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氣之前,惡名昭彰的傅滿洲如何替華裔演員打開魔法之門】#葉郎電影徵信社
從漫畫中的滿大人( Mandarin )到電影中正名為徐文武(Xu Wenwu),梁朝偉在《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尚氣與十環傳奇》中飾演的角色已歷經工藝水準的縫補修改。Marvel 漫威不惜推翻自家電影《Iron Man 3 鋼鐵人3》的故事線並加以自我嘲弄,把曾以大反派身分出現在該劇中的滿大人打為假貨,藉此將漫畫中充滿華人刻板印象的設定歸零重設。於是滿大人的動機再也不是毫無來由的征服世界慾望,而是更能引發觀眾同情的情感動機。
從刻板印象的萬惡反派到觀眾可以有共感的亦正亦邪人物,漫威的縫補手藝和梁朝偉的稱職演出果然在上映後受到一致好評。
許多人都知道滿大人一角脫胎自20世紀初以大眾讀物和電影的形式廣泛流行於西方世界的虛構人物傅滿洲,也或許知道這個人物因為帶有種族偏見而在20世紀後半葉大受譴責。然而比較少人記得的是,傅滿洲宇宙其實在過去九十年中多次幫助華人演員進入西方觀眾的視野,並改善他們在好萊塢舉步維艱的處境,就好像這位穿著舊式官服、留著八字鬍和讓人不舒服的長指甲的糟糕人物其實是華人社會派來臥底的好人。
傅滿洲是這麼替美國華裔演員打開好萊塢這道魔法之門:
「非常榮幸能以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華裔女演員的身份站在這個舞台上。更重要的是我並非因為在電影中把臉塗黃或是扮演一些東方鬧劇人物而得獎,而是因為我真正去扮演一個女人——一個有靈魂的複雜女人。」
站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的是台灣出生的台裔美籍演員楊雅慧(Michelle Krusiec)。
不過這個場景並不是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而是她在 Netflix 上架的《Hollywood 好萊塢》劇集中扮演一個真實歷史上的華人演員黃柳霜(Anna May Wong)。事實上作為好萊塢百年電影史上第一個華人明星,黃柳霜也沒有真的獲得奧斯卡的肯定。混雜著真實事件和架空歷史的《好萊塢》劇集把她描繪成為終於等到命中注定的角色並因而大放異彩的好萊塢巨星。 黃柳霜本人的真實遭遇和這個架空歷史故事線相比,則顯得辛酸百倍。
身為華裔移民的第三代,1905年出生的黃柳霜等於親眼見證了電影這個新工業在洛杉磯的興起。但她經營洗衣店的父親是劇場表演的世代,在固定帶女兒前往華人劇院觀賞傳統中國戲曲的同時,一邊告誡女兒「好男不從軍,好女不從藝」的價值觀。抵抗父親意願的黃柳霜從跑龍套出發,一直到1924年在《The Thief of Bagdad 月宮寶盒》中飾演的蒙古女奴角色才開始被觀眾看見。
改編自傅滿洲小說的1931年 Paramount 電影《Daughter of the Dragon 龍女》則是她殷殷企盼的突破。雖然名義上取得傅滿洲小說作者的同名小說授權,但實際上電影除了片名之外和小說內容完全無關。
作者 Sax Rohmer 本人和廣受歡迎的反派人物傅滿洲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非常近似 Arthur Conan Doyle 和他創造出來的虛構名偵探 Sherlock Holmes 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Rohmer 極力想擺脫傅滿洲,在此同時傅滿洲卻受到讀者甚至電影觀眾的廣大歡迎。《龍女》的小說實際上就是作者中斷數年之後被迫回來寫的歸來記。 不過 Paramount 電影則大膽地將第三次扮演傅滿洲角色的瑞典演員 Warner Oland 變成配角(Oland 稍後又以瑞典人的異國風情長相找到了另一份「華人職務」——扮演神探陳查理),而把電影故事重心轉移到傅滿洲女兒身上。傅滿洲電影由將臉塗黃的白人擔綱主角的傳統,也因為女兒角色的出現而得到難得的例外。
中國女演員張夢兒在新片《尚氣》中飾演得滿大人女兒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傅滿洲女兒的性格。小說中原本叫做「花露水(Fah lo Suee)」的這個角色,有迥異於她的名字風格、也有別當時社會女性角色期待的性格——隨時想取代父親角色的野心勃勃,而不受禮教拘束。張夢兒在《尚氣》中直率爽朗的角色詮釋既合乎時宜,也成功搶走了兩位男性主角的風采,然而類似的女性角色詮釋放在90年前保守的美國社會就顯得超前時代。這時候狡猾地將角色寄託在「遙遠東方國度來的人」就成為減低美國觀眾衝擊、讓他們敞開心胸接受新事物的敘事手法。
《龍女》電影中飾演女兒的正是黃柳霜,花露水的拗口名字則被修訂為 Ling Moy。另一位日裔演員早川雪洲則飾演女主角冒險犯難的搭檔——秘密探員 Ah Kee。
這部電影同時成為這兩位好萊塢少有的亞裔演員的代表作。雖然傅滿洲小說和系列電影充滿對亞洲人的空想偏見和刻板印象,但也促使 Paramount 這樣的好萊塢片廠願意大膽冒險拍攝一部男女主角都是亞裔面孔的好萊塢電影。沒有《龍女》打開這一道門,華裔或是更廣泛的亞裔演員很可能還要在舞台角落掙扎數十年才有機會靠近舞台中央。
不過這道敞開的魔法大門同時也帶有自己的詛咒......
————————————————————
下文還有傅滿洲、滿大人、陳查理、鬼爪和他們的各種刻板印象變形如何在接下來90年內繼續替華裔演員打開機會之門(以及引來麻煩)。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
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3hkpZA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風吹呀吹 高雄準備欲飛」 今天,是高雄驛啟程回家的大日子! 意義不凡的,是我們邀請到19年前參與高雄驛站體拉縴演出的 #左營高中舞蹈班,再次舞動驛站、傳承記憶。 蘇貞昌院長專程來到高雄, 15年前,高雄鐵路地下化動工時,也是蘇院長擔任院長,我與林欽榮副市長、資深立委先進們則一起爭取地方經費...
遠東新世紀統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08)
福兮禍所伏
1967年8月22日,中國以紅衛兵火燒英國駐北京代辦處,來回應英國對48小時「最後通牒」的置之不理,對香港「愛國同胞」打擊有多大?可以用《大公報》副總編輯陳凡其後在我面前的謂嘆,說明一切。這位資深前輩參加過二戰的前線採訪,和湘桂大撤退,觀察一向敏銳,「愛國」從不後人,「反英抗暴」開展幾個月來,他甚至帶一把刀上班,準備隨時抗英搏鬥。他那天跟我說,「反英抗暴」「玩完了」;「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弓滿不發才是致勝之道,不提最後通牒,對方不知你會怎麼出招,提了48小時,之後又冇料到,就被人「睇死」。說明中國需要香港保持現狀,絕對多於英國需要香港。
陳老凡見多識廣,在左派意識熏陶下少見有這種政治敏感度。但英國人的政治智慧也不低。「最後通牒」無疾而終意味什麼,陳凡看得到,英國人不可能看不到。歷史性的轉變,往往就是一件小事引發。「最後通牒」就是這件小事。
港英當局對左派暴動採取維持治安的強硬措施,並沒有預期會得到香港輿論和市民如此廣泛的支持,因為在此之前,英國幾乎毫不重視在香港的管治。二次大戰末期,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認為,放棄殖民地是戰後的大勢所趨,美國和中華民國政府都主張戰後由中國接收香港。但英國首相邱吉爾卻斬釘截鐵地說:「中國要收回香港,除非跨過我的屍體!(Hong Kong w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over my dead body)」在1943年開羅會議上,他問陪同蔣介石參加會議的宋美齡:「你以為我真的是騙子、惡棍,守住殖民地不肯放手?」宋美齡收起常見的笑容,反問道,「你又怎麼知道我有這種想法?」可見保留殖民地,在那時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邱吉爾要保住香港,完全出於對遠東戰略和通過香港接觸中國的高瞻遠矚。
戰後四年,中國內戰導致大陸建立共產黨政權,一開始中共就制訂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此外是大陸人大批湧來香港,帶來了資本、工業技術和經營手法,改變了香港的經濟局面。然而,英國雖管治香港,在香港卻無法作「長期打算」。近年解封的英國國家檔案館一些文件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香港歷任總督多次尋求推行民眾選舉,但迫於中共領導人的壓力,都要放棄。主管香港事務的廖承志曾表示,如果倫敦試圖改變香港現狀,「我們將毫不猶豫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另一份文件顯示,周恩來總理曾對英國官員說,任何在香港引入哪怕一點點自治的嘗試,都會被視作「非常不友善的舉動」和「陰謀」。
因此,在政治上,英國無法把民主制度引入香港,只能夠在香港延續殖民地制度。殖民地管治對英國商人在香港的傳統利益或有裨益,但對英國的國家利益卻很少,而且背上殖民主義的惡名。因此,1967年前,在英國國會,香港從來不是議題。
1967年英國在香港的管治,的確是在英國傳統法治下的「無為而治」。香港那時仍然實行「大清律例」,即容許納妾。香港紀律部隊的貪污也「制度化」。警察、海關、消防,貪污已經成為維繫運作的必要潤滑劑。消防隊救火,明言「有水就有水,冇水就冇水」。對大量中國難民湧入和建於山坡的寮屋大火,港府亦只是建造設施不全的狹窄徙置區應付需求。對於資本家盤剝、工人遭到不合理待遇,政府也沒有·立法規管。在殖民地掌權者眼中,這些也許都是中國人習慣的生活方式。
在港英政府內,或十里洋場中,有沒有結構性的種族不平等。肯定有。英國殖民政府的種族歧視不會明顯流露,但在就業、升職等各方面,華人受到洋人的不平等對待,是可以被看到的。
港英不作為,種族不平等,和一些管治弊端。香港人知道。但比較他們逃離的地方,這些不滿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最重要是在法治下的香港,人身安全有法律保障,不會有突然而來的政治災難。英治下不會要香港人唱國歌,敬英國旗,若非職業需要也不要求香港人講英文。比較起不滿,香港人更重視英國人帶來的自由、法治和安全感。
1967年的「48小時最後通牒」,令香港廣大市民知道:中共政權在可見將來,不會「收回香港」;港英以強硬態度對付暴動,值得支持;香港是可以作長久規劃的地方。「過客」心態漸漸讓位於對香港的認同感。
英國當局,料不到會受香港市民廣泛支持。於是,港英施政就進入一個進取的新階段。福兮禍所伏,六七左暴是禍,產生的結果卻是福·。(60)
圖·1,1943年開羅會議上,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與宋美齡,邱與宋也許正就香港問題交談。
圖2,1945年接受日本投降儀式的人物,左二起是中國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英國海軍夏愨少將、(何東之子)何世禮將軍。
圖3,1960年代親台團體在九龍城慶祝「雙十」,啟德機場的起降飛機離樓頂不遠。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遠東新世紀統編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海風吹呀吹 高雄準備欲飛」
今天,是高雄驛啟程回家的大日子!
意義不凡的,是我們邀請到19年前參與高雄驛站體拉縴演出的 #左營高中舞蹈班,再次舞動驛站、傳承記憶。
蘇貞昌 院長專程來到高雄, 15年前,高雄鐵路地下化動工時,也是蘇院長擔任院長,我與 林欽榮Charles Lin 副市長、資深立委先進們則一起爭取地方經費減低。
蘇院長說,今天來參加的不只是一個工程的開工、動工、完工,而是參與城市歷史記憶的共同編撰。比蘇院長大6歲的高雄車站,是當年屏東人、高雄人,出外、回家的共同記憶,也是至今保留最好的車站。
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台灣曾是各國在遠東地區航運軸點。如今,舊車站,由日本建造及第一次遷移;新車站建築,由荷蘭設計建造,更別具意涵。
車站定錨回歸到城市中軸線後,將串起高雄海空雙港、3個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包括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也代表著高雄重新的能夠跟國際快速接軌。
借用院長一句話:「若無記憶的個人,生命是蒼白的;如果沒有記憶的城市,這個城市是貧乏的。」
決定保留車站,努力在鐵路地下化後將城市縫補,是不少高雄人的努力,特別要感謝 陳菊(花媽)市長。
「飛向未來對全世界,展現咱的美麗。」
未來,高雄車站做為城市迎賓客廳,也將持續增添新的綺麗篇章。
感謝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蘇貞昌院長對高雄建設的大力支持。
#鐵路地下化 包含整個高雄車站計畫,總經費達998億,這也代表中央與地方團結合作、互相補位。
#高133 98年因莫拉克風災導致寶來、新發間交通中斷至今,感謝蘇院長允諾支持7億多經費重建,這也是我對六龜鄉親的承諾。
我也和蘇院長至 #明霸克露橋 視察目前搶修情形,並到 高雄市消防局第六大隊第三中隊桃源分隊 慰問辛苦的救災同仁。
.
另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AIT Kaohsiung 禹道瑞處長、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高雄事務所加藤英次所長、吉田清史副所長等貴賓到場祝福「高雄驛起飛」。
遠東新世紀統編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風吹呀吹 高雄準備欲飛」
今天,是高雄驛啟程回家的大日子!
意義不凡的,是我們邀請到19年前參與高雄驛站體拉縴演出的 #左營高中舞蹈班,再次舞動驛站、傳承記憶。
蘇貞昌院長專程來到高雄, 15年前,高雄鐵路地下化動工時,也是蘇院長擔任院長,我與林欽榮副市長、資深立委先進們則一起爭取地方經費減低。
蘇院長說,今天來參加的不只是一個工程的開工、動工、完工,而是參與城市歷史記憶的共同編撰。比蘇院長大6歲的高雄車站,是當年屏東人、高雄人,出外、回家的共同記憶,也是至今保留最好的車站。
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台灣曾是各國在遠東地區航運軸點。如今,舊車站,由日本建造及第一次遷移;新車站建築,由荷蘭設計建造,更別具意涵。
車站定錨回歸到城市中軸線後,將串起高雄海空雙港、3個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包括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也代表著高雄重新的能夠跟國際快速接軌。
借用院長一句話:「若無記憶的個人,生命是蒼白的;如果沒有記憶的城市,這個城市是貧乏的。」
決定保留車站,努力在鐵路地下化後將城市縫補,是不少高雄人的努力,特別要感謝陳菊市長。
「飛向未來對全世界,展現咱的美麗。」
未來,高雄車站做為城市迎賓客廳,也將持續增添新的綺麗篇章。
感謝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對高雄建設的大力支持。
#鐵路地下化 包含整個高雄車站計畫,總經費達998億,這也代表中央與地方團結合作、互相補位。
#高133 98年因莫拉克風災導致寶來、新發間交通中斷至今,感謝蘇院長允諾支持7億多經費重建,這也是我對六龜鄉親的承諾。
我也和蘇院長至 #明霸克露橋 視察目前搶修情形,並到 高雄市消防局第六大隊第三中隊桃源分隊 慰問辛苦的救災同仁。
.
另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禹道瑞處長、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高雄事務所加藤英次所長、吉田清史副所長等貴賓到場祝福「高雄驛起飛」。
遠東新世紀統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朱家角鎮是上海市青浦區下轄的一個鎮。舊稱珠溪鎮、珠街閣,俗稱角裡。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1990年12月21日,朱家角鄉併入。2001年,沈巷鎮併入。1991年2月上海市政府公佈朱家角鎮為上海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歷史淵源流長,其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宋、元時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萬曆年間正式建鎮名珠街閣,又稱珠溪。明末清初,朱家角米業突起,帶動了百業興旺,時「長街三裡,店鋪千家」,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說。清嘉慶年間編撰的《珠裡小志》把珠裡定名為鎮名,俗稱角裡。鎮東北部的井亭鎮原屬江蘇省崑山縣境,解放初劃歸朱家角鎮。2001年,被上海市委、市府列為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上海朱家角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昆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衝,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
和平飯店Peace Hotel是位於上海南京東路與外灘路口的一家飯店,其有南樓和北樓兩棟歷史建築組成。飯店在1956年開業,接替原先已停業的華懋飯店繼續使用沙遜大廈,即北樓。1965年原匯中飯店併入和平飯店,即南樓,地址分別為南京東路20號和23號。1965年至2010年之間,兩座建築共同作為「和平飯店」經營。1991年到1994年,和平飯店連續4個年度被評為「世界最著名飯店」,並至今仍是中國唯一被評為世界著名飯店的酒店。2007年至2010年,兩家飯店都經歷整修和重組,2010年北樓的原華懋飯店作為加拿大費爾蒙酒店集團旗下「上海和平飯店」恢復營業,南樓原匯中飯店改為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主要對藝術家開放。上海和平飯店的九國特色套房為其一特色,這九間套房每個房間的建築風格都來自9個不同國家。此外,和平飯店老年爵士酒吧也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爵士樂隊之一,成立於1980年,由7名年紀超過75歲的老人組織,每晚都會演奏三、四十年代歐美爵士流行曲。
石庫門shakkumen是一種上海獨特的建築風格,也是近代上海民居的主要形式。其是從傳統的江南民居建築式樣和英國傳統排屋建築式樣融合演變出來,故而是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石庫門是里弄式住宅的一種,共分為新老兩種形式,而老式石庫門還有早後期之區別。這些石庫門里弄住宅多分布在原上海公共租界(即今上海黃浦區、靜安區中北部、虹口區南部等)、上海老城廂(即原上海南市區)和原上海法租界(即今上海徐匯區、原盧灣區、靜安區南部)。石庫門建築見証了上海近一個半世紀翻天覆地的變遷。近些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及市區開發的需要以及民眾生活水準的改善,石庫門里弄式住宅,不少弄堂狹窄且有些缺乏衛生設施,開始逐漸被拆除。但也有一些石庫門建築以其它形式得到了保留,如新天地和田子坊就成為了現在上海著名的旅遊的和商業區。現在,石庫門已經不只是一種建築形式,更是一種上海文化的象徵。
上海主要商業街 多倫路是位於上海虹口區中部偏西的一條道路,原名竇樂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緒帝授予「進士」稱號的英國傳教士、倫敦聖教書會總部幹事竇樂安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時以內蒙古多倫縣改為今名。這裡還有上海現存的唯一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堂鴻德堂,具有南洋廊式風格的中華藝術大學學生宿舍,典型的石庫門裡弄景雲裡、永安裡等等,為海上舊式里弄和海派建築的縮影。
遠東新世紀統編 在 FENC 遠東新世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FENC takes "Inventing New Century" as its concept, and underscores "innovation" as the cornerstone which propels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