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的他與以前的學生合辦的吉他音樂節第一日。今年,已是第五屆了。
身為活動創始單位「Klangrede音樂協會」的行政職務代理人,我除了提供一些小點子,在音樂節中,並沒有貢獻太多實質上的助力。但這幾年眼見協會重組,風風火火地前行,在協會創始文件上簽下我的名字的那一刻,內心有著「哇嗚」的小小回聲。
去年因為疫情而停辦,今年好不容易可以舉行,卻因為種種防疫限制,無法像二年前那樣,辦得風光盛大,將五百人場地擠得滿滿的。
但,小而美,也挺好的。
延續四天的活動,每天都有世界級水準的吉他演奏家與其他音樂家的演出,現場也有廠商展示優質樂器產品。
此次請來一位古典吉他界的大明星,差不多是如同鋼琴界的Trifonov還是王羽佳郎朗李雲迪。
當初他回覆「好!我願意來」的那一刻,我們像中了樂透那般,難以置信。
看到他在州立音樂院的音樂廳出現時,就好像看到王羽佳在新北市藝文中心彈琴那樣的感覺。
而演奏會之後的慶功宴結束時,我們這位大明星熱情地擁抱我,還送上二個頰吻的時候,就如同郎朗李雲迪跟我勾肩搭背嚷嚷「哥兒們我們再喝一杯」那樣。
真是夢幻之夜。
也為我的他在經理音樂活動事務與推廣吉他音樂這個事業上持續累積的成就而無比驕傲。
在自己的音樂教育職務之外,西裝一上身,就是轉換身分,作為音樂活動籌策者與經理人。由向教授變身向總監。
願景宏大,但步履沈穩緩慢,就這樣踏實地走出一條路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00的網紅Moviemat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 名牌crossover名牌 迪士尼出品,本身已有一定質素保證,何況今次電影是改編自德國作家 E.T.A. Hoffmann的百年經典童話,以及柴可夫斯基編曲的著名芭蕾舞劇,名牌crossover名牌,當然令人睇高一線份外期待! 2. 入門級欣賞聖誕經典 電影改編自由柴可夫斯基編曲的...
郎朗成就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貝多芬到Mulan 西方種族歧視有否改變過?
近月因BLM運動,美國的所謂liberals(自由派人士),為贖罪做秀就突然颳起一股歌頌黑人風。連財經頻道CNBC,都突然多了很多從未見過的黑人嘉賓。
數天前在《紐約時報》看到一位19世紀混血黑人小提琴家George Bridgetower的故事。他爸爸自稱為非洲王子,其實只是一個來自Barbados的黑奴後裔,後來去了歐洲,在一些貴族家庭打工,娶了一位波蘭女僕,然後生下Bridgetower。他是一位音樂天才,5歲就開始在各歐洲王室表演,尤其得到英國威爾斯王子賞識,為他提供最好的音樂教育。1803年,他去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並結識了比他年長8歲的貝多芬,成為摰友,經常一齊「蒲吧」和討論音樂。
貝多芬非常欣賞Bridgetower的才華,特意為他寫了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在首演中親自彈鋼琴伴奏,在致獻詞中「戲說」,此曲由一位瘋狂「mulatto」(黑白混血兒)致送給另一位「mulatto」,既有貶意亦自嘲皮膚黝黑。但好景不常,首演後不久,Bridgetower得罪了貝多芬一位白人女朋友(看《亂世佳人》就知道黑人冒犯女白人乃大忌),因此貝多芬就跟他決裂絕交,連樂曲致獻都收回,並改送給當時著名法國小提琴家Kreutzer。但Kreutzer也不領情,一不喜歡作品且嫌太難彈,更不願「執二攤」,結果從未演奏過此曲。經此一事,Bridgetower覺得無癮,就搬回英國。《紐約時報》發掘出此小故事的意思是,Bridgetower這位充滿才華的黑人音樂家,只因無意得罪了貝多芬,從此就在音樂史上消失,對他非常不公平!
1940年代,美國Nicholas Brothers跳舞組合,被白人舞王Fred Astaire賞識,連他都自嘆不如,後來他們更教過Michael Jackson跳舞。但當年他們只可在全黑人班的歌舞片中擔正主角,在白人片中只可客串一些下人角色。荷李活電影,要等到1965年由黑人影帝Sidney Poitier主演的《A Patch of Blue》,才第一次出現黑人男性夠膽親吻白人女性鏡頭。
即使到了2018年,在一次ESPN訪問中,LeBron James提到作為一個黑人公眾人物所面對的問題,竟然有人在他屋牆上寫上種族歧視字句,訪問中亦提到政治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果招來Fox電視台主播Laura Ingraham(永遠嘴角奸笑),極具侮辱性且暗藏種族歧視的攻擊。她說沒興趣聽取每年收入1億美元,但只懂把球彈來彈去的球星政見,建議他「shut up and dribble(閉嘴繼續運球)!」
白人主流只欣賞你翻筋斗娛樂大家
其實這些故事已道出白人的最理想種族關係──可欣賞其他種族人士某樣技能,例如Bridgetower的音樂天分,Nicholas Brothers的跳舞奇才,或LeBron James出神入化的球技,但他們仍須謹記自己的station in life(身分地位)。白人主流社會歡迎你使盡渾身解數,翻筋斗娛樂大家,但當你大膽展露思想和感情,就要小心隨時被攆出門外,甚至惡意攻擊。
Mulatto更惨,既不受白人社會所接受,但也經常被黑人排斥。數百年來美國都有一個one-drop rule的社會和法律概念,任何人只要數代前有一滴黑人血統,那個人即被辨識為黑人。從前可因此而喪失很多法律和社會權利,此傳統竟一直維持至20世紀中。即使現今法律仍然模糊,因為如被定為黑人,反而可能對考進哈佛和耶魯等名校有幫助!耶魯剛被司法部指控歧視亞裔和白人,意即優待黑人。其實亞裔最惨,何止耶魯、柏克萊和史丹福等學府,一早知道同樣有不明文亞裔收生上限。
奥巴馬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都是混血兒。但近日賀錦麗反被右派白人攻擊為「not black enough」(不夠黑)。她媽媽來自印度,爸爸則是來自牙買加的mulatto。她被批評並非真正美國黑奴後裔,且含有白人血統。這一句最殘酷,mulatto身世可憐,一般是女黑奴被主人強姦後生出來的後代,所以有人形容mulatto的經歷才真正最black!
不敢直認種族歧視 以反共包裝仇恨
到了今天,雖然仍有特朗普支持者之類攻擊黑人,但最少有自稱liberal的衛道之士為他們出頭。但中國人又如何,有誰願意為他們發聲?現今美國的虛偽政治正確標準是,絕不可攻擊黑人,伊斯蘭教徒也不太好,但中國人則幾乎是free for all,可任意攻擊!
今年初位於紐約市唐人街的MOCA(Museum of Chinese American)發生離奇大火,有人懷疑是縱火,至今仍未查出真相。近月美國亞裔人士經常在街上被辱罵,最近在紐約,一名89歲老婆婆,竟慘被人掌摑和點火燃燒衣服!這種卑劣無人性行為,本以為只會在香港發生!
這些種族主義懦夫不敢直認種族歧視,通常會用「共產主義」作包裝仇恨藉口。但此舉騙不到人,即如白人霸佔美洲時,也不會直認侵略,只會以傳教宣道為藉口,結果是直接和間接害死數以千萬計原住民,幾乎滅族,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人道悲劇之一!
華爾街也一樣。周三CNBC名主播Jim Cramer吐出真言,直認不喜歡中國的程度,比白宮內任何人更甚!不止TikTok、華為、中芯(0981)和騰訊(0700)等中國企業受到無理壓迫,甚至替美籍華人創辦的Zoom擔心。已有人投訴部分數據經過位於中國的伺服器,擔心泄漏私隱,Zoom已道歉兼矯正,但仍遭NASA和個別政府機構禁用;亦有人指控Zoom不公平競爭,只因在成本較低的中國開發技術!亦擔心如被大事宣揚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為主要股東之一,更會被抹上莫須有之罪。
近年中國出了不少被譽為技巧上完美的鋼琴家,如郎朗和王羽佳等。郎朗運氣好,出道於中美關係較好的千禧年代初,全球觀眾被他天才所吸引!但當然批評者仍大不乏人。小提琴大師Isaac Stern在1980年奧斯卡得獎紀錄片《From Mao to Mozart》中,批評當年中國音樂家只有技巧,沒有感情和靈魂。到了郎朗又反而經常被批評感情太豐富!經過3年休養腕傷和去年結婚後,郎朗上月終於網上復出,在德國兩次錄下巴赫的經典巨作《Goldberg Variations》,一次在錄音室,一次在Leipzig的St. Thomas Church現場演奏,巴赫在這教堂工作多年並埋葬於此。暫時評價不錯,被認為較成熟內斂,但無可避免,被所有人拿來跟加拿大鋼琴怪傑Glenn Gould的經典1955年和後期1981年,兩次錄音作比較。一如所料,大部分樂評家認為郎朗演繹仍有所不及,今次反被批評演奏拖得太慢,技巧上不及Gould! 有可能嗎?西方樂評真難服侍!
過去不少鋼琴和小提琴家都是歐洲猶太人,經常會提到被納粹殺害家人和逃亡到美國或以色列的悲慘歷史,世人亦非常同情他們,並支持以色列。我有一個懷疑,如有天郎朗提到中國自鴉片戰爭被列強侵略百年歷史,並表明愛國,支持中國政府(他是中國籍,並且是香港永久居民),西方人又會如何反應?
其實從去年LeBron James發聲批評Houston Rockets經理Daryl Morey的支持香港示威言論為uneducated(無知)後的反應就可想而知。美國不論保守或自由派人士,異口同聲誣衊他是為錢而埋沒良知!唉,言下之意無非又是要求這黑人球星shut up and dribble!但一如Laura Ingraham所說,LeBron James收入過億美元,真的有必要奉承中國?不應隨便侮辱他人格。
早前郎朗亦有參與Lady Gaga發起的網上抗疫慈善音樂會,跟她和Andrea Bocelli等壓軸演出,是整晚高潮。我又再想,如郎朗不慎得罪Lady Gaga而反臉,郎朗會否得到如Bridgetower當年的同樣待遇,被逐出西方主流文化圈?
成龍是功夫電影的曠世奇才,更可被譽為Parkour界之鼻祖。印象最深的是在《紅番區》(片名政治不正確),一個由停車場頂層跳到對面公寓露台的鏡頭(當年已年過40),無花無巧,如失手肯定冇命!後來的《The Bourne Identity》和《Mission Impossible》等電影都曾模仿,但當然吊了威也。
Mulan棄在美上映亦受中美關係影響
後來成龍終被邀請到荷李活拍了幾套頗成功的《Rush Hour》系列警匪片,成為國際巨星。但請留意片中的成龍,從來沒有感情線(銀幕下是另一回事),更遑論跟白人女主角有接吻和牀上戲(周潤發的荷李活電影也一樣)。自詡為liberal的荷李活,處理中國人角色手法,其實仍停留在1950年代處理黑人角色的階段。幸好在2016年,奧斯卡頒發終生成就獎給成龍,換作今日的中美關係,成龍那麼鮮明的愛國態度,仍有可能嗎?
最近迪士尼宣布放棄等待美國院線檔期上映《Mulan》(花木蘭),改為直接上架Disney Plus串流頻道,收費30美元,無限播放。這做法有助Disney Plus用戶急升,但仍極難收回2億美元製作成本。在中國和某些地區仍會在戲院上映,相信放棄在美國上映的決定,除疫情外,亦受到中美關係影響。
未看過,但影評不錯,在新西蘭和新疆取景拍攝的場面非常壯觀,劉亦菲、甄子丹和鞏俐等人演出亦獲好評。但當然爭議亦多,首先在1998年的卡通片中,本來木蘭跟上司李將軍有段感情,但在真人重拍劇本中,被認為不適合#MeToo年代,給人上司性騷擾下屬的感覺,所以就把李將軍一角分為二,一個長輩身分的將軍和一個同當小兵,可發展感情的男生。本以為過骨,但竟仍遭LGBTQ圈猛烈批評,因為原來李將軍已成為雙性戀界偶像!現在抹殺角色,被視為性取向歧視!
中國崛起代表非白人首挑戰白人霸權
另外,去年劉亦菲發言支持香港警察,被人攻擊,她身為美籍華人,罪加一等!加上片尾向新疆政府鳴謝,在美國企圖全面抹黑中國處理新疆政策的今天,當然被人咒罵,更有人呼籲杯葛電影!我從未去過新疆,亦不清楚新疆政策細節,但最少知道現今情况比之前好得多。過去曾發生數千宗恐襲事件,現在已變得較安全、和平和穩定,似乎經濟發展得也不錯。即使真的有再教育營,不知道人權狀况如何,但肯定的是在過去20年,美國在中東以假反恐為名,殺害過的伊斯蘭教徒,遠超過100萬,絕大部分為無辜平民百姓,包括大量婦孺!這亦當然是激發一些極端分子,包括在新疆的,走向恐怖主義的主因!請放過我們,真的受不了美國(和在旁搖旗吶喊小嘍囉)的虛偽嘴臉和滿口假仁假義!
請牢記去年美國國務院前長期政策計劃主任Dr. Kiron Skinner(黑人女士)的溫馨提示:中國的崛起,正代表首次非白人社會對白人霸權的挑戰!報道中隻字沒提什麼共產主義,夠坦白未?看官夢醒未?
(中環資產持有中芯、騰訊、Zoom及迪士尼的財務權益)
郎朗成就 在 Shannon浦孟涵-台版米蘭達的創業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末的職感書房】
假日期間看的其中兩部片子-《芭蕾王者尤利》和《為琴癡狂》(琴痴)前者是古巴籍世界芭蕾舞王Carlos Acosta從幼時在古巴街頭跳嘻哈到一步步走入皇家音樂學院的真人真事,後者則是演奏家媽媽,為了把孩子也培養成音樂神童,不惜做出換嬰、逼迫孩子強記考題、走後門⋯等失格行為的故事。兩部片子都很好看、都是以藝術為故事的場景、也都是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潛能發揮的關係。
多半觀眾或許會覺得尤利的父親很偉大,而《為琴癡狂》中的音樂家媽媽很瘋狂,但仔細分析起來,兩者有著一樣的偏執和堅持,所以不知道這觀感的不同,是否是來自於尤利最後的確成為了全球知名的芭蕾舞星,而《琴癡》中的孩子卻沒有成功進入夢想學校?或是相較於尤利的父親狠狠地逼他跳舞,完全是利他式的希望尤利能藉此提升社會階級,《琴癡》的女主角,逼迫孩子彈琴。更多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滿足自己的夢想。
這兩部電影也讓我想起一段郎朗的採訪,記者問從小被父親逼著學琴的他:「你覺得自己是受虐兒嗎?」他說:「如果沒有父親的堅持,我不會是今天的我。」
郎朗和Carlos的成就的確絕大部分歸功於父親的逼迫,但相信世界上也有不少被逼出病或是去跳樓的孩子,這些虎爸虎媽的教養方式好不好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可以有定論的是,多數事情要做到好,或許可以靠點小聰明,但要做到傑出需要不斷被逼著反覆打磨。
但身為職場上的大人,應該沒人想被逼,畢竟鞭打後的前進很容易進一步退十步,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逼自己,能做到這樣,我們都可以是不同領域的藝術家。
《芭蕾王者尤利》
https://m.youtube.com/watch?v=X0F7C4fld-E
《為琴癡狂》
https://m.youtube.com/watch?v=ZRt7iBF8160
#職感分享
郎朗成就 在 Moviemat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 名牌crossover名牌
迪士尼出品,本身已有一定質素保證,何況今次電影是改編自德國作家 E.T.A. Hoffmann的百年經典童話,以及柴可夫斯基編曲的著名芭蕾舞劇,名牌crossover名牌,當然令人睇高一線份外期待!
2. 入門級欣賞聖誕經典
電影改編自由柴可夫斯基編曲的著名芭蕾舞劇,一直是聖誕節傳統節目,歷史悠久,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有「聖誕芭蕾」的美譽,既是很多有識之士的聖誕必備節目,亦在不少慕名朝聖者的心願清單之上。不過要欣賞一場芭蕾舞劇,有著總總難免令人卻步的原因,今次迪士尼以全新形式把經典改篇真人電影, 並保留柴可夫斯基的名曲,讓觀眾只要走進戲院,便可以欣賞到這經典,一償朝聖心願大開眼界,絕對是今個聖誕的提昇品味超值首選!
3. 迪士尼繼《美女與野獸》再展魔法
迪士尼把經典童話拍成真人電影的超卓成績有目共睹,童話成真的神奇魔法已成了迪士尼的拿手好戲,尤其是去年的《美女與野獸》叫好叫座,以超越12億美元票房高踞全球最賣座電影第二位!今次由《美女與野獸》和《魔幻森林》金像幕後班底再展魔法,絕對有望超越前作,成就又一經典!
4. 極致視覺特效打造奇幻華麗冒險之旅
由預告片可見,電影以極致視覺特效建構出來的奇幻四國魔法仙境,華麗耀眼引人入勝,大片格局再配合家喻戶曉的名曲,這段奇幻冒險旅程肯定會為觀眾帶來前所未見的震撼!
5. 新世代氣質女星人氣登場
曾演出《吸血新世紀4:破曉傳奇》和《星際啟示錄》的麥姬絲霍兒 (Mackenzie Foy) ,如今17歲亭亭玉立,擔正做女主角,造型清麗脫俗,新世代氣質女星當然要第一時間認識!
6. 星光熠熠金像陣容
其他演員陣容更是迪士尼一貫的星光熠熠,包括金像提名女星姬拉麗莉 (Keira Knightley) 飾演棒棒糖仙子、金像男星摩根費曼 (Morgan Freeman) 飾演女主角的教父,以及金像影后海倫美雲 (Helen Mirren) 飾演暴君薑媽媽,肯定好戲連場!
7. 著名芭蕾舞明星助陣演出
電影改編自經典芭蕾舞劇,當中亦有不少芭蕾舞元素,更邀得著名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芭蕾舞者Misty Copeland助陣演出,令電影更有睇頭!
8. 柴可夫斯基名曲郎朗傾情演奏
電影沿用柴可夫斯基耳熟能詳的名曲,以全新手法演繹,務求為觀眾帶來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大家熟悉的著名中國鋼琴家郎朗亦會為電影傾情演奏樂曲,帶來另一重超級聽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