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口譯哥在爭議中接下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因為這是職業外交官的重要職務。近日傳聞有意返台參選公職,無意於外交工作。在如此艱困的外交環境下,培養外交人才已屬不易,這麼重要的工作卻讓志在參選的口譯哥過水,外交工作還是一門專業嗎?>
專業工作都有分級,例如在醫院有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等等分級,這些專業上的分級一方面是能力、資歷的證明,一方面也是分工與承擔的差異。
一個沒有擔任過住院醫師的醫生是不可能成為主治醫師的,因為缺乏住院醫師這個層級的歷練與循序漸進的養成過程,他的經驗與眼界便不足以擔當大任。專業領域中階層的劃分與晉升不只是對個人成就的刺激與獎勵,對於整個組織也有培訓人才、經驗傳承的作用,對組織的成長也有助益。
同樣的道理在文官系統也是如此,文官職等與官銜的高低,不只是論資排輩,更重要的是在職位上的歷練對官員個人與政府組織的成長與發展都十分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在政府部門中減少不必要的政治任命,因為除了保持文官中立外,就是希望這些職位歷練的經驗能保留在組織系統中,提升政府效能。
衣冠城》口譯哥踐踏外交專業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418001239-26210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滄瀾教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很喜歡HOM 大城小事-Big City,Little Things 的漫畫,HOM擅長觀察人性,對於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能細緻描繪。她和編劇柯雁心以原創漫畫《魔幻時刻 THE ACTOR》描繪植劇場小Q演員的養成過程,那部漫畫後來拿下金漫獎,而她所取材的小Q們,也在影視圈發光發熱了。
過去一直覺得HOM自我要求極高,是個有點「緊」的創作者。去年她以《大城小事4&5》拿下金漫獎時,她的致詞特別讓我感動。過去她總是要求自己要更好再好,但這幾年,她好像「鬆」了一點,開始再找回畫畫的初心了,也找回畫畫的快樂。
HOM最近一本作品《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確實讓我驚艷,漫畫故事節奏順暢不說,色彩光影運用與漫畫分格的突破,加上處理輪廓線的細膩,真的是非常精采的一本作品。
日前為《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做了小小的訪談,在HOM突破自我的階段,能採訪她對於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真的非常美好。也敬請期待,HOM會來上Podcast節目哦! 🥰 🥰
總之,是非常好看的漫畫,請大家都買一本吧!
***********************
「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 受臺灣油畫大師感動
漫畫家HOM耗時兩年創作《無價之畫》,絕美改編楊三郎畫家之路
漫畫家HOM說起一開始。
那是她第一次到新北市永和的楊三郎美術館取材,看著臺灣油畫大師的真跡,她細細觀察著畫作裡的光影、畫布上的顏料濃薄,試想楊三郎經歷過怎麼樣的創作生涯。同為創作者,同樣傾注青春與信念在畫畫上,也曾經歷過迷惘仍不曾停筆,離開博物館前,HOM看見楊三郎生前的一句話:「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幾個字震懾了她,「那是我覺得跟他最靠近的時候。」
彼時,HOM才剛開始取材。兩年之間,她大量閱讀臺灣藝術史的資料,大學就讀美術系的她,在密集的取材過程中,重新了解臺灣藝術脈絡。兩年後,HOM完成《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上)》,故事描繪主角楊佐三郎如何醉心於畫畫,原本自信滿滿、懷抱畫家夢的少年,在第五回臺展中落選後受挫,因著哥哥的一句警語,他決心赴法學畫,尋找繪畫的意義。
漫畫家HOM連續兩年獲得金漫獎肯定。2019年,她以《魔幻時刻-THE ACTOR 2》獲得青年漫畫獎,去年再以《大城小事4、5》獲得年度漫畫獎。過去,她擅長現代的題材,漫畫角色的年齡也與自己差不多。《無價之畫》是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的漫畫,也是她第一次嘗試歷史改編題材,整整176頁都是全彩漫畫,還得跟上網路連載的節奏壓力。
🎨 一個漫畫家畫一個畫家的故事 🎨
接到這個案子時不擔心嗎?「不會耶,我覺得好有趣哦!講歷史、談繪畫,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也是全新的挑戰,是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的題材。」一個畫家去畫一個油畫大師的故事,也是吸引HOM的一大原因,「創作過程,我一直想著該如何演繹另一個人畫圖的想法,還有他的成長歷程。雖然我們都是畫畫的人,但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吧。」
HOM大學讀的是美術系,她坦言,楊三郎是美術系學生讀臺灣美術史時一定會讀到的畫家,但當時多半是為了考試,並沒有額外多做功課。第一次造訪楊三郎美術館取材時,看著眼前楊三郎常用的畫具、旅法時的工具等等,她腦海裡也冒出畫面,好像一步一步跟著楊三郎成長,從最初畫畫的少年開始,到後來成為臺灣油畫大師。
「有個很有趣的觀察是,起初,楊三郎畫畫時塗的油彩顏料比較薄,但後來,他帶著妻子小孩去歐洲時,畫作裡的顏料變厚了。」HOM在心裡揣想,是不是經濟比較寬裕了呢?「感覺很合乎脈絡呢。就像他當時去法國或日本,是一邊打工一邊畫畫的,直到後來愈來愈成功,顏料就變厚了。」在故事裡,HOM也細膩描繪楊佐三郎如何經驗於各種畫派,以及受到印象派畫家的影響。
像是在楊三郎身後的一雙眼睛,HOM慢慢理解畫家的成長,自我的心境如何改變,「我慢慢透過這個案子的創作過程,好像愈來愈了解他。」於是,HOM在作品裡也突破過去習慣的作畫方式,她大量使用光影變化,也是對畫家的致敬。「從楊三郎的作品裡,會知道他是一個很追求光線的人,多數時候都在戶外寫生,他很喜歡光線打在物品上的感覺,屬於『外光派』。」
🎨 細緻講究漫畫裡的光線,向畫家楊三郎致敬 🎨
只是,昔日的楊佐三郎是在花園裡迎著下午的光線作畫,但HOM多數時候是窩在家裡畫畫,因為整個過程都在趕稿,「有啦,我有在外面畫畫,不過是在高鐵上趕稿……(淚)我只能用腦袋與作品來致敬,行動上完全無法致敬。」HOM也確實非常強調光線,《無價之畫》的第一頁便是光線非常美麗的跨頁,畫面上的楊佐三郎執著調色盤,自信地看向漫畫家望過來的視角。
在《無價之畫》裡,HOM也運用較實驗性的分鏡破格處理。她笑說,自己其實是滿框架裡的人,畫圖時也滿中規中矩的,但在法國安古蘭駐村的那一年,她閱讀許多歐洲漫畫,從法國漫畫裡看到各種趣味的破格方式,對話框也不似傳統日漫常見的Z字型走格方式。「我滿框架內的,比較沒有那麼爆發或突破的畫法,也想藉著這次機會,去思考分鏡的改變,嘗試做突破。」
跳脫框架,對HOM來說自然是個挑戰,「但這個挑戰不會太痛苦,一點一點改變,試試看一點一點調整,反而很好玩。」而在全彩漫畫裡,輪廓線有時也會是干擾閱讀的因素。對此,HOM亦有自己的巧思,她捨棄傳統使用的黑色輪廓線,改以咖啡色輪廓線處理角色,有時輪廓線外再上一些白,讓人物更加跳出,但又不致於讓全彩漫畫讀起來感覺到負擔。
在176頁的全彩漫畫裡,HOM也有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幕,便是第32頁。在前一頁,故事描述「楊佐三郎」的名字與哥哥不同,「佐」字來自父親之名「楊仲佐」,「佐」也是幫助的意思。「但只有楊三郎的名字加上了佐,我的解讀是,爸爸把自己的名字冠到他身上,也像是在幫助他。確實在一路上,他也受到爸爸和哥哥的幫助。」
🎨 從楊佐三郎的畫家人生,思索畫畫的意義 🎨
在HOM最喜歡的第32頁裡,幼年的楊佐三郎在父兄的互持下往前走,第二個鏡頭則是楊佐三郎一個人騎著單車往前行,背影看起來有點孤獨。台詞是這樣的:「即使我期望是三個人相扶相持,但實際上,只有他們單向幫助我,只有變強,才有能力報答他們。我只會畫畫,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別人,我還是只能往畫畫這個方向前進吧?」
HOM記得,「畫這頁的時候,我感覺到,他很想前進,但又很徬徨。」這樣的心境其實也呼應著HOM的自我投射。「我常會想,畫畫真的是一件很任性的事。好比我如果是個廚師,還能為家人做一桌飯菜。但畫畫是很自私的,這也是畫畫的人很脆弱的時候吧,畫畫沒辦法帶給家人幸福呢。三十歲左右的我,三不五時會想到這樣的問題。」
接下來的第35頁,騎著腳踏車的楊佐三郎來到基隆港邊,HOM的視角落在單車的車輪。從單車車輪看出去,是一艘巨大的郵輪,正準備航向世界,這也是她刻意製造的類比,「船在前進,腳踏車也在前進。我刻意把輪子放在前側,跟遠方的船比起來,腳踏車很渺小。感覺我們在很小的地方,嚮往很厲害的遠方,就像創作者看見很厲害的作品,忍不住會想,『一樣在畫畫,一樣在前行,他們為什麼這麼強大?』」
但相較於早期的作品,HOM這幾年顯得「放」了許多。過去,她會很努力希望表現得好,期待很多鼓勵與回饋,「說穿了,早期比較譁眾取寵。」但這幾年不一樣了,她開始重新拾回畫畫的快樂,「或許是畫久了比較敢做自己?(笑)我還是好喜歡畫畫啊,以前會覺得,『天啊,我這樣畫好嗎?』但現在不會了,我愈來愈能回到畫畫的樂趣。」
🎨 在成長的土地理解土地的故事,繼續畫畫吧 🎨
當然也有痛苦的時候。
HOM記得,在畫《大城小事4、5》時,她一度罹患肌腱炎,手碰到鍵盤就痛,「那時我一直在復健,但即使不畫畫時,手也痛得不得了。醫生跟我說,不能再畫了。但我覺得我還沒畫夠啊!那陣子,物理上與心境上都好痛苦。創作是這樣有趣的事情,永遠都有畫不完的東西。其實,我已經不太去想有多少人喜歡我的作品了,只要能畫畫,都是開心的。」
現在,她正在著手準備《無價之畫》下集。問她想跟讀者說些什麼?她是這麼說的:「我希望大家可以多認識臺灣藝術家,了解臺灣藝術的成長脈絡,以及裡頭歷史的演進,可以更理解臺灣美學的狀況。當年藝術特別蓬勃發展的時候是日治時期,全世界的藝術都在興盛,臺灣受到日本影響,自然會出現傾向日本的官派美學,但也有像楊三郎、陳澄波較傾西方的畫風。」
「這跟臺灣漫畫環境很像,我們受早期日本漫畫影響,近年受歐美、韓國影響,到底該如何把這些力量融合起來,讓這塊創作土地更強大,這是到現在都無解的事情,也是我們畫畫的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但沒關係啊,我們會繼續畫。所以我很想跟讀者說,去了解臺灣美學的脈絡,就能更了解臺灣美術現在的狀況。這就是我們生長的土地,我們要自己對這裡有所了解。」
同樣是畫畫的人,以楊三郎故事為底改編,有一時半刻覺得自己與楊三郎特別靠近嗎?HOM說起最初,「那是第一次去楊三郎美術館,我看完博物館,要離開之前,看到了那句話,『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我很能明白呢。因為楊三郎喜歡畫畫這件事情,完全不用懷疑,他的產量太多太多了,完全不需要懷疑這句話。看到這句話的時刻,我覺得,是我跟他最靠近的時刻了。」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都R幾了還不會!」
在醫師的養成過程,尤其是外科系,很常聽到前輩對後輩說這句話。
我一直覺得,不教而殺謂之虐。
很多住院醫師的訓練是靠自己,靠經驗,或是有沒有做到某些事、上到某些刀的機會。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也得知道怎麼準備才行。
很多外科醫師是被罵著長大的。
情緒性的言語聽聽就好,如何學到技術是最重要的。
#路障 #醫生 #外科 #surgeonlife #住院醫師
(3.29編輯用字)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的不同之處。希望大家聽完這集,不要再隨口說出 #心理醫生 這種莫須有的職稱了XD
*更多醫學知識:
蒼藍鴿著作▶ https://ppt.cc/ffUrkx
方格子專題▶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Instagram▶ https://reurl.cc/ygvba8
Youtube▶ https://reurl.cc/gm6bb7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Firstory/Spotify/Google/Apple/SoundOn/KKBox 搜尋"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心理學 #健康 #保健 #精神科 #思覺失調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今天菜鳥醫生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新實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菜鳥醫生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新實習,這次的實習在血液腫瘤科病房。... ... 他們工作的職責很類似台灣的專科護理師,詳細的醫師助理養成過程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 <看更多>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醫學系在做什麼?醫師的養成過程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醫師的養成過程. 2021年8月19日—以前的醫學系要念七年,但現在的醫學系只要念六年就好,所以課程設計上和以往也會有一些不同,但是基本上還是差不多的。 ... <看更多>
醫生 養成過程 在 想當醫生到底有多難?醫學系考試壓力超大?急救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光是追求醫學院畢業,就是相當辛苦的 過程 ,而實際上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 ... 是正在考慮這個行業的考生們,更了解醫師這個行業的 養成 艱辛,也希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