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LUSH撤出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希望大家關注 ...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社群焦慮斷捨離:30日不碰臉書與IG!我的戒斷實驗報告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遠離Facebook 和社群媒體的2022 年 - Matters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3招應對Instagram、Facebook「社群媒體焦慮症候群」!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社群假象|遠離社交媒體,專心好好生活|心靈書房#454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厭世的英文要怎麼說? 第一種說法: I am a... - Compass ...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如何實踐遠離社群、節制新聞計畫?我的心得與四個關鍵設計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使用社群網站為何會誘發心理疾病? - INSIDE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微更)不用IG後我變快樂了-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城改首爾,是去中國化。現在泡菜這名字留給中國,韓國正名為辛奇。
我們那天也把 Chinese 這詞留給中國,我們叫 Taiwan 就好。
珍惜生命,遠離中國。
「近來韓式泡菜「Kimchi」中文被譯為韓國泡菜,引發與四川泡菜的混淆和爭議。韓國文體部表示稱,根據「公共術語的外語譯名規範」修正案,Kimchi的標準中文譯名由此前的「泡菜」變更為「辛奇」。」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806紐約時報
*【貝魯特爆炸後,憤怒情緒高漲,有證據表明官員們知道存在風險】
當局仍在搜救倖存者,民眾憤怒情緒高漲。爆炸可能是由數千噸硝酸銨引起的,長久以來,官員明知具有危險性,卻一直未處理,現在民眾迫切地想要知道誰該為此負責。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middleeast/beirut-lebanon-explosion.html
*【貝魯特爆炸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一艘漏水、問題重重的船】
黎巴嫩官員稱,這批危險物質原本裝載於一艘俄羅斯貨船上,六年前停靠貝魯特,計畫駛向莫三比克,但港口官員在發現船上有“嚴重故障”後將其扣押。這艘船,由於有金融和外交糾紛,被俄羅斯商人遺棄。硝酸銨被轉移到貝魯特的一個碼頭倉庫,直到星期二,發生大爆炸,目前已知有130多人死亡,5,000人受傷。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middleeast/beirut-explosion-ship.html
*【全球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死亡病例已超70萬】
據《紐約時報》資料庫,全球新冠確診感染者已達1860萬人,幾乎每個國家都發現了這種病毒;過去兩周,新增病例顯著增加的國家幾乎是顯著減少的國家的兩倍。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world/coronavirus-maps.html
*【美國衛生部長Alex M. Azar II,計畫率團訪問臺灣,此舉可能激怒北京】
臺灣方面稱,Alex M. Azar II將與蔡英文會面。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堅決反對美台官方往來”。如果成行,Azar將是自1979年美台正式斷交以來,訪台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4/world/asia/taiwan-azar-beijing-coronavirus.html?
*【美國佛羅里達州確診病例超過50萬】
截至週三,該州已有7626人在疫情中死亡。儘管近期新增病例出現下降趨勢,該地仍屬疫情重災區。和另一熱點地區加利福尼亞州相加,兩州的病例總數占到全美的近四分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us/florida-coronavirus-cases.html
*【冠狀病毒實時更新】
#紓困方案協商繼續,但郵政服務資金的爭議使使問題更加複雜化。國會議員們對於在週五完成協商的希望越來越悲觀,在將民主黨領導人和特朗普政府分開的問題清單上,與美國郵政總局(US Postal Service)的資金爭端增加,同時還增加了失業救濟金和對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
#在父母和老師反對混合模式之後,芝加哥的學校將只在網上重新開放。
#阿肯色州官員說,8月24日開學後,公立學校每週為學生開放五天。區應該“允許靈活的時間安排和虛擬學習選擇。
#紐約市將設立檢查站,以告知旅客有關州檢疫規定的信息。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紐約市將在主要的橋樑和隧道過境處設置檢查站,以告知進入該市的人員有關州的要求,即其他數十個州的旅客在抵達後必須進行檢疫14天。
#維吉尼亞三發布美國第一個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使用了蘋果和谷歌的新軟件來通知用戶他們可能暴露于冠狀病毒。
#歡迎回到德國。現在進行免費的病毒測試。
#阿富汗衛生部稱該國三分之一人口(約1000萬人)可能感染病毒並已康復。這一資料基於一項全國性調查,研究人員在隨機選擇的地區挨家挨戶進行抗體檢測。調查還得出結論稱,擁有500多萬人口的首都城市喀布爾有超過一半的居民感染了病毒。
#眾議院行政委員會最高共和黨伊利諾伊州代表Rodney Davis被測出冠狀病毒陽性,成為一周內第三位遭感染的國會議員。
Facebook 刪除了川普週三競選活動發布的視頻,其中他聲稱兒童對冠狀病毒是免疫的,這違反了社交網絡針對該病毒的錯誤信息的規定。
在紐澤西州,衛生專員星期三說,一個7個月大的嬰兒死亡,並隨後對該病毒進行了陽性檢測,儘管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美國聯邦政府已向強生公司投入超過10億美元,以購買多達1億劑實驗性冠狀病毒疫苗。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coronavirus-covid.html
*【FDA警告,遠離這115種洗手液】
該機構在6月份警告消費者,避免使用九種在墨西哥製造的洗手液產品,因為它們含有甲醇,該甲醇如果被皮膚吸收或攝入,可能會產生毒性。大量接觸甲醇會導致噁心,嘔吐,頭痛,永久失明和癲癇發作,以及其他有害影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4/health/fda-hand-sanitizer-recall.html
*【拜登的密爾沃基之行取消,正常的總統競選活動也取消了】
拜登表示,因為疫情嚴重,他不會出現在密爾沃基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會上,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前主席,負責該黨2000年和2004年選舉活動的Terry McAuliffe說:“我們傳統上已知的方式已不再存在。” “將在社群媒體上採取更多地互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us/politics/democratic-convention-biden.html
*【收購TikTok會是一筆好買賣嗎?】
時報科技專欄作者Kevin Roose認為,一些企業收購是非常簡單明瞭的,但收購TikTok要複雜得多。這款應用最寶貴的資產——準確高效的演算法和受歡迎的創作者社區,可能不像公司本身那樣容易獲得。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00805/tiktok-deal-algorithm/
*【肯亞用不尋常的方式解決上課問題:取消學年,重讀】
肯亞宣佈取消2020剩餘學年,要求所有學生需要重讀一年。做出這一決定原是為了保護師生免受病毒感染,同時解決不平等問題,但一些私立學校仍線上上授課,此舉可能反會加劇教育不平等。專家指出,肯亞是唯一採取這種極端措施的國家。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africa/Kenya-cancels-school-year-coronavirus.html
*【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
市政官員和和平活動人士曾設想在今天舉行大型紀念活動,但新冠疫情迫使組織者縮減活動規模。與會者將在800人左右,是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預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發表講話。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asia/hiroshima-japan-75th-anniversary.html
*【紐約檢察官去年曾傳喚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長期以來一直是川普及其商業帝國的主要貸方,曼哈頓地區檢察官的這一舉動意味著,檢方對川普商業行為的刑事調查範圍比以前所知的更廣。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nyregion/trump-taxes-vance-deutsche-bank.html
*【莫迪在清真寺遺址上建寺廟,稱是印度教的勝利時刻】
印度總理莫迪週三在阿約提亞一座被毀清真寺的遺址上,為新的印度教寺廟奠基,寺廟建址地點特殊,數十年來,這裡曾多次發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衝突。分析認為:莫迪主持奠基儀式的舉動是其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的里程碑。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world/asia/modi-temple-ayodhya.html
*【日本入境限制引發外企抗議】
自4月以來,在新冠疫情導致的嚴格旅行限制下,近10萬名原本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無法進入該國,這引發了外國企業的強烈抗議。一些大型國際公司的高管表示,他們正在重新考慮在日本的業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5/business/japan-entry-ban-coronavirus.html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社群焦慮斷捨離:30日不碰臉書與IG!我的戒斷實驗報告 的推薦與評價
在社群媒體時代,誰能不焦慮? ... 想戒斷社群媒體當然有原因,疫情升級帶來的焦慮是引爆點,但其實過去早已 ... 遠離實名社群,留下匿名論壇為資訊源. ... <看更多>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遠離Facebook 和社群媒體的2022 年 - Matters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不覺,竟已快3 個月幾乎沒有打開Facebook,還大肆整理了自己的Social Media. ... <看更多>
遠離 社交 媒體 英文 在 LUSH撤出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希望大家關注 ... 的推薦與評價
今時今日不論是時裝還是美妝品牌的營銷「大本營」,都紮根在社交媒體之 ... 關注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潛在負面影響,邀請公眾遠離他們的社交媒體一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