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無症狀者具傳播力嗎?
#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
台灣於2月9日公布第18位病例,為一名無症狀的2019-nCoV感染者,然而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無明顯症狀的感染者,抑或是尚未發病的染病者,是否具有傳染病毒給他人的能力呢?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2019-nCoV)肺炎在中國的新增病例尚在增加,並蔓延到世界各地,讓大家非常擔心目前的控制措施(包括封城的禁令),是否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民眾害怕身邊無症狀的人是否帶有新冠病毒,並進一步傳染給自己。這個隱憂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也造成口罩搶購的風潮。
感染2019-nCoV經潛伏期後,人體可能無症狀、輕微症狀或者發展成中重度症狀(例如:肺炎)。目前對於感染此病毒的住院患者臨床症狀之了解,主要來自2020年1月24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團隊,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文獻。此研究報告的41位患者中有40位(98%)患者發燒至攝氏37.3度以上,有32位(78%)發燒至攝氏38度以上,也就是有1位並未發燒,另有8位未達高燒。
同一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團隊,也於《刺胳針》報告一個深圳家庭群聚感染事件,該家庭有6個人至武漢探親,其中5人染病,返回深圳後又感染另一位家庭成員。其中,1位10歲兒童並沒有明顯的呼吸道或腹瀉等症狀,但檢驗為2019-nCoV陽性,經過電腦斷層掃描也發現肺部病變,其後確診為2019-nCoV感染,此報導也顯示無明顯症狀感染者的確存在。
______
媒體報導關於無症狀患者可以傳播2019-nCoV的訊息,主要是根據1月30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文章。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團隊報導,一位從上海去德國開會的女性,在德國期間並未出現症狀,在回上海的飛機上出現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之後追蹤發現跟她一起開會的2位同事都出現症狀,而其中1位又再傳染給另外2位接觸者,此4位均確診為輕度症狀2019-nCoV感染者,該文章顯示尚未發病的感染者即具有傳染力。
但是2月3日的《科學》期刊(Science)有篇報導指出,該文作者對於這位上海女性無症狀的資訊,是由其他人轉述,並未親自訪視該名患者,後來經電話訪談,該名患者表示在德國時有疲倦、肌肉痛等症狀,並服用退燒藥。因此,#就目前的證據我們並無法確定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播能力但輕症患者可以傳播2019nCoV是無庸置疑的。
📌從上述文獻有幾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事📌
(1)在疫情調查中,查證患者的發病日、症狀、用藥及接觸者等資訊,對於防疫極為重要,這些資料的正確性 #均須向當事人求證。
(2)目前無法排除無症狀感染者傳播2019-nCoV的可能性,只是比例應該不高。假如尚未發病者的傳播力(sub-clinical transmission)很高的話,以目前台灣的接觸者隔離政策,將會看到更多確診案例的出現,然而目前並沒有這個跡象。#現階段必須密切追蹤第18例病患的接觸者,以確實掌握無症狀患者傳播2019-nCoV的效力。
(3)某些免疫力低或慢性病患,感染時可能不會對入侵病毒產生激烈的發炎免疫反應,未造成體內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而沒有出現明顯的肺炎症狀。但其體內病毒量可能很高,而成為潛在的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應從 #流行病學調查接觸者的資料中盡快找出這些人預防社區傳播的發生。
(4)無症狀者自己難以得知是否已被感染,所以在防疫時,與確診病例接觸者,需要居家隔離;具有疫區旅遊史者,需要居家檢疫,並均須追蹤健康狀況。
(5)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者比例增加,這些感染者體內會產生免疫力來對抗病毒,進而在人群中築起阻止病毒散播的作用,稱為 #群體免疫herdimmunity,世界各國極力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就是希望以疫苗來提升群體的免疫力。
(6)目前的防疫策略主要還是考慮發燒或有症狀者的病毒量較高,容易在環境中,例如手把、電梯等密閉空間,經由接觸受污染的介面而受到感染,因此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密閉空間,及 #經常洗手🤲 注意個人衛生才是基本的防疫之道。
______
作者/
林宜玲,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黛瑜,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柯卉盈,中央研究院及中興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圖/nature.com
(原文刊登於《蘋果日報》「火網評論」專欄:https://reurl.cc/D1RaD5)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新冠病毒無症狀者具傳播力嗎?
#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
台灣於2月9日公布第18位病例,為一名無症狀的2019-nCoV感染者,然而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無明顯症狀的感染者,抑或是尚未發病的染病者,是否具有傳染病毒給他人的能力呢?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2019-nCoV)肺炎在中國的新增病例尚在增加,並蔓延到世界各地,讓大家非常擔心目前的控制措施(包括封城的禁令),是否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民眾害怕身邊無症狀的人是否帶有新冠病毒,並進一步傳染給自己。這個隱憂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也造成口罩搶購的風潮。
感染2019-nCoV經潛伏期後,人體可能無症狀、輕微症狀或者發展成中重度症狀(例如:肺炎)。目前對於感染此病毒的住院患者臨床症狀之了解,主要來自2020年1月24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團隊,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文獻。此研究報告的41位患者中有40位(98%)患者發燒至攝氏37.3度以上,有32位(78%)發燒至攝氏38度以上,也就是有1位並未發燒,另有8位未達高燒。
同一天,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團隊,也於《刺胳針》報告一個深圳家庭群聚感染事件,該家庭有6個人至武漢探親,其中5人染病,返回深圳後又感染另一位家庭成員。其中,1位10歲兒童並沒有明顯的呼吸道或腹瀉等症狀,但檢驗為2019-nCoV陽性,經過電腦斷層掃描也發現肺部病變,其後確診為2019-nCoV感染,此報導也顯示無明顯症狀感染者的確存在。
______
媒體報導關於無症狀患者可以傳播2019-nCoV的訊息,主要是根據1月30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文章。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團隊報導,一位從上海去德國開會的女性,在德國期間並未出現症狀,在回上海的飛機上出現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之後追蹤發現跟她一起開會的2位同事都出現症狀,而其中1位又再傳染給另外2位接觸者,此4位均確診為輕度症狀2019-nCoV感染者,該文章顯示尚未發病的感染者即具有傳染力。
但是2月3日的《科學》期刊(Science)有篇報導指出,該文作者對於這位上海女性無症狀的資訊,是由其他人轉述,並未親自訪視該名患者,後來經電話訪談,該名患者表示在德國時有疲倦、肌肉痛等症狀,並服用退燒藥。因此,#就目前的證據我們並無法確定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播能力但輕症患者可以傳播2019nCoV是無庸置疑的。
📌從上述文獻有幾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事📌
(1)在疫情調查中,查證患者的發病日、症狀、用藥及接觸者等資訊,對於防疫極為重要,這些資料的正確性 #均須向當事人求證。
(2)目前無法排除無症狀感染者傳播2019-nCoV的可能性,只是比例應該不高。假如尚未發病者的傳播力(sub-clinical transmission)很高的話,以目前台灣的接觸者隔離政策,將會看到更多確診案例的出現,然而目前並沒有這個跡象。#現階段必須密切追蹤第18例病患的接觸者,以確實掌握無症狀患者傳播2019-nCoV的效力。
(3)某些免疫力低或慢性病患,感染時可能不會對入侵病毒產生激烈的發炎免疫反應,未造成體內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而沒有出現明顯的肺炎症狀。但其體內病毒量可能很高,而成為潛在的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應從 #流行病學調查接觸者的資料中盡快找出這些人預防社區傳播的發生。
(4)無症狀者自己難以得知是否已被感染,所以在防疫時,與確診病例接觸者,需要居家隔離;具有疫區旅遊史者,需要居家檢疫,並均須追蹤健康狀況。
(5)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者比例增加,這些感染者體內會產生免疫力來對抗病毒,進而在人群中築起阻止病毒散播的作用,稱為 #群體免疫herdimmunity,世界各國極力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就是希望以疫苗來提升群體的免疫力。
(6)目前的防疫策略主要還是考慮發燒或有症狀者的病毒量較高,容易在環境中,例如手把、電梯等密閉空間,經由接觸受污染的介面而受到感染,因此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密閉空間,及 #經常洗手🤲 注意個人衛生才是基本的防疫之道。
______
作者/
林宜玲,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黛瑜,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柯卉盈,中央研究院及中興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圖/nature.com
(原文刊登於《蘋果日報》「火網評論」專欄:https://reurl.cc/D1RaD5)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在 臨床醫師如何閱讀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論文 的相關結果
住院醫師們在閱讀期刊時一定有閱讀過統合. 分析的論文,除了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的合併效果之. 外,很多的其他概念諸如森林圖(forest plot)、. ... <看更多>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在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資訊就是關鍵 -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的相關結果
PubMed 國家醫學圖書館依據MEDLINE製作而成之免費資料庫,為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 參考資料:. 聯合報(2020)。期刊是隱匿武漢肺炎疫情共犯?學者:期刊和中國 ... ... <看更多>
醫學期刊資料解讀 在 醫學電子資源大數據分析模式之建構與應用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的相關結果
目與醫學主題詞(MeSH)、期刊評比資料庫-SCImago Journal Rank(SJR)等相關資 ... 處理,並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資訊,事實上,圖書館在進行電子資源使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