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法式浪漫的極致 BeApe
不用說,來自法國的主廚阿勇血液裡自然就是浪漫派紅血球,從菜色到空間都是一秒讓人到南法小村莊相見,餐廳入口處的巧妙,更絕對是法式浪漫的呈現,隨著陡峭的樓梯走上二樓,迎面而來的是眾多的綠色植物及白天自然灑落的光線,牆壁上掛著許多外國景點的照片,是一個很舒適的用餐空間。傳承傳統的法式鄉村菜,完整呈現來自爺爺的家傳食譜,從麵包開始就不假他人之手,從料理、酒類的搭配,都是主廚精選。店內無論是主廚或是服務生,舉手投足都散發出法式獨有的高雅與氣質。
前菜的煙燻厚培根法式炒蛋一入口就立刻擄獲我的美食胃,將蛋細緻慢炒如奶油般的絲滑綿密,帶有濃郁的榛果香氣,也提供牛肝菌炒蛋版本供選擇。
我最愛台北少見的鄉村酒館豬蹄,豬蹄在法國稱為 Pieds de Porc,最有名的愛好者便是老饕帝王路易十六,在逃難時為了這口致命美味而停留,被革命軍抓回送上斷頭台。 來自1789大革命時期的迷人風味進化版,融合經典里昂料理風格,將豬蹄在白酒高湯中慢火煮4~5小時,再急速冰鎮,讓豬蹄外皮Q彈,肉質依然軟嫩,接著與白酒、洋蔥、巴西里、大蒜、紅酒醋大火快煎,豬蹄吸飽食材的強烈滋味;再搭配新鮮沙拉與榛果碎,整體風味輕巧酸爽! 毫不費勁輕輕一撥即骨肉分離,濃郁膠質風味因酒醋而不顯油膩!
招牌羅西尼牛排就不贅言,反正就是絕美鴨肝和滿分牛排的完美浪漫組合,請大家務必親自來品嚐;這次的驚喜亮點是和 1789 Café Pâtisserie, by Cyrille Courant 跨界合作的鮮莓果乳酪 6吋蛋糕,又漂亮又好吃地色藝雙全!
關於1789 café:由17歲就榮獲法國最佳學徒 Meilleur Apprenti de France 的Cyrille一手創立,Cyrille曾任職德國麗斯卡爾登酒店米其林一星、英國凱萊奇飯店、上海君悅主廚,曾幫英國皇室查爾斯王子、莎朗史東、凱莉奧斯本等人研發專屬的蛋糕。 現在到 BeApe 的朋友們只要預約,也可以享受到皇家及明星般的禮遇!
【Beape 法國傳統餐酒館】
中山北路二段72巷1號2樓
http://www.beape.com.tw
#beape #beape法國傳統餐酒館
#煙燻厚培根法式炒蛋
#SMOKEDLARDONSSCRAMBLEDEGGS
#鄉村酒館豬蹄 #BISTROSTYLEPORKFEET
#1789cafebycyrillecourant #台北美食 #台北Bistro
#台北餐酒館 #老饕牛排 #羅西尼牛排 #中山站美食
#台北法餐 #CCFoodie #CCFoodie美味無極限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里昂 大蒜 麵包 在 Coucou法國我的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oucou法國我的愛 🇫🇷法國生活日記🇫🇷
#法國生活日記 #提前慶祝生日 #里昂 #法國 #生日
#禮物 #謝謝羅曼與他爸媽
昨天晚上我們一家
來到里昂市區一間餐廳吃飯提前慶祝我的生日🎂
本來之前羅曼說要帶我去吃日式料理🍱
但我跟他說來法國還吃日式
當然要吃道地的法式料理
結果昨天晚上吃完我後悔了😵😵😵
因為怎麼想像中的法式這麼不合我胃口😓
害我期待了很久
並不是要損法式料理(只是因為我個人口味問題)
相信還是有很多老饕很愛吧!
也許是我不懂享受美食
還是亞洲的料理比較合我胃口❤
但是就是因為心裡想著都來到法國了
就是要去了解嘗試這些特色料理
才覺得像來過啊!你們說是不是啊!
好!所以昨天為大家品嘗了幾道
如照片所示
我還特地去找了菜名查了翻譯
為的就是要讓大家更了解
不要像我法文幼幼班、英文又不怎麼好
所以菜單看得霧煞煞😧😧😧
話說在這去餐廳之前
羅曼還特地上網查了這間餐廳的菜單
一個一個菜色google給我看照片解釋給我聽
然後讓我有個心理準備到時候去餐廳要挑什麼吃
因為法國餐廳不像台灣那麼親民
每樣菜色都給你拍上照片放上菜單
就算不懂中文你也會點
所以為了做好點餐準備
我已經先跟羅曼說我大概要吃哪幾樣?
本來是要點一樣用🐔雞腿裡面包一些料理的餐
我不知道什麼名
反正我想說雞🐔應該是蠻保險的餐點
而羅曼提醒我也許現場菜單會更換
所以我又預備一道心理菜單
那就青蛙腿吧🐸
然後我們到了現場後
先是他家人還有服務生一直狂問我要喝什麼?😲
我整個不知道要點什麼?😲
我說有什麼?就說咖啡、紅酒、啤酒等等
然後我就點了玫瑰酒
這也是我很不習慣的地方
因為台灣都是先點餐再點飲料
而且台灣飲料有很多種
這裡都是酒類居多
說實在沒有非常吸引我😩
每次都是被這樣逼問然後就匆匆隨口點
有時並不是我真心想喝的(因為真心想喝的只有🇹🇼台灣有啊!😋)
接著進入點餐
好心的💓羅曼媽媽還幫我詢問是否有英文菜單
然後看著看著
找不到預先想好的菜色
問了羅曼他說你想要的這兩道
目前都沒有在菜單上
什麼??😲也就是說我要重新點了😲
我的媽呀!雖然有英文大致上看得懂
但因為有些特色食材實在沒看過的單字
也是很頭痛啊!!😧
然後羅曼就順口提醒我說這裡有賣蝸牛🐌
還是你要點這個
去年你有吃過啊!你說你喜歡
我說好唷!就點這個吧!
因為去年我吃過🐌法式烤蝸牛🐌我很喜歡那個味道
所以我就很放心的點了蝸牛料理
然後接著有分大小
羅曼媽媽幫我訊問服務生後
小的有9顆蝸牛、大的有18顆
我想說18顆也感覺太多
就點小份的
結果上菜後
我整個大傻眼啊!!😱
心理莫名的不安
大家看照片
這不是我要的法式烤蝸牛啦!
這是啥碗糕??😲吃了第一口我的臉馬上變色😨😨
羅曼爸媽全家都笑了出來😆😆
因為這不是我去年吃過的烤蝸牛啊
我問說怎麼不是去年的那樣?羅曼說他也不知道會這樣
事實上,羅曼不是很懂吃
每當我問說這是什麼?他都說妳還是問我爸比較好
結果我因為相信也沒特別注意菜單上標示的
結果它不是烤的
所以這次經驗告訴我們(咦!愛注意唷!)
🖍同樣的食材不同料理方式也會造就不同口味口感🖍
羅曼問說為什麼我喜歡吃蝸牛
因為他並不喜歡
我說因為上次那個烤蝸牛的醬汁我喜歡啊
(因為是大蒜奶油醬汁,台灣義大利麵很常有這口味)
而今晚點的這個味道好奇怪我實在吃不慣
然後羅曼爸爸看我吃的不習慣問我要不要嚐看看他的
結果看似炸排骨般的外表
天啊!我吃了一口後差點想吐出來耶!!😲😲
那是什麼啊!他們全家看著我大笑😁😁
連隔壁桌的老婦人都看著我笑😁😁
羅曼媽媽還趕緊拿小碟子給我
說不喜歡吐出來沒關係
但實在太尷尬在眾人面前這樣
我很爭氣的配了好幾口🍷玫瑰酒"吞"🤢下肚
好吧!各位!這道就是俗稱里昂特色料理的工兵圍裙(鑲牛肚)
料理方式大致上就是將牛肚浸泡在葡萄酒一整夜後
裹麵包屑下去炸沾醬吃
在台灣雖然不太常吃牛料理
但滷牛肚我不是沒吃過
也許是因為滷過後那腥味已經不見
所以我沒感覺
但這個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吃得出有牛內臟的味道
就很怪的感覺很難形容
明明炸的東西應該接受度會很高
怎麼我還是吃不慣😫😫
後來羅曼問我要不要點別的💓
你的蝸牛吃不慣就不要吃了
可以點別的
我說我不想浪費你的錢
所以我跟他說沒關係
然後最後我用五分鐘的飛快速度
整盤快速吃光
基本上應該是嚼了幾下後我就配玫瑰酒吞下肚了
羅曼爸媽看我吃東西就像是演員在表演吃一頓很難下嚥的晚餐
在旁邊呵呵大笑
我則是覺得這根本不用表演🙄
我也無法偽裝🙄
因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不過也算是博眾人一笑啦!哈哈自我調侃一下
好啦!最後我嚐了羅曼的松露義大利麵還覺得口味比較合適
但他說裡面有你討厭的鵝肝醬啊!你不是不喜歡
我說對阿!但他這樣料理方式我可以接受
單純鵝肝要配麵包我就不喜歡
他整個也很傻眼
因為我討厭都不是討厭東西本身
而是要看怎樣的烹調製造出來的口味而會影響我的喜好程度
而羅曼媽媽點的就沒有肉
就是莫扎瑞拉起士加上牛排番茄這樣
基本上就是沙拉啦
但我也不是很愛沙拉
因為我愛肉食
就這樣兵荒馬亂的一場生日餐😂😂😂
讓我非常的印象深刻
因為這些🇫🇷法國人🇫🇷的料理
最後收到禮物🎁還是比較開心
有羅曼爸媽送的❤香水和身體護膚油
和羅曼送的好像是比較新科技的❤智慧型運動健身手錶
不懂這科技的我回家研究了好久
總之很謝謝羅曼先生和他的家人
讓我這次無法和台灣的家人朋友一起慶生
在法國也可以有一個"非常"難忘的回憶啊!😅😅
里昂 大蒜 麵包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布袋雞小故事----他邦》
查了資料,問了幾位網友,我發現在義大利的皮蒙特(Piedmont)地區,靠近波河河谷流域(Po River Valley)的地方,百年前的貴族曾經流行將孔雀、珠雞(Faraona)、閹雞(Cappone)等去除骨頭再填塞餡料的菜餚,現代依舊保留的只剩閹雞(Cappone)的做法,每年的聖誕節,這款雞肉菜餚都會出現在義大利人的餐桌上,不僅如此,這道閹雞(Cappone)菜餚由皮蒙特(Piedmont)往南流傳,在義大利各地都發展出類似的菜餚,譬如托斯卡尼的Pollo in galantina等。
仔細翻查食譜,我發現義大利版本的去骨填餡雞隻菜餚,選用的多是大型雞種,填塞的餡料多為生食,譬如牛或豬的絞肉或火腿,重點在食物的飽食感。反過來看,台灣版本的去骨填餡雞隻菜餚選用的是小型雞,填塞的餡料多為乾貨,譬如香菇筍絲栗子,在意於食物的細巧味。既然義大利有這樣的類似菜餚,那其他國家呢?查了些資料,我發現在法國、西班牙等國家,也都有著類似的菜色,譬如譬如在法國的里昂(Lyon),有道類似的菜餚稱為Volaille en vessie,以豬膀胱包住整隻雞放進鍋中燉煮。還有一道 poularde printaniere,在雞內填入奶油和香草蔬菜,烤後切成小塊。在西班牙則有更多類似的菜餚,譬如pollo relleno是將全雞去骨後放入牛絞肉、洋蔥末、大蒜末、麵包粉、和調味品,在雞皮上塗滿蜂蜜再送進烤箱。
知道這些訊息後,我的內心開始上演小劇場,假使全雞去骨的刀工能被推廣,能夠運用的地方將不僅於台式的布袋雞,運用度將更為廣泛。我不禁考慮辦些活動,透過廚師的詮釋,體會不同國家面對全雞去骨的菜餚有哪些相同相異點?然後由行銷、文化、廚藝和訂價上,找出推廣全雞去骨的刀工技巧的方式,也給台灣布袋雞找到一份廣泛傳承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