多次撇清,疫情擴散與選舉有關,但是老話一句,數字會說話。
印度WION主播 Palki Sharma:
以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為例,單日確診從選前474人,這是3月1日的數字。到了4月16日的8500人。再來是喀拉拉邦(Kerala),單日確診從4月2日的2500人,激增至4月16日的單日確診一萬人。
若以比例算,3月各邦大致的確診比例相差無幾。
印度WION主播 Palki Sharma:
到了4月15日,大家看看圖表的變化,沒有舉行大選的地區,日確診率還下降到3.01%。辦了選舉的地區,就是舉辦了大型造勢的那些地方,確診率增至7.99%,各位看出差異在哪裡了嗎?
更可惡的是,正是莫迪的一意孤行,已經害死了至少700名老師。
新聞片段:
這是Sarita Singh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大選日,當選委人員時拍的自拍照片,她是全印度數百名被政府徵召,去當選委人員的老師之一,要是敢拒絕,他們被威脅會丟掉工作。這些照片是老師提供給我們的,可以看到選舉當天人潮有多麼擁擠,其實在那個時候,印度的疫情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了。在選舉過後一個星期,Sarita病倒了,而且不能呼吸。我們專程到她所在的村子,她的家人正在為她的死而傷痛著。當我們終於到她家的時刻,她們家是封鎖著的。Sarita的兒子刻意與我們保持距離,告訴我們他的父親和弟弟,都已經感染新冠病毒了。家裡頭其他成員,也都開始出現新冠症狀了。村子裡頭瀰漫著恐懼。離村子最近的醫院有兩小時路程,這還是以開車來算,但這裡多數村民沒有車。Sarita的家人當初有叫她別去,但是Sarita說政府警告老師,誰敢不去就會被警察逮捕。
Sarita女兒 Divya Singh:
我希望她還活著,今天我們就不用給她辦喪事了。今天是媽媽的生日,還是母親節,本來我們人今天可以給她好好慶祝的,可是...現在我們只能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媽媽會離開我們。今天是她的生日...哥...
Sarita兒子:
別哭別哭,我們明年來再慶祝媽咪的生日吧。好嗎。
最痛心的,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老媽媽。
Sarita的母親 Kamla Singh:
我一直跟她說叫她別去,我跟她說好多次了...別去啊有病毒啊寶貝。但是她告訴我,政府會叫警察來捉我,說我沒盡我應盡的義務。
英國Sky News特派記者:
這個是Sarita新冠測檢的報告,檢測結果為陽性,但此前她已經被病情折磨痛苦了7天,而這個陽性的結果,在她死後一天才送來。所以她永遠不會,列入新冠死亡名單。
世界就是如此荒謬,就為了一場選舉,把新冠病毒,帶進了原本沒有疫情的農村。
面對疫情的失控,印度35個地方政府宣布封城,首都新德里延長封鎖至5月17日,這已經是第三次延長。怎奈為時已晚。印度平均每1萬人當中,醫生不到10個,在一些貧困地方,這個數字甚至低於五個(BBC)。《柳葉刀》在最新刊發的一篇社論中,援引華盛頓大學的最新推算,指到了今年8月1日,印度新冠死亡人數,可能達到驚人的100萬人。
新聞片段:
印度13億人口有七成都不在大城市裡,新冠病毒已開始在這些地方擴散。醫院不堪負荷,民眾只好在戶外就地治療。但是在印度首都,政府似乎更在意的是新國會大樓翻新,以及修建新總理官邸計畫。就在印度的大小醫院,連最基本的醫療物資都沒有的此刻,莫迪這項18億美金的改建國會和官邸計畫,引發批評。
新聞片段:數世紀來尋求解脫往生的人們,都會來到瓦拉納西,人們來這裡等待死亡。印度教經文說在這裡死去,並在神聖的恆河岸邊火化,能讓他們的靈魂達到解脫(Moksha),意即打破輪迴的循環獲得救贖。但是這激增的數量讓所有人都震驚了。
父親死於新冠 Deepika:
我們現在的情況非常糟糕,每家每戶都...我不覺得有哪個家庭能倖免於難。
當太陽西沉,誦經聲又在煙霧繚繞中響起。
下一批要火化的人已經送來了,靈魂從肉身解脫的輪迴重新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F9Z55mEo8
車內循環缺氧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YouTube頻道➜http://bit.ly/SiCAR愛車趣頻道 (打開小鈴鐺唷)
※追蹤Andy老爹IG ➜ http://bit.ly/老爹IG
※SiCAR愛車趣官網➜http://bit.ly/SiCAR愛車趣官網
空調內循環或外循環到底該怎麼用,才是老司機的表現?冬天起霧、夏天酷暑,內外循環怎麼調才是高手中的高手?Andy老爹上課囉!喜歡我們的頻道,不要忘記按讚訂閱加分享我們頻道唷!
***更多精彩回顧***
誰省油? 油電Prius與黃牌Jaymax Z的對決!
http://bit.ly/2kpojMe
自手排變速箱 怎麼開才不容易過熱?
http://bit.ly/2kBM3wr
92、95、98混加?汽油99%柴油1%?真的可行嗎?
http://bit.ly/2m2lwsA
更多幫幫忙影片
http://bit.ly/開車幫幫忙
#Andy老爹 #開車幫幫忙 #內外循環 #冷氣空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NHGUY-G6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