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顧|何日君再來 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26年◢
鄧麗君11歲參加黃梅調比賽拿到冠軍,開啟了她的歌唱生涯,在六零年代,除了發行專輯,也經常參加慈善演出和勞軍義演,1969年演唱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家喻戶曉,之後的演藝足跡更遍及香港、東南亞、美國以及日本。
在七、八零年代,她的「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甜蜜蜜」等多首歌曲,以地下、盜版的形式,紅遍中國大陸大街小巷,甚至出現「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這麼一句話。除了華語歌曲,鄧麗君在日本藝能界也被稱為「亞洲歌唱女王」,拿下多個大賞,多張專輯大賣,三度受邀參加NHK紅白歌唱大賽。
鄧麗君雖然在42歲這年劃下了生命的休止符,但她的歌曲隨著每一代不同的偶像藝人,用流行的形式不斷翻唱,影響著新的世代。
---
天下雜誌youtube,看盡天下事
>>https://bit.ly/30EMsQF
---
進入【進步的軌跡|經典回顧】看更多:
https://bit.ly/3pQCo1I
#天下雜誌vide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箜篌演出者介紹: 吳宜璟 學習古箏二十年並擁有教學十年以上以及演出的古箏音樂演奏者,擅長用古箏演奏不同風格的音樂,歡迎訂閱並追蹤我的頻道。 🎼不定時更新音樂頻道 🎼藝術源自於生活 一起聽好音樂 一起讓生活更好! 🎼希望能感染周圍的人們,一起傳承古箏與箜篌的音樂精神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
鄧麗君中國 在 天下雜誌vide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典回顧|何日君再來 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26年◢
鄧麗君11歲參加黃梅調比賽拿到冠軍,開啟了她的歌唱生涯,在六零年代,除了發行專輯,也經常參加慈善演出和勞軍義演,1969年演唱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家喻戶曉,之後的演藝足跡更遍及香港、東南亞、美國以及日本。
在七、八零年代,她的「何日君再來」、「小城故事」、「甜蜜蜜」等多首歌曲,以地下、盜版的形式,紅遍中國大陸大街小巷,甚至出現「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這麼一句話。除了華語歌曲,鄧麗君在日本藝能界也被稱為「亞洲歌唱女王」,拿下多個大賞,多張專輯大賣,三度受邀參加NHK紅白歌唱大賽。
鄧麗君雖然在42歲這年劃下了生命的休止符,但她的歌曲隨著每一代不同的偶像藝人,用流行的形式不斷翻唱,影響著新的世代。
---
天下雜誌youtube,看盡天下事
>>https://bit.ly/30EMsQF
---
進入【進步的軌跡|經典回顧】看更多:
https://bit.ly/3pQCo1I
#天下雜誌video
鄧麗君中國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六十年代,就是台灣的流行歌星佔領香港市場,姚蘇蓉、湯蘭花、蘇芮、歐陽菲菲、翁倩玉以及一直紅到九十年代的鄧麗君。粵語流行曲不是市場主流。電影方面,五六十年代從永華,到長城、邵氏、電懋、國泰,這些拍國語片的電影公司佔領了大影院市場,與西片互領風騷;粵語片的製作很多,但多在街坊流連的小影院放映。
1967年11月,暴動剛退潮,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TVB 誕生。TVB 的新聞報導,和電視劇、處境劇的製作,覆蓋了香港相當大比率的人口。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許氏兄弟的電影、特別是許冠傑的粵語流行曲冒起,風行全港,由此而帶入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劇、粵語電影的新時代。香港流行文化爆發式的興旺,不但覆蓋全港,更風靡東南亞、台灣、歐美等地華人社區,以至文革後的大陸。香港歌星、影星、導演、作曲作詞者,出現好多超級奇葩,可說歷史僅見。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反映了香港人對這個英治下的地方,產生越來越強的認同感。在所有的華人地區仍然處於不同程度的不自由的狀態下,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在香港可以看到所有在海峽兩岸被禁閉的消息和評論。香港人在公平的法律制度下,可以自由做任何不違法的事。香港公共事務、交通、稅制、醫療,提供的服務比任何地方都方便。七十年代之後到香港生活的人,無論從大陸、台灣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來,大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沒有之一。
2017年,羅恩惠導演拍了六七暴動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引起關注。她原想將記錄片的內容出書,並邀我寫序。我的序寫了,書卻沒有出成。
我在序中,引用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一幅畫作中的三句問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香港人從哪裡來?不用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自中華大地。我們是什麼人?我想在1967年前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市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當時社會輿論的主要左右派之分。我們往何處去?那就各有選擇了,除了在香港土生土長、有些家族生意繼承的本地人之外,1949年後從大陸來的人,大概那時候都不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永久的家。鄰近的強權使許多人不安,他們想把香港當作跳板,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英國維持在香港的管治,是為了觀察和接觸中國;中國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是以香港作為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中英雙方都沒有把香港市民當一回事。如果中英都沒有把香港當一回事、而許多香港人又把這裡視為「跳板」的話,這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就不是香港人的永久的福氣。
當中國在極左狂潮下,用語講到要「粉碎港英統治」而結果卻是「香港還是那樣子」,就意味著這裡可以作人生的長期規劃了。儘管英國那時候已經知道1997年會有條約到期的問題,但在中共不干預下,全力建設一個輝煌的香港,可以使英國在國際社會的關顧下,提高與中國議價的能力。
儘管中英雙方都各有打算,但香港人就在這個歷史時空,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最方便最發達的經濟文化,最文明最公平的社會秩序。香港流行文化的奇蹟般崛起,意味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經從「我是中國人」轉為「我是香港人」,至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這之後,身份認同的民調雖有起落,但倘若沒有先驗的政治觀念,整體趨勢就沒有什麼懸念了。以0至100分的「身份認同指數」計算,2018年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指數破紀錄高達83分。
「我們往何處去」?儘管九七問題泛起,和近年政治環境大轉變,使香港人在六四後、九七前和現在,都掀移民潮,但留下來的和離去的,心中仍然追求著憧憬著那黃金時代的香港。(62)
圖1,香港流行文化的先驅者——許氏兄弟和父母(網上照片);
圖2,香港新聞業輝煌時期的傳媒人,前左起,毛孟靜,黃應士(TVB新聞總監),張敏儀,包雲龍(亞視新聞總監),黃志強(港台新聞部);後左起,林旭華(商台),邵廬善(港台),吳明林(港台),李怡,蘇狄嘉(港台),戴天,李錦洪。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鄧麗君中國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箜篌演出者介紹:
吳宜璟
學習古箏二十年並擁有教學十年以上以及演出的古箏音樂演奏者,擅長用古箏演奏不同風格的音樂,歡迎訂閱並追蹤我的頻道。
🎼不定時更新音樂頻道
🎼藝術源自於生活 一起聽好音樂 一起讓生活更好!
🎼希望能感染周圍的人們,一起傳承古箏與箜篌的音樂精神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己,為了把更美好的音樂分享給喜愛古箏宜璟的大家!
《古箏小妹彈箜篌》的大平台介紹🔗
🌹充滿創意也是自己看到眼睛也會受傷的影片分享
➡️抖音帳號:guzhengkonghou666
🌹平凡又不想要平凡的圖片分享
➡️ IG:favoritezhengching
🌹看起來不太愛講話可是很愛滔滔不絕分享古箏的一切
➡️ Facebook: 古箏小妹彈箜篌
🌹都是跟古箏有關的音樂影片
➡️youtube: favoritezheng
🌹樂譜、箏相關商品
➡️古箏小妹的蝦咪店鋪連結:https://shopee.tw/rose.love.simple777/4338024324
鄧麗君中國 在 #新聞鄧麗君在中國跨年??? - 追星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她還在生前說過大陸沒有收復,就一輩子不踏上大陸的土地!,強盜國居然連逝者都不放過- 跨年,中國,新聞,鄧麗君. ... <看更多>
鄧麗君中國 在 中國鄧麗君歌友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邓丽君历史上的今天】1984年6月3日TBS播出「演歌の花道」_哔哩哔哩_bilibili ... 永遠的「鄧麗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