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參加我的郵輪獨奏會嗎?》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邀請大家參加我的郵輪音樂會,因為覺得實在太遙遠,而且時間很長、費用又高...
很神奇的,這週內居然有三位互不認識的人說要參加我南太平洋島國Pago Pago的郵輪巡演啊!?於是乾脆也就問問看,還有沒有人要一起來聽我的海上鋼琴獨奏會呢?😝(在銀海郵輪Silversea,一趟行程我會演出兩場獨奏會)
(因全球疫情,我已經快一年半沒有回到海上演出啦(最後一趟是去年三月)等到明年下半年就兩年半啦!目前歐洲的行程還沒有出來。真希望明年也能順利回到歐洲啊!)
銀海的演出行程是這趟喔:https://www.silversea.com/destinations/australia-new-zealand-cruise/valparaiso-to-auckland-wh221202c36.html
*********************
銀海郵輪巡演Vlog:
早晨篇:https://youtu.be/B2f-yvOXF2w
下午篇:https://youtu.be/JlqtZ93PA0o
音樂會篇:https://youtu.be/tW8j9riOWno
晚上篇:https://youtu.be/HCNVm7h2Qz4
Silver Muse
首演花絮:https://youtu.be/3uodYAeEYM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上禮拜迪士尼,新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Disney+』,24 小時吸引了 1,000 萬名用戶訂閱,激勵迪士尼股價飆漲 7%,Netflix 當日股價下挫 3.05%,華爾街分析師還説這表現讓人『eye-poping』嚇掉眼珠。 因為 Disney+ 有很多豐富的內容,除了迪士尼本身經典作品外,還...
郵輪一年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底在郵輪上養老是實際可行還是不切實際呢?首先要突破的一個問題就是預算了,我花了些時間算了一個範例給大家參考,我們以2022年1月8日從洛杉磯出發的8天7夜嘉年華郵輪來做為範例,以內艙房2人一室來計算2022年長達52週的費用,每8天7夜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不間斷搭乘一年,結束航程的時間為2023/1/7
船名:嘉年華全景遊輪Carnival Panorama
出發日期:1/8/2022
下水年份:2019
噸位數:13.4萬噸
載客數:4008
乘客空間比:33
乘客服務人員比:2.8
內艙52週單人費用加總:$30,888
內艙52週單人稅金加總:$6,097
內艙52週單人小費加總:$5,093
以上不含旅遊醫療保險、額外零用金及岸上觀光費用,總計一個人在郵輪上生活一年的費用為:$42,078 美元
對這郵輪有興趣可參留言中的連結
郵輪一年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的問券中有不少人考慮到郵輪上養老,其實到郵輪上養老要考慮的問題還不少,但也不是不可行,疫情前就有老外以郵輪為家的例子,但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費用了!大家不妨試算一下或猜猜看在郵輪上住上一年的費用至少大概是多少$呢?歡迎加入社團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89107507768528
郵輪一年費用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上禮拜迪士尼,新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Disney+』,24 小時吸引了 1,000 萬名用戶訂閱,激勵迪士尼股價飆漲 7%,Netflix 當日股價下挫 3.05%,華爾街分析師還説這表現讓人『eye-poping』嚇掉眼珠。
因為 Disney+ 有很多豐富的內容,除了迪士尼本身經典作品外,還有皮克斯(Pixar)、漫威(Marvel)、星際大戰(Star Wars)跟國家地理頻道等大量原創內容!
對照之下,雖然Netflix 全球有 1.58 億訂戶,Disney+ 在一天之內就追上 6%,價格也是相當親民,Disney+ 一個月定價 6.99 美金,一年 69.99 美金,比對手像是 Netflix 的標準高畫質套餐 12.99 美金便宜許多,不過其實 Disney+ 很大部分的用戶是因為辦網路順帶送使用資格,就像中華電信的 MOD,他們當中也不見得一定會死忠使用 Disney+ ,有的可能登入一兩次就不用了,而且 Disney+ 提供免費 7 天試看期。很明顯地,這 1000 萬用戶中還要再剔除掉不少數字!
這次Disney+上線還出了很多包,因為流量暴漲,導致網站掛點、下載速度又慢、客服連不上,服務體驗相當落漆欸,最誇張的是《辛普森家庭》原本畫面是 4:3 比例播出,但後來寬螢幕就變成市場主流,結果 Disney+ 竟然把 4:3 畫面的比例直接裁切成 16:9 ,畫面旁邊都被切掉,就像是買了閹割版一樣。而這也看出第二個大問題,就是過去迪士尼都是透過電影院線、有線電視販售,遊樂園、郵輪、周邊也都是一次性買賣,但串流平台是 24 小時沒在休息的高技術服務,現在迪士尼要開始學習 24 小時跟客戶面對面,直接感受最直接、最長期的回饋。
而且接下來串流平台真正的競爭——『淘汰賽』才剛要開始,一千萬、兩千萬訂戶都是小事,五千萬才是考驗,連迪士尼自己都評估說要六千到九千萬訂戶才能打平成本。特別是現在,當一些用戶都已經訂了部分串流平台之後,接下來要搶人,還得獻上大把大把的補貼,擬定進攻策略。
像Amazon Prime Video 因為不是獨立的串流媒體,而是包含在 Amazon Prime 會員裡的一項贈送服務,當你在平台看得越多,後台就能根據你的觀影行為,找到其他業務上可以應用、變現的地方,還一度被《連線》雜誌稱作『最奇怪也是最成功的商業模式』。
Apple TV+ 則是利用裝置優勢,只要在 2019 年 9 月 10 日後購買新的 Apple 裝置,就贈送一年 Apple TV+ 服務,直接把內容無痛上架到各種 Apple 系統中,搶下硬體不夠,還要搶軟體,走『軟硬結合』路線。
Netflix 的收入來源,絕大多數是靠著訂閱費用以及部分的周邊商品,相較於迪士尼、Amazon、Apple 等媒體集團的全方位經營,Netflix 的收入顯得單薄許多,不過Netflix 執行長說過『不該期望消費者只訂閱單一影音串流服務,訂閱用戶數不是最重要的,更要比的其實是『訂閱用戶在該平台觀看影片的時間』。
不過各大企業頻頻進場的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必須回歸到『有線電視剪線潮』,這股剪線潮的速度有增無減,現在的趨勢是所有人都想要直接接觸消費者,大家在爭奪的,其實是觀眾的『時間』,占據了大量觀影時間後,業者會想辦法把『目光』拿來變現,而廣告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而串流大戰開打,傳統有線電視產業其實才真的要挫咧等!《富比世雜誌》就說,因為線上串流媒體市場競爭白熱化,訂閱有線電視服務降到 56.5 %,連帶使電視廣告收入慘跌,未來 3 年傳統電視產業可能面臨泡沫巔峰。
隨著全球串流影音服務崛起,Disney+ 眼前除了 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Apple TV+ 等勁敵外,還有即將在 2020 年推出的 HBO Max 以及 Peacock,誰能在這場串流大戰中取得優勢呢?你還會繼續收看傳統電視嗎?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m-I9n8pDz0/hqdefault.jpg)
郵輪一年費用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2)日審查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部分有關交通部主管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營業預算,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質詢總經理李泰興時表示,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總共有七個港6億多元回饋預算中,花蓮港區只分到5%,也就是僅約3千萬元預算,但住在花蓮港周邊的居民卻要長期忍受漫天砂石所帶來嚴重的塵土及噪音汙染,非常不合理也不公平,對此她認為,港務公司所屬盈餘分配制度有必要檢討改進。
此外,依據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年度所編列之預算,蕭美琴則是痛批,她沒有看到任何一項新興工程與投資計畫在花蓮,難道花蓮港務公司打算廢掉了?甚至當初要求評估藍色公路也看不出任何努力與規劃,花蓮港務分公司說得很漂亮,提出一堆開發案,預算卻一毛錢都沒有編,可見之前所提的開發案及遊憩碼頭等建設根本是紙上談兵。至於就預算中編列之公關費及宣傳費來看,蕭美琴則是質疑,看不出港務公司有要爭取更多旅客、更多郵輪及商機到花蓮港的積極性,且盈餘決算逐年減少,既然都放棄了,何必編列這些費用?蕭美琴批評,自己就住在花蓮港附近,每天都在觀察港區,但近幾年仍舊毫無動靜,只有一個作為旅客中心的鐵皮屋,對花蓮根本不用心。對此,她要求總經理李泰興積極改善港區旅客中心及相關硬體設施,並具體提出招商計畫。
最後,蕭美琴就蘇澳至花蓮區域性藍色公路建設質詢航政司長祁文中,她指出,當初要求航政單位提出營運計畫並研擬可行方案,但至今未見成果,令人遺憾。她批評航政司管東管西,顯然是管太多,因為正常的海洋國家,只要是靠海的城市都是依賴航運,且都非常蓬勃發展;反觀台灣的花蓮港,有聞名國際的清水斷崖美景,一年卻只有9艘郵輪航行,不僅浪費現有航海資源,同時自我減弱競爭力,對此她要求航政司以正面態度看待航運發展,協助航商解決問題,而非成為台灣航運發展的阻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buV2psv7e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