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特別是男人,由於偏向逃避型依戀障礙,即使表面上一直在追求伴侶,但伴侶關係的壽命,卻維持不久,往往撐不過一年兩年。
所以就必須面臨再找新鮮伴侶的過程,雖然表面上給人家花花公子的形象感覺,事實上,他們害怕親密,害怕長期關係,原因可能來自他們在童年時期,根本沒有獲得穩定和關注的長期陪伴關係,或者在非常小的時候,就被剝奪情感依戀需求,只能在內在孤單和寂寞的靠自己長大。
就算他們渴望有情感關係,但無能和人情感交流和親密的情況下,追求情感關係的過程,反而有如"上癮"般的,是在追求刺激和迷茫的興奮感。但一旦關係進入到穩定發展期,柴米油鹽醋茶,以及生活的衝突和磨合,就是他們亟欲擺脫,甚至厭惡的所在。
當然在內在的狀態,可能並未真正準備好成為成熟的大人,對情感的態度,自然也比較像兒戲,如找玩伴一樣,重點在好玩,而不在經營關係。
#這兩日的社會新聞,男女關係的情變又躍居關注焦點了🤔
#感情關係不簡單啊!要有意願克服和共同面對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17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t7p_NOd-6A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這兩日的社會新聞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17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t7p_NOd-6A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針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月煽動暴徒衝擊國會的彈劾案,在參議院中未能定罪,令特朗普成為美國史上唯一兩次避過彈劾的總統。在參議院本月13日的投票中,有57張贊成票,未達到定罪門檻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67票),有7名共和黨議員倒戈贊成特朗普有罪,引發了共和黨內部的爭議。而仍有43名共和黨參議員反對彈劾特朗普,反映美國社會的黨爭撕裂依然嚴重,特朗普的基本盤仍穩固,美國政治要走出撕裂的死局還遙遙無期。
蘋果頭條
警方周一(15日)拘捕一名男子,指他在去年7月1日「港版國安法」生效後,涉嫌觸犯分裂國家罪,暫未被落案起訴。據了解,被捕男子被指涉及早前協助12港人離開香港,去年10月已經被拘捕過一次;有消息指涉及被捕男子的指控包括提供資助及安全屋。12港人去年底被深圳鹽田人民法院判刑後,內地官媒報道指「偷渡案」涉及「上家」的安排,策劃組織從香港偷渡台灣,香港警方表示會繼續調查。案中廖子文及黃臨福兩名未成年港人,已押解回港,其餘10人正在內地服刑。
東方正論
鼠去牛來,疫情似有放緩,昨日新增8宗個案,連續兩日確診單位數,政府隨即宣布有條件放寬抗疫禁令,惟需要裝設「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多個行業可以重新營運,對商戶無異是難得的好消息,然而委實來得太遲。百業經過一年疫情摧殘,經營慘淡,部分行業更被勒令關門多時,錯過了聖誕新年旺季,然後又糟蹋了農曆新年黃金檔期,預計新春過後將出現倒閉潮。社交距離措施實施超過兩個月,政府終於肯「放生」商戶,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宣布,明日即年初七起,食肆可放寬至4人一枱、晚市堂食延長至晚上10時,其他限制維持不變。
星島社論
港股牛年首個交易日牛氣沖天,因本地疫情受控,買盤不斷湧入藍籌地產股,一度推升恒指六一九點至三〇七九三點,刷新二〇一八年六月中以來新高,收造三〇七四六點,勁升五七三點,六日累升一六三三點;科指紅盤高收兼破頂,收市漲百分之二點七報一〇六九四點。雖然北水要本周四(18日)才回歸,港股交投依然活躍,總成交額二一九七億元。投資界對後市樂觀,料上半年有望挑戰三萬三關。投資者憧憬本地疫情受控,「清零」目標更進一步,年初七起港府將放寬社交限制措施
經濟社評
在港府正籌謀下月開始接種疫苗之際,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昨建議緊急使用科興疫苗,意味下月將有兩款疫苗可接種。政府當前急務是盡快全方位做好疫苗宣傳工作,讓市民掌握疫苗正確資訊,提供誘因,並將接種安排的每個環節做得到位,務求高效和清晰,才有望增加市民接種的信心。在專家委員會要求下,科興過去幾天向港府提供進一步資料,委員會昨天再開會研究這些新數據,指科興推薦在接種第一劑疫苗,28天後再打第二針,製造抗體情況較好,令有效率由50.7%增至62.3%。
這兩日的社會新聞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2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lhuXWVDmqKU
明報社評
本港疫情遲遲未能斷尾,有關強制病毒檢測的倡議,最近愈來愈多人討論。疫情爆發大半年,發展規律至今已頗為清晰。新冠病毒隱伏社區傳染力強,防控措施稍一鬆懈,疫情就會反彈,寄望疫苗有如望天打卦,為了避免社會再受折騰,加強防控力度在所難免。現實證明,病毒檢測只靠自願,無法及早發現隱形病人,若要正本清源,實現疫情「清零」,適度範圍、恰當力度的強制檢測有其必要。疫情防控措施只應考慮公共衛生角度,不應攙雜政治,無論病人、醫生或一般市民都要有大局意識,當局應盡力說服公眾接受合理合度的強制檢測,社會亦要面對現實,認真思考是否還想無止境在疫情迴圈中不斷打轉。
蘋果頭條
去年港人反送中,竭力奮鬥,但隨着王婆婆與12港人先後身陷內地看守所,也許我們與一河之隔的看守所群,距離並不遠。曾經進出深圳看守所、在內地服刑的港人接受《蘋果》專訪,剖析深圳看守所的架構,爆出看守所內種種黑幕:「有錢就有特權,你有權有勢有關係,做乜都可以。」內地法律容許拘留期限多次延長,人權組織都指,中共為達至定罪,在看守所嚴刑逼供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現在,當局已不甘只於看守所這個還有規例的地方用刑逼供,「指定監居」是他們愛用的新手段,「看守所已經不夠中共來折磨人」。
東方正論
香港號稱法治之區,亂拋垃圾也要罰款1,500元,偏偏在西貢非法發展土地牟取暴利,執法部門居然聽之任之。繼本報揭發相思灣村村霸在上址興建無滿意紙的「神秘丁屋」,以及丁屋外有違建道路後,疑有人食髓知味,霸完陸地霸落海肆意斂財,詎料地政總署不僅沒有嚴正執法,甚至動用公帑派員「執手尾」移除霸路貨櫃,百般呵護,令人側目!更耐人尋味的是,違建道路旁再有4幅位處自然保育區的土地遭發展商購入,是否有人「賊佬試沙煲」謀先破壞後發展,呼之欲出,港府還要裝聾扮盲到何時?
星島社論
「螞蟻(6688)熱」繼續籠罩全城,昨日進入次日招股階段,中銀香港(2388)罕有公布借出約一千億元孖展,令兩日累計暫錄近三千八百八十四億孖展,超購逾一百一十五倍。當中,除中銀借出千億孖展外,滙豐銀行共接獲逾九百三十億元的孖展申請,人均認購逾一百三十一萬元。今日螞蟻將截孖展,但有證券行昨申請人數就已創新高,螞蟻有望超越工商銀行(1398)成為本港歷來最多人認購的新股,有機會超過一百萬人熱捧。本報綜合十三家證券行及兩家銀行,螞蟻踏入次日招股,兩日合共錄得孖展額約三千八百八十三億七千五百萬元,相當於公開發售三十三億四千一百萬元,超購逾一百一十五點二倍。
經濟社評
近日市民熱議話題莫過於螞蟻集團 (06688) 上市,研究如何全家總動員增加中籤機會,海外資金也不斷湧入爭相認購,反映新經濟股吸金力強,也彰顯香港縱受反修例風暴衝擊、世界局勢急變情況下,香港作為國際集資窗口角色不單沒有削弱,反而造就了新機遇,香港宜趁機展示新的獨特角色,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螞蟻以A+H形式同時在內地和香港招股,集資逾2,670億元。在港首兩天錄得逾3,634億元認購,料最終有逾100萬人認購,成為史上新股集資王。
這兩日的社會新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清潔工某程度上跟與醫護一樣,走在抗疫最前線。入行超過15年、本身是泰國人的公廁清潔工蓮姐,面對裝備不足,依然謹守崗位,她每天工作繁多,拖地、洗廁所、換廁紙、倒垃圾等,有時因為公廁的沖水系統失修,要靠她人手沖廁。「每隔20至30分鐘,就要檢查一次廁所,拖地和沖廁。」武肺爆發,公司更要求她每兩小時在廁所四周噴一次漂白水。
蓮姐的工作環境屬於高風險,但這兩個月,外判公司都沒有派發足夠口罩,她堅持不重用口罩,而是託女兒去泰國購買,或者靠「女工會」的幹事們落區派發,這一天她戴着的正是工會派發的橙色口罩,而休息室抽屜裏面還剩下5個,「以每天下午就要更換來計算,夠用兩日左右。」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果籽 #清潔工 #口罩 #外判 #公廁 #泰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