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於 民主進步黨
https://www.facebook.com/dpptw/posts/10157565448771058
------
蔡英文!不要再「擴建中火」!
呼籲中央放手,增燃氣前要拆燃煤機組,改善空污
蔡英文和林佳龍都說要改善空污問題,卻火力全開,一直擴建中火。現在好不容易卡著中火燃氣機組已超過460天,大夥都說卡得好,台中市民都說為了健康應該卡。蔡總統不能把「空污議題」當作政治口號,#把中火當作政治籌碼。
增氣、減煤、減空污一向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總統府的用電量是也都是台中火力發電,台中的電量都又不只是台中人用的,科技大廠的工業用電,稅收都是中央收走。台中 #新燃氣機組,然後再開始調漲電費,不是兼顧用電穩定,改善空污最好的方法。
❌蔡英文說:先蓋燃氣機組,再評估燃煤要不要退場
✅事實上,通霄電廠也先拆過,老舊機組不拆還要狂排碳,反正蔡總統跟王部長都說供電無虞,那到底為什麼就是不拆燃煤,在怕什麼?啟用燃氣機組,燃煤不拆,繼續燒,達到改善空污的目的嗎?
更何況,最大作的火力發電廠在台中,還是以後台中火力場發的電只能給台中人用?政府如果先拆除燃煤機組再建新的,新建時間也需要超過三年,#會造成中部電力缺口。但是你又說不缺電,到底....是在哈囉!
台中燃氣機組已經通過環評一年多了,我們呼籲蔡總統,回應台中市民希望把中火舊機組關掉的新生。早一天拆燃煤,就早一天有燃氣,蔡英文總統應該要為人民的用電需求及環境保護取得平衡,讓電力供應更穩定,減煤也減空污。不然你的能源政策都騙了六年了
通霄電廠 擴建 在 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通霄電廠擴建 #環評會議 】資訊分享
#通霄 、 #苑裡 鄉親們都十分熟悉的 #通霄電廠,目前正規劃進行擴建。依照法規,這件開發案必須在 #環保署 通過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而由 #環評委員 組成的 #專案小組,也即將在本週五(10/30)上午10點,於環保署召開初審會議。
本次計劃預計新建5部發電機組及相關設施,並鋪設2條長度約56公里的 #海底輸氣管,連接臺中港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與通霄電廠。品安在此邀請所有通苑的朋友們,屆時一起來關心這件地方上的重大開發案!
📍會議直播連結:
https://epa.hievent.hinet.net/live?live_id=986
📍#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 環境影響說明書:
https://eiadoc.epa.gov.tw/EIAWEB/11.aspx?hcode=1090821A&srctype=0
#請大家告訴大家
#苗栗縣議員陳品安 #提醒您
通霄電廠 擴建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供電政策與計劃從規劃到落實,動輒要5-10年,甚至不少規劃是「不可逆」;蔡英文不能考慮2024年卸任時供電不出問題即可,對現在已浮現的問題,還是該及早檢討修正。>
經濟部規劃的所謂六大電力開發計畫包括:興達燃氣機組改建、中火新建燃氣電組、協和電廠改建、大潭電廠擴建、通霄電廠更新、通霄電廠第2期更新等6項計劃,總計要投入6814億元,預估增加電力裝置容量1823萬瓩,計劃時程則訂在2023年前陸續商轉。不過,這6項計劃中的前3項都因環評或地方政府等因素而「卡關中」,等於新增電力計劃中超過一半延誤,其影響可能不僅是嚴重而已,甚至可能是「致命」。
這些規劃中的新增電力,不僅僅是因應未來新增的用電需求,也不僅要用來填補未來5年內就要完成除役的核二、核三共390萬瓩的核電,同時也要取代許多老舊、污染嚴重、需要除役的火電機組(如基隆協和、高雄興達的舊機組)。不難想像,如果有一半延誤無法如期完工,代表可能產生的電力缺口問題會有多大。
事實上,問題不僅是新規劃的供電進度問題而已,這些電力計劃全部是火力發電,雖然有一部份是取代原先的煤電機組,但整體所言,火電機組還是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煤電乾淨,但絕對不是如政客宣傳的那麼乾淨,污染與碳排都無法避免。
蔡政府承諾的「綠電占2成」並不穩定,一來現在進度明顯落後,2025年達2成的機會低;二來,就算達到規劃中的綠電裝置容量,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例如天黑後與陰天沒有光電,夏天風電接近零,因此火電的比重會常態性的在8-9成多之間徘徊,這代表的是空污與排放難以降低,而綠電與天然氣發電成本必然高,電價上漲是必然結果。
此外,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時,蔡政府更應思考國安的含義與落實。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規劃要把天然氣發電比例拉高到5成,但問題是天然氣不僅成本高、更是全靠進口,國內安全存量只有7天,遠比燃煤1-3個月的安全存量、核燃料棒1年的安全存量低。
天然氣發電5成,代表的不僅是困難大又風險高的接收站要增加,而且每天都要有運送液化天然氣的船運補,台海有風吹草動、運補受阻,全台供電支撐能力大幅降低,這個問題老早就有人點出,但蔡政府顯然並不當真,或是毫不在意,但在兩岸緊張程度不斷上升,社會已不再忌諱的討論戰爭時,這個「國安問題」就顯示特別鮮明而真確,這也是當年外媒對台灣供電政策的評語:選擇脆弱。
風評:成本高、污染重、國安危的能源政策,修吧!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7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