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電影《小王子》心得上篇)
(以下有雷)
《#小王子》這部電影,奠基在原著書籍《小王子》的故事上,導演重新寫了一個新的故事,與原本的「小王子」,兩段故事交替出現卻又相互呼應。
關於書籍《小王子》本身,有很多可以探討的議題,但這次我想將心得分為兩部分,把焦點放在這部電影的兩個主題:「#長大的失落」與「#關係的失落」上。
-------------------
<長大的失落>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打扮幹練的媽媽與穿著正式的小女孩,坐在一起等待面試。媽媽不停地幫小女孩演練,討論面試時「一定會問到的問題」:「你覺得你夠優秀進入這個學校嗎?」
沒想到,面試時,主考官問的問題是:「你長大想做什麼?」
小女孩一直都在媽媽的安排中,盡力做到媽媽希望自己做到的每件事,就像被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面對主考官問的、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如唸稿機的小女孩,仍然唸出媽媽要自己說的那篇講稿,發現出錯時,卻也沒有任何調整的可能性--因為她從來沒被「訓練」可以自己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面對這麼巨大的「挫折」與「失控」,小女孩無法承受而昏倒在講台上,然後,出了考場,她跟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
「媽媽,我很抱歉。」
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一種很想掉淚的感覺。
當面對這些失敗與挫折,這是小女孩的人生,小女孩應當是打擊最大的;尤其是,「當我被父母要求,要求我按照你們的方式去做、去選擇未來,但其實你們也會出錯、沒辦法保證絕對正確,而這些失敗仍然要我自己承擔」時,小女孩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跟媽媽道歉,因為「自己表現不好」。
面對這個「失敗」,為了讓女兒很優秀、「成為有用的人」的媽媽,當然沒有放棄,決定搬到這個學校附近,然後暑假好好訓練自己的女兒,規定一套「人生計劃」,讓小女孩每天執行,如此就可以過著「成功的人生」。
在電影中可以發現,這個家庭沒有「爸爸」的影子。「爸爸」只是每隔一陣子會送一個飄著雪花的城市模型給孩子,連臉都沒有露過;或許,比起一般雙親家庭,獨力扛起撫養孩子責任的媽媽,更害怕自己不夠努力,會使得孩子不夠優秀、不夠好,更讓別人或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因此,她必須竭盡所能、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女兒一路優秀,一路都受到他人欣羨眼光......
這樣,或許才能稍稍彌補媽媽的「#匱乏感」:
不論是婚姻的結束,或是工作上的挫折,所有無法達成的心願或遺憾,都可以在這個剛開始人生的小孩上,重新被達成、被滿足。
當然,這或許也包含了媽媽的「罪惡感」:「或許我沒辦法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但除此之外的一切,我都會讓它完美無缺,讓你不會輸給別人。」
「#我需要為你的未來負責!」在小女孩與媽媽爆發的第一次衝突中,媽媽忍不住這麼吼著。
媽媽帶著壓力與焦慮,害怕失控,希望一切都完美無缺;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開心,也一直認同著這個想法,直到--
認識隔壁鄰居,飛行員爺爺。
從一開始覺得「這人好怪」,到被對方的世界吸引,小女孩從家中那個充滿灰色計畫表與灰色牆面的世界,踏進了一個多彩繽紛的世界。
然後,她認識了小王子,認識了那些不同星球上的大人。
她也知道了小王子跟玫瑰、狐狸的故事。
但後來,在一次衝突中,小女孩發現自己內心對小王子的美好幻想破滅了,她對著飛行員爺爺怒吼,而沒多久,爺爺就住院了。
小女孩決定獨自踏上自己的幻想之旅,找回小王子,找回對爺爺最珍貴的那一塊。
但是她卻發現:原來,小王子被這個社會「馴服」了,成為「王子先生」,成為服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之一,失去了他的光芒、他的夢想,他的童真,還有 #他曾經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物。
因為這個社會,只會留下「必須/應該」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不重要的,例如童年的腳踏車、夢想的飛行夢......還有,那些在天空閃耀的星星們。
或是,就像媽媽剛搬到新家,看到鴿子們在屋頂上,覺得「無用而礙眼」,必須用水柱噴走他們。
這些東西都不「需要」,「只是給懶惰的人做白日夢用的」,那些大人如是說。於是,有台機器,可以 #輕易地碾壓著這些夢想,美好,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個一樣的東西:夾文件的迴紋針,或是,在上班時給予電力、讓人能夠繼續工作的光。
也有一個機器,可以把每個人變成一模一樣,為這社會與有慾望的權力者所用。
「成為優秀有用的人,就是都要成為只剩下『應該』,大家都一模一樣的人嗎?」
當那些「必須」與「應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卻發現,慾望與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克制。
就像電影裡的商人,貪心地把所有的星星都收集起來,不停地算著數字,確認著自己的財富與擁有。
但他或許是這裡面最空虛的人,內心的空洞,填也填不滿。
當小女孩勇敢地把星星都放出來的時候,看著星星一湧而上,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那些最單純美好的事物,的確是唾手可得,但追逐著社會認定目標與價值的我們,卻可能沒有機會去看。
「我不想成為你這樣的大人!」
我想要成為,能夠感受世界、欣賞美好,好好珍惜生活每一刻的大人;而不是為了某些目標,汲汲營營,最後忽略了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事、物。
但是,長大之後,你還能不能記得你的感動與童年的夢?
導演用長大後的「王子先生」,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巴掌,但卻又用小女孩,喚醒了「小王子」。
在長大的過程,在社會化的過程,當大人告訴我們許多「必須」與「標準」時,我們能不能不懷疑自己,不在乎別人的嘲諷,守住對我們自己重要的事物?
而不是,成為大人,就只剩下「應該」、「必須」,不允許自己保有那些,別人覺得「無用」,但對我而言,覺得重要與感動的事物?
我很喜歡在小女孩去醫院時特地送給飛行員爺爺的禮物:她將爺爺每張小王子的畫集結成一冊,做了封面,送給了爺爺。
這或許是爺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寶物。
而此時,媽媽對爺爺說了:「謝謝。」
當媽媽願意帶女孩去醫院探望飛行員爺爺,那個她眼中的怪人、會帶壞女孩的「朋友」,代表她開始嘗試理解女孩的內心世界,她擁抱了女孩--
那是一個真情流露、代表心疼與珍惜的擁抱,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事物。
似乎,這一連串的事情,也讓媽媽有機會重新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
劇情的最終,媽媽與小女孩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星星,旁邊有鴿子陪著他們。
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場景,能夠做到這麼巨大改變的父母,必然是非常重視孩子感受,而內心也有足夠安全感的人。
畢竟,要放棄自我遵循多年的社會標準,允許孩子開始探索生活與人生,允許「犯錯」,允許「失控」,瞭解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那並非自己的人生,自己必須適度放手......
要有這些「覺悟」,真的 #需要很深的愛:愛著自己,愛著孩子。
如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安撫自己內心的焦慮與匱乏,學著瞭解與放手,然後,好好地當孩子受傷時回歸的避風港。
孩子存在這世界,不是為了滿足你我,而是 #為了成就他自己。
身為父母,當我們不再用太多的「責任、犧牲與奉獻」填滿與孩子相處的所有,或許我們與孩子間,才有機會出現一些「空隙」,讓我們有瞭解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的,「放手的空間」。
「你,多久沒有仰望星空?」
非常推薦這部片。
下次與大家分享,關於這部片中的另一個主題:「關係的失落--離別」。
圖片來源:http://news.memehk.com/posts/12740
==================
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https://reurl.cc/V6MKR6
💘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https://bit.ly/31lA47t(8月班)
💖 《#關係黑洞》 bit.ly/2QcOnGZ
💖 《#情緒勒索》 reurl.cc/ZOd8da
❣《#他們都說妳應該》 bit.ly/2GjJiaN
輕易地碾壓著這些夢想 在 李彬:曾是安徽一哥,親手把郭德綱關櫥窗,離開銀幕後去哪了? 的推薦與評價
當時的《我是大贏家》可以說得上是完全碾壓《快樂大本營》, 李彬也在這檔 ... 目的就是把郭德綱的主持人身份做到極致,所以節目組做這些事情是為了留 ... ... <看更多>
輕易地碾壓著這些夢想 在 周慕姿-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電影《小王子》心得上篇 ... 的推薦與評價
於是,有台機器,可以 #輕易地碾壓著這些夢想,美好,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個一樣的東西:夾文件的迴紋針,或是,在上班時給予電力、讓人能夠繼續工作的光。 也有一個機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