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十四行◎楊牧
一 澤中有雷
是誰心中愀然轉動,髣髴
埋伏的是電?洪流到此
注於無底——涓滴
點點是憂傷之華
如蚊蚋負朝夕木槿於
透明的翅膀遂閃過水面
而反影正加速激盪,以
慾望為圓心,期待天明:
這裡是一切動靜的歸宿
千山萬壑的起源,宇宙
和我的脈搏同步操作
大鵬在鼓翼,鷦鷯搶飛
魚蝦朗聲排水,無限層次的
彩虹沛然交疊:澤中有雷
二 利涉大川
斷然是它
蜿蜒切過高原。黑土之下
岩層釋放著力,剛與柔
交會,火光迸發如齒輪衝突
又如唇舌澌濺未央之夜
吸吮於醒與睡纏綿的
窗口,黑土以上猶見
一片豔紅病黃的——渾沌
床褥裡已繁殖了遠古的稷
新苗漫延到你的脊樑
逐漸接近它蓄勢待發的
據點,燐光冷肅跳動
張起滿天預言,繾綣來
往:利涉大川
--
詩人許嘉瑋賞析:
楊牧此詩寫於1987年,收入《完整的寓言》詩集。一題二式,分別取自《易經》「隨」卦象辭:「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及出現在不少卦辭中的套語「利涉大川」。譬如水天需、風雷益、天火同人、風澤中孚、山風蠱諸卦的卦辭都曾出現。「隨」卦有依循順從之意,利涉大川則透露出積極跨越險阻的冒險精神,二者看似牴觸,卻可融合統一,如《易經》藉陰陽二爻的調配,建構對宇宙的認識及人情義理的思索。本文以為,楊牧透過詩作為仲介,展現創作意識與選用典故、景象的迎拒和張力。
《易》的本質向我們揭露自然界的萬物彼此相關,又透過具體物象嘗試印證超乎象外的某些思維與真理。若能圍繞文字所揭示之物象反覆探索、梳理背後可能的各種指涉,則可在知識性的框架外,感應相異個體的生命情調。正如《完整的寓言‧後記》,楊牧提到自己對詩創作的看法:
我不希望我一首完成了的詩只能講一件事,或一個道裡。惟我們自己經營,認可的抽象結構是無窮盡的給出體;在這結構裡,所有的訊息不受限制,運作相生,綿綿亙亙。此之謂抽象超越。詩之有力在此。(《楊牧詩集III》,頁495)
仔細推敲〈易十四行〉,其中確實蘊藏不少向外延伸意義的典故,澤中有雷和利涉大川恍若開啟想像的引子。從行動者的角度,澤中有雷偏向靜態,利涉大川則有較強烈的位移感。若從意象出發,平靜的大澤有雷,是靜中有動,而跨越流動的水看似動態,卻又必須小心謹慎,屬於動中有靜的描摹。澤中有雷是對「隨」卦的整體形容。因《易經》每個卦本由上下二卦組成,澤是動態的水靜止凝聚而成的湖泊沼澤,屬性為陰,有包容接納的特質,雷則為震動、暢達之意,屬性為陽,是偏向動態的意象。依循宇宙本質的自然流轉,萬物運行的規律便在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澤中有雷〉一詩的後半,詩人將層次抬高到宇宙,最後幾句的大鵬、鷦鷯、魚,很難不令人聯想到《莊子‧逍遙遊》的典故。《莊子》對小大、名實、朝夕、有用無用等二元結構的討論是放在消解對立的前提下展開,水面下的鯤魚突破界線而成為飛往南冥的鵬鳥,是什麼讓累積轉化成為可能呢?
當我們將目光轉向承上啟下的第八句,楊牧以「慾望」作為十四行結構的圓心,析解出人我共感的無限層次,慾望即宇宙生成的動力。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探索世界與自我的潛在驅力。若讀者願意接受這首詩帶有對詩歌創作慾望的執著渴求,那麼共鳴共感的宇宙,萬物的變化,時間的更迭,想像的虛實和被觸動的愀然內在,放在創作過程裡,好奇心(慾望)無疑讓神思處於馳騁逍遙的狀態。以此解讀「宇宙/和我的脈搏同步操作」,似乎同樣可以說明創作的完整心歷路程。故本文以為詩中慾望更接近探索、書寫宇宙萬象的衝動與好奇。與雷電相比,人類的「心」何其渺小?一如洪流對無底深淵只是涓滴,蚊蚋背負的木槿花開落於朝夕更迭的無窮時間。無數極大與極小的對比,各種虛實、正反透過映射兩端的水面,達成某種和諧。從詩句一開始的砰然,歷經躊躇或渺小自我的認知,到最後憑藉的創作慾望的驅使,臻於某種鼓動而充滿色彩的喜悅。動靜的歸宿和生命的起源,無非一首詩的完成。
其次,澤中有雷只是〈易十四行〉的前半,後半與之相呼應的是利涉大川。以河川比擬時間,廣為人知的例子難以勝數,而面對流動的時間,幾無一物可以暫留,文字卻能穿梭其間,優游於古今之間。於是開篇的「斷然是它」假如便是大川,則作者彷彿與孔子並肩在川上看悠悠時間流過。然而時間終不可逆,單向流逝後,誰也無法回到過去見到孔子。何況,「它」若等同奔流之河,那麼內容描述「它」沿途行經各種事物,並在倒數第四行出現「逐漸接近蓄勢待發」這樣的句子,顯然不是描寫大川。然而「它」又位居開啟全詩的位置,於是推斷利涉大川應當與澤在雷中一樣,屬於對創作情狀的描摹。又如河流與高原、黑土與岩層等意象各自代表的柔與剛,以及同樣以二元結構出現的唇與舌、睡與醒、遠古的稷與新苗等,意象間微妙的競合張力,在楊牧筆下是以交會、衝突、纏綿的姿態出現。同樣是繼往開來的第八行,詩人以渾沌二字意圖統攝所有看似悖反的存在,結構上頗值得推敲。而最後兩句的分行同樣耐人尋味:繾綣來的來作為後綴的修飾,彷彿在殷殷呼喚,從起初的接觸、磨合到融洽,最後則發出邀約,與之共同跋涉渡過眼前的大川。假設此一詮釋得以成立,那麼收束於利涉大川四字,便可看成是以書寫對抗時間。一方面可以往回溯及曾蜿蜒過的人事時地物,一方面又彷彿預言能直指未來,面對各種素材的詩人即靈視的祭司,揭示宇宙的奧秘,以詩之力。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易十四行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許嘉瑋
逍遙遊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逍遙遊 ◎#周夢蝶
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 ——莊子
絕塵而逸。回眸處
亂雲翻白,波濤千起;
無邊與蒼茫與空曠
展笑著如回響
遺落於我蹤影底有無中。
從冷冷的北溟來
我底長背與長爪
猶滯留著昨夜底濡濕;
夢終有醒時——
陰霾撥開,是百尺雷嘯。
昨日已沉陷了,
甚至鲛人底雪淚也滴乾了;
飛越啊,我心在高寒
高寒是大化底眼神
我是那眼神沒遮攔的一瞬。
不是追尋,必須追尋
不是超越,必須超越——
雲倦了,有風扶著
風倦了,有海托著
海倦了呢?堤倦了呢?
以飛為歸止的
仍須歸止於飛。
世界在我翅上
一如歷歷星河之在我膽邊
浩浩天籟之出我脇下……
--
◎作者簡介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0年生,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後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發表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作品受佛法影響,喜愛用典,並以自我靈魂為起點,引禪意入詩,感悟現實的真諦。2014年5月1日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享壽94歲
--
◎小編夏宴久賞析
本詩取材自莊子的〈逍遙遊〉,周夢蝶以文字勾勒出一幅寬闊的意象,和一隻衝天高飛的巨大鵬鳥,詩中充盈著一股沖天的逍遙之感,彷彿帶著讀者和鵬鳥一起遨遊天際、遊於詩建構的世界。
首段開篇,詩人就鋪排出了逍遙遊的圖景:絕塵而逸的鵬鳥,回眸所見是翻湧的雲海與波濤,起手就將詩擡向高飛的境地;接著第二段,詩人將鏡頭拉近,近至鵬鳥的背與長爪,甚至可以看見其上濕潤的水氣,彷彿觀看的人此刻也隨著鵬鳥,一同高飛而上,然後,隨著「陰霾撥開」、「飛越啊,我心在高寒」,彷彿衝破了雲層,緊接著第四段以連鎖的句子,將詩中的情緒與意志不斷推高,尤其「必須超越」一句後的破折號彷彿完全伸開的雙翅,又彷彿奮力飛高時那向上衝去的身影,然後在末尾以問句逐漸收勢,就像飛入了平穩的高空,接以最後一段,全詩的氣勢在此處收束、凝鍊,依然蒼勁遼闊,卻又有悠長之感。
周夢蝶引入了古典的題材與意象,以現代詩的口吻傳述出來,卻又不失其韻味與氣勢,是一首值得細細品味的詩作。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歐峻名ming_0919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4/20190402.html
逍遙遊賞析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經有一個年代,我們聽大量的西洋歌曲,或者翻唱西洋或日本的流行歌曲,創作人也忍不住問,有沒有可能寫一點屬於自己的歌呢?
以詩入歌,致敬曾經的革命年代
曾經有一個年代,我們聽大量的西洋歌曲,或者翻唱西洋或日本的流行歌曲,創作人也忍不住問,有沒有可能寫一點屬於自己的歌呢?
余光中先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詩詞,其中又以「鄉愁」為主題的作品尤是廣為人知,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和文化象徵。
他聽著當時美國百花齊放的搖滾樂章,將內心的不平與相思,藉由文字的力道宣洩出來...
如果說,楊弦的歌曲帶動了民歌運動的創作熱潮;那麼,余光中的詩篇,絕對是造就這些主題曲的最大功臣。
熱血會令人懷念,遺漏的輝煌歲月更值得補齊。
那一抹熟悉的清瘦身影,一定可以感動你!
紀錄片映後
導演 #陳懷恩 與主持人 #李偉文 一起來賞析一代偉大詩人 #余光中 的一生。
完整內容:
📌 6/24(日) 上午7:00/中午13:30/晚上20:00
大愛二臺(MOD99台)
👉👉👉 《他們在島嶼寫作-逍遙遊》
線上收看:http://www.daai.tv/daai-web/live/hd.htm
#大愛電視 DaAi TV #大愛全球新聞 #似水華年華人紀錄片精選
#余光中 #陳懷恩
逍遙遊賞析 在 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 ... 的推薦與評價
莊子逍遙游(四) 原文(四)...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四) ... <看更多>
逍遙遊賞析 在 逍遥游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