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瀕危詞留聲計畫 》(10) #EnLS_10
▔▔▔▔▔▔▔▔
❶【瀕危詞】:〔𪎶縕〕( thun-un )
( ① 骯髒.汙穢.不衛生 ② 懶散.邋遢 )
❷【留聲】:〔 http://bit.ly/2IHei5F 〕
❸【原音】:
( 漳風臺語.桃園 )
「 但是轉來臺灣,竟然所趁的是烏心錢!逐家所食、所啉、所用的,攏是上〔#𪎶縕〕的物件,按呢來共咱蹧躂。 」
❝ Tān-sī tún-lâi Tâi-uân, kìng-jiân sóo thàn--ê sī oo-sim-tsînn! Ta̍k-ke sóo tsia̍h, sóo lim, sóo iōng--ê, lóng sī siāng thun-un ê mi̍h-kiānn, án-ne lâi kā lán tsau-that. ❞
❹【譯文】:
但是回來臺灣,竟然所賺的是黑心錢!大家所吃、所喝、所用的,都是最汙穢的東西,如此來蹧蹋著我們。
❺【備註】:
[5.1] 臺語用字,見教育部辭典〔 https://goo.gl/7Ky6ZH 〕。
[5.2] 本詞彙的漢字,仍未有規範用字,教育部若有規範再從之。
[5.3] 原音〔tún-lâi ...〕(轉來)、〔siāng ...〕(上) 均為典型「漳風臺語」。若您是「普通腔臺語」,說〔tńg-lâi ...〕(轉來)、〔siōng ...〕(上) 即是。
[5.4] 普通腔臺語,較常聽到〔un-thun〕(縕𪎶)、〔un-thun-senn/sinn〕(縕𪎶生)、〔un-thun-lâng〕(縕𪎶人)、〔un-un-thun-thun〕(縕縕𪎶𪎶)。〔thun-un〕與〔un-thun〕二者為同義詞。
[5.5] 臺語辭典記錄:1931 年《臺日大辭典.上卷》( http://bit.ly/32dFWz3 ) [中排第三詞 « [黄昷]𪎶 || un-thun » ],1932 年《臺日大辭典.下卷》( http://bit.ly/2IKef9k ) [中排第七詞 « 𪎶[黄昷] || thun-un » ],1931 年《臺日新辭書》( http://bit.ly/2McuEp7 ) [中排第四詞 « [黑昷]黗 || un-thun » ],1933 年《臺灣語典.卷四》( http://bit.ly/2nLHcuq )【縕吞──謂人之身體不潔】,1954 年《彚音寶鑑》[君一他]【𪎶[黄昷]──不潔又黄色也】(另於 1818 年的漳州話韻書《彚集雅俗通十五音》中,[君一他] 亦有記錄〔thun-un〕【𪎶[黄昷]】)。
#瀕危詞 #留聲計畫10 #𪎶縕_Thun_Un
邋遢教育部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界大同 ◎#葉青
我是那個女孩
十六歲把身體給了愛著的人
我懷孕 他離開我去找別的女孩
我拿掉肚子裡那塊活著的肉
也試著忘記這件事
每次愛上一個人
我都希望自己從未談過任何一場戀愛
我是那個男孩
沒有女孩喜歡過我雖然我愛她極願意陪她走路回家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大概就是所謂的普通人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賺大錢有很正的女朋友開好車住好房子
跟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樣
事實上我只有電腦和摩托車
看正妹的網誌 騎車去買滷味
除了雨 沒有什麼會從天上掉下來
我是那個媽媽
不再年輕當然也不貌美
廣告裡擠出乳溝的內衣最輕最炫的筆記型電腦都與我無關了
每天每天我做大部分的家事 他們早已沒有感覺 我也是
但我努力壓抑 不去指責他們邋遢的生活習慣或者經常遲歸
新聞提到「中年婦女」「更年期情緒不穩」的時候 他們看了我一眼
裡面有一種原來如此的味道 是原來如此嗎
如果可以 我很願意和這家庭裡的任何一個人交換
讓他們當我 讓我當他們
我是那個爸爸
我沒有做錯什麼事
但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都是錯的
--
◎作者簡介
生於民國68年10月16日,卒於民國100年4月2日。
北一女及台大中文系畢。曾任誠品書店商品處影音企劃,定期於誠品好讀撰寫評述,並為KKBOX古典樂、爵士樂長期約稿作者,曾翻譯音樂相關影片。另曾擔任教育部國語辭典編輯,及桃園縣立慈文國中國文老師。出版作品有《生死密碼─名人死亡之謎》《生存密碼─世界未解之謎》,譯有《陽性反應》。
大學時期積極參與同志活動,努力在身分認同與輿論壓力下找到平衡。堅決相信「清醒不是人生唯一的正途」。病後開始新詩創作,累積作品逾千首,文字淺白,卻觸動人心,靈感多來自身邊他喜愛的人、事、物,常說自己的詩刪去贅詞只剩三個字:「我愛你」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r c.c│Taichiro Ueki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收錄在《下輩子更加決定》中,葉青的〈世界大同〉是第一首阿Ben讀到的她的作品。(阿Ben翻詩集不喜歡照順序來,隨手亂翻才是我的調調)。
這一首詩的語言很不像傳統讀者想像的詩,採用的寫作方式簡單易懂,這種腳色輪流出場的方式,相信有過舞台劇展演或閱聽經驗的讀者們想必更不會陌生。
其實這首詩的閱讀真的不需要過度解釋,但阿Ben還是想稍微提一下葉青的寫作為什麼會成功的問題。這首詩的每個人物的出場都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讓人可以不用太快提供道德判斷,然後開始提出自己「愛的事物」,再由愛而墜落,這種攀上十層樓高跳水台再墜入泳池的重力加速度讓每一段都完成了兼備人物豐富性與讀者同情性理解的絕望感。最後才到了最後一段,有的詩人會傾向用漂亮的句子來幫這樣的詩收尾,但葉青用了一整段來完成。依靠的是「情節性」。最後一句:「但所有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都是錯的」,讓整首詩裡面最無辜的人成為最悲情的人,而作為家庭中想像上最應該扛起一家之主責任的爸爸,他所能持有的甚至也只是這樣無力的無辜。
這是阿Ben讀到的第一首葉青的詩。那時在捷運上,我讀完,把書蓋起來。再讀了一次,再蓋起來。從捷運的玻璃看著路人疲憊的倒影,忍不住嘆了一口好長的氣。這真是好重好重的人生啊。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2/2016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