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的台北行。
本是因為接受人本教育基金會的邀約,到台北辦一場講座兼簽書會。便順便安排了訪友行程。
我知道我講過無數場的免費演講,為什麼這一場卻每人要收300元呢?
因為人本教育基金會是民間團體,運作一個民間團體需要經費。經費從何而來?從募款、辦活動而來。如果沒有經費,人本教育基金會就會萎縮,甚至無法生存。
台灣如果沒有人本教育基金會,孩子在學校遇到不適任老師,要向誰申訴?誰能保護孩子免於被不當體罰?誰能不計任何代價地為特教孩子被性侵而奔波?誰能在整個已經扭曲的台灣教育中,發揮一點小小的倡議影響力,把扭曲的教育拉一點回來,產生制衡的力量?
許多家長,甚至老師,受到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影響,學會如何與孩子互動,改變教育的目的與方法。
台灣不能沒有人本教育基金會,而人本需要經費。這是我答應這場需要繳費的講座邀請的原因。
我講了兩個小時,有不少的笑聲,其實,我丢出了不少都是需要我們大人重新思考的問題。
是的!我就是要大家聽完演講之後,「打掉重練」!
從「初衷」開始想起,從「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教育的初衷」、「考試的初衷」、「對孩子所有期待的初衷」....想起。
仔細思考,回想初衷,才不會不明究裡地像隻鸚鵡般,只會跟著別人做,卻不知所為何來。
有朋友說:「幸好我今天有來!」我聽到覺得好安慰。總是希望自己特別費心力做的事,是真的有帶給別人ㄧ點好東西的。
好了!遊玩還是很重要。
昨天拜訪了西伯利亞大鐵路之旅的朋友們,今天一早還被帶著去走「天母古道」。真是神清氣爽的古道行,藍天白雲綠樹古道,美景涼風,心曠神怡。
今天傍晚則是與幾位國中同學相聚唱歌,看影片。
人生如此美好,有新朋友同遊,也有從小就認識的老友相伴。這把年紀了,覺得份外珍貴。
遇到不適任老師 在 親子天下- 【教育現場】不適任教師,怎麼處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現場】不適任教師,怎麼處理? 如果你是家長,遇到不適任教師,會怎麼做?如果你是校長,遇到有人投訴老師不適任,又該怎麼辦? ... <看更多>
遇到不適任老師 在 我是怪物家長嗎??還是老師....文長請見諒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樓主的情況如果是我遇到~我的做法會同這篇文章說的"大同小異"!! ... 明明大家都知道這位老師有問題,也一堆流浪教師沒工作但這位不適任教師就是可以快樂地繼續在學校佔 ... ... <看更多>
遇到不適任老師 在 [討論] 不適任教師處理基層教師怎麼看? -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許多有關「不適任教師處理」文章、新聞論述其實有許多共通點,但也有未見得直接
有對焦,實然面是針對整個制度不同階段的主張有所不同,與其互相謾罵或是關起門來的
不願意對話,不如理性的看待及面對,參考新聞及facebook整理如下:
全教總、所屬地方工會及全教會認為:「針對面臨的困境、設置學校以外的專責機構(專
審會),協助學校妥適處理疑似不適任教師個案,專業審查不能被泛道德化取代,其中正
當法律程序落實非常的重要。另外,不能因為少數的個案抹殺多數教師在教學上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一位專任教師從師培到進入職場,國家雖已投入相當資源,但在面對非傳統的
家庭樣貌與多變的社會型態,卻沒有為第一線的教師設置身心輔導系統,站在教師組織的
立場,「專審會」不單只是一味的淘汰作為制度設計目的,而是,必須要讓在工作上遇到
困難的教師,可以藉由同儕協助,改善工作能力、在專業上有所成長。」
教育專業聯盟認為:「這個政策雖然號稱抄襲美國的「同儕協助與同儕檢視政策(PAR)
,但美國教師的代表卻是不能低於一半,在美國其專責調查與輔導初任教師與不適任教師
的輔導老師,不僅嚴格規定必須是在第一線任教的教育專業人員,還必須借調的到教育局
,接受嚴格訓練。反觀我們教育部沒有固定受訓機制,但卻掌有老師生殺大權。」
校長團體、家長團體及人本等團體則認為:「要解決師師相護的問題。」
至於,在後端(評議階段)及整個牽連的制度面向上,從各角力團體到有一定社會關注的教
育從業者,往往陷入權利相對的立場歧見,但是,其實也沒這麼絕對,其實,多數是在不
同的基礎上談論不同的一件事,理由大家耳熟能詳,只寫結論,例如:
校長團體、家長團體及人本認為:「教師法要調降教評會未兼任行政教師的比例,才能解
決師師相護的問題。」
各大教師團體:「教評會未兼任行政教師不得少於二分之一。」
但是,其實也沒這麼絕對,也有一些相互交流,且貼近實務的討論例如:
莊福泰老師,現在是校長的角色,他認為:「目前教師考核辦法、不適任教師處理辦法、
超額教師移撥,都相對增強反淘汰作用,無法讓願努力和貢獻的老師獲得保障和支持!」
劉欽旭老師,現在是工會幹部的角色,他認為:「對話一:考核這件事,教師是站在適任
與否的基礎上
台灣的老師是歷經強度很強的入學考試,接著教師資格檢定通過,終至拉著行李箱到處參
加教師甄選之後才取得資格。考核的精神跟法官很像,就是感謝適任服務。很簡單,如果
校長跟家長都有所謂的學校老師排序,誰的孩子要給排序後面的教,這就如同法官,如果
排序,排後面的誰敢期待在他的庭上獲得公平審判,這些人只能怪運氣不好嗎?學生有多
元的特質,老師也是,但是老師會在這些養成的過程中被認證足以適任,學校需要的是在
適任的基礎上,彼此正向激勵的校園文化,進而搭配不適任狀況出現時勇於有效處理。不
是透過考核排序。
對話二:超額教師不是擂台大賽
不論是激勵老師,甚至是協助老師,學校不是在超額教師出現的時候才做這些事,這是36
5天都應該做的事。學校應該是常態的都保持教師適任,但是因為少子女化或者其他因素
,必須減班減師,自然應該看校內課程的需求之後,依照聘任順序,保障至鄰近的學校,
以相同的工作待遇持續服務奉獻。不可能出現學校有超額教師的時候,擺個武功擂台看誰
「教得好」,除了課程需求的優先因素,沒有誰該特別被保障不超額。老師應該365天都
願意努力、能有貢獻,這是學校日常品質的保證,是動態努力的去維持這個結果,不是消
極的等超額教師出現的時候,突然說我們來做些什麼。
對話三:不適任教師處理辦法有「應行注意事項」以及「教師專業審查委員會」
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察覺疑似不適任就應該積極調查處理,校長本來就需要有領導能力
,這裡面包含互相說服,更包含遇到阻力的時候,如何尋求解決的手段和管道,校長以及
老師們,不能期待遇到不適任老師自己捲鋪蓋走人,處理不適任還是要花費心力的。
說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
願意努力和貢獻的老師,根本不需要特別的在上面三種情形,被特別保障和支持,而是36
5天,都有來自自己以及彼此認同的夥伴支持力量,這裡面如果有校長的支持,那自然是
最好。
最後,非常感謝大家願意看到這裡,最後重聲,互相的猜測、不理性的相互謾罵及指責,
沒有理性的討論只會讓外部「泛道德化」取代「教師(育)專業」,只會讓外部用「我覺得
怎樣」取代「專業的形成」,不過,基層教師的想法是什麼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6.226.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554375319.A.DD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