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迷訪談計畫(12)-就這樣在京都讀書工作13年了。優雅低調的台灣女孩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無法返京所訂下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就這樣一路延宕發表,到這一篇,終於到了最終篇了,其實這系列的訪談文字,大部分在三月就都全部完成了,但是因為發懶,到了五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天慌地亂的,就這樣都已經進入處暑過的九月了,終於要發表最後一篇,上次就曾經提過了,最後兩篇訪談,我會留給目前住在京都的台灣朋友,上次分享的是對日本傳統與藝術非常專研的厭世京都,最後一位,則是一位已經在京都13年,唸完碩博士論文,也在京都生活工作的低調美女haiyo。
認識haiyo也是因為粉絲團的關係,當時看到她讀的是京都的龍谷大學,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馬上就想到了京都雙壁的作家-萬城目學所寫的小說-鴨川荷爾摩,裡面四個進行荷爾摩比賽的京都大學,其中朱雀組,就是龍谷大學,後來,那陣子還到另一位台灣朋友,她說她準備要去立命館大學念博士,有沒有這麼巧呀,剛好都是鴨川荷爾摩的大學與隊伍,哈!
雖然和haiyo只是網路聯繫的朋友,但是感覺她是位很謙虛低調的女孩,她的博士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感覺很專業,在她的文字裡,更能感受到她是個喜歡享受慢步調的人,真的好適合在京都,她有一年的時間,願意騎上40分鐘的腳踏車去上學,真是令人佩服不已。文章裡的許多問題,她也回答的非常詳盡,果然是做研究的高材生,介紹了很多京都的好店家與散步的地方,還有真正與京都人相處的事,透過haiyo在京都生活的眼光與推薦,或許大家可以進入更悠閒更緩慢的京都,她提到她的夢想是在京都買一間有緣側的老屋(誰不想呢,哈哈),非常期待,也祝她夢想成真,還是非常謝謝haiyo願意參加這個計畫,也期待日後能帶家人在京都與她相聚。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嗎?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您好,我叫haiyo,來到京都已經邁入第13年了。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京都留學。在大學時學的是日文,但因為認為語言僅是一種溝通工具,使我想要利用這個工具再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我在日本的碩博班念的是社會學,主要研究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報紙,社會學系在日本不算太冷門的科系,主要分一般社會學以及社會福祉兩種。而我念的新聞學也是包含一般社會學之內,與台灣的社會學系印象有很大的差異。在漫長的留學期間,一開始在日式餐廳打工,後來開始接觸口譯翻譯以及教學等工作。目前為日企正社員從事翻譯工作。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其實我認識京都是透過一位曾來京都交換留學的大學同學,我記得她結束交換留學時,一邊拿著相機的照片,一邊跟我述說關於京都的美好,讓我對於這座古都有很好的印象。同學當初也笑笑地跟我說,以我這樣慢步調的個性,可能不適合東京大阪那種大城市,京都可能最適合我。沒想到因為這句話,我就待了13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時候吧!那時候家人也希望我回台灣,但是剛好同時博班也錄取了!雖然掙扎但還是想繼續學業。在外國生活的確會遇到很多挫折或是困難,比起求學上的困難,我覺得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比較多。
例如,租房子的時候仍是有不少房東不想租給外國人,要不然就是要日本國籍的連帶保證人,對於保證人還有許多職業年收等等的條件。除了保證人還要繳納預付房租,禮金押金以及火災保險等等,在日本搬一次家就需要花上25~30萬日幣。這個是比辛苦的地方。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嗎?
起床洗漱後開始泡咖啡做早餐。是的!日本沒有美而美也沒有永和豆漿那種早餐店,基本上早上都是自己煮。像我這樣慢步調的人,還是無法像一般日本人選擇不吃或是在便利商店抓個麵包飯糰果腹。目前即使已經成為社會人,我還是寧願早起兩小時慢慢地吃早餐享受早晨。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這題蠻難的。如果要說的話就是來京都的第一年,什麼都不太知道,聽留學生的學長姐說京都都是用腳踏車代步的。所以我就騎了一年腳踏車上學,單程就要40分鐘,至今想想真的十分青春。但也因如此,我比很多人知道京都的小路,沒有紅燈就可以一路向北或向南的捷徑。往往這種道路是樸實卻很有味道的。
以前有很長的時間在圖書館,常常都是唸到關門。有一次身心俱疲出了圖書館要騎車回家,停車場滿地的黃色銀杏葉,像是絨毛地毯一樣,非常的美。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流出淚來,可能是身心太累,突然看到這樣的美景,內心突然非常感動。現在想想真的蠻浮誇的。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我覺得是京都人的性格吧!我想大家都有聽過京都人很難相處,講話也不好好說,總是拐彎抹角的。我覺得這蠻真實的,也真真切切感覺到。因為在京都的時間長,同時期的留學生朋友也各自發展,目前我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以在地京都人為主。
這樣說吧!老京都人是無意識覺得優越於其他地區的人。這種與生俱來的優雅以及自信到現在還能感受到的。我與熟識的老京都人朋友曾聊過這個話題,我也蠻直接問說為什麼你們京都人這麼難相處?他笑著說,是啊!他也這麼覺得!他接著說,他從小被奶奶教導絕對不能給人帶來困惑以及麻煩。所以,即使是多年的鄰居,掃門前的地時也是絕對不能越界。這樣的教育之下,對於還不熟悉的友人更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不失禮儀的作法。
這樣的想法是深植老京都人的生活,所以衍生出許多場面話。常見的例子如:京都人覺得你說話太過冗長,會說你這錶真好真漂亮。實際意思是請你注意時間。或是你在京都人家作客,京都人問你要不要吃茶泡飯?其實是想要讓你回家等等。
有人會說京都人陰陽怪氣,話都吞在肚子,不好好說。依我看來,這是他們慣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吧!其實在熟識之後,京都人也是會付出真心來交往的。只是他們真的很慢熱很慢熱,到他們真心認同你的時候,這份友情也會長長久久。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櫻花跟楓葉的季節。比起其他城市,京都的櫻花與楓葉更有一種雅致。即使在京都多年,看過的櫻花楓葉太多太多,但還是在這兩個季節裡,讓我有一種「京都にいて良かった!(身在京都真好!)」的深刻感受。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騎腳踏車吧!京都市真的不大,若真的有時間我會建議可以租借電動腳踏車慢慢自己探險。京都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你會看到什麼風景。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街景,也會讓你感受到京都的美好。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我喜歡兩個區域,一是目前居住的四條烏丸區域。一是四條大宮周圍。烏丸區域大部分的人認為是銀行與辦公大樓的集中地,但其實也是祇園祭舉辦地點。周圍也有很多傳統產業的店鋪,可以享受在都會中感覺傳統的優雅。另一個區域是四條大宮,以前阪急電鐵還沒有烏丸跟河原町站時,四條大宮便是最終站,所以附近聚集了很多很道地的店家。很多都是觀光客比較難知道的在地店家,這個區域算是京都市中心的下町,所以其實對外國人都是蠻和善的。直到今天還是很常到這一帶與朋友聚餐。這裡很京都,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京都,而是很容易親近的京都。
訪談文章一樣非常長,haiyo因為回答的都很詳盡,也介紹很多好店與好地方,所以這裡就不全文貼出了,歡迎想看的朋友,繼續點留言的訪談文章詳讀喔!照片用了大家最想念的京都銀杏地毯,我想很多人都曾經被不經意遇見的銀杏與楓葉地毯打動過吧!
轉角商店藝術屋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走大目降 青創老街屋🌿
始於1920年代的新化老街完好保存了日治時期都市計畫手筆,以當地人俗稱「#大目降三十六擔」的新化市場為中心,比鄰的傳統街屋仍可見拱窗、柱頭、山牆等華麗藻飾,散發出濃郁的時代氛圍。近幾年更有拾荒流工作室、湛露工作室、塔比比多咖啡館等青年創業家相繼移入,為新化區注入新的活力。
🍚在米糧行創生 在市場開藝廊
走在熱鬧的老街上,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擁有148年歷史、以秤重零賣各種白米的老米糧行。投身社區工作多年的許明揚,以一名外地人來到新化創立「#拾荒流工作室」,並與日治時期新化第一任「#街長」(相當於今日的區長)梁道的後代合作,重整其故居,以此為基地示範老建築保存與再利用。於2017年成立山海屯社會企業後,他陸續完成郡九街庄(原長泰西藥房)、晉發米穀商店等5座故事街屋保存,自己也為了修復晉發米穀商店的百年檜木碾米機,意外學習起米糧行經營的技術,成為延續老店經營的另類第六代。
晃入菜市場,沿途可見添福藥局、共益冰菓室、金花點心攤,老字號保留新化不變的生活記憶,但走到市場的側巷,窄小街屋當中的一格,卻是開起了一家像藝廊又像工坊的「#湛露工作室」。隔著玻璃門窺見一只只陶器,炫耀著色彩,彷彿春天驕傲的花。
這個藝術之屋是由陶藝家黃歆淳所經營,她出生於臺東,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陶瓷組,卻因新化的迷人魅力而留下。如今,她在市場裡生活與創作,示範以「色土絞胎」技法拼成聖誕老公公、財神爺等圖案,在市場安靜角落綻放出豐富的色彩。
🦋老宿舍有文化景觀 街角有人情咖啡館
走到老街頭,興建於1925年的新化武德殿,為日治時期軍警習武的道館,如今已修復成為歷史展示空間,不時策辦展覽活動,偶爾也見劍道社團借用練習,老建築活化後更加充滿了生命力。續行來到日式軍警宿舍群,昔日破落屋舍已被修復,並轉型成為「#大目降文化園區」,古色古香的建築裡藏著不少風格清新的小店,如:找春文創食堂、真心食府等,而轉角街屋則是在長榮大學USR計畫下整頓為「大目降故事館」,展示新化早年生活記憶及歷史小故事。
漫步感受優閒氣氛,轉入巷弄來到返鄉青年經營的塔比比多咖啡館(Cafe tabibito),充滿人情味的老闆原只想販售外帶咖啡,不料本人太好聊天,導致客人買完咖啡賴著不走,使得小店漸漸成為當地青年的聚所,若是想深入認識在地,來這裡點一杯咖啡準沒錯。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插畫/kin lee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YVKmEY
轉角商店藝術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閒聊】
我是一個很容易沈迷於某件事的人
年少時看哈利波特,皇冠總會在博客來上面開放書迷預訂
書一出版就會馬上寄出,幾乎可以跟書局同步收到
而我也是每一集都一開放預訂就下訂單
等到出版日當天時時刻刻盯著手機簡訊等到貨
記得某次到貨通知是晚上11點多傳來
我收到簡訊後馬上穿上拖鞋、拿好鑰匙
飛快出門,幾乎小跑步到租屋處轉角的小七領取再匆匆回家
快速撕開包裹聞一下新書的香味
然後一目十行狂看到天亮,最後拖著熊貓眼去學校睡覺XD
下課補眠完畢後再慢慢一個字一個字重看
深陷在魔法世界中無法自拔
.
不管是小說、漫畫、戲劇、動漫
基本上都是以一個青春期少女的姿態
任性的陶醉其中,不看完不罷休
看完還要找評論來看才心滿意足地邁向下一個作品XD
.
打電動也是,電動更慘,不但沈迷而且長情
我非常了解自己的個性就是一個很容易沈迷於某件事情的人
所以我從以前就完全不接觸online game
總有一種踏進去online game就走不出來的感覺
.
反而對手遊的警戒心比較低
記得Disney Tsum Tsum剛推出的時候
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有下載且玩瘋了
時常在臉書分享有多可愛多好玩
而我一直沒有載,因為知道一玩就沒完沒了
可能小孩被拋諸腦後,家事也都不想做
直到某次北上,吾友小比狂推我玩,在台北下載完之後
我真的超認真在玩,早也玩晚也玩
我老公也玩,小孩偶爾拿到手機也玩,根本全家都在玩!
玩到腰酸背痛手還是可以飛快地消除tsum
抽角色扭蛋、累積金幣、課金買紅寶石
收集了各式各樣的角色,再把好幾個角色練到滿等
一直玩到今年年中,足足玩了五六年之久!!!
連我們工作室的小幫手,也每個人都在玩
根本超瘋!
而當年推坑我的小比早不知到民國幾年就沒在玩了XD
.
POKEMON GO也是啊!
瘋的時候早上載小孩去上課後就一個人騎車去抓寶
大眾廟就去了好幾回,哪裡有稀有怪哪裡去
各個社群日、活動日絕不錯過,台北、台中有活動我都衝
課金什麼的不在話下當然都是有花錢😂
還買了隨時可以抓寶轉補給站的寶貝蛋
出門一定換好電池充飽電
回家還要用搖步器讓手機自己走路累積哩數
出國不忘記打道館抓稀有怪、抓到旅伴要拉著我走
加入臉書社團新增朋友
為了累積交換寶可夢的里程,還只收國外帳號友人的禮物
從2016年開放下載之後也這樣瘋玩了四年
.
而這兩個手機遊戲,就在我打開動森之後
一秒被我拋到腦後完全沒有再開過
我五月底動森開島後被友人與堂弟各贊助了一百萬
從此開啟大頭菜致富模式,快速還光貸款
每天瘋狂釣魚、跟島民互動、種樹養花、打氣球做DIY
魚上鉤的時候大概憑JOY-CON震動的程度就可以猜出是什麼魚
準確度有九成以上,釣魚幾乎不失手每桿必中
還被老公小孩叫魚王
週末本來都要睡到中午,會為了早上起床買大頭菜而定鬧鐘
買了大頭菜之後每天關注商店的菜價,也是早上就起床看
看完還要進群組問有沒有好價,有的話就趕快飛去朋友家賣菜
沒有的話才會倒頭繼續睡
動森上辦的活動也絕不缺席,刷機票換美術品、藝術品
釣魚大賽、捕蟲大賽、萬聖節活動都玩好玩滿
俞斯廷、龍克斯來的時候還會出島去釣看看有沒有大魚或稀有蟲
誰家有妹妹就飛去摸,上網交換DIY方程式
因為倉庫空間嚴重不足,除了玩自己的帳號
還幫老公開了一個帳號來放東西
加上兩個小孩自己的帳號,有時候一天會玩到四個帳號
不可謂不瘋(大笑)
.
11月開始社團週年慶,對於上架,也是沈迷的XD
沒完沒了,沒日沒夜,上架找貨力大爆發
看到什麼好東西都想推薦分享給社友
倉庫黑洞裡也一直源源不斷地提供現貨讓我上架
電動什麼的都被擺一邊去了
上架到社友大呼吃不消社長快停手放過我的荷包
事後採買也是如痴如狂,刷爆N張卡
.
某人曾對我這種沈迷且癡狂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
反正最後都是不會再玩,現在這樣沈迷到底是為什麼?
前幾個月都不上架現在不睡覺一直上架到底是為什麼?
可否過點平衡的日子啊?
.
哎,當然是為了開心和滿足啊!
雖然最後總一天不會再玩這個遊戲
但現在認真投入的心情與開心興奮的感覺是不會消失的
就跟吃東西一樣,難道因為知道食物最後都會變成oo 所以一開始吃oo就好了嗎?(消音&亂舉例)
.
.
大家有沒有沈迷過什麼呀?來跟我聊聊吧^^
.
.
#12月每日發文_04
#補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