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臺大創創挑戰賽進入最終決選 兩百支挑戰團隊催生十大潛力新秀】
【2017年4月19日,臺北訊】隨傳統產業掀起創新潮,AI、VR、物聯網等新科技成熱門產業趨勢,創新創業已成全球引燃經濟動能的要角。然而在充滿挑戰的創新創業過程中,早期團隊從零到一的育成,其實是最容易失敗也最需要關注的階段,但往往受到的資源挹注最少。由臺灣大學創意創業中心(TEC)與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攜手打造首屆「NTU Challenge臺大創創挑戰賽」,是全台首個結合創新教育、團隊育成以及社會實踐的創業競賽,歷時超過半年賽程,號召將近千名熱血挑戰者動手解決社會議題,眾所期待的十強挑戰團隊強勢出線!而前五強團隊也即將在4月29日(六)與30日(日)兩日的「臺大創創挑戰賽高峰會2017」中揭曉。
臺大創創挑戰賽計畫協同主持人暨臺大創意創業中心李吉仁主任指出:「第一屆挑戰賽成果相當豐碩,且這次我們特別鎖定五大領域議題並開放全台挑戰者參與,希望號召更多有志年輕人起身加入挑戰者行列,動手解決問題。在初步召募挑戰者時,就有近千名挑戰者報名、超過兩百支團隊踴躍提出挑戰,比過去的競賽高出整整一倍。」在團隊組成部分,李吉仁老師也表示多數團隊都是跨校跨領域,且由學生及社會人士共同組成,具備新創團隊的人才多元性,而透過開放式參與,也讓全台有志參與新創的年輕人能夠有機會參與臺大打造的創新創業生態圈資源,形成良性交流。
除了團隊的開放與多元性,首屆臺大創創挑戰賽在六個月的賽程中,歷經三次營隊、多場工作坊、新視野論壇以及相關札實的課程,並結合臺大車庫、創新設計學院與產業界等資源,提供挑戰者們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挑戰賽非常感謝這期間有超過150位來自創新創業、領域專長以及技術端的業師、導師及評審傾囊相授給予團隊各面向的專業指導。
不少參賽團隊表示參加挑戰賽最大的收穫在於獲得跨領域不同專家的專業諮詢,透過每次與業師的對話及跟挑戰賽天使導師的交流,一步步釐清問題現況、看見更多面向的事實,有方法地將原本的創意點子轉化為真實的產品或服務,不僅為特定議題提供真實解方,也有信心未來能接受市場及消費者的考驗。也有團隊表示最有印象的課程是「轉化實踐階段」,透過業界資深前輩面對面指導,從中也點出不少團隊「從作品轉換成產品」過程的問題點,並指導如何透過prototype驗證及使用者回饋數據分析,來反覆修正作品原型,讓最後成品更貼近「讓市場買單的產品」,同時設定出產品或服務的第一個灘頭堡市場。臺大創創挑戰賽也觀察到,本次挑戰賽並非單純的簡報競賽,光有想法不足以讓團隊層層晉級,目前晉級前十強的團隊,依循挑戰賽六個月縝密的訓練過程及期間快速調整的團隊執行力,已經讓產品與商業模式稍具成熟樣貌,達到初創團隊該有的初始水準。
而經歷層層關卡、愈「戰」愈勇的十強挑戰者團隊,不僅在過程中展現優異的創意,將構想落地執行外,更能實際解決社會現存問題發揮影響力,前十強分別聚焦「永續環境」、「智慧生活」、「健康醫療」與「食品農業」四大核心議題,提出獨特創新解方:
▶ 健康醫療領域:迎接全球高齡化社會,帕金森、失智症等患者因手抖導致難以自行用餐,因此,SmartWare團隊開發智慧防震餐具讓震顫患者自行用餐不潑灑,重拾自信與尊嚴。而來自臺大醫院的急檢創意開發團隊,因想要優化醫療職場及檢驗品質與病人安全的問題,而開發血液試管混合器、結合醫療資訊系統及庫存系統之血液試管混合器,優化抽血採檢流程,減少重新對病人抽血的次數、護理人員重抽之時間消耗與面對病人解釋的壓力,除提升醫護服務品質外,也能間接減少護理工作負荷與醫療暴力事件。另一團隊Freshe Run則因應都市慢跑者遇到的空氣汙染問題,提出創新設計運動帽,透過流體力學設計,讓高速氣流在使用者面前打造一道隱形防護罩,阻隔外界的髒空氣同時提供濾淨的空氣,為都會跑者們打造優質運動體驗。
▶ 永續環境領域:來自一群對海洋懷抱熱情的團隊,無痕海洋針對海洋垃圾汙染發展出一個可以安裝在港內的垃圾蒐集器,能收集港灣中漂浮型態的垃圾。並利用裝置所收集到的垃圾進行分析,了解垃圾的來源及組成成分,透過大數據分析,掌握垃圾對於未來環境影響及破壞的趨勢,除了能減少海洋生物誤食及纏繞導致死亡的現象,對於居住在港邊的民眾,也會有更好的居住品質;另一個Urban Bee!團隊則聚焦在都市養蜂計畫,地球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農作物都仰賴蜜蜂的授粉行為來延續生長,但近年來蜜蜂因為農藥問題而大量消失,許多國家都在都會區推行都市養蜂的計畫,但仍侷限在特定玩家。在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使都市養蜂難以達成原來的目標。「Urban Bee!」透過產品及服務讓一般人也能毫無壓力的體驗都市養蜂所帶來的樂趣,在享受自己產出的琥珀色蜂蜜及五顏六色的花粉的同時,讓都市環境變得更好。
▶ 智慧生活領域:微思維斯團隊針對智慧生活領域中的「情慾科技」提出挑戰與解方,男女對情慾感知的不同,不少人希望能擁有更好的體驗。因此微思維斯團隊從女性角度出發研發時尚智慧穿戴,來提升情侶互動與生活品質,透過APP串聯並打造五感知覺,研發如觸覺、嗅覺、氣流刺激等感知科技,挑起大眾對於情慾市場的不同觀點。愛好旅行的OysterX團隊則打造一款讓旅行者可保存旅行記憶的APP。Cowabunga團隊則協助父母解決餵食副食品碰到的困難與不變,結合營養師、小兒科醫師的專業建議,推出使用冷凍真空乾燥技術的副食品。
▶ 食品農業領域:田中的白鷺鷥團隊發現台灣新農對於病蟲害管理的無能為力,無法面對田間多變的挑戰。因此為新農設計出整體植物健康管理規劃,為新農縮短這段摸索的時程,協助早日進入獲利的生產階段。另一綠色創意農業團隊,則利用啤酒廠回收的廢矽藻土,結合全世界第一利用啤酒麥粕與植物澱粉所開發的完全生物可分解材料,再利用綠色環保物理發泡技術,形成世界首創之生物可分解多孔隙材料,回收價值與創造的經濟價值高達數萬倍,年產值也上看數十億至百億元。
臺大創創挑戰賽十強挑戰團隊從不同切入點探討問題,致力使社會更美好,在鉅變的時代中展現創新人才該有的高度與智慧,也顯見創創挑戰賽豐碩的成果!而臺大創創挑戰賽將在4月29日(六)與30日(日)兩日的【臺大創創挑戰賽高峰會2017】畫下完美句點,當天除了將公布五強團隊以外,也邀請到前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台灣新創加速中心執行長 廖如圭以及阿碼科技創辦人 黃耀文三位重量級大師分享創新創業的新思維、新科技與新視野。另外也舉辦四大論壇主題,邀請到來自科技、醫療、社企、永續環境等趨勢專家及應用專家,包含Google董事總經理 簡立峰、Appier執行長 游直翰、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亮恭、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 紀維德等近20位專家共同跨界對談,帶領挑戰者們一同思索當前的挑戰與前進未來的方向!
想參與熱血沸騰的新創論壇盛會,請至Accupass報名:【臺大創創挑戰賽高峰會2017】
農藥管理人員訓練課程 在 有心肉舖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於營養午餐食材的安全性迫在眉睫,郭醫師認為關鍵點在於,「政府敢不敢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學童而硬性執法?」如果政府落實強硬開罰,業者自會尋求解決方法。
每天全台灣高中到國小的學生都要吃營養午餐,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這個話題,讓我們跟著郭醫師的腳步,一起來討論該如何改變成真。
【把關 #營養午餐 食材,政府是時候該硬起來了!】
營養午餐食材農藥殘留情況備受關注,10月6日農委會、食藥署、防檢局召開會議,預計研擬「植物醫師法」草案,也有意修改「農藥管理人員訓練辦法」,企圖改善田間用藥問題。我個人樂見其成,有總比沒有好,不過我認為台灣法規大部分已非常完善,重點必須放在「如何執行與落實」!否則訂下一堆標準,民間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政府則是想到才隨機取締,再多的法律也是白搭。
-------------------
問題一:二十年內,有可能讓植物醫師制度上路嗎?
九月初營養午餐驗出違禁農藥而引發各界討論,本事件是從農民的種植與生產過程衍伸而來。以專家角度來看,如果加強農民的認知與用藥習慣,透過專人正確診斷病蟲害、精準用藥,進而減少農藥使用,所生產的食材也就會合乎標準。
以上是理想狀況,但依照台灣立法程序,5年內能夠立法成功嗎?哪些系所能考執照?植物系或植病系?學校專業科目是否要對應增加?考試項目有哪些?如何開業?如何執業?
這些事項還牽涉到考試院、農委會、教育部、內政部等各部會,初估有好幾套法律需要訂定,包括整合相關單位與民間團體意見,加上正式立法訂定,是否需要再一個5年?等到所有法律具備齊全了,才開始要培養人才、訂定課程、考試項目等,會不會還需要一個10年?
再者,台灣公務執法人員嚴重不足,以我的本行獸醫制度來看,照理來說,每個合法畜牧場都需要有契約獸醫師坐鎮,提供動物用藥諮詢。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畜牧場買藥還是找藥品業務。
連單價比較高的肉品產業都是如此,蔬菜一公斤只要幾十元,會真的有人找植物醫師買藥嗎?加上必須支付處方簽費用,還不如直接找農藥行來得划算。
-------------------
問題二:農藥管理人員,是否真能協助農民正確用藥?
台灣一年平均使用1萬噸農藥,除了農民相互推薦使用,大多諮詢農藥販售廠商,但廠商的專業是否足以正確指導用藥?
依照「農藥管理人員訓練及管理辦法」,農藥行須聘請一名參與80小時農藥管理課程並取得執照的農藥管理人員,取得證照後要配合定期回訓,每年修4堂必修學分、五年40學分,未符合前項條件將吊銷執照。
透過這些課程訓練,真能協助農民正確的判斷用藥嗎?事實上,農作物會受到氣候、疾病、天災等影響,而且部分蟲害已對現行藥物產生抗藥性,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農藥行人員,也得反覆測試才能抓準用藥量。
當然農作物也適用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若由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員實際診斷,並與農民充分溝通,開立相關處方簽,可盡量避免上述問題產生,不過依結果論,目前農產品還是會出現禁藥、農藥亂用等問題,這是否代表農物管理人員形同虛設?連現在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未來多了「植物醫師」就能解決嗎?
-------------------
總結:以上所談的制度,從討論、修法或立法、執行,可能還得花上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改善問題。然而,現在營養午餐食材的安全性迫在眉睫,我反而想問政府,「敢不敢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學童而硬性執法?」
關鍵點:政府落實強硬開罰,業者自會尋求解決方法!
每當檢驗營養午餐食材時發現不合格,政府若能馬上嚴格開罰盤商,盤商自然要求農民必須符合規定,農民為了銷售也會找出解決方法,例如:尋求政府協助、諮詢農藥行等。
如果政府想替農民解決問題,卻只看到田間用藥情況,而沒有制約盤商,會導致盤商照樣用便宜價格進貨,最後農民基於成本考量,還是使用禁藥,很難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
-------------------
解決建議:
一、訂重法開罰「販賣藥物殘留超標農產品」的販售商
農業也是一門生意,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政府加強執法檢驗,只要驗出藥殘不合格,就立刻處罰販售商,販售商自然會要求供應商或農民,且會訂出處罰機制,農民種植成本上升,賣價也會隨之提高,盤商自然會跟政府或學校爭取更多預算,我們擔心的農藥殘留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二、政府規定營養午餐使用產銷履歷驗證食材
這是台灣唯一有溯源管理的制度,並且有第三方公正單位的驗證及抽驗,如果食材驗出有問題,第三方公正單位會被記點甚至吊照,為了生計,公正單位一定會嚴格執行。
-------------------
三、嚴格審查農藥行,不准販賣非法農藥
現今台灣已有法律嚴格規定,依照正常邏輯,台灣應沒人賣偽農藥、劣農藥,一般農民也應買不到才是。但以結果論來看,台灣農產品仍有禁藥被驗出,表示市場上依然有不肖廠商私下販賣。由於農民並未被列管,任何人都可種菜與販售,因此應該嚴格審查農藥的販售商與出貨記錄,若銷售違法產品,就應重罰。
-------------------
四、落實「植物醫師」深入田間管理
對的事情還是要做,也許這件事得花上20年才能落實,起碼是個好的開始,沒有踏出第一步,等於永遠在原地打轉。我認為的考量與立法順序請參考如下:
(一)確認植物醫師的必修科目
(二)哪些科系可以報考:植病系、植物系、農藝系、園藝系等
(三)植物醫師的工作內容
(四)「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增加「植物醫師」項目
(五)訂定合法農耕場標準,規定必須聘請植物醫師,用藥由植物醫師開立處方簽:
若無明確規定,最後植物醫師可能只剩諮詢作用。此外,也得考量植物醫師的薪水由誰支付?如果沒有讓農耕廠擁有更好的商業收入來源,只單純靠政府補助的話,這件事也無法永續經營。
農藥管理人員訓練課程 在 2022農藥管理人員資格訓練-農訓協會-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農藥管理人員訓練課程 在 【111年度農藥管理人員資格訓練】 第一周課程紀實| |農訓日常 的推薦與評價
因應會員單位的需求,農訓協會今年開始辦理 農藥管理人員訓練 ,第一週的 訓練 除了基礎的農藥法規知識、學員們也學習到農藥調配及農藥中毒急救等現場相當實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