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核四存廢的議題:
2014年的柯文哲候選人說,「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該對核能問題表態, #不准再講屁話。」
2021年的柯文哲市長卻說,「 #年輕人帶頭搞意識形態,真的很不高興。」
柯文哲市長常說,「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這句話,我要原封不動的還給那個前後不一、態度搖擺、 #已經忘記初衷的柯市長。
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是紮實的政策討論,上至中央經濟部、下至台北市政府產發局,都提出實際能源轉型的執行方向,一步一步提升能源自主率,我在議會也好多次與產發局討論能源轉型的議題。
而核四就在鄰近的新北市,如果 #拼裝車核四 真的重啟,台北市也在核四核災的影響範圍內,數百萬人必須被迫疏散。
核四絕對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 #非常實際的政策問題;核四絕對不只是中央的問題,再生能源的推動、核災的應變措施,都是台北市政府的權責所在。
柯文哲市長把核四存廢打成是「愚人的問題」,不啻是在所有台北市民、所有公投連署人、所有辛苦推動能源轉型的公務員臉上, #狠狠打上一巴掌。
柯文哲市長說年輕人操弄意識形態,更是 #背棄了所有曾經支持他的年輕選民。到頭來,年輕人對於柯文哲來說,還是一個用完即棄的存在,選舉時重視年輕人的聲音、選完後就把年輕人的聲音都貶低成意識形態的操弄。
如果柯市長要說「愚人的問題,智者無法回答」,那就請明明白白、勇敢說出黃士修所提、國民黨全力支持的公投「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是愚蠢的問題。不要 #不敢批評國民黨、只敢批評年輕人。
我只希望,2021年的柯文哲,會因為2014年的柯文哲所說的話,而感到羞愧。
最近剛好收到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所發起的「#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六大訴求」連署書,每一點訴求都是做為地方政府可以去做、應該去努力的方向,我也馬上簽署支持。
能源從來就不只是中央的議題。柯文哲市長與其在質詢台上貶低議員、在受訪時貶低年輕人、把能源的問題丟給中央,還不如有擔當一點,多花一點時間檢討改進台北的能源轉型政策,這才是負責任的首長該做的。
一、具體可行且因地制宜的長期氣候目標及策略
二、完善氣候治理架構,編列氣候治理預算
三、積極提升能源效率,強化管制力道與範疇
四、健全綠能發展機制,納入利害相關人共商
五、加嚴管制用電大戶,強化大戶綠電責任
六、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Dizzy Dizz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Dizzy Dizzo 蔡詩芸推出第三首全新單曲《Tides》,透過歌曲表達她對海洋的熱愛,這幾年她與老公熱愛海洋,喜歡徜徉於海裡、感受那美麗大自然的感動,對於生態環境、海龜復育、淨灘活動,都持續推廣擔任終身志工,她這麼形容自己:「這首歌《Tides》說的是潮汐但也是描寫年輕人的激情是很深刻的,歌詞...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在立法院,我們一群立法院及地方議會的民意代表,提出對台灣未來前進的願景,也針對即將召開的修憲委員會,提出現階段的憲政問題。
我認為目前立法院修憲委員會的名單已經確定,各黨派都有代表參與,而今天這個記者會,就是要提出現階段修憲論述中應該補足的地方。
正因為修憲不只牽涉立法院或中央政府,更是影響地方縣市政府的發展,因此今日出席的人員才會聚集各地的立法委員及議員,除了意見凝聚之外,早在我們成為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之前,就已經共同參與過許多社會運動及社會議題的討論,正好藉此機會整合大家的意見並透過記者會發表。
#青年要實際參與修憲
對於修憲議題,我的建議是,正因為目前18至20歲之間成年人的參政權是不完整,如果這個世代的成年人,在參政權方面都不完整,這不僅僅牽涉民刑法等問題,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他們不同的價值觀看法,因此我認為要從 #制度上改革,在討論修憲議題時,不能只有像過去舉辦座談會、公聽會而已,應該邀請未滿20歲的成年人,#作為修憲委員會的顧問 及 #修憲意見參考指標。
#修憲委員會 #青年參政 #2046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林昶佐 Freddy Lim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在 民主進步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英總統挺年輕人挺到底💪
今天是連續第五年,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參加今周刊舉辦的「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小英總統與大家分享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也說到未來國家將接棒給大家,鼓勵年輕朋友對公共事務有更多的思考與討論!
小英總統一向重視年輕人的聲音,並認為做好改革、留下更好的台灣給下一代是她最重要的責任。一直以來,我們也持續提出青年政策,對於年輕人在居住、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有更好的環境與條件,也有許多政策已經陸續實行。小英總統挺年輕人挺到底,讓大家無後顧之憂、盡情發揮長才!
身為執政黨,未來推動18歲公民權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讓台灣的憲政與時俱進,也讓年輕人開始做決定、開始承擔責任,成為國家最關鍵的下一棒。
#小英總統正在為年輕人做的10件事
#18歲公民權
#青年政策
#世界同行我加一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在 Dizzy Dizz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izzy Dizzo 蔡詩芸推出第三首全新單曲《Tides》,透過歌曲表達她對海洋的熱愛,這幾年她與老公熱愛海洋,喜歡徜徉於海裡、感受那美麗大自然的感動,對於生態環境、海龜復育、淨灘活動,都持續推廣擔任終身志工,她這麼形容自己:「這首歌《Tides》說的是潮汐但也是描寫年輕人的激情是很深刻的,歌詞頗具玩味。愛上自由潛水之後我的生命改變了很多,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一種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激發了我生活許多新的想法。」Dizzy Dizzo 把對於環保議題重視,用另類觀點轉換成情歌來表達,這次更邀來人氣嘻哈新星高爾宣合唱,她直言創作時就直覺想到高爾宣,覺得這首歌非他莫屬,適合他的聲音,對於成品非常滿意,大讚表現跟唱法相較過往音樂非常不同!Dizzy Dizzo 形容:「希望讓樂迷聽到平時不會看到、聽到的高爾宣樣貌,我們嘗試、突破風格,做音樂不一定要符合市場的期待,這首歌編曲溫和,但旋律偏快,不用唱得要求完美,而是要在唱腔呈現出態度個性。」
"Tides" by Dizzy Dizzo ft. OSN Available Now
Download/Stream :
https://backl.ink/dizzydizzotides
製作人Producer|Flightsch, Dizzy Dizzo蔡詩芸
詞Lyricist|崔惟楷, Kevin Lester, OSN高爾宣 , Dizzy Dizzo蔡詩芸
曲Composer|Flightsch
編曲Arranger|Flightsch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康康康 Caxton Kang
錄音室 Studio|本色錄音室 True Color Studio
Mixing by Flightsch
Mastered by Chris Athens ( Austin, TX, USA)
藝人經紀公司 Artist Management Company|Empire Entertainment Co.Ltd
執行長 Chief Executive Officer|Ryan Yeh
藝人經紀 Artist Management|Ryan Yeh
執行經紀 Management Assistant|Benny Yang & David Hsiao & 高杰毅
執行統籌 Artist Assistant|Benny Yang
造型總監|Serena Chung
彩妝總監|Shin Tsai (@SHIN STUDIO)
彩妝助理|Miki Chu (@SHIN STUDIO)
髮型總監|Shang Jie
平面攝影|Kevin im
特別感謝|
Sukin Taiwan 總代理花花企業有限公司
正好股份有限公司
Michael Kors香港商邁克爾高司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特別跨刀|OSN 高爾宣 ( 龍大謝音樂有限公司 )
OSN彩妝|平平Naomi PP
OSN 髮型|Garden ( 80s Studio )
Follow Dizzy Dizzo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dizzydizzo?igsh...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ddomchoy
微博 - https://m.weibo.cn/u/1868107034?jumpf...
TikTok - https://www.tiktok.com/@dizzydizzo
©️ 2021 Phatt Choy Productions Limited
#DizzyDizzo #MAMA垃圾話 #SKY天空無限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