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頭的問題在所有專業中都非常重要。
大律師、事務律師都是法律系出品,性質卻不同;即使同屬「治療師」,也是專職醫療人員,但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職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py)、足部治療(Podiatry)都是不同的專業,隸屬不同的部門。
又例如一般人認為「家庭醫生」即是「我家庭見開的那個醫生」,而且「樓下的那位也是專科醫生」。事實上,所有醫生一定要有專科學院頒授的院士名銜(Fellowship)才可以自稱專科醫生。我這類未夠資格的,只可以叫「醫生」(Doctor)、「駐院醫生」(Resident)。家庭醫學(Family Medicine)也有自己的學院,也是自己的專科。在外國,家庭醫學是其中一個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專科,只不過來到香港發育不良才導致誤會不斷,原因另文再述。亦因如此,如果門診醫生的皮膚科、兒科、家庭科銜頭是由某大學頒發的文憑(Diploma),也並不能是專科醫生。
在中古時代的英國,要成為內科醫生 (Physician),要先經歷大學,拿取 Doctor 的資歷和銜頭;要成為外科醫生(Surgeon)卻並不需要進大學,只需要找一位大師當其學徒,再去考一紙文憑。為了劃分兩者,當時的外科醫生也並非 Doctor,而自稱 Mister / Miss。即使現今的醫生們都要經過醫學院的歷練,英國的外科醫生依然保存這個稱謂的傳統。
早幾天,有脊醫(Chiropractor)上了某電視節目去宣傳自己的專業,作出的陳述卻竟然驚動至骨科專科學院發出聲明澄清,所以我才想帶出這個銜頭的問題。
脊醫並非醫生,這是無可否定的。外國的脊醫會叫自己做 Doctor,因為他們獲頒脊醫博士學位,所以是博士 Doctor,並非醫生 Doctor。這個博士學位並不為人公認,頒授的學校也是脊醫自己的,於是有人就認為他們自己開學校頒學位給自己。當然,有陰謀論會說是西方醫學打擊會給自己搶飯碗的人,但脊醫的而且確未有大型研究去證明自己的效用。幾年前,英國的脊醫組織向某作者提出誹謗指控,但澄清聲明內引述的都不是可信度高的大型研究,反被嘲弄,更導致過百名英國脊醫被提控作出失實聲明。那麼,究竟脊醫有無效?
目前來說,某些研究指脊醫對背痛是有效的,僅此而已;部份脊醫說自己能醫百病,這就沒有根據。既然根本不是醫生,你再有效都不應在自稱脊背神經科醫生,要讀的課程有包括醫學知識又如何?小島學堂內,護理學系、藥劑學系、中醫學系、醫學系都有互通的課程,難道護士可以自稱醫生、藥劑師可以自稱華佗、我又可以叫自己藥王?豈有此理。
外國如何處理?世衛承認脊醫對痛症可能可以幫得上忙,卻指出全世界對脊醫的訓練良莠不齊,對其規格提出建議,但依然未獲廣泛接納。英國 NHS 的網頁將脊醫納入另類醫療,並不提供官方服務,有需要便向家庭醫生提詢。香港嘛,有脊醫條例、有註冊,對實際上的規矩卻又沒有好好執行。而且,在香港自稱醫生的,又何止脊醫?
要人尊重自己的專業,要先尊重自己,要有誠信。
吹捧得天花亂墜,只會令自己獲認可的機會更微。
#DrWhoHK
P.S. 圖為被英國脊醫組織告上衙門的 Simon Singh
「醫學物理師資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Re: [問題] 放射系的出路- 看板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師在台灣- Home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師考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師考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暴力解題?放射師國考備考和應試心得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美國醫學物理師薪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美國醫學物理師薪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心得] 放射學系畢業之後呢? 國外研究所篇-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金計畫-奧運金牌是如何練成的?】
為了備戰今年的奧運,體育署自2018年起啟動 #黃金計畫,3年共編列12億預算,重點培訓38位選手,在本屆奧運中全數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目前台灣的選手已拿下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打破歷史紀錄。
根據黃金計畫,體育署依「奧運積分(世界)排名前三名」、「參加最近一次世錦賽或亞運會(同奧運量級)金牌」、「經競技強化委員會評估具有競爭實力者」等標準,選出38位重點培訓選手。
接著針對這些選手進行個人化的訓練,包含專屬教練、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陪練員等,也支援訓練及比賽所需器材、裝備,以及生理體能、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等運動科學的支援。
#以本屆拿下金牌的舉重與羽球為例:
舉重選手郭婞淳擁有專屬教練林敬能、專屬體能訓練師、防護人員、陪練員,以及國訓中心協助運動科學的整合支援。
羽球選手李洋、王齊麟則有專屬教練陳宏麟、專屬防護人員、體能訓練師、陪練員,以及國訓中心及羽球隊專聘人員執行情蒐分析。
但也有不在黃金計畫的名單裡面,#仍表現亮眼的選手,例如潘政琮(高爾夫球銅牌)、羅嘉翎(跆拳道銅牌)、陳玟卉(舉重銅牌)。
這些表現優異的選手,依法將會發放獎金,分別為金牌2000萬、銀牌700萬、銅牌500萬、第4名300萬、第5名及第6名150萬、第7名及第8名90萬元。
一般人或許無法投注這麼大量的資源來支持體育活動,但可以從自己有興趣的項目開始,在我們過度強度智育的教育體系中,體育是長期遭受忽視的領域,如果我們能對體育有更多的關注,對選手有更多的支持,相信台灣的體育改革將會更加順利。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體育是國家的,
運動是社會的。我在法學課上也印證了過去我在FB所論述的想法。
這篇報導,正是我閱讀過去體委會張署長所做的資料,非常精準,
研究報告指出:
美、澳、英、日、 韓的職業運動興盛,因此政府支持方式較少,企業投入資源較多,是與我國及中國大陸較為不同之處(張署長,99)。
那麼,我國與中國大陸相同之處是什麼?
《紐約時報》刊登名為「不惜一切代價:奧運金牌背後的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報導,分析中國培養運動選手的思維與方式,指出中國為了培養運動員,設定的目標只有一個,為國家榮耀贏得金牌。
我國的黃金計畫呢?
為備戰2020東京奧運,教育部體育署啟動「2020 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以下簡稱黃金計畫),針對具爭金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訓練,自2018年起編列3年共12億元經費,充分運用有限資源,培訓黃金梯隊。黃金計畫支援內容包含,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陪練員等);訓練及比賽所需器材(含裝備),以及全面運科支援(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計培訓11個運動種類共38位選手,而後該38位選手並均取得2020東京奧運參賽資格。
我國體制與中國體制同路?
所以這也是我國體育制度上矛盾之處,我們羨慕歐美日等國家體育政策,也做出許多相關研究,但我們仍選擇「後者制度」,
當羨慕民主先進國家時,為何我們的體育運動制度不朝向運動強國發展?如同日本政府將運動振興法法規制度建立完善,而非只是一只行政命令、規則到基層執行辦法,而讓從業人員包括:運動員、教練、陪練員...等都能有專法的勞動保障?
一再說明,錦上添花不是政府要做的事,是民間社會的認同
天下所有教練、選手們要的不是金銀財寶,他們要的是保障制度,是完善的契約化(美國運動制度如此),
如果,我們政策價值觀只在於不斷錦上添花,當有一天選手價值觀被扭曲時,我想可能就是選手出走時刻。
我們給選手外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
外在報酬的呈現同時,如果提供選手的訊息面(informational aspects)為正面勝任能力時, 則選手內在動機仍然很高。除了外在金錢的獎勵之外,獎勵制度之實施亦應配合許多內在動機以及精神層次與思想的誘導(杜書凱, 1994;何金樑,1996;倪惠萍,1994;張武隆,2002)。
教育告訴我,我認同張署長研究報告:
設置體育獎勵制度的目的,均以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能為國家爭取榮譽為主要訴求,因此許多運動團體、選手和教練投入運動訓練與比賽,以爭取獎金為最終目的,以致於我國推展競技運動成效不彰。
二問:選手、教練們要什麼
張署長研究報告:我國對優秀運動員之照顧制度雖有法源依據,但贏得奧運獎牌的選手及符合政府照護法令資格的運動員實為少數,讓多數運動員不免擔憂退役後的生涯。
所以,選手們要的是社會認識體育、認同運動,政府要做足基礎體育教育並與搭設運動制度與民間橋樑,使運動形成聚落與產業,才能挹注更多資源給協會、奧會及整體從業人員身上,進而幫助國家體育及財政。
請參考美國運動員如何獲取奧運經費How Athletes Get Funding for the Olympics:美國是全球少數國家之一政府不提供任何花費在訓練奧運運動選手上,大多數經費來自於民間。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how-athletes-get-funding-olympics/
只要是體育運動制度探討 歡迎任何人指教 感謝各位先進。
8月11日下午2點,國是體育論壇直播:(陸續增加中)
雅虎體育 Yahoo奇摩運動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sports/ 即可,網友一進來就看到直播~
林義傑粉絲頁 直播
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師在台灣- Home 的推薦與評價
還記得上禮拜的粒子月會嗎? 印象中宇宙最小粒子又是誰? 打開手機查查網頁資料時,是否又常常被另一個更小粒子的干擾到憤怒難耐,網頁畫面中的「X鍵」,甚至可能量子 ... ... <看更多>
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醫學物理師考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醫學物理師資格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johnnydog也提到課程名稱: RYT200師資培訓2021春季假日班課程內容: 個人身體、動作與呼吸覺察瑜珈概論/瑜珈心理 ... ... <看更多>
醫學物理師資格 在 Re: [問題] 放射系的出路- 看板CareerPl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llenonly (笨蛋)》之銘言:
: 放射系出路,簡單來說就是放射師
: 其他學校老師說得甚麼物理師原能會阿核研所的阿勸你不要想太多
: 畢業出來後放射師還是機會最多的職業
: 先說一下現今放射界的環境
: 以前只有元培根中台有放射系
: 現在國內有10所大專院校包括五專有放射系
: 這代表著有一堆人要跟你競爭
: 畢業後要找個工作只能說非常之難
: 加上現在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PGY制度
: 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 假設幸運找到工作
: 薪水或許比一些大學畢業生的2萬還要多(40000左右)
: 但是未來10到20年你的薪水不可能有太大的成長
: 升遷也不是這麼容易一個科或許才一個LEADER
: 現在粥少憎多一堆醫院開出來的缺不是約聘就是短期契約
: 能有甚麼搞頭,某私立醫療財團開一天784塊,時薪98塊耶!!!比7-11還低耶
: 開業也不要想了
: 一台X-RAY機器給你在爛再破再中古也要個幾百萬
: 年輕人有能力嗎?
: 好吧再來說學校最喜歡給同學的夢想
: 可以攻讀研究所阿未來當個物理師
: BUT!!!但是!!!
: 全台灣有幾個診斷物理師的缺?了不起一個醫學中心一個
: 治療物理師,是比較多,又有多少家醫院有放射治療科
: 一個大一點的放射治療科可能物理師也不到10個
: 小一點的大概就是物理師兼做放射師的工作了吧
: 還能有甚麼
: 既然你考上了我就叫你一聲學弟
: 想清楚...工作機會不是沒有只是不多
: 這行業說實話餓不死但也吃不飽
: 放射師現在很難混阿
治療物理師又叫做醫學物理師...
是需要經過醫學物理學會認可
認可資格:
1. 醫學物理師部分:
申請甄審醫學物理師資格者,須在本學會認可之醫療機構從事醫學物理相關工作有五年(
學士)、四年(碩士)、三年(醫學物理本科碩士)、二年(博士)以上者,並需在合格
醫學物理師指導訓練下從事該項工作。
2. 醫學劑量師部分:
申請甄審醫學劑量師資格者,須在本學會認可之醫療機構從事醫學劑量相關工作有
六年(專科相關科系)、四年(專科放射科系且有操作執照)、三年(大學相關科系)、
二年(大學放射科系且有操作執照)以上之經驗者,並須在合格放射治療物理類醫學物理
師指導訓練下從事該項工作。
附註:本學會即為中華民國醫學物理學會https://www.csmpt.org.tw/xms/
簡單來說要當醫學物理師除了要夠認真讀到碩士~~
還需要有在診斷或治療科臨床經驗三年以上(這才是最大的障礙)!!
才能進中華民國醫學物理學會進行甄選(口試+筆試)
當然....薪資自然是比放射師好很多!!
但是好到多少還是看你待的醫院而定~~薪水幅度相差很大(40K~90K皆有可能)
放射系不好念...出路也很窄~~但是以社會新鮮人的角度真的是好很多了!!
依現在的放射師職缺來看建議女生來做(乳房攝影業務需要國健局認可)
除非你對物理很有興趣...不然很難有動力繼續念下去~~~
但是你要是真喜歡放射線的醫學運用...也可以走得十分出色!!
放射師是個冷門但是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
之後出路除了醫院~~還有
1. 須具備輻射防護師、輻射防護員、輻射安全證書
可進行輻射偵測業務、非破壞性檢驗(三~四萬)左右、
2. 高考或特考三等考試(原能會、海關)或者是做研究(核能研究所要有PH.D)(四萬元以上)
不可諱言~~醫院就是醫師、牙醫師薪水有先天的優勢、並握有主導權
我只能說出社會只是剛開始~~當你先天比較弱勢的時候
就只能靠自己~~~
相信不管做什麼就是要建立口碑~~屬於自己的口碑!!
一點愚見供大家參考!!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86.17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