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Hz Bike Fitting and Training品韜住持的分析值得參考!每次上他的功率課,總是細心觀察學員的踩踏姿勢,並且按照學員的程度與完賽目標調整課表內容與強度!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在騎車🚴也是騎乘表現相當不錯的市民選手,不是只讀教科書分析資料的線上教練!
大家都知道,運動表現除了平日是否有練習,還會根據當天的氣候、睡眠是否充足,補給策略、團隊合作⋯等產生變數,這些都是基本常識,不需要嘴啦!
有些人騎輸女生就森七七😠騎車真的不要跟女生比!也不要沒騎過就嘴別人!更不要沒證據就亂帶風向!這些只會突顯自己的無知與小心眼!好嗎?🤣
=================================
🌟你的踩踏可以跟小猴一樣順暢嗎? 談平路迴轉速的重要性🌟
恭喜一下 魏小猴 魏華萱 今年的一日雙塔破了PB 一個多小時,其實小猴原來的目標是21小時XX的~~~但也非常不錯了喔!!
小猴的訓練就是平常1-2天的功率訓練 再加上周末外騎訓練(西濱或是北海岸繞大圈),其實不多也不少,但是效率很高。
有些騎車上的問題不是光踩到功率,或是線上教練事後看紀錄數據就可以解決的~有些東西是必須現場觀察與修正,好比平路最重要的就是迴轉速的效率。騎不出迴轉速有很多原因,不是一直練就能解決的。好比說,車子上的原因可能有:FITTING設定、座高、扣片位置、曲柄長度..。人身上的原因可能是:髖關節活動度、筋膜緊繃程度、神經肌肉的活化程度...
有時候只要調整一下座高,迴轉速就自然而然出來了~但你的教練沒有發現真正的問題的話,可能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而此次小猴經過一番調整訓練後,平路的效能有大幅提升,這次雙塔平均迴轉踩在87RPM左右,算是非常有效率的了~(平路建議要90RPM附近)。只要迴轉還在,平路就不會太慢!另外,對於正確補給型態以及外騎的技巧我們也都有再三提醒。因此,可能提升成績當然也是必然的。
所以騎車的效率不是光踩功率就可以提升的,還有許多其他層面可以改善,當這些其他面向改善之後,騎車速度與功率自然也會跟著提升。有時候功率是一切的果,而首先你要先瞭解因是什麼?
同時今年另一位同學在西進武嶺提由於提升了迴轉速的效率再加上合理的訓練,也比去年快了76分鐘~我想他肯定也是作弊來的吧(笑~~)
#來看看小猴在最後一段的轉速是不是維持得很好呢
#迴轉順暢骨盆穩定
#平路的效率來自迴轉速
#RideHzBikeFittingAndTraining
https://www.facebook.com/amd.green/posts/10164210435510696
「迴轉順暢骨盆穩定」的推薦目錄:
迴轉順暢骨盆穩定 在 騎車有氧高迴轉時呼吸的疑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查到騎車有分立骨盆跟前傾式兩種騎法,兩個都能騎也都有利有弊。 ... 建議迴轉75以上,太慢的迴轉數身體容易歪七扭八的,核心不容易穩定。 ... <看更多>
迴轉順暢骨盆穩定 在 Redcord®紅繩動作控制— 內收肌群訓練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dduction)筋膜連結往上與 骨盆 底肌相連,往前/後被股四頭肌和腿後肌群等等包覆住,協助髖關節屈伸的動作,進而達到 骨盆 帶的 穩定 ;但它卻容易偷懶, ... ... <看更多>
迴轉順暢骨盆穩定 在 Re: [問題] 公路車新手屁股痛怎解? - 看板bicycle 的推薦與評價
車褲,坐墊,坐墊套.....
這三者的選擇和重要性,因為曾經自在行車店工作的緣故,常常被問到。
先說結論,合適坐墊一定是最優先的。
有合適的坐墊,車褲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坐墊套,很鳥,不建議買。
1.坐墊
自行車的人體工學,約莫是西元2000年後才漸漸普及的。
當年最大的問題是,女性很難入門自行車。
原因是女性的骨盆普遍比較寬,當年幾乎沒有比較寬的坐墊。
坐骨比較寬,需要寬坐墊,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面積和範圍。
20年前,我最先接觸的女性合人體工學坐墊是selle royal這個品牌,
後來FIZIK也開始有女性用坐墊。
同一時間specialized的BG系統也開始發展,注重人體工學和不同騎士間的差異。
大約2008年單車熱時,SQ-LAB坐墊的出現,開啟了量測坐骨寬度選擇坐墊的方式。
我應該是台灣第一批SQ-LAB坐墊的專業銷售,在這方面有心得。
SQ-LAB是測量坐骨寬,輔以騎乘姿勢,決定坐墊大小和寬度。
男性普遍的坐骨寬9~11cm,我自己是偏比較寬的12cm。
如果騎乘時的上半身比較低趴,可以選和自己坐骨一樣寬的坐墊。
像我騎乘姿勢比較挺,加上我坐骨又寬,那我就要選比坐骨還要寬的坐墊。
EX.我坐骨寬12cm
騎越野車,坐姿挺,12+2=14,那我就可以買14cm甚至是15cm寬的坐墊。
騎公路車,姿勢比較低趴,12+1=13,我可以買13cm寬的坐墊。
那問題來了,選寬的坐墊,感覺比較不會出問題。
寬坐墊有壞處嗎?
當然有副作用,太寬的坐墊,坐骨支撐面積夠。
但當你快速踩動,大腿可能會被寬坐墊給卡到,影響踩踏順暢度。
所以,也不是越寬越好,要考量高速踩踏時的順暢。
你想像自己坐一張椅子,如果你的坐姿很端莊,都坐的謹慎,
那就小板凳坐二分之一就好了。
倘若你想要舒服些,可以調整姿勢,選張大一點的板凳,
空間比較大,可以前後移動,大腿還有支撐。
但如果選太大張的板凳,可能會卡腿。
不過你問我的話,一般不是太專業的車友,你還是選寬一點好了。
坐的穩,坐骨有足夠支撐比什麼都重要。
高轉速踩踏的順暢度,進階車友比需要考量。
2.車褲
車褲的墊子,是用來緩衝和分散坐骨壓力的。
很多人屁股痛,就要人買車褲,我個人經驗是還是先看坐墊。
上面有舉一個板凳大小的例子,如果板凳很小,你屁股要坐很準才坐得住。
有個人說,你多套個椅墊,或是穿厚一點的褲子.....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車褲很有幫助是一定的,但車褲的功效,還是必須建立在坐墊合適的基礎。
如果你的坐墊不是太糟,那車褲可以幫助你騎更久。
倘若你的坐墊和坐骨間的關係很糟,那換車褲也幫不了你。
車褲是延緩疲勞的好物,但還是請先買個還可以的坐墊。
車褲有另一個好處是,因為緊身服貼,可以避免寬鬆衣物的磨擦問題。
=====人體工學的坐墊都很貴呀!=====
其實不然,發展20年的自行車座椅人體工學後,便宜的人體工學坐墊也大幅降價。
要平價好用的,買台灣大廠GIANT,千元有找。
而我自己的經驗,通常女性買女性專用坐墊,狀況都會改善很多。
但有一種坐墊,號稱男女共用,我個人是不太建議買這種男女共用的型號。
男女共用的型號,通常會比純男用的要寬一點,但比純女用的要窄一點。
如果和我一樣是坐骨比較寬的人,那乾脆買寬一點的就好了。
這邊推薦一款超便宜坐墊,這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人體工學坐墊,
好坐又寬,還短鼻頭設計不太影響踩踏。
重點是便宜好坐,不心疼。
selle royal candy,500元有找,這個價格根本就沒有對手。
我通勤車用的超開心,很推薦。
=====坐墊調整也是學問=====
坐墊調整是很重要的學問,因為牽扯到FITTING,這邊不方便細講。
只給幾個簡單的原則,更細更專業的,請另尋專業。
1.骨盆穩定
一個合適的坐墊,坐骨有支撐,坐墊高差不多.....
從騎士後方看,踩踏時骨盆一定是穩定的。
過高時,骨盆一定會有不正常的拉扯。
任何FIITING都要先有骨盆穩定。
2.坐墊高
自行車運動,坐墊會拉稍微比較高,無法在車子靜止時雙腳踏地。
但很多人都誤會,專業自行車運動,坐墊都要拉高。
事實上,過高的坐墊,對於騎士的負面影響很大。
反而,低坐墊高,負面影響還小得多。
所以坐墊高度,初學者要慢慢拉高。
屁股在座墊上,車子靜止時雙腳無法採地板,從這個高度開始慢慢拉高試看看。
很多人屁股痛,是因為坐墊高度太高,屁股根本坐不穩,骨盆過度晃動。
P.S
廠商沒有給我廣告費,我已經離開自行車零售業很久了,非業配。
這張500元的坐墊就很好坐了,我推薦這麼便宜好坐的,根本斷人財路。
萬一我發文後沒有音訊,請大家懷念我,謝謝。
不自殺聲明
https://tolu.tw/nosuicide.html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7.2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98801415.A.2E0.html
有量化數據,比較好挑選,減少失誤。
而且座墊套很容易鬆動,位置容易跑掉,屁股不好坐。
長時間累積下來,真的會很痛,不舒適。
這種可以靠穩定的迴轉數技巧,減少骨盆晃動,是可以練的。
不過好的迴轉,有時也是需要合適的坐墊才能達成。
FITTING的器材,坐墊和車鞋都是最先決定,很重要。
你有聽過去FITTING,不挑坐墊,要人先穿車褲去FITTING嗎?
不用糾結於男性最寬的坐墊,直接女用坐墊。
我的坐骨也算寬,也蠻喜歡女用坐墊的。
你所說的,乘坐時的坐骨意識,這個與核心力量沒什麼關係。
核心力量越好,可以維持更久的良好騎姿。
但,正確的坐骨意識,初學者也能掌握,
坐骨寬是很明確的量化數據,以我上面的例子,我坐骨12cm。
我不可能在坐墊寬10cm的坐墊上,找到良好的支撐點。
坐墊寬和坐骨寬度,坐墊寧可寬一點。
你所說的正確坐骨騎姿,使用坐骨的意識.....在寬坐墊上很容易實現。
坐骨有了支撐,才能繼續討論坐墊的舒適度。
往往討論坐墊的舒適度,會局限於坐墊的軟硬,
認為軟一點舒適。而這根本是錯誤的觀念。
真正的舒適坐墊,必須有足夠寬度支持坐骨,這是首要條件。
有坐骨支撐後,坐墊的發泡軟硬和矽膠,板型設計.....
能否有效分散壓力,又能保持迴轉順暢,這才是坐墊舒適要考量的點。
你所言的舒服坐墊,但坐感模糊,這是沒有把坐骨支撐放在最優先。
坐墊的設計,不會把支撐點做的太小,都可以前後移動來調整。
要自己坐看看,前後都試看看,感受一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