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很多年,也没有住到家属院,所以,逐渐习惯了一个人。
很多节日都淡了,甚至春节都习惯了他值班!
后来,生日,情人节等等,那种极度期盼,憧憬,还有畅想的小儿女情态在日复一日的孤独终耗尽,变成了浅浅淡淡。
去年的七月,那时还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整个人是懵的。
有两个穿军装的人每天陪我聊天,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安慰我。
其中一个每晚开解我,直戳要害,没有介意我的负能量满满。
我逐步走了出来,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以为我真的已经彻底放下,彻底走出来了。
直到这个中秋才发觉,第一次阵痛是接受他的离去!
第二次阵痛才刚刚开始,我要接受从此后平凡岁月里,任何节假日,万家团圆的日子,都是我和孩子两个人过!
而且,孩子还小,我得调节气氛,我得脸上带着笑,我不能愁云惨雾,我不能回忆往事。
他在时,我和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在吃的方面,孩子不吃,我们俩一起吃,吧唧吧唧,边吃边聊。
他的存在让我有一种同类就在身边的感觉,踏实,笃定。
虽然我们时不时吵个架,也有了一些嫌隙。
总体说来,我们属于一类人。
2) 现在,他不在了。
孩子口味和我不太一样,每当吃东西的时候,内心莫名感到失落。
从前从未想过,原来有一天有一个可以吃到一起的人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炖了一锅羊肉,凉拌了一个海带丝。
孩子回来吃了一碗米饭,不爱吃海带丝。
我一个人坐在桌前看着那盆海带丝,自己吃了一半。
往事潮水一般涌来,不敢想,怕自己一想,就陷入其中,被万丈波涛拍打......
退役军人事务部通知让开一张公婆仍然在世的证明,我给大姑姐说了,她很利索地答应了。
他去世后,组织上会每个月给一点钱,是指定给公婆的。
虽然不多,聊胜于无吧。
我好久都没和大姑姐联系了,他的突然离去让我们五脏六腑都疼。
大姑姐隔了一天就把证明发过来了,顺便问我和孩子还好吗?
我说我胆结石犯了,要做手术却不敢做的种种顾虑。
大姑姐急切地说,来我家,我照顾你。 我知道你太难了,可又有什么办法,爸爸妈妈和姐姐都老了......
是的,我闯过了第一次阵痛,接受了他不在的事实!
可我仍然要适应第二次阵痛,就是绵长岁月里,他是真的不在了,风霜雨雪都得我一个人担着。
平时忙碌着倒是没什么,能够真正从心底接受,可能直到各种节假日都坦然面对,一笑了之,才是真的接受了。
3) 得有多坚强,才能彻底修炼到无坚不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有时自己都迷茫。
有个朋友给我说,他有点抑郁了。
去医院测试了,轻度抑郁!
他由衷地说,觉得我很强大,这样的难关都能闯过来。
我叹了口气,笑笑,说,可能内心的责任和义务撑着,放不下,挺着,才到了现在。 我也有脆弱的时候,我没那么坚强。 我像个话痨一样和朋友事无巨细地聊天,负能量满满;像个神经病一样抖音买了两个玻璃碗,某宝也买两个玻璃碗,我到底要这么多玻璃碗干嘛? 谁知道呢。
我今天去做了一下头发,熬了三个多小时,烫了卷发,刘海也烫了一下。
出得门来,我对着理发店的镜子笑了笑。
我去市场买了羊肉和排骨,又买了红提和苹果一路拎回来。
骨子里可能继承了我妈的韧性吧。 我拎着东西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想起好多年前,我妈明明没什么事,却花费好几个小时化妆、打扮,然后上街。 她去街上逛一圈,买一袋瓜子,买一袋香蕉片之类的零食,回家的时候拎着一堆的菜,脸上带着笑......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我妈一定是有心事,她却没法说出来。
我爸是直线条的人,略自私,从不懂女人。
我和妹妹都还小,也不懂女到中年的孤独寂寞冷。
亲戚倒是很多,我妈算是嫁得最好的一个,她好面子,怎么肯对几个哥哥说自己过得不开心呢?
于是,她化妆,穿高跟鞋,逛街,买菜,一个人做饺子。
然后,叫上喜欢的朋友唱歌,打麻将......
4) 我终于懂她了。
懂我妈的欲言又止,懂她的心事重重,懂她的言不由衷。
只可惜,是在她去世四年之后。
记录完这些文字,心里舒服多了。
其实,我一贯讨厌热闹的呵。 我妈在时,无论什么节日都一大堆的亲戚在一起,我们家一个屋子打麻将,一个屋子下象棋,还有一个卧室一堆人在打扑克,客厅里是喝酒的一拨人,餐厅是摇骰子的另外一拨人。
我那时候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清静过日子呢?
前夫也是喜欢清静的人,我们俩在一起经常看电影,喝茶,有时晚上聊天到半夜。
等到他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我居然在黑夜的灯下忽然觉得从前真热闹,真好。
人,真的是会变的。
迷 之 炖 菜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军婚很多年,也没有住到家属院,所以,逐渐习惯了一个人。
很多节日都淡了,甚至春节都习惯了他值班!
后来,生日,情人节等等,那种极度期盼,憧憬,还有畅想的小儿女情态在日复一日的孤独终耗尽,变成了浅浅淡淡。
去年的七月,那时还沉浸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整个人是懵的。
有两个穿军装的人每天陪我聊天,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安慰我。
其中一个每晚开解我,直戳要害,没有介意我的负能量满满。
我逐步走了出来,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以为我真的已经彻底放下,彻底走出来了。
直到这个中秋才发觉,第一次阵痛是接受他的离去!
第二次阵痛才刚刚开始,我要接受从此后平凡岁月里,任何节假日,万家团圆的日子,都是我和孩子两个人过!
而且,孩子还小,我得调节气氛,我得脸上带着笑,我不能愁云惨雾,我不能回忆往事。
他在时,我和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比如在吃的方面,孩子不吃,我们俩一起吃,吧唧吧唧,边吃边聊。
他的存在让我有一种同类就在身边的感觉,踏实,笃定。
虽然我们时不时吵个架,也有了一些嫌隙。
总体说来,我们属于一类人。
2) 现在,他不在了。
孩子口味和我不太一样,每当吃东西的时候,内心莫名感到失落。
从前从未想过,原来有一天有一个可以吃到一起的人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炖了一锅羊肉,凉拌了一个海带丝。
孩子回来吃了一碗米饭,不爱吃海带丝。
我一个人坐在桌前看着那盆海带丝,自己吃了一半。
往事潮水一般涌来,不敢想,怕自己一想,就陷入其中,被万丈波涛拍打......
退役军人事务部通知让开一张公婆仍然在世的证明,我给大姑姐说了,她很利索地答应了。
他去世后,组织上会每个月给一点钱,是指定给公婆的。
虽然不多,聊胜于无吧。
我好久都没和大姑姐联系了,他的突然离去让我们五脏六腑都疼。
大姑姐隔了一天就把证明发过来了,顺便问我和孩子还好吗?
我说我胆结石犯了,要做手术却不敢做的种种顾虑。
大姑姐急切地说,来我家,我照顾你。 我知道你太难了,可又有什么办法,爸爸妈妈和姐姐都老了......
是的,我闯过了第一次阵痛,接受了他不在的事实!
可我仍然要适应第二次阵痛,就是绵长岁月里,他是真的不在了,风霜雨雪都得我一个人担着。
平时忙碌着倒是没什么,能够真正从心底接受,可能直到各种节假日都坦然面对,一笑了之,才是真的接受了。
3) 得有多坚强,才能彻底修炼到无坚不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有时自己都迷茫。
有个朋友给我说,他有点抑郁了。
去医院测试了,轻度抑郁!
他由衷地说,觉得我很强大,这样的难关都能闯过来。
我叹了口气,笑笑,说,可能内心的责任和义务撑着,放不下,挺着,才到了现在。 我也有脆弱的时候,我没那么坚强。 我像个话痨一样和朋友事无巨细地聊天,负能量满满;像个神经病一样抖音买了两个玻璃碗,某宝也买两个玻璃碗,我到底要这么多玻璃碗干嘛? 谁知道呢。
我今天去做了一下头发,熬了三个多小时,烫了卷发,刘海也烫了一下。
出得门来,我对着理发店的镜子笑了笑。
我去市场买了羊肉和排骨,又买了红提和苹果一路拎回来。
骨子里可能继承了我妈的韧性吧。 我拎着东西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想起好多年前,我妈明明没什么事,却花费好几个小时化妆、打扮,然后上街。 她去街上逛一圈,买一袋瓜子,买一袋香蕉片之类的零食,回家的时候拎着一堆的菜,脸上带着笑......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我妈一定是有心事,她却没法说出来。
我爸是直线条的人,略自私,从不懂女人。
我和妹妹都还小,也不懂女到中年的孤独寂寞冷。
亲戚倒是很多,我妈算是嫁得最好的一个,她好面子,怎么肯对几个哥哥说自己过得不开心呢?
于是,她化妆,穿高跟鞋,逛街,买菜,一个人做饺子。
然后,叫上喜欢的朋友唱歌,打麻将......
4) 我终于懂她了。
懂我妈的欲言又止,懂她的心事重重,懂她的言不由衷。
只可惜,是在她去世四年之后。
记录完这些文字,心里舒服多了。
其实,我一贯讨厌热闹的呵。 我妈在时,无论什么节日都一大堆的亲戚在一起,我们家一个屋子打麻将,一个屋子下象棋,还有一个卧室一堆人在打扑克,客厅里是喝酒的一拨人,餐厅是摇骰子的另外一拨人。
我那时候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清静过日子呢?
前夫也是喜欢清静的人,我们俩在一起经常看电影,喝茶,有时晚上聊天到半夜。
等到他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我居然在黑夜的灯下忽然觉得从前真热闹,真好。
人,真的是会变的。
迷 之 炖 菜 在 Jane黄明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同凡飨】中国国宴上的淮扬菜讲究精湛刀工,不仅刀工精细,菜品形态精致更是享誉天下。来自江苏南通的王宏建,曾学习这门厨艺,特别在节目中展现刀功,烹煮精细清鲜的大煮干丝、文思豆腐以及清炖蟹粉狮子头。
而要追溯淮扬菜的发源地,更不能错过"水韵江苏"的醉人景致。这里不仅有历史上与长城齐名的京杭大运河,还有江南最迷人的园林艺术,江苏每一座城市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不同凡飨》第8集,让我们跟随主持人黄明慧与嘉宾王宏建,一起品一品碧螺春,大啖淮扬菜,畅聊江南之美。
▌出品: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制作:访问The Interview
▌合作支持: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中国餐饮业协会
▌媒体支持:畅游行
【看节目 送奖品】
记得一定要把节目看完哦~因为每一集我们有总值超过RM2000 的餐券,以及一份为期1年的《畅游行》月刊杂志(共12期)要送给你哦!
参加规则:
1. 关注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面子书或“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
2. 按赞并分享此视频(记得要将帖子设为公开哦!)
3. 到“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面子书或“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
a)节目里提到的大煮干丝、文思豆腐、清炖蟹粉狮子头属于哪一种菜系?
A. 淮扬菜
B. 川菜
b)有机会我想到江苏旅游,因为......(不超过120字)
**参赛截止日期为5月19日午12时
#旅游 #美食 #文化 #家乡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访问TheInterview Jane黄明慧 #黄明慧 #王宏建 #江苏 #淮安 #扬州 #淮扬菜 #京杭大运河 #瘦西湖 #江南园林 #大煮干丝 #文思豆腐 #清炖蟹粉狮子头 #水韵江苏
It not only has an excellent cutting skill but the dishes are also well-known for the outstanding presentation Wang Hongjian from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once learned this culinary art. Therefore, he especially showed his cutting skills in the show, cooking ‘Dazhu gansi’, ‘Wensi tofu’, and stewed pork balls with crab roes.
If you want to trace the birthplace of Huaiyang cuisine, you can't miss the intoxicating scenery of "Charm of Jiangsu". There is not only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which is as famous as the Great Wall in history but also has the most fascinating garden art in Jiangnan. Every city in Jiangsu exudes its unique charm!
In the 8th episode of ‘Taste of Home’, let us follow the host Huang Minghui and guest Wang Hongjian to drink Biluochun and eat Huaiyang dishes while talking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Publisher: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Producer: The Interview
▌Supported by: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 Kuala Lumpur and Selangor Chines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KASCRA)
▌Media Partner: Travellution Singapore
[Watch & Win Amazing Prizes!]
Remember to finish viewing the show because we have cash vouchers worth up to RM2000 and a Special Prize of a complimentary one-year subscription to “TRAVELLUTION” for the lucky winners.
Eligible participants are to follow and complete all the steps below:
1. Like and Follow the Facebook page of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Facebook or follow the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of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2. Like and Share the event post of video on Facebook (Edit Audience > Select
Privacy > set as “PUBLIC”)
3. Leave a comment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below on the Facebook post or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of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a) The dishes mentioned in the programme, such as ‘Dazhu gansi’ , ‘Wensi tofu’, and stewed pork balls with crab roes, belong to which type of cuisine?
A. Huaiyang cuisine
B. Sichuan cuisine
b) Given an opportunity, I wish to travel to Jiangsu because ...... (no more than 120 words).
* * The deadline for entry is 12:00 noon on May 19, 2021
Entry Deadline: May 19 (Wed), 12PM.
Attention please:
1. There are a total of 21 lucky winners will be selected in each episode. 20 of them will be rewarded a cash voucher worth RM100 each, and a (one) lucky winner of Special Prize will be rewarded a complimentary one-year subscription to "TRAVELLUTION" magazine;
2. China Culture Centre in Kuala Lumpur reserves all rights to change, amend, terminate, delete or add to these event terms & conditions without prior notic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