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新空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NEW OPEN】
位在忠孝西路懷寧街口,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在1937年完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社」,歷經80多年曾作為「臺灣航業公司」(1946)與「臺灣省公路局」(1958)的大樓建築,經外觀復原、內部修復後,轉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之姿登場,成為以攝影、影像為主軸的美術館展覽交流空間。
活化再利用的嶄新空間共有三層,一樓是〈未來市x COFFEE TO〉(耶),二、三作為展覽展示之用,保留了原本的空間格局,成為一個個或獨立或串連的展示室。在試營運期間(3.25-4.18)的三樓所展出的是《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由臺北藝術大學林宏璋教授策展,用鏡子為比喻,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的台灣攝影史脈絡,並邀9位當代攝影家以「藝術研究」計畫方式展出,轉譯或重新詮釋攝影資產,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
二樓的另一個展覽《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巡迴全球6個城市,在臺灣作為亞洲唯一也是最終站。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劃總監、獨立策展人David Campany策劃,展覽從一張超現實主義大師Man Ray拍攝的迷樣灰塵照出發(後來命名為〈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這張照片是在達達主義倡議者杜象工作室裡一件創作中作品,作品覆蓋的一片玻璃上的灰塵為拍攝主體。展覽從灰塵照延伸,連結起66組選件,「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整個展覽脫離不了灰塵但很乾淨(哈秋)。
室內展間門的牆面色彩有點豐富,有灰有綠有白也有黃,還有一間暗室。空間的亮點是中間迴旋而上的樓梯(估計是網美打卡點),這也是老建築的一大特色,另外還有個獨立於外新增築的圓形電梯。這棟老建築在交通繁忙的臺北車站旁完成修復真不容易,且在如此黃金地段可作為文化場域值得稱許。
https://ncpi.ntmofa.gov.tw/
#看說明牌要謙卑 #一天廠商一天參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幸福空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情請至幸福空間網站www.hhh.com.tw。位於香港諾士佛階的帝樂文娜酒店巧妙地將虛幻與現實世界結合,展現西班牙建築大師高更與超現實主義達利的藝術手法,從大紅氣派的中式大門到時尚雅緻的達達酒吧,將中西元素精粹交揉釋放豪邁的視覺饗宴,讓往返於此的旅客無不驚嘆這超乎想像的奇幻旅程!...
達達 藝術 特色 在 蘇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編自導我經驗還豐富
但「自演」就挫在等了
是的,這次自編自導還要再同時演出男主角
啊嘶⋯⋯⋯😓
結束了壓力最大的一場彩排,此時此刻
要開夜車南下,明天早上六點半梳化啊
今天是合唱音樂劇的編導演
明天是大愛劇場的憨厚警員
人生多滋味
各種都甘甜
~~~~~~~~~~~~
這次由達達「自編、自導、自演」的生命初體驗,2020采苑原創合唱戲劇《宇·境—菊島天堂》即將在11/18(三)19:30@台北中山堂演出啦!詳細資訊請洽: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02)2301-8400陳先生(本場節目亦可使用藝FUN券)
2020年,大型原創合唱戲劇「宇‧境─菊島天堂」將鏈結台灣本島宜蘭及離島澎湖兩大「風」、「島」雙城,探討在地文化之獨特性以及永續經營之思維。創作理念將以推廣台灣地景觀光城鄉特色教育為發想,引發思考「家鄉」真義,並透過劇中兩代的衝突與溝通帶出「地方創生」之思維,創作內容囊括在地主導、青年返鄉、海洋環境維護、網狀合作及永續共生等教育議題。合唱戲劇「宇˙境─菊島天堂」在戲劇上以動人肺腑的劇情反映藝術與在地文化間的密切關係;在音樂上更邀請國內知名的作曲作詞家為此劇量身訂做全新原創之展演作品,使更多人看見深藏於島嶼中的文化底蘊。
達達 藝術 特色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是19世紀維也納作家Peter Altenberg的名言。
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世界知名,甚至有專門的名詞(德文:Das Wiener Kaffeehaus)來特指這些19-20世紀在維也納人文薈萃的咖啡館。氣氛優雅溫暖且充滿人文氣息的咖啡館,向來是知識份子喜愛的聚集地,許多藝術家、文學家和哲學家都習慣在咖啡廳裡尋找靈感、談論思想、哲學辯論、發表演說甚至計畫革命;中產階級也在這裡看報紙、談論政治、聚會交際,咖啡廳一直以來都在歐洲歷史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達達主義在蘇黎世的咖啡廳誕生、巴黎的普羅柯布咖啡館催生了法國大革命與啟蒙運動,哲學家伏爾泰和盧梭也經常於這裡辯論和寫作。
作為德語區小巴黎的維也納當然也不能示弱,維也納咖啡館林立,每間幾乎都從上午開到午夜,別人晚上跳酒吧,而我在維也納短短的一天,可以跳四間咖啡廳。作為世界級咖啡館之文化聖地(維也納和巴黎塞納左岸的咖啡館可是同時並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呢),當然有許多維也納式的咖啡種類。如Melange、Franziskaner、Einspänner、Verlängerter等等。
.
☕️Melange(米朗琪)是我在維也納最喜歡喝的咖啡,這詞源於法語的Mélange(混合),即是濃縮咖啡espresso+熱水+一層厚厚的熱奶泡(有時還會疊的像山一樣凸起來)。喝起來有點像卡布奇諾,不過我覺得奶香更濃稠,奶泡的存在感更明顯。
.
☕️Franziskaner和米朗琪有點像,只是把奶泡換成了鮮奶油。義大利也有這種咖啡,叫做Espresso con panna,身為一個喜歡直接拿湯匙單挖鮮奶油來吃的人,這款咖啡也深得我心。
.
☕️Einspänner則是德文「單駕的馬車」的意思。玻璃杯盛裝著黑咖啡與一層厚奶油,是奧匈帝國時單駕馬車車伕最常喝的咖啡。厚厚的奶油減緩了咖啡冷掉的速度,玻璃杯比起陶杯更能夠導熱,非常適合冬天還要在外奔波的車伕暖手。
.
☕️Verlängerter就是Espresso加水,就跟美式有點像,但是更小杯也更淡,感覺就很難喝,不要點。
如果你有選擇障礙或者德文不太好,那最知名的維也納米朗琪(Melange)是你的首選;若你跟我一樣是個鮮奶油吃貨,那麼一定要試試會為你帶來幸福的Franziskaner!至於台灣咖啡廳菜單常見的「維也納米朗琪咖啡」,其實我覺得比較像是維也納冰咖啡(Wiener Eiskaffee),是維也納的夏日特飲,成分是三分之一的咖啡、三分之一的牛奶、以及三分之一的鮮奶油,看了我都流口水了XD
除此之外,維也納也有許多特色甜點,例如倒鐘狀的Gugelhupf、茜茜公主最愛的沙河巧克力蛋糕(Sacher),或者是我最愛的蘋果派(Apfelstrudel),都是喝咖啡時很適合搭配的甜點唷!在蘋果派的製作上,維也納跟德國南部的作法有點不太一樣。南德蘋果派的派皮偏硬,口感紮實。而維也納式的則是使用薄皮包覆住蘋果,各有特色,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會有肉桂的味道,所以肉桂恐懼者點餐前請自行注意一下😂佐料通常有兩種,基礎版就單純放坨鮮奶油在旁邊,豪華版則是再淋上濃濃的香草醬。螞蟻如我自然選第二種囉:D
這張是在Cafe Diglas畫的。既然都來到了維也納的咖啡館,當然要向當年在咖啡館尋找靈感的藝術家們致敬。點了杯經典Melange,畫具一字攤開,就這麼在咖啡廳坐了兩個小時。直到晚上在歌劇院的音樂會快要開演,我們才依依不捨起身離開舒適溫暖的咖啡廳。
#fernweh_europe #fernweh_austria #歐洲 #旅遊 #奧地利 #維也納 #咖啡 #travel #sketch #watercolor #illustration #fernweh_tasty #cafe #kaffee #mel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