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牌是體改目標嗎
-
自從2016年啟動國民體育法修法開始,體改的目的就有兩個非常明確的核心:保障運動選手和推廣運動。
-
透過改革,我們要確保運動選手們得到完整的支持,有充足的資源,受到公平的待遇,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爭取競技場上的榮光。改革不僅與奧運殿堂上的競技運動員有關,與民眾是否享有健全的體育環境有有關。當體育更貼近民眾,才能讓更多人能夠接觸、欣賞,甚至產生興趣從事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國民健康和體育產業才能好好發展。
-
全民對運動的投入與支持,是健康社會的資本,更是是運動選手們重要的後盾,也讓台灣能機會能夠培養出更多出色的運動選手。
-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
👉🏻台灣缺乏友善的環境以及支持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體育班的存廢設置一直以來都被討論。存與廢的背後,最大的隱憂就是,在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下,體育班似乎沒有帶給這些運動選手或是體育班的學生更完整的支持以及更健全的運動環境,無法像國外選手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且受人尊重。
-
👉🏻沒了體育後,剩下什麼?
台灣選手往往在選定體育這條路後,就幾乎注定「從一而終」的每天苦練。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及運動代表隊訓練注意事項》規定,學生每日至多3小時的訓練時數。部分學校為求競賽成績表現,專長訓練課程超過規定而過長,排擠學業學習時間。基層教練把學生當作奪牌機器,讓學生過度練習,苦練的結果,往往無法兼顧課業等其他面向,最後學科表現越來越低落,影響未來職場競爭力。很多選手除了所練的運動項目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專長,一旦被淘汰、失敗了,常常落得一無所有。
-
👉🏻制度上的改進,是我們該做的
體育班存與廢的問題,短期間內沒辦法有一個定論。不過,從體育班制度上的改進,或許可以替這些運動選手和在學的體育班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未來職涯有更大的保障,且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和支持;另外也讓更多有潛力的學生和選手,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踏上體育這條路,更友善的環境給予他們更大的信心。
-
台灣的現狀,專精甚至到局限於某一個運動項目,可以向歐美的體育訓練學習,除了訓練與課業兩方面兼顧,提升競爭能力,適應發展後順利與就業接軌。運動方面,讓體育適性且多元的發展,比較偏向多接觸各種不同的運動,真正的提升運動能力。
-
因此,台灣應該確立體育班的制度核心,重新審視設班宗旨、學習需求、未來規劃及職涯發展,妥適選擇才能符合核心素養的重點。
-
✓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在台灣雖然有規定體育班運動的訓練時數,但大部分的學校不會落實;反觀美、日等國,明訂學科能力不足即禁賽,讓學生不會從小就觀念偏差,也確保學生基本學力或其餘社會能力。另外,除了接觸自己的運動專業外,鼓勵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或出社會用的到的其他技能,且針對運動專業課程,大學畢業連接社會課程等做出調整,讓學校體育班更優質化。
-
✓推廣全民運動
以這次奧運為例,奪牌選手的故事、訓練歷程,媒體爭相報導,其他沒有奪牌或是未晉級的選手卻缺乏了關注,這也印證了長期以來台灣對於運動員關注的縮影。運動員受矚目,多半都是國際賽後的曇花一現,平日的訓練或是賽程,多半乏人問津。台灣運動文化的核心價值應該以全民運動為基準,從運動員本身延伸到全體人民,有了民眾的參與度,漸漸形成連鎖效應,讓運動生活化,扎實地影響更多的人。
-
#給選手更完整的支持,給國人更健全的運動環境
-
奪牌並非體改的目標,體育選手也並非宣揚國力或政治角力的工具,體育改革的真正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能夠讓所有台灣人自由從事體育的空間;是成為選手們的後盾,讓台灣之光能夠在賽場上發光發熱。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奪牌是體改目標嗎
自從2016年啟動國民體育法修法開始,體改的目的就有兩個非常明確的核心:保障運動選手和推廣運動。
透過改革,我們要確保運動選手們得到完整的支持,有充足的資源,受到公平的待遇,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爭取競技場上的榮光。改革不僅與奧運殿堂上的競技運動員有關,與民眾是否享有健全的體育環境有有關。當體育更貼近民眾,才能讓更多人能夠接觸、欣賞,甚至產生興趣從事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國民健康和體育產業才能好好發展。
全民對運動的投入與支持,是健康社會的資本,更是是運動選手們重要的後盾,也讓台灣能機會能夠培養出更多出色的運動選手。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台灣缺乏友善的環境以及支持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體育班的存廢設置一直以來都被討論。存與廢的背後,最大的隱憂就是,在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下,體育班似乎沒有帶給這些運動選手或是體育班的學生更完整的支持以及更健全的運動環境,無法像國外選手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且受人尊重。
👉🏻沒了體育後,剩下什麼?
台灣選手往往在選定體育這條路後,就幾乎注定「從一而終」的每天苦練。依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及運動代表隊訓練注意事項》規定,學生每日至多3小時的訓練時數。部分學校為求競賽成績表現,專長訓練課程超過規定而過長,排擠學業學習時間。基層教練把學生當作奪牌機器,讓學生過度練習,苦練的結果,往往無法兼顧課業等其他面向,最後學科表現越來越低落,影響未來職場競爭力。很多選手除了所練的運動項目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專長,一旦被淘汰、失敗了,常常落得一無所有。
👉🏻制度上的改進,是我們該做的
體育班存與廢的問題,短期間內沒辦法有一個定論。不過,從體育班制度上的改進,或許可以替這些運動選手和在學的體育班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未來職涯有更大的保障,且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和支持;另外也讓更多有潛力的學生和選手,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踏上體育這條路,更友善的環境給予他們更大的信心。
台灣的現狀,專精甚至到局限於某一個運動項目,可以向歐美的體育訓練學習,除了訓練與課業兩方面兼顧,提升競爭能力,適應發展後順利與就業接軌。運動方面,讓體育適性且多元的發展,比較偏向多接觸各種不同的運動,真正的提升運動能力。
因此,台灣應該確立體育班的制度核心,重新審視設班宗旨、學習需求、未來規劃及職涯發展,妥適選擇才能符合核心素養的重點。
✓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在台灣雖然有規定體育班運動的訓練時數,但大部分的學校不會落實;反觀美、日等國,明訂學科能力不足即禁賽,讓學生不會從小就觀念偏差,也確保學生基本學力或其餘社會能力。另外,除了接觸自己的運動專業外,鼓勵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或出社會用的到的其他技能,且針對運動專業課程,大學畢業連接社會課程等做出調整,讓學校體育班更優質化。
✓推廣全民運動
以這次奧運為例,奪牌選手的故事、訓練歷程,媒體爭相報導,其他沒有奪牌或是未晉級的選手卻缺乏了關注,這也印證了長期以來台灣對於運動員關注的縮影。運動員受矚目,多半都是國際賽後的曇花一現,平日的訓練或是賽程,多半乏人問津。台灣運動文化的核心價值應該以全民運動為基準,從運動員本身延伸到全體人民,有了民眾的參與度,漸漸形成連鎖效應,讓運動生活化,扎實地影響更多的人。
#給選手更完整的支持,給國人更健全的運動環境
奪牌並非體改的目標,體育選手也並非宣揚國力或政治角力的工具,體育改革的真正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能夠讓所有台灣人自由從事體育的空間;是成為選手們的後盾,讓台灣之光能夠在賽場上發光發熱。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在 時代力量New Power Party - #奪牌是體改目標嗎自從2016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選手一定要體育班養成嗎 ?體育班的存廢設置一直以來都被討論。存與廢的背後,最大的隱憂就是,在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下,體育班似乎沒有帶給這些運動選手或是體育班的學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