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苗來了!】:關於AZ疫苗你應該知道的
首批11.7萬劑牛津AZ(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疫苗於3/3上午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一批只有11.7萬劑,將優先提供在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院或負責採檢單位的醫事人員接種,第二批疫苗才會開放沒有直接接觸到的工作人員接種。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接種一劑AZ效果是76%,接種12周以上後再打第二劑,保護力可提升到86.4%,兩劑之間隔越久效果可能更好【註1】;按理來說,AZ疫苗需要接種2劑才具備完整保護力,因此11.7萬劑只能提供5萬人接種,但陳時中強調,由於2劑疫苗間隔長達8週以上,因此這次的疫苗將作為11.7萬名第一線高風險醫護人員的第一劑疫苗,確保保護力範圍愈大愈好。
陳時中說,凡是有資格接種的醫事人員都會造冊列入,至於醫事人員接種意願就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未來如果疫苗有剩下,會再往下開放其他風險等級比較高的族群。【註2】
■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
AZ疫苗(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又稱牛津疫苗,為「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與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
AZ疫苗是種含有可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棘蛋白(S protein)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用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可避免因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嚴重併發症。
AZ疫苗目前已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優先施打對象為第一線醫護人員。
■AZ疫苗為「病毒載體疫苗」
「病毒載體疫苗」通常會用腺病毒(adenovirus)傳遞至人體。製造病毒載體疫苗首先得將病毒載體的自我複製能力消除,再將一段製造病毒棘狀蛋白的 RNA 或 DNA 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最後將之遞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統。該病毒DNA不會整合到人體基因體內,而是會被轉錄或複製到mRNA中轉譯成蛋白質。
病毒載體疫苗與 mRNA 疫苗最大的不同在於疫苗穩定度,因為主要使用穩定度較高的 DNA,結構上的不同使病毒載體疫苗能在 2°C 至 8°C 儲存 6 個月。對於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AZ疫苗: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的ChAdOx1新冠疫苗(AZ疫苗)由安全性高的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製成,載體中包含在新冠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就是將新冠病毒蛋白編入黑猩猩腺病毒載體,並在傳遞至人體後,製造棘狀蛋白引發抗體出現。
▶由莫斯科 Gamaleya 研究院(Gamaleya Research Institute)與俄羅斯國防部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 Gam-COVID-Vac(Sputnik V)也是此類。Sputnik V 會透過腺病毒 5(adenovirus 5)將 DNA 打入人體細胞,接種 2 劑後預計產生 2 年新冠病毒免疫力。2 劑疫苗分別由 2 種人類腺病毒的血清型組成,皆含有新冠病毒的 S 抗原,所以能進入細胞且產生免疫反應。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製造的重組病毒載體疫苗 JNJ-78436735(Ad.26.COV2.S)疫苗採用人類腺病毒 Ad26 誘發免疫反應,疫苗預計能在 -20°C 維持穩定 2 年,2°C 至 8°C 的環境下保存至少 3 個月。【註3、4】
■AZ疫苗:種類、保護力、運送方式
▶疫苗種類:DNA疫苗。
透過改良的黑猩猩的腺病毒當載體,攜帶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基因(雙股DNA)。改良的腺病毒可以進入細胞,但不能複製,一旦病毒進入細胞,便會將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置入細胞核中,細胞會據此製造刺突蛋白,並呈現在細胞表面,供免疫細胞辨認。免疫細胞會據此製造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直接攻擊新冠病毒,以及被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
▶保護力:
共兩劑,間隔8-12周。疾管署指出,AZ疫苗不含可複製的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感染新冠肺炎。另外,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疫苗接種完成,2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2.4% (62.7%~91.7%),並可降低新冠肺炎傳播率達67%,並且能有效預防因新冠肺炎感染而造成的嚴重併發症。疫苗的保護效果則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差異【註5】。
▶運送方式?
DNA不如RNA脆弱,腺病毒堅韌的蛋白質外殼更有助於保護內部的遺傳物質。因此,AZ疫苗不必保持冷凍狀態。當在2-8度C冷藏時,該疫苗有效性預計將持續至少6個月【註6】。
■AZ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因應措施
▶本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
▶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寒顫、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民眾還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註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家指出,理想的新冠疫苗應具備以下幾項特性
1.安全且僅有輕度,短暫的副作用(例如酸痛和低燒)。
2.可為大部分的疫苗接種者(> 80%)提供長期保護(超過一季),特別是在弱勢族群中,例如老年人、患有其他潛在疾病、肥胖等易受感染高風險人群。
3.不僅能預防疾病,還可以防止病毒傳播給他人。
4.以單劑量給藥。
5.能夠快速大量生產。
6.易於存放(例如,不需要很大包裝或不需儲存在超低溫下)。
7.可以輕鬆運輸(例如,除了在冷鏈之外,透過寄送來運輸)。
8.易於管理(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就可自行管理或不需要重新培訓人力即可進行管理)。
專家也指出,目前沒有一個新冠病毒疫苗具備以上所有優勢,我們也可能永遠無法擁有具備以上所有特徵的疫苗,由於因為各種原因,開發出來不同類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特徵。最重要的是,新冠疫苗要在接種疫苗後長期安全性高,並能保護大部分接種者不會罹患中度至重度新冠疾病的疫苗。【註3】
■國衛院疫苗二廠,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國際科學上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會「流感化」,變異病毒可能超出疫苗範圍,因此未來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研發過程又需要「小量的量產」作實驗所用,國衛院現有一座研發用的疫苗廠,已規劃興建第二座,盼能因應未來新的疫情發生時,加快臨床試驗的腳步,全案已送至國發會討論,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設置的目的是因應未來若出現新的疫情,都能迅速研發、少量生產、加快後續臨床試驗的進度,無須再對外委託,釐清成效後,也能加快技術轉移的腳步。
因此國衛院的疫苗廠是著重研發及小量量產,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這個目標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國家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目前中研院、國衛院及產業界已達成共識,未來兩研究單位將與業界合作成立平台,希望逐步朝疫苗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註8】。
【Reference】
📋 更多COVID-19學術資料都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COVID-19學術資源網」: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
1.來源
➤➤資料
∎【註1】
( Yahoo 新聞)AZ疫苗「2劑隔8周」 最快6月才有完整保護力 :http://bit.ly/38kkUUy
∎【註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首批AZ疫苗11.7萬劑 採檢、直接照顧染疫者醫護先打」:http://bit.ly/38mYHFp
∎【註3】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霍普金斯大學專家全面剖析新冠疫苗:4類型、8大特性、優劣勢評析」:http://bit.ly/3kVS7dW
∎【註4】
(GeneOnline 基因線上)4 大 COVID-19 疫苗大解密!:http://bit.ly/30sq9x0
∎【註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疫苗簡介-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http://bit.ly/30oaAGy
∎【註6】
(健康醫療網)「新冠疫苗如何做? 疫苗製成、保護力、施打情形一次看」:http://bit.ly/3kYtc9M
∎【註7】
(工商時報)「AZ疫苗懶人包 接種禁忌、副作用一次看」:http://bit.ly/38k6BiY
∎【註8】
(工商時報)「國衛院疫苗二廠,拚三年建成」:http://bit.ly/2Oh5XvJ
➤➤照片
∎【註2】
▶AZ疫苗介紹
▶全國COVID-19專責醫院及其他醫療院所「醫事等相關工作人員」資格名冊
∎【註7】
▶AZ疫苗副作用一覽表
∎(Technews 科技新報)疫情緩解的關鍵,疫苗種類、原理、研發一次看懂:http://bit.ly/3rv6DvT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AZ疫苗 #牛津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 #英國牛津大學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王大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08/28生命療癒紀錄 *夢以布捕鳥,潛意識正在為永恆的幸福正在努力,耐心,持之以恆,天將闢路。/.原著 王大喜 我們的海洋生病了,被塑膠污染超過了承載量, 因此,我們的腎臟及肝臟也即將生病。 雅馬遜雨林生病了, 因此,我的的肺生病了。 地球在暖化, 因此,我們發燒了。 物種的居住空間及...
重組病毒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
【英國變種病毒株確定入台,元旦起防疫再升級;進口疫苗已採購牛津疫苗及COVAX平台分配,首批獲1,500萬劑,明年3月可望開打;本土疫苗臨床試驗,僅高端疫苗通過一期】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已一年。中央流行指揮中心今(30日)召開「守護台灣 COVID-19一週年」記者會發布防疫紀錄片,同時宣布疫苗採購進度;但新的防疫考驗也來臨,第二波快速襲捲全球的英國變種病毒,證實由境外移入個案帶進台灣,指揮中心公布,從後天(2021年1月1日)起,防疫手段將升級。
■元旦起防疫升級:非本國籍者暫緩入境、居家檢疫須一人一戶
由於英國變種病毒持續擴散,各國都針對英國入境旅客拉高防疫層級,台灣12月23日啟動「英國專案」,自英國入境者以及14天內從英國入境台灣者,全數入住集中檢疫所檢疫14天。12月27日傍晚從倫敦返台的華航班機,機上127人(114名旅客、13名機組員)全部採檢,其中1名本國籍10多歲少年發燒直送醫院,後被確診陽性(案792)。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名10多歲本國籍少年(案792),上機前體溫正常,下機後發燒到39度,PCR檢測的CT值僅15(CT值愈低、代表病毒量愈大),經基因比對證實,感染的確為英國新變種病毒株「B.1.1.7」。
「英國專案」實施後,已有6名英國入境者檢出陽性,至於其他5人是否也是變種病毒?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表示,由於案792病毒量較高,比較容易培養,其他人的病毒量較少、還沒培養出病毒,預計稍晚基因比對結果才會出爐。由於英國及國際專家認為,該變種病毒株較原來病毒株,傳播力增加7成,指揮中心決定將防疫再升級。
陳時中說,這起個案因為一下飛機就集中檢疫並採檢確診,對於社區沒有威脅,個案症狀也很輕微。雖然新病毒株由英國開始爆發,但現在歐洲、亞洲、非洲都有發現病毒蹤跡,要限制特別地區進入入台,防疫效果不大;但若什麼都不做,風險也很大,因此訂定兩項新措施,先實施一個月再觀察疫情變化:
1. 非本國籍者暫緩入境:2021年,1月1日起,除了有居留證、短期商務、外交人員或相關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入境外,非本國籍者一律暫緩入境。
2.本國籍者加強居家檢疫:自1月15日起,返台民眾除了需要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報告之外,居家檢疫者若要在自家檢疫,必須要一人一戶,同行者可以一起居家檢疫,意即,居家檢疫者不可與台灣家人一同居住。若無法做到,則需入住防疫旅館,希望藉此讓社區和入境民眾建構堅強的防線。
此外,12月1日秋冬專案實施,截至27日,一共有4萬3千人入境,持有陰性報告比例達99.2%,裁罰46件、金額50萬元。
■專家小組建議PCR陽性依國際標準下修,指揮中心表示再謹慎評估
此外,COVID-19全球病例持續增加,確診檢測標準也不斷修正。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在國外案例、研究認為,評估確診者病毒量的CT值,一般超過32,就幾乎無法培養出病毒,若超過34,就百分百培養不出來,代表此時的確診個案已無傳染力。
由於台灣的確診者一旦入院治療隔離,且需二採陰才能出院,隔離時間非常長,已有病患因而出現身體負擔與身心症狀。因此專家小組建議指揮中心,CT值陽性標準由現行35下修至34,讓已無傳染力的病患可以出院解除隔離。
(#延伸閱讀:什麼是CT值?為什麼每個國家標準不一樣?http://bit.ly/2Qvq6f6)
陳時中對此表示,專家小組的意見有其專業考量,醫療量能保存也相當重要,不過指揮中心仍會抱以謹慎態度,再仔細評估、做出配套,例如要求出院者必須增加自主健康管理強度,禁止出入公共場所等等。
■疫苗採購進度:牛津+COVAX+另家廠牌,可望取得2千萬劑,冷鏈技術已規畫
要防堵COVID-19疫情,疫苗被視為最有效的利器。英國、美國在12月初,都已相繼施打兩款由美國輝瑞藥廠(Pifzer)及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台灣的疫苗政策始終不明確。
今日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採取「國際投資」、「廠商購買」、「國內自製」等多元方向來爭取疫苗。國際投資是經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所主導,希望以人道方式,公平分配給參與國家疫苗的COVAX平台,台灣目前已可在此平台確定取得476萬劑疫苗,但廠牌仍不確定。
廠商購買部分,台灣也已採購1千萬劑,由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後稱牛津疫苗)。牛津疫苗可望成為第3支上巿的新冠疫苗。不過與現已上市施打的輝瑞、莫德納疫苗製程方式不同,臨床保護力效果也較弱。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牛津疫苗是將弱感染性的腺病毒當作載體,放入COVID-19抗原基因打進人體。但腺病毒也是病毒,作為載體對人體的抗原刺激有限;再者,人體本來就容易感染腺病毒,許多人身體裡早有抗體,疫苗就容易被原本體內的抗體中和掉,因此免疫反應不如mRNA疫苗。日前發表研究結果(http://bit.ly/3mVjsMZ),該疫苗免疫力效果約在7成左右,不過,以腺病毒做疫苗研發,過去使用在其他病毒預防上,皆未成功。
對此,張上淳表示,目前牛津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有保護力自60到90%都有。各國都是在疫苗試驗未有結果前就與廠商洽談,甚至在沒有足夠資訊下就簽約採購,且也並非單一試驗就代表整體臨床結果,還要持續觀察後續臨床試驗。
陳時中表示,上述兩個管道,已確保可取得近1,500萬劑,還有一家廠商已洽談到最後階段,預計取得500萬劑。其他廠商仍在洽談中,疫苗可施打時間為明年3月,疫苗所需的冷鏈技術也已規劃。
疾病管制署7月召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會議確認,一旦有疫苗供應量有限下,9類將優先建議接種的族群:醫事人員、防疫人員(如中央、地方官員、可能接觸疑似個案的第一線防疫人員、村里長及機場人員)、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長照社福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 、軍人,再來才是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是50至64歲成人;以上預估1,358萬人,涵蓋台灣總人口的6成。
陳時中表示,現階段也會不斷參照各國施打疫苗的狀況,再來擬定詳細的施打策略。除了這些優先族群外,也希望可以再訂定總施打目標值,希望打愈多愈好,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把劑量都準備好。
■本土疫苗進度:高端「有條件」進入二期、國光「找不出最適劑量」將重做一期臨床、聯亞一期結果下月揭曉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苗的取得權都掌握在賣方市場,等到明年或許會慢慢從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但現況的問題是,台灣很難等到那個時候才接種疫苗。因此這中間必須取得一定數量,如超過3千萬劑來滿足防疫需求,同時也希望國內疫苗接棒。但國內疫苗的產製並不順利。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證實,國光疫苗雖然最早在11月20日提交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但第一期臨床試驗所要求的安全性之外,也必須找出低、中、高劑量,哪一種劑量較適合民眾接種,選定後再進行二期。但國光的一期結果無法看出劑量數據,因此要求補件。
今指揮中心亦宣布,從國光公司的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看來,「無法決定最適劑量」,因此建議重新評估劑量,再次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一名知情專家表示,第一期臨床試驗的目的,是要有效而且安全,因此試驗會透過不同的劑量組,來找出哪一個劑量的疫苗,可以發揮效果,又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國光第一期臨床試驗分了4個劑量組,但都找不到「既有效又安全」的劑量。
專家表示,過去生產疫苗,都是由廠商在臨床試驗過程中,自己選擇劑量,風險自己承擔。但COVID-19的疫苗屬於國家防疫政策的一環,因此食藥署要求,劑量要由食藥署組成的專家小組審核討論,結果國光送件之後,專家小組挑不出合適劑量,不是效果不高,就是安全性不足,因此要求國光疫苗重新設計,從第一期臨床再來過。
此外,食藥署已「有條件」核可高端疫苗,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陳時中表示,有條件的原因,在於高端疫苗的製造量較少,未來若要量產恐不足,因此希望高端能在製程上持續改進。聯亞生技則預計在2021年1月繳交第一期臨床數據給食藥署審查。(文/陳潔)
#知識懶人包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bit.ly/3mYOa7Y
#疫苗 #變種病毒 #武漢肺炎 #報導者 #防疫
重組病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
去年底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時,國家衛生研究院隨即啟動疫苗開發計畫,利用現有的技術平台與生物製劑廠的生產能量推動四大疫苗開發平台,包含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及次單元疫苗等。
經動物試驗進行免疫與功效評估後,國衛院將選定DNA疫苗作為後續疫苗開發主軸。(資料來源:【註1】)
● 所謂「DNA 疫苗」和「mRNA疫苗」均為核酸疫苗(核酸疫苗,製造速度最快)
核酸疫苗的好處在於,只要知道基因序列就可以展開製作,製備速度相對快速。DNA疫苗的原理是把抗原的DNA質體打到動物體內,在細胞內自行轉錄、轉譯出蛋白質,純化容易、製備相對快速,不過風險則在於DNA有和人體基因結合的風險。
國衛院目前也正開發DNA疫苗,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解釋,此做法除了誘發抗體免疫反應外,也因DNA進到體內要有「抗原呈現」過程,因此有機會誘發毒殺性T淋巴細胞反應。(資料來源:【註2】)
目前,DNA疫苗在完成動物免疫與功效評估後,實驗結果證實可以產生非常高的中和病毒抗體效價,同時,實驗結果也顯示能夠促使免疫反應趨向Th1免疫反應,代表能夠減少產生有害反應之風險。此實驗結果也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冠病毒疫苗需要產生Th1免疫反應的建議。
這次國衛院在DNA疫苗的開發上與國光生技旗下子公司安特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計畫,期盼結合國衛院的平台技術與安特羅生技在臨床上的豐富經驗,加速疫苗研發的進程,並且建立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確保未來國人皆有疫苗可供施打,提供國人對抗新冠病毒的一劑解方。(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1. 資料來源:【註1】: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https://www.nhri.edu.tw/News/more?id=a7770e3a4f59461b831c3b4241c3e34d
【註2】: 報導者 The Reporter-【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taiwan-vaccine-protential
2. 照片來源:【註2】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重組病毒 在 王大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28生命療癒紀錄
*夢以布捕鳥,潛意識正在為永恆的幸福正在努力,耐心,持之以恆,天將闢路。/.原著 王大喜
我們的海洋生病了,被塑膠污染超過了承載量,
因此,我們的腎臟及肝臟也即將生病。
雅馬遜雨林生病了,
因此,我的的肺生病了。
地球在暖化,
因此,我們發燒了。
物種的居住空間及自由被限制了,
因此,我們的心臟生病了。
我們必須慢下來,
讓地球有重置的空間,我們忘記了聆聽,
因此,末梢神經生病了。
/.原著 王大喜
*夢黑白照片,纏結的系統及物質,DNA需要重置。/.原著 王大喜
(此身體自動療癒紀實於,Nicole Marks Golden Purif Work後的自動療癒紀錄)
預言不難,重點是是否提出解決方式。
-王大喜
「DNA的重組,病毒變異迅速下,解決之道!提前護腎、護肝及對地球其它生命體良好的交流及友善距離的必要性」
註:相關音頻參考:
10/09/2020生命紀錄
人類的命運,怎能不將大自然考量在內呢?
生命真正的價值,行走於心念。
-王大喜
https://www.podbean.com/ei/pb-wc5t8-ef2575
(保護自己,僅獻給USD3以上的/記名會員)
Donation for us as below(樂捐):
BTC: LZR6rnu8kUCzKPak3xAkTgSwz2HdG5GUxo
ETH: 0xFf3f95B0EdD3fD9A942f787F678D6FeF1Dce14c8
LTC: LZR6rnu8kUCzKPak3xAkTgSwz2HdG5GUxo
銀行代號:048
銀行名稱:王道銀行
帳號:01000115473288
(保護自己及客戶免受干擾,僅提供兩種協助,務必至以下官網詳閱,時間有限,不再回答任何問題!敬請見諒!)
Dream Walker: RastaWang.com
(生命及工作紀錄視狀況開費給不同付費範圍的觀眾)
RastaWang.podbean.com
警語:言論所有內容為生命紀實,所有發現為原創,許多文字為新創,請高度注意他台最初發佈時間是否為實!發布時間是否為錯誤時間!是否為空能量!自行判斷!大量來信,為保存體力及能量給予真正需要的人,已不回答任何問題,敬請見諒。
重組病毒 在 「次單位疫苗」是什麼?重組純化病毒蛋白【發現科學】 的推薦與評價
次單位疫苗#病原蛋白#新冠疫苗2021.07.23【發現科學】探索科學新知、體驗生活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要帶您了解疫苗原理,國產疫苗陸續解盲, ... ... <看更多>
重組病毒 在 陳明源院長理念園區- 請問中國重組病毒疫苗在2月25號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中國重組病毒疫苗在2月25號,你怎重組?解藥為何不拿出來? 這正是証明武漢病毒就是你中國製造生化武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