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酈英傑處長(Brent Christensen)來到總統府,在他離台前夕、最忙的時刻,還安排時間前來道別,令我非常感動,謝謝酈處長溫暖的友誼。
對於酈處長三年來對提升台美關係所做的努力及傑出貢獻,我要再次表達最誠摯地感謝與敬佩。
大家都知道酈處長與台灣的緣分深厚,也相當瞭解台灣,不僅對台灣的政黨、政治、經濟、社會等瞭若指掌,也深入基層走訪各地方的巷弄之間,體驗台灣民情、庶民美食。
從酈處長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台灣的感情,如同他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中提到「每當我想到台灣、以及整體美台關係,我總會想到希望、光明和成長」。
台美兩國擁有許多共享價值,是兩國友誼堅若磐石的基礎,這些價值包括對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深信不移,對智慧財產權和國際貿易規範的堅定守護,以及為共同合作解決全球問題的努力不懈。
台灣有一句俗話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雖然到了告別時刻,歡迎酈處長未來能夠再回來台灣敘敘舊,同時持續關心、支持台灣。祝福一切順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美國在臺協會的酈英傑處長在舔了台灣這麼多年蔡英文每次有活動都會湊熱鬧之後,身為一個外交經歷二十九年的老兵,離職時非常知恩圖報說台灣疫情還好不急著有疫苗,到底這傢伙為什麼那麼雞巴,拜登目前又在做甚麼樣的打算,美...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的推薦目錄: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 在 財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T酈英傑處長將卸任,他在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中,提起自己跟台灣的緣分,以及他對台灣的喜愛與敬佩之情,他說:「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真朋友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 即將在七月離任,酈英傑處長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真朋友真進展
#謝謝處長這麼力挺台灣歡迎隨時回來
📝酈英傑處長給台灣人民的道別信
「隨著我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日子即將畫下句點,我也即將離開台灣,我想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一番歷練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當我說擔任AIT處長其實是我這輩子的榮幸,也讓我得以實現長期職業生涯中的抱負與理想,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我19歲時第一次離開家鄉,就是來台灣。對年輕的我來說,從那時起,台灣就成了交流與理解、探索與冒險的同義詞。台灣不僅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異鄉風情,也代表著意想不到的嶄新機會。我在這裡嘗試新奇的食物,像是水餃和臭豆腐,並且學習如何在擠滿單車和機車的大街小巷穿梭自如。一方面,我努力用我粗淺的中文,讓別人聽懂我說的話;但同時我也發現,無論走到哪裡,迎接我的都是滿滿的親切友善與熱情好客。
因此,在成為美國外交官後,能夠以台灣作為我派駐海外的第一站,真是再適合不過了。畢竟,是台灣首先點燃了我對亞洲、尤其是台灣的畢生興趣,也激發了我對跨文化理解和共享目標——也就是外交工作——的終身熱忱。此後,我也曾派駐其他地點,多數是在大中華區域,但我的台灣經歷與回憶始終常存我心。最終我能以美國駐台最高層級外交官的身分回來這裡,可說是我多年職涯的高峰。顯然,我這一生注定與台灣有著深刻的連結,或者也叫作「緣分」吧,才會讓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回到台灣。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台灣。我總覺得:「答案不是很明顯嗎?」不過如果一定要我從個人與專業的角度,解釋我對台灣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我通常會提到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台灣兼具活力與穩定、進步與延承、還有創新與傳統。每次回到這裡,我都對台灣社會在各個方面日新月異的進步感到驚艷不已。台灣的民主更臻成熟,經濟益加蓬勃,環境保護更受關注,藝術文化發展也生生不息。
台灣在許多最先進的科技產業上持續為全球創新樹立標竿,但與此同時,台灣的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依舊令人欽羨佩服。儘管生活充裕且形象良好,台灣人民卻依然謙虛樸實、平易近人。在台灣,最古老的傳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文化和歷史古蹟受到妥善的修復與保護;年輕人也可以學習代代相傳的書法技巧,接著再把作品秀在Instagram上。
再者,對美國來說,台灣正是共享利益與共享價值交集的典範。美台夥伴關係的重點在於確保科技發展能夠嘉惠、而非傷害我們雙方的經濟,科技突破則應被用於鞏固、而不是破壞我們的原則。美台之間自由、多元、平等及透明等共享價值,時時激勵我們努力在世界各地打造民主社會的韌性。而我們也持續尋求新的方式,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貢獻,這麼做不僅是因為能夠造福我們自己的人民,也是因為我們相信,身為21世紀敦親睦鄰的好夥伴,就是該這麼做。
最後,每當我想到台灣、以及整體美台關係,我總會想到希望、光明和成長。美台的情誼在過去40年來不斷拓展與茁壯。我相信每任處長都會同意,他們離開台灣時的美台夥伴關係,比起他們剛上任時都更上一層樓。同樣的,當我向AIT告別的那一天,我的心中將充滿肯定與成就感,因為我知道,美台夥伴關係比以往都更加深刻和強健,我也對自己能為美台關係今天亮眼的進展小有貢獻,而深感驕傲。
但是,比起這些事情,我想我更難忘的是台灣在我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我永遠會記得我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聖誕節,還有第一個農曆新年。我永遠會記得台灣朋友的真摯與溫暖、教會同伴堅定的信仰、炎炎夏日來一碗芒果冰的沁涼、資源回收車沿街播放《給愛麗絲》的回音,還有巷弄中撲鼻而來的茉莉花香,這些都會是我畢生珍藏的美好回憶之一。我也會記得好友間的餐聚、充滿歡笑和故事的夜晚、以及一路以來我受到過的無數的善意與關懷。我更會永遠記得,是各位台灣朋友們,你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我和我家人的生命更加地豐盛美好。對此,我要衷心地謝謝大家。
雖然我將離開台灣,但台灣不會離開我。」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酈英傑
✅信件全文亦可至AIT官網查看:https://bit.ly/2TSkLDF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美國在臺協會的酈英傑處長在舔了台灣這麼多年蔡英文每次有活動都會湊熱鬧之後,身為一個外交經歷二十九年的老兵,離職時非常知恩圖報說台灣疫情還好不急著有疫苗,到底這傢伙為什麼那麼雞巴,拜登目前又在做甚麼樣的打算,美國目前的狀況如何呢?
翁履中教授之前曾經接受tvbs專訪表示:【台灣疫情升溫,除了《彭博》全球疫情排名,台灣跌出前十名外,網友日前熱烈轉發「兩週內解除三級警戒」的貼文,也被《時代雜誌》報導評價為「自吹自擂」。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2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許多外國媒體報導台灣疫情出現缺口,甚至直言『單靠防守無法戰勝疫情』,台灣現在應該反守為攻,積極向各國爭取疫苗,並讓世界知道台灣需要幫助。」 另外,全球仍面臨晶片短缺,台灣在疫情肆虐下,是否也會連帶影響國際半導體供應鏈?翁履中認為「台灣應藉機運用手中籌碼發動攻勢,向外界表明『台灣過去伸出援手,現在應換各國給予協助』的立場。」】
台美關係現在這麼好,為什麼感覺只有蔡英文在講,我們的駐美代表呢?之前根據ettoday的報導:【駐美代表蕭美琴14日在雙橡園受訪時表示,「截至上周,駐美處對美方交涉重點在如何協助邦交國取得新冠疫苗,不過台灣發生本土疫情,國人對疫苗期待比較迫切,這周起也非常積極接洽。」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8日表示,協助友邦取得疫苗與台灣採購高品質的國際疫苗,互不排擠,絕不影響台灣人民施打有效疫苗的權利。】
他媽的疫苗人家用掉一劑就少一劑,結果外交部這麼大方優先幫別人爭取?台灣不爆發疫情都不用先準備是嗎?死了一百四十九個人ㄟ!歐江安是不是文組的數學不好(是,政治系),疫苗產量就那麼多,友邦打走你還在那邊不影響台灣人民施打疫苗的權利,是不是不懂1-1=0的數學算數?
台灣目前的疫苗困境,到底跟國際局勢有甚麼關係,翁履中教授會在德州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跟我們分享美國目前的狀況!
但是大家不要太小看他,他可是家人感染過這次的新冠肺炎,而且也挺過德州上次超級大風雪的男人,他家的屋子都垮了哪!這樣也撐得過來,堪稱猛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e3nuE_9wPg/hqdefault.jpg)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 在 劉仕傑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統獨 vs 反併吞】
這幾天思緒很亂,一直在思考同溫層的議題。朋友圈之間都在交換意見,感覺出彼此的焦慮。
Yahoo TV 一起看來採訪我時,我很誠摯地嘗試想要跟非同溫層的朋友溝通。事後看看影片,覺得還是沒能講清楚。今天早上,M問我要不要寫一篇呼籲挺英(而非挺賴)的文章。事實上,昨晚我剛去參加 #辣台派 活動。也許讓我努力把話說得更清楚些。
一、你們理解的,是不是一個過於善意的中國?
這是一個世代間的溝通問題。這是不同生命經驗所造成的認知歧異。
在溝通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如同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禽獸說一樣。一旦著火,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你可以思考以下這些事情:
- 香港的高房價以及蝸居的照片,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人大量湧入香港搶奪醫療資源,導致香港人掛號掛不到,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小孩施打過期或造假疫苗,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學童在學校吃發霉的食物,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你所信仰的宗教(回教 天主教 佛教等),遭到不同形式的迫害,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沒有錯,民主很形而上,抽象不能當飯吃,大家都想發大財,但上面說的那些情景,有哪一個柯粉、韓粉,哪一個父母及中產階級,哪一個台灣人民或哪一個政黨,會容許發生在台灣呢?
二、賴跟英都想顧主權,但小英能求取最大的公約數
賴清德院長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在台灣,台獨並不是最大的公約數。去問問柯粉、韓粉,去問問那些非藍分綠、厭倦藍綠、聽到藍綠就賭爛的廣大年輕及中產階級選民,他們都不一定希望台獨(當然他們也不一定想統一)。但這些廣大的選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反併吞」。什麼是反併吞?講白了就是「我們珍惜台灣現在的生活方式」,珍惜的原因很多,包括可以選自己的首長跟民意代表(雖然選出來的人有時很三條線)、百分百的言論自由(雖然假新聞氾濫)、全世界羨慕的健保(雖然背後撐起來的結構很血汗)或甚至只是一些簡單的小確幸。
而「反併吞」這個最大公約數,就是小英總統過去一直做,未來也必須要一直做的事情。
台灣不大,面對在軍事預算上遠高於我們的中國,該如何反併吞呢?那就讓我們看看小英總統在外交國防上這三年的成績(同時也順便打臉那些批評「不提中華民國,只提台灣,外交只有死胡同」的藍營策士):
- 首艘國造潛艦將在2024下水,2025成軍。這是超過400億產值的建案,將帶來8000個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透過技術移轉,台灣的軍民二用產業,會拿到許多know-how。以台灣整體的國防安全而言,我們朝著「國防自主」又邁進了一步。
- 中國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挑釁,美國的國防部跟白宮國安顧問都在第一時間對中國表示不滿。美方回應的層級,是前所未有。
- 小英過境夏威夷,美國現役將領(少將)親自穿著軍服出面接待。美方釋出的訊號(穿著軍服的少將)有多強,中共都看在眼裡。
- 歐洲議會七大黨團155名議員聯署「促進台海和平穩定聲明」(Statement on promo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支持台灣。155名議員有多驚人?歐洲議會有751名議員,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歐洲議會議員連署,光收集簽名的過程就不知道遭遇多少困難。而「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不就是「反併吞」嗎?
-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3月19日走進了中華民國外交部,跟時常「撿到槍」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美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Indo-Pacific Democratic Governance Consultation)機制。美國已經多次在不同場合說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最好及可信賴的夥伴。
這只是列舉一些例子。簡單來說,小英總統為了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她讓全世界民主陣線的朋友一起來幫台灣。她凸顯了「台灣不是台灣海峽旁的小島,而是太平洋上的國家」(這是小英昨晚親口說的)。再進一步說,小英做的最厲害的一件事,就是「凸顯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間的核心戰略位置」。因為這樣,台灣議題被放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的決策桌上。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台灣議題的重要性如果在全球國際政治被邊緣化,那中共就可以毫無忌憚地對台灣進攻了。
我寫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能給小英的外交政策該有的credit。我只是外交部裡的小小文官,這篇文章也只是我個人發言,但面對中國的併吞壓力,我想全民都可以表示意見。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時間壓力越來越急迫,身為一個關心台灣的本土派,我認為相較於賴院長,小英代表的是台灣社會較大的公約數(反併吞),而她在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跟成績,是台灣歷任總統中做得最好的。這不是「挺英排賴」,相反地,我認為應該是「挺英納賴」。不但民進黨不應該分裂,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們也不該分裂。
Yahoo TV 網址:
https://tw.tv.yahoo.com/…/離被統-多遠-劉仕傑-中國靠台的民主就能拿下台灣-15480110…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Line : https://line.me/R/ti/p/%40jerryliu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JerryLA020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Y3iNDrxJiA/hqdefault.jpg)
酈英傑 處 長 給台灣人民的 道 別 信 在 千字文感性告別酈英傑:台灣永遠不會離開我-民視新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AIT 處長酈英傑 即將卸任離台,任內促成重啟台美TIFA會談 ... 酈英傑 還特別寫了一封道 別信給台灣人民 ,強調即便要離開 台灣 ,但 台灣 永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