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特報 110新北全運會GAME ON主題展-電競體感展區 #開展啦🎉】#文末抽獎 🤩
✨新北譜出運動經濟四部曲✨
🔹第1部 今年暑假 #2021亞洲電競公開賽 🎮逾6,200名好手參賽
線上觀看人次累計650萬👀
🔹第2部 #國際視訊採購商洽會 💻 創造海外19億元訂單
🔹第3部 #新現代五項科技運動會 經濟部工業局與市府共同推廣
🔹第4部 #新北運動產業博覽會
新北結合運動競技與VR、AIoT、大數據分析等新興科技,展現運動產業科技實力👍
而全國最大體育盛事 #110全運會 ⛹
10月也將在新北隆重舉辦啦🤩
即日起在市府1樓大廳的「110新北全運會GAME ON主題展-電競體感展區」
要讓大家提前體驗全運會電競賽事的熱鬧氣氛
✅9/29-10/1還有📌HTC VR節奏光劍 ✅10/6-10/8📌有SERAFIM電競手把及遊戲提供試玩喔
【抽獎活動辦法看這裡🙋♂️】
只要在9/27至10/19電競體感展區開展期間
Step1【按👍】給粉絲專頁及此貼文一個👍
Step2【拍照】 於展區內與電競對戰台拍照
Step3【@2位朋友並留言】在此篇貼文附上合照並@朋友x2+留言 #新北Carry你的電競夢
🎁就有機會抽中🎧電競耳機 (3名)
📌#1個帳號只有1次抽獎機會 📌#不得重覆留言
再偷偷告訴你 10月份還有#神秘嘉賓 🤩😍現身展區跟大家同樂喔~
敬請期待‼️😁
#10月新北全運會電競賽事
#推動運動產業蓬勃發展
#新北Carry你的電競夢
#所以我說神秘嘉賓到底是誰?
#新北運動經濟四部曲
運動產業 分析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發行的動滋券,你還記得用在哪裡嗎?」
上週行政院宣布了振興五倍券方案,同時,各部會也將比照去年推出動滋券、藝 fun 券、客庄券和農遊券等加碼振興券。動滋券的部分,體育署表示今年預計將發行 200 萬份、面額為 500 元,可用在觀賞賽事、運動場館等。
其實,在去年動滋券發行時,我們就曾批評體育署對於運動產業的定義不明,當時動滋券上線時,就出現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使用對象,像是內衣業者、文具店、玩具模型店、機車行、卡啦OK等,令人質疑是否能夠真正振興台灣的運動產業。
如今,一年過去了,仔細比較去年加碼振興券帶動的消費結果顯示,就可以發現,動滋券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
根據體育署去年執行完紓困的成果統計,名列前三的產業類別是:運動場館業、運動博弈業、運動休閒教育服務業。
不過,若從動滋券使用的統計來看,光是「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一項就佔了 89.77 %,將近九成的比例;而最需要紓困的三個產業,在動滋券的使用比例上,卻分別只抵用了 1.72 %、0.71 %和 2.87 %,加起來竟然不到6%!
也就是說,動滋券有將近 9 成的消費,通通集中在購買運動裝備上。
在疫情影響之下,受衝擊最嚴重的,應該是參與性與觀賞性的運動消費,例如運動場館與運動教練的消費課程、職業業餘運動觀賞等重點受災產業。
但是,這些最該被振興的產業,卻只用了不到體育振興預算的 6%。
我們再從另一個數據來看動滋券。
體育署當初在設計動滋券時,希望民眾可以把動滋券用在添裝備、做運動、看比賽,而最終三者的使用結果為:
「添裝備 89.91%」、「做運動 7.06%」、「看比賽 3.03%」
很明顯的,比例嚴重失衡,而且,也沒有精準協助到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
如果我們和 2018 年「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的統計做比較,會發現過去民眾購買運動裝備,僅佔 44 %,其餘參與性與觀賞性運動消費,也佔約 25 %左右,因此,在疫情衝擊之下,體育署應該還是得想辦法強化「做運動」和「看比賽」等兩個面向的紓困振興。
除此之外,去年使用動滋券的消費地區中,雙北地區即佔了5成左右,但是,根據 2018 年的各縣市民眾對運動消費支出統計,雙北地區合計也才佔全國 37 %,卻在去年動滋券的使用消費上一下提升了10%以上。
對此,體育署也應該要釐清,這樣的現象是否是數位落差帶來的影響,並且來想辦法平衡各城鄉對運動產業消費的落差現象。
隨著第二波動滋券即將來臨,對於新一波的動滋券規劃,我們呼籲體育署應該將此次振興劵發放的成本、預期效益、預計振興到的產業項目公開說清楚,並且也應該盤點所有相關的運動產業,做完適當的權重分析後,誘導消費者去做適宜的使用,而不是讓大家開心用完動滋券後,卻沒有用到真的的需求跟目的上,重蹈去年的覆轍。
運動產業 分析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基層打造Taiwan No.1】
昨天我和同事開了一場探討基層運動、國手、後勤團隊的記者會,發言熱烈,開了將近半個早上。
會中我提到美國職籃洛杉磯湖人隊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有一代簽名球鞋名為 SYSTEM,設計團隊以食物鏈頂層的掠食者為發想,並提出體系的概念,象徵Kobe主宰比賽的能力。我覺得「 SYSTEM」這個字彙用在運動員身上,是再精準不過。不管是個人的運動或團隊運動,每個運動明星、每面獎牌的背後,都是整個團隊的付出,有許多人在背後默默努力,像是教練、防護員、陪練員、運動科學分析系統與專家、心理諮商等等都該被重視,沒有後勤團隊的無名英雄參與,不可能會有站在台前的英雄。
此外,也應該讓從小開始培養的運動員了解未來的職涯出路,無論是投入職業運動、或選擇公務人員身分的隊伍,都要讓運動員充分了解選擇的優缺點。而在台灣,許多基層運動員若沒有獲得政府或企業幫助,就無法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因此難以維持生計,也難怪台灣家長普遍不鼓勵自己的小孩投入體育項目的學習,認為小孩未來若是作為選手是「會餓死的」。我常說:「恐懼來自於無知與未知」,因此,我認為應該營造友善民眾接觸運動的環境,讓台灣對於體育推廣與發展的想像不僅僅是「出國比賽! 得冠軍,拿金牌」,而是可以豐富民眾生活的日常,達到全民運動普遍化的風氣。
在台灣的運動系統裡面,過去常缺乏對「社區運動」的關注,但運動產業的發展,最是需要基層運動、社區運動做為基石。台灣過去欠缺全民「平等」接觸各項運動的機會,民眾時常連借運動場地都會遇到種種困難。
我的理想是「全民體育」——建立全民運動習慣,從基層的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出發,學校、社會人的運動組織參與開始改變,各縣市盤點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微型運動中心,開放民眾免費時間,讓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運動風氣要「從小深耕」,運動場地資訊要「公開透明」,讓民眾、社區、公司行號、鄰里據點、自行成立的隊伍可以租借、使用,政府做好軟硬體資源的提升,使運動據點鄰里化、普及化,讓運動成為全民的日常。
基層運動隊伍的教練、領隊,可能都是過去在職業或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的選手;或者更直接的,民眾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著手,活絡運動市場,從根本做起,透過循序漸進的行動和實踐,擴大運動產業的參與者、促進者、消費者。
期盼相關單位能一起攜手積極推動,統整及盤點各種可以讓體育環境更好的資源,創造選手、政府及民眾三贏的局面,以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共同支撐台灣的體育環境!
並特別感謝與會的體育界出席者:
空手道 黃昊昀教練(也是文姿云選手的教練)
東奧代表團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
五人制足球 林良貿教練
台灣男籃 許皓程教練
謝謝你們長年的付出。
以及同事 立法委員 莊競程 陳秀寶 黃秀芳 陳瑩(Ying Chen) 陳亭妃 陳歐珀 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