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跑者來說最大肌力愈大愈好?】
最近幾天Pose Method的教練社群裡在討論這個問題:「羅曼諾夫博士和我都認為『力量是為了輔助技術』,所以跑者不需要強調最大肌力的訓練;不過有些教練的想法是相反,認為『最大肌力是一切的基礎』,過於專注專項,會影響最大肌力發展。」我們在社群中有很棒的討論,這邊整理分享出我個人的想法。
--
我以前也認為「最大肌力是一切的基礎」,但在跟羅曼諾夫博士學習幾年,再到翻譯《Ths System》這本專門談力量訓練的書之後,想法已大有轉變。《Ths System》的其中兩位作者所帶的大都是美式足球選手,照理說是最需要最大肌力訓練的,但其實書中「完全不強調」最大肌力。
作者群中的其中兩位,強尼帕克(Johnny Parker)與艾爾米勒(Al Miller) ,都是美國NFL中赫赫有名的力量與體能教練,精讀這本書後發現他們完全不提最大肌力,只是一直強調 「Explosive strength」、「Power」和「Speed」,書中所有的內容都是為這三種能力而寫。這在近年來興起的「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也可看到「重視速度而非1RM」的相同發展軌跡。
所以看來不只是跑步,連美式足球這種需要大力量的專項也不會太強調最大肌力要練到多大。我們有教練反應「練了半年重訓(期間沒有跑步),之後重新開始練跑雖然腳變有力,卻發現步頻從每分鐘一八幾掉到一六幾。」
我的理解是,
跑者的步頻跟下肢的「剛性」與「彈性」有很大的關係,而剛性與彈性不全跟肌肉有關(需要肌肉沒錯,但跟非肌肉組織關係比較大),這點大家應該也看得出來,頂尖的中長距離跑者的肌肉並不特別發達,他們的蹲舉等三關節大範圍活動的肌力可能也不是很強,但觸地時間較短、步頻也較高 (180~190之間,菁英長跑者很少高於195)。
肌力當然需要,但跟觸地時間與步頻比較相關的是「非肌肉組織的力量」。我看《Ths System》所引用的一些文獻,其實國外不少教練已經看 Strength Training 不只在訓練 Muscular Strength ,也不再過份強調最大肌力的訓練了。
在羅曼諾夫博士的《Pose Method 游、騎、跑 三項運動技術》書中的第13章簡要地談了〈肌肉在跑步中所扮演的角色〉(頁87~92),若先能了解肌肉的本質與演化出來的功能,就比較能了解跑者需要肌力的目的;到了第14章接著談〈肌肉肌腱的彈力〉(頁94~96),博士在書中指稱的「彈性/彈力」的概念中就包含了「牽張-收縮循環」(SSC),也是力量訓練方法中「增強式訓練」的主要訓練機制。
我覺得博士在書中的這段說得很好:「彈力跟重力與地面反作用力一樣都被歸類在免費的外力。善用肌肉肌腱的彈性可以節省肌肉的力量。當跑者能妥善運用下肢的彈力之後,同一個配速下的耗氧量與肌肉力量都會下降,這代表跑者在比賽時能夠保留更多寶貴的能量。」
我的理解是「肌力是主動力」,而「彈力是被動力/免費的外力」,想要高效地運用免費的外力,就要發展本身的彈性結構。而發展彈性結構,跟肌力會有一定的衝突,因為肌肉的成長空間很大,沒重訓的人只要認真練兩個月肌力就會進步很多,若不小心一下子進步太多會影響彈性結構(我前述案例練半年重訓後跑步的步頻下降跟這個有關)。
我們在討論時有另一位教練分享:「如果肌力(主動力)太強則可能會干涉到關節活動度,讓原本可以被用動力的部分,反而要用主動力去提供。讓整體效能降低,也提高受傷風險。」
這位教練說得很好,我舉誇張一點的例子是「健美選手」,肌肉變大後,各關節的活動空間也變得相當小了。每一項運動都需要肌肉,但當肌肉量超過該項運動(或某項運動的位置)時反而就會形成限制。關於這點,在《Pose Method 游、騎、跑 三項運動技術》第14章(94頁)開頭引言中的一句話就很有啟發性:
「自然不做無用之事。」( 亞里士多德)
就像家裡十年都沒用到的東西,通常都是多餘的一樣(該移除了);多的肉(不只肥肉)包括肌肉,若該項運動用不到,也會形成身體的負擔與防礙動作的流暢度。
Pose Method 強調「好的跑步技術是去除『多餘的動作』,只留關鍵跑步三元素」。不足與多餘都是不好的,因此我的理解是:對跑者來說,多餘的肌力(肌力太強)與肌肉(肌肉太大),反而會造成阻礙(當然,肌力或肌肉量不足也不行)。
而且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目前最大肌力(1RM)的進步與否大都是蹲舉、硬舉、推舉、上膊、抓舉、挺舉,而這些動作都是下肢三關節活動範圍比較大的動作,那跟跑步支撐期有很大的差異(支撐期髖膝踝三關節活動範圍小很多),所以用這些動作的1RM進步與否來判斷跑者的力量也相對不合理,當然,對自行車專項或大部分球類運動就比較合理,因為這些運動的三關節活動範圍在支撐期時跟蹲舉與上膊等動作就接近多了。
以上是我個人針對「對跑者來說最大肌力愈大愈好?」這個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若有不恰當的地方也歡迎各界提出與指正。
「速度依循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thread:[問題] 發力率要怎麼練?(速度依循訓練VBT) 的評價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PEAK FORCE|VBT 訓練法】什麼是速度依循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 進化到新的 ... 的評價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速度依循訓練- 健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速度依循訓練 在 [問題] 發力率要怎麼練?(速度依循訓練VBT) -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一度的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乙級肌力與體能訓練授證課程』
即將在下週末
4/10在 新五泰國民運動中心登場
讓我興奮無比的
不只是課程裡我們又跑又跳的術科操作
幾年前製作的講義
也隨者肌力與體能研究快速發展
尤其針對個當紅議題,如:
『速度依循訓練 Velocity based training的應用』
『離心肌力訓練 Eccentric Training』
『速度-力量曲線在動作選擇上的應用 Force-velocity curve』
『增強式訓練的肌力需求』
『群聚組 Cluster 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改變方向能力訓練&檢測』
更是因為國體大運動表現團隊、國際上近年的研究發現
在講義上也大大更新
上課的學員準備好,我們下星期見!
#一定要睡飽
#不只燒腦也腦腳
#聽說衣服超好看
#有講師比學員興奮這種事嗎?
#國體大運動表現團隊
#明年兩梯乙級機會大哦
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 進化到新的level
大家都知道我是Gymaware 的忠實擁護者,原因無他,精準且經得起研究考驗是最大的理由!
只是⋯
光是一定要搭配iPad 就容易讓人怯步
同一家公司再次研發了光學系統,而且可以直接放在桿鈴側面,不但是研究中的標準定位法,當然也是被科學研究驗證過了
最重要的是把影像同步技術放到手機上了,讓回饋更立即、更有感!
VBT 持續進化!
#國體大運動表現團隊
#FLEX
#VBT
#速度依循訓練
#科正國際
速度依循訓練 在 【PEAK FORCE|VBT 訓練法】什麼是速度依循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VBT (Velocity-Based Training) 的中文翻譯為「 速度依循訓練 」,這是一種依據量測動作的速度做出判斷,以協助訓練的方法。VBT 有兩大好處::一、安全 ... ... <看更多>
速度依循訓練 在 江杰穎- 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 進化到新的 ... 的推薦與評價
速度依循訓練 (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 進化到新的level 大家都知道我是Gymaware 的忠實擁護者,原因無他,精準且經得起研究考驗是最大的理由! ... <看更多>
速度依循訓練 在 thread:[問題] 發力率要怎麼練?(速度依循訓練VBT)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板
精華區
最舊
‹ 上頁
下頁 ›
最新
Re: [問題] 發力率要怎麼練?(速度依循訓練VB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