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 #台東舉辦國際雲端旅展】
疫情影響了國際間的旅遊互動,也讓台東休養生息,在疫情平穩、重啟觀光交流後,迎接全世界旅人。每年此時,我們都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實體旅展,因為疫情讓我們不能飛過去,縣府團隊快速因應,以科技解決問題,改為線上旅展,#也是全國第1個辦理雲端旅展的縣市。
除了網站文字及影片的介紹,我們將 #舉辦6場次直播商城,和外籍直播主、網紅合作,直接把景點🏝或店面呈現在更多人面前,#把台東的美好傳達到遊客的心中;這樣的做法 #跨越了疫情限制,可開發國外潛在旅客,#也可以把台東的產品直接宣傳到國際,更擴大了觸及對象、讓更多人看見台東,慢慢規劃前往台東的旅遊。
台東是個可以自由親近大自然、慢慢品味人生的好地方,我們歡迎大家在疫情趨緩後一遊台東,你一定會愛上它❤!
🌈2021台東雲端旅展Cloud Travel EXPO‧Taitung Taiwan 🌈
⭐️搜尋網址|https://taitungtravelfair.com/
⭐️直播商城|8/25-27 13:00及19:00各1場,20家在地業者參與、導入可隨看即買的線上直購。
#台東獲2021全球最好客目的地第1名
#做好準備超前部署
台東就醬玩 Amazing Taitung-台東縣交觀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
重啟觀光 在 看見世界天氣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國單日新增 6,087 例( 創新高⚠️ )
普吉島解封重啟觀光,7月1日早上11點有25名旅客搭乘飛機抵達普吉島國際機場。
泰國旅遊部長披帕表示:預估未來3個月將會有約10萬國際旅客抵達普吉島觀光,將可能創造約90億泰銖的觀光收入。
嗯,我有預感泰國將成為東南亞下一個大爆發的國家。泰國旅遊部長看到的是90億泰銖觀光財,我看到的是這10萬觀光客會帶無數個變種病毒入境泰國,普吉島根本沒辦法負擔承接大量的確診者。
如果你住在普吉島,請聽我勸告,趕快逃離普吉島,錢可以再賺、但命只有一條!
重啟觀光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美國的經濟前景其實還不錯,進入到升息循環以後,美國股市長期來看,仍然是相對樂觀的,除非,又出現新的疫情。」
悶了一整年的美國人紛紛展開報復式消費,買車、買房、買衣服。美國這波因為大解封所掀起的強勁內需消費力道,儼然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台灣有許多產品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出口到美國,美國最知名的賭城——內華達州Las Vegas,在6月1日重啟。這裡原來就是美國服務業最發達、觀光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只是自2020年3月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全境擴散後,美國多處封城,拉斯維加斯一度被媒體形容為「鬼城」。但如今,賭城正式解封,當地飯店業統計,到7月以前,平日訂房率五成、假日達九成,這個美國享樂主義文化的代表重鎮已再現昔日風貌。
美國第一季GDP的組成,明顯看到此波經濟復甦主要展現在商品消費面向,也就是消費者在疫情後期對購買商品的需求大增。不僅吃喝玩耍,高額消費的表現也很突出,尤其是汽車。美國新車和二手車銷售商AutoNation及Lithia Motors今年第一季銷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成長27%和55%,淨利潤甚至高於疫情之前,四月起,美國各地的大型場所、活動,陸續傳出部分開放或全面開放的訊息,更使得餐飲、航空、旅遊業人潮回籠,美國經濟諮商局發布四月實質GDP領先指標年增率高達16.81%。預料由於五月中旬大幅放寬已完成疫苗接種民眾的口罩禁令,商務社交、娛樂活動將完全復甦,後續消費成長力道會更加強勁。
從美國訂單和實際的出口數字發現,光是今年四月,台灣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年增率為43%,成長幅度僅次於東協;而累計1至4月來自美國的訂單年增率也高達43.2%。從出口來看,今年1至4月對美出口有高達三分之一為資通與視聽產品,這類產品從2020年到今年對美出口都呈現相當強勁的成長,除此之外,台灣對美出口的主要產品品項,還包括金屬鋼鐵、機械、塑橡膠製品、運輸工具、醫療器材、半導體、其他項目中的家具與體育用品等,在今年1至4月對美出口都呈現全面成長,也都是美國經濟反彈下的台灣受益產業,美國在疫情緩和後陸續解封,帶動產業發展與消費需求,可望撐起全球經濟半邊天。
儘管美國經濟正強勁復甦,但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可能無法回復「正常」。截至6月18日,CNN Business和Moody's Analytics所創立的「回歸正常指數」(Back-to-Normal Index)升至93%,創下 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點,這個最新的數據雖顯示美國正逐步接近「常態」,但最後一哩路不會太輕鬆,雖然各個州取消了疫情期間的限制措施,但以往的生活尚未完全恢復。事實上,這場大流行可能已經改變經濟的一些基本 面,這表示經濟永遠不會回復「正常」,或是那個我們過去所熟悉、在這場大流行病爆發之前的常態。
在經過了一年多之後,現在美國仍有許多人在家上班,且可能一直採行這樣的遠距工作模式,即使在大家都接種了疫苖,或在這場大流行病消退之後,對於員工重返辦公室,美國企業根據其不同的產業特性,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例如華爾街金融業的共識多半是要求員工 在勞動節之前回到辦公室,但Apple、Facebook、Google、Twitter、Uber等科技公司則發布較為彈性的做法,以順應新的常態。
美國勞動節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今年落在9月6日。
蘋果公司執行長Cook表示,到了9月,蘋果希望員工每周應有3天回到辦公室。他表示,雖然影音電話會議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但有些東西就是無法複製,臉書在6月初宣布如果員工的職務允許,就可以申請遠距上班,但該公司仍然鼓勵員工至少有一半時間回到辦公室,摩根士丹利執行長James Gorman稱他預期該銀行的紐約員工應該會在勞動節之前回到辦公室,他表示:「如果你可以進去一家紐約市的餐廳,你就可以進辦公室」。 旅行是這個「回歸正常指數」的另一個組成部分,但這方面可能永遠不會回復正常。雖然美國優異的疫苗接種率和世界各國 重啟觀光將刺激度假需求,但商務旅行可能無法像這樣恢復。
過去一年多來,企業透過線上會議完成工作,現在對於派遣員工到世界各地出差的意願可能降低。穆迪分析認為,商務旅行不會很快回復到疫前水準,而這將影響航空旅行市場和原油需求,另外,美國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仍是所謂疫前正常水準的兩倍,經濟若要回歸正常,居高不下的失業人口必須降下來。根據美國勞工部上周四發布的數據,在截至6月12日當周,美國初次請領失業給付人數較前一周增加3.7萬人,至41.2萬人,為 4月底以來首次反彈,不僅超出市場預估的36萬人,並創下5月15日以來新高。而在疫情爆發之前,2020年1、2月的單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均值為21.2萬人。不過,這些並不代表美國經濟不會重拾疫前的規模和實力,它只是正走向一種新常態。事實上,美國經濟正以空前的速度反彈。
https://udn.com/news/story/6852/5523397
https://ctee.com.tw/news/global/477566.html
重啟觀光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重啟觀光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前跨國旅遊的普及,是建立在各國之間對於經濟、治安、進出海關等程序的信任基礎上,但疫情徹底摧毀了這層信任關係,對全球旅遊業產生嚴重打擊。
最近國際間陸續要求要能放寬旅遊限制,拯救慘澹的經濟及旅遊業。但該怎麼放寬?對誰放寬?是否要採信他國的防疫成果?#旅遊泡泡 做得到嗎?
《TODAY 看世界》每周一至五晚上八點更新
天天精選一則國際話題,帶你快速了解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重啟觀光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受到Covid-19的影響,全球旅遊業簡直像掉進「冰河時期」,遭受毀滅性的衝擊,世界旅遊觀光協會 (WTTC)就警告,今年全球旅遊業可能會有1億人失業。世界旅遊組織也預估,就算今年7月初,世界各國開始逐步解除旅行限制,今年的國際旅客人數還是會暴跌58%,來到6.1億人,等於讓全球旅遊業退化到1998年也就是22年前。大家都很想要回到疫情前,訂張機票說走就走的時光,可是貿然解封又很怕會二度爆發啊,所以現在有一些國家就推出了「旅遊泡泡」的概念。
「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健康小圈圈」,國家之間以彼此疫情控制的程度為基礎,互相創造一條雙方可以互飛的「虛擬走廊」,用來振興區域觀光,就好像把兩個國家包在一個受保護的泡泡裡一樣。最大的好處就是旅客可以不用隔離檢疫14天就可以出入境,不然大家好不容易休假,結果時間全部花在隔離上,根本花錢換個國家睡覺而已。
雖然成立「旅行泡泡」就可以完全自由飛來飛去,但當然也不是像疫情爆發前那麼自由,合作國家必須制定一個檢疫標準,例如登機前必須要在機場量體溫,或是直接進行病毒快篩,而且雙方也要信任彼此的篩檢準確性才行,起飛前多久測試也要訂出標準。像阿聯酋航空之前就有說他們打算在杜拜機場,幫乘客快篩,10分鐘內就能得到結果。
也有國家像是美國、德國和智利,先前都提出了「免疫護照」的概念,在護照上標註這個人是不是感染過Covid-19,體內有沒有抗體,就很像之前澳洲和印度等國,曾經要求來自「黃熱病」疫區的旅客,出示接種疫苗的證明。中國的「紅綠燈」健康碼也有類似的功能,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染疫風險,不過有專家警告,這可能會導致「疾病歧視」的問題,而且WHO也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得過Covid-19就不會再得,所以不贊成發放免疫護照。
旅行泡泡雖然有可能緩解全球的觀光困境,但也可能帶來防疫破口,而且恐怕導致貧富差距更大了,因為現在有能力組泡泡、重啟觀光和商務往來的,大部分都是經濟條件相對好的一些國家,第三世界或是開發中國家,可能會被排擠在外,讓他們的經濟雪上加霜。旅行泡泡的概念雖然不是最完美,但或許能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你最想跟哪個國家組成泡泡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重啟觀光 在 快新聞/兩岸重啟觀光生變? 陳建仁:3月底國際觀光客來台數 ...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快新聞】即時中心/陳思妤報導陸委會3月宣布開放兩岸10個定期航班航點,其中包括廣州、南京等地,不過有媒體報導指出,總統蔡英文和美國眾議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