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着成績表的爸爸]
瘦削的少年,一頭濃密黑髮,梳了時下韓星流行的「中分」髮型(前額留海中間分界)。身上穿着窄身深藍色西裝,裡面的白色襯衣鈕扣的深藍色,和西裝外套顏色一樣,吊腳褲子下搭配了一對啡色綁帶紳士鞋,刻意地沒露出袜子,腳眼配合潮流低調地裸露着。
他要面對三名年紀比他最少大一倍的成年男士查問。有人穿着帶波點煲呔,有人頭髮花白背微佝僂,有人不住托着自己的眼鏡。少年說話清晰,刻意安排停逗位置,句與句之間有足夠的沉默,讓大家有足夠時間抄筆記。
少年那對細小的眼睛,留心地捕捉看着成熟男人抄寫的速度,待對方停筆,眼光從桌子上抬起,他才繼續說下去。即使說到緊湊的內容,他也刻意把語速放慢:「我個人所知_通常_第一_萬用刀有好多地方買到_野外用品_店鋪_有得買既_第二,我自己的用途_同其他人…」
成熟男人問:「你怎知道其他人呢?只能講你自己。」
少年接招應對:「sorry,我自己就只用在野外活動_萬用刀上都是微型工具_用途好普通_係開罐頭剪野既用途。」
***
房間異常安靜,卻坐滿了人,有穿了格仔裙校服的女同學,也有少年人父母。父母穿搭得體,母親腳踏斯文裸色女裝皮鞋,父親剪了乾淨髮型搭配格仔上衣,兒子讀的是區內頗有名氣的直資中學。答問持續兩小時,即使來支持的友好都忍不住打瞌睡,父母仍緊張地伸長脖子探頭張望。
這個場景,和把子女送去心儀學校的面試場景何其相似:一批穿着西裝的大人,輪流向少年查問,看少年人應對如何,穿得過於早熟的少年小心翼翼地回應,背後是一對肉緊的父母。
但這個少年人面對的是審訊。他被控於2019年11月11日,於鰂魚涌被捕,於其袋中搜出一把萬用刀,被控「管有非法用途工具意圖作非法使用罪」。
11月11日早上,西灣河發生警員槍擊男學生事件。不久,警員在附近康怡一帶,從警車下來追截一班在行人路上奔跑的年青人。少年被噴中胡椒噴霧,警員作供指稱學生承認自己堵路,並在他身上搜出手套、游泳鏡、望遠鏡、黑色口罩等,但案中關鍵那個「非法用途工具」,是一個放在背包裡面暗格底部已摺起的萬用刀。
少年於1月15日選擇在法庭上自辯。他解釋,那天早上,他從借宿的女友家離開,穿黑衣是因為準備參加位於自己入讀的小西灣中學的罷課活動。當他和同校女友準備搭地鐵上學,怎知遇上交通塞擠,聯絡同學後決定回路面匯合,再計劃回校。在路上才知道較早時西灣河發生槍擊事件,怎知道在路上就遇到「奔跑而來的警察」,有人嗌「快啲跑!」他們受驚就跑,再被噴射胡椒噴霧、制服及被捕。
代表少年的辯方律師,呈上一本小冊子,證明少年在學校有參與童軍活動,是故袋中的萬用刀和望遠鏡,是在一個月前,在學校作為童軍領袖要使用的工具,少年稱平常沒有收拾袋子習慣。
少年人指着證物相片,詳細解釋多功能萬用刀:「這套萬用刀主要用途,只有五至六種。第一個用途是開瓶器;第二個是小剪刀;左下角那個『一字鈚』用來開電器上的電芯蓋,例如露營燈;上面那個細鈎就是用來開啤酒蓋;右面細那個刀仔,好鈍的,我用來在外活動處理食物和包裝;右邊『一字鈚』更細小,也用開小電器螺絲;最裡面鈎型東西,是罐頭刀。」
法官問:「你是逆時針方向去解釋?」
少年答:「對。」
控方追問:「小刀你說比較鈍,鈍的『定義』是甚麼?」
少年答:「只會用來處理食物或切包裝,不會用來切比較硬的東西。」
法官追問:「甚麼叫作『處理食物』甚麼叫『切包裝』?實在點告訴我嘛。」
少年補充:「例如我去露營時,會用這小刀來切午餐肉,切腸仔,(開)雞蛋的包裝盒。」
法官抄寫時重覆呢喃着:「嗯……切午餐肉,腸仔。」
彷彿像一場中文科閱讀理解課堂活動,又像一場辯論比賽。那個證物萬用刀,放在膠袋裡,再放入紙箱裡,靠在法庭的牆邊,隨時準備翻出來讓大家有需要時檢閱。
控辯雙方,曾就「萬用刀」的威力,各執一詞。較早時,法官更曾在庭上測試,用那把萬用刀切開一張白紙。辯方指出,萬用刀「合法用途達一萬種」,切紙都要力氣,沒證據可以用來堵路。法官則指出:「測試過能夠切紙,難不難是另話,但係切到。」
萬用刀威力爭辯過,少年「童軍」的資格亦一度被爭議。
控方白髮大狀,微胖的他佝僂着身子,他質疑地問少年,他的童軍紀錄本,更新日期在2015年之後便沒有,言下之意,近期未必是童軍。
少年則反駁,自小學三至四年級已領有童軍紀錄本,升上中學後,由於是以「學會」形式運作,故執行程序沒有那麼嚴謹,才沒有每年更新,堅持至今仍是童軍總會的會員。控方追問:「有沒有更可信文件?」少年答:「學校的成績表……(也可證明)。」
語音未落,此時,旁聽席發出微微聲響,少年的父親壓抑着想衝出去的欲望,其太太提點丈夫說:「(把文件)交給律師吧!」原來少年爸爸在目睹兒子自辯,一直緊緊握着一堆兒子的文件,聽到控方挑戰兒子的「童軍資格」,想把多一點文件交出來,證明參與過童軍活動。
此時,父親躡手躡腳地走到辯護律師旁邊,把成績表交出來,希望幫上一把。當爸爸回到坐位上,庭上的討論已轉移到其他焦點。忽然,旁聽席上,少年的父親鼻頭抽搐了幾下,哽咽的聲音傳出。坐在他前面的記者,感覺到這對父母,面對着巨大壓力。
被多方質疑,父親都忍不住哽咽,但少年人仍在語氣平緩地,一板一眼地回應一個又一個問題。
控方:「你見到警察點解要走?」
少年:「當時社會環境,例如那幾個月,警方經常拘捕我們年輕人,更傳出傳聞,說會給人毆打,新聞都會見到這情況,所以見到幾個警察衝過來,自然會驚。」
控方:「我向你指出,你的裝束是黑衣人,所以你驚。」
少年:「我不認同,(和我一同)被拘捕的十來個人,不是全部黑色衫,而且不少人都不是,其中一兩位是匯合一起的同學,直情是穿着校服的。」
辯方大狀總結陳詞時不忘指出,其中一名拘捕少年的警員曾在口供中被問及「是否學生就可疑?」當時這位警員表示:「當然是的,有甚麼問題?」。大狀指出,在2019年11月,學生就被標籤為可疑,學生就被理解為示威者。
答辯過程裡,控方律師一度因為組織不了自己的問題,被法官教訓了一頓。在裁判法院的小小房間裡,大家都要按遊戲規則運作。而小心翼翼的少年,每一刻都維持着比他年紀更成熟的平和語氣,直至一處,才顯露一點點稚氣。
控方:「萬用刀可以用在堵路的過程裡?」
少年:「我不同意,我不會這樣用,我不同意……囉~!」那個短促而沒有尾音的輕輕的「囉」字,輕飄飄的。即使穿着整套西服的裝束下,在唇槍舌劍的對答之中,少年人只有那麼一剎那流露了一點點孩子氣。在那個初秋,背包裡被發現一把小型萬用刀,被噴了一臉胡椒噴霧的他,被拘捕時年齡才17歲。
(案件前日判決,裁判官指,少年打算參加罷課,是故沒有帶上課用品,故認為他曾整理過背囊,沒可能沒有發現裡面有萬用刀。裁判官亦認為,少年背囊被搜出的物件,是堵路常見裝備,涉案萬用刀可作鬆脫地磚及剪開物件。裁判官亦認為警員口供可靠,而警員指拘捕時少年曾招認自己堵路,判處少年罪名成立,需還押至農曆年後,等候報告及判刑。和他同案的另一被告,因為警員搜證出錯而脫罪。
後續:2月19日法庭判處少年240小時社會服務令,他在還押21天後可以回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重 訓 手套 用途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滿壘,兩好三壞滿球數,比數相差三分。最後一棒45歲的打者面對巨大的壓力,是否能夠反敗為勝呢?」
今天是一年一度打球的日子,我們幾個同屆的組成了一支壘球隊,每年參加一次學校舉辦的球賽,以球會友、跨屆交流。雖然沒啥期待的好心情,不過我還是答應了要參加,團隊就是這樣,不管你狀況好壞,少了一個可能就會湊不齊人數,讓其他的隊友全部都沒球可打。雖然每個人都想要成為第四棒的王牌打者,不過你得要安排好一到九棒的全部打者,才能讓比賽順利的開始進行。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不管幹任何事都會想到工作、提到團隊、充滿莫名的責任跟使命感,幹!
◆
出門前花了半個小時找那套潔白的隊服跟裝備,去年搬入千萬老宅後不知塞哪去了,隨著記性越來越差,找東西成了我日常最大的休閒娛樂之一。我常常翻著翻著、就不小心發現了一些遺忘許久的寶貝,那裡頭常常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過去、難以啟齒的秘密,然後就默默一個人躲在小房間裡頭、陷入長長的回憶。
我打開鞋櫃,從一整排冷落許久的鞋子裡挑出打壘球專用的那雙。自己常常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堆鞋子前傻笑半天,不是覺得爽,而是覺得傻。笑的是男人怎麼好意思說女人跟蜈蚣一樣?明明家裡最多鞋的是我自己,甚至很多鞋一整年都穿不到一次,像是壘球鞋、高爾夫球鞋、登山鞋、腳踏車卡鞋,還有那雙黑色漆皮閃閃發光、在正式場合才配亮相的皮鞋。
每回不小心打開鞋櫃,我都會被太太、孩子們用種瞧見購物狂似的輕蔑臉神問說:這些鞋子怎麼都沒看你穿過?那雙每天穿的黑色運動鞋既髒又舊,幹嘛不隨便換雙櫃子裡的來穿?一開始我還會耐心的逐一說明每雙鞋的用途,解釋那不適合拿來平日穿著使用,但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講的累,就再也不試著解釋了。對,老子就是敗家!希望你們都別變成跟我一樣的傻子⋯⋯
結果最後還是沒找到隊服,只找到了繡著我號碼的帽子跟沈甸甸的真皮手套,這兩樣東西也是一年只用一次的貴重物品。我有一堆這種莫名其妙量身定做的個人化客制商品,也為了將來有人能繼承,花了好久的時間才說服兒子取跟我一樣的英文名字。我真的沒有偏心,這些東西女兒除了不愛、尺寸也不對,聽說她媽最近也開始把那些沒穿過的高跟鞋讓渡給她了,雖然國中生穿高跟鞋好像早了些,不過只要是她喜歡就好,真的沒什麼不可以。
快九十歲的老爸平常不常說話,但有句話總掛在嘴裡:「賺錢不花對不起國家、有錢不用對不起父母。」這應該是在那個戒嚴的時代,國民政府拿來洗腦老兵們的口號吧,當年的經濟成長奇蹟,就是靠著大家拼命消費、互通有無、共同扶持起來的。這輩子我雖然一直賺的不多,但總是很認真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家人。雖然我是個沒出息的兒子,但是個聽話的小孩,老爸口中的這句家訓,我可是好好地遵循到了現在。爸,我愛您。
◆
「投手投出了一記快速直球,背號4號的第四棒打者奮力一揮,只見球筆直地往右外野的方向高高飛去!」
我甩開手中緊握的棒子,不疾不徐地開始跑向一壘的方向,場邊全部的人都興奮地站了起來,激動地大聲喊叫著。
跑過二壘時,想起了在DAY 15 中寫過拿到打擊王後被資遣的往事。從小我就很會打棒球,總是能莫名其妙的擊中球心、在關鍵的時刻逆轉勝負。跑過三壘時,隊友全部衝上了本壘板旁等著我的歸來。過去發生過什麼都不重要了,我決定全心全意地享受著此刻的榮耀、以及幻想⋯⋯
蝦密?哪泥?蔥沙小?
原本要上場的我決定把自己的王牌棒次,讓給了突然出現、今天第一次來打壘球的博蒂哥,他是我很尊敬的一位長輩,除了事業有成、也常常提攜後進沒啥資源的我。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可以回報哥恩情,當然得好好把握。我心甘情願地將博蒂哥護送上打擊區,希望他能夠跟擊出跟高爾夫球一樣的好成績,讓我們驕傲的抱回殊榮。剛剛那一幕,只是發生在我腦裡的幻想而已。
比賽結束了,博蒂哥留下了殘壘。我們雖然沒拿到冠軍,不過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大夥兒跟博蒂哥約好明年再見後,一哄而散、回歸各自的家庭,那個獎盃最後不知道是誰帶走的,不過這份情感跟寄託,將永遠長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身為團隊的一份子,我深深感到光榮。
人生就算沒有反敗為勝,至少曾經全力一搏,就很屌了!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怕輸
就不會贏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Day51
重 訓 手套 用途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九局下半,兩人出局滿壘,兩好三壞滿球數,比數相差三分。最後一棒45歲的打者面對巨大的壓力,是否能夠反敗為勝呢?」
今天是一年一度打球的日子,我們幾個同屆的組成了一支壘球隊,每年參加一次學校舉辦的球賽,以球會友、跨屆交流。雖然沒啥期待的好心情,不過我還是答應了要參加,團隊就是這樣,不管你狀況好壞,少了一個可能就會湊不齊人數,讓其他的隊友全部都沒球可打。雖然每個人都想要成為第四棒的王牌打者,不過你得要安排好一到九棒的全部打者,才能讓比賽順利的開始進行。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不管幹任何事都會想到工作、提到團隊、充滿莫名的責任跟使命感,幹!
◆
出門前花了半個小時找那套潔白的隊服跟裝備,去年搬入千萬老宅後不知塞哪去了,隨著記性越來越差,找東西成了我日常最大的休閒娛樂之一。我常常翻著翻著、就不小心發現了一些遺忘許久的寶貝,那裡頭常常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過去、難以啟齒的秘密,然後就默默一個人躲在小房間裡頭、陷入長長的回憶。
我打開鞋櫃,從一整排冷落許久的鞋子裡挑出打壘球專用的那雙。自己常常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堆鞋子前傻笑半天,不是覺得爽,而是覺得傻。笑的是男人怎麼好意思說女人跟蜈蚣一樣?明明家裡最多鞋的是我自己,甚至很多鞋一整年都穿不到一次,像是壘球鞋、高爾夫球鞋、登山鞋、腳踏車卡鞋,還有那雙黑色漆皮閃閃發光、在正式場合才配亮相的皮鞋。
每回不小心打開鞋櫃,我都會被太太、孩子們用種瞧見購物狂似的輕蔑臉神問說:這些鞋子怎麼都沒看你穿過?那雙每天穿的黑色運動鞋既髒又舊,幹嘛不隨便換雙櫃子裡的來穿?一開始我還會耐心的逐一說明每雙鞋的用途,解釋那不適合拿來平日穿著使用,但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講的累,就再也不試著解釋了。對,老子就是敗家!希望你們都別變成跟我一樣的傻子⋯⋯
結果最後還是沒找到隊服,只找到了繡著我號碼的帽子跟沈甸甸的真皮手套,這兩樣東西也是一年只用一次的貴重物品。我有一堆這種莫名其妙量身定做的個人化客制商品,也為了將來有人能繼承,花了好久的時間才說服兒子取跟我一樣的英文名字。我真的沒有偏心,這些東西女兒除了不愛、尺寸也不對,聽說她媽最近也開始把那些沒穿過的高跟鞋讓渡給她了,雖然國中生穿高跟鞋好像早了些,不過只要是她喜歡就好,真的沒什麼不可以。
快九十歲的老爸平常不常說話,但有句話總掛在嘴裡:「賺錢不花對不起國家、有錢不用對不起父母。」這應該是在那個戒嚴的時代,國民政府拿來洗腦老兵們的口號吧,當年的經濟成長奇蹟,就是靠著大家拼命消費、互通有無、共同扶持起來的。這輩子我雖然一直賺的不多,但總是很認真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家人。雖然我是個沒出息的兒子,但是個聽話的小孩,老爸口中的這句家訓,我可是好好地遵循到了現在。爸,我愛您。
◆
「投手投出了一記快速直球,背號4號的第四棒打者奮力一揮,只見球筆直地往右外野的方向高高飛去!」
我甩開手中緊握的棒子,不疾不徐地開始跑向一壘的方向,場邊全部的人都興奮地站了起來,激動地大聲喊叫著。
跑過二壘時,想起了在DAY 15 中寫過拿到打擊王後被資遣的往事。從小我就很會打棒球,總是能莫名其妙的擊中球心、在關鍵的時刻逆轉勝負。跑過三壘時,隊友全部衝上了本壘板旁等著我的歸來。過去發生過什麼都不重要了,我決定全心全意地享受著此刻的榮耀、以及幻想⋯⋯
蝦密?哪泥?蔥沙小?
原本要上場的我決定把自己的王牌棒次,讓給了突然出現、今天第一次來打壘球的博蒂哥,他是我很尊敬的一位長輩,除了事業有成、也常常提攜後進沒啥資源的我。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可以回報哥恩情,當然得好好把握。我心甘情願地將博蒂哥護送上打擊區,希望他能夠跟擊出跟高爾夫球一樣的好成績,讓我們驕傲的抱回殊榮。剛剛那一幕,只是發生在我腦裡的幻想而已。
比賽結束了,博蒂哥留下了殘壘。我們雖然沒拿到冠軍,不過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大夥兒跟博蒂哥約好明年再見後,一哄而散、回歸各自的家庭,那個獎盃最後不知道是誰帶走的,不過這份情感跟寄託,將永遠長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身為團隊的一份子,我深深感到光榮。
人生就算沒有反敗為勝,至少曾經全力一搏,就很屌了!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怕輸
就不會贏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Day51
重 訓 手套 用途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僅剩“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在跟他人溝通相處的時候,如果有一件,你認為很重要的事情要特別強調,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強化你的訊息?
有些人呢可能是講話更大聲,有些人呢是重複講好幾次;可是你有沒有試過關於「手」,你的手勢、你手部的動作,會不會是更有效的「訊息擴大器」呢?
關於這個問題呢?英國的約克大學心理學家,伊麗莎白.寇克,她的研究團隊呢,就找了78個,大概是9~11歲的孩子,請他們做一個簡單的事情。
讓他們看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圖片,像是鋁罐啊、水壺啊、報紙啊;再請他們喔盡可能列出,這些物品的不同用途。
沒有任何時間限制的狀況底下,當這孩子每次停下來的時候,研究人員就會提醒他們,再多想一些方法喔!
結果呢,透過這樣的方式,這孩子分成兩個組,別進行不同的實驗操作。其中一組呢,只需要進行一次的任務,在過程當中他們可以自由的、不被提示的,使用他們自己習慣的手勢。
而另外一組呢,會進行兩次同樣的任務。而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二次孩子們的手,會被要求放在固定在桌上的手套裡面,去限制他們手勢的活動。
研究人員就想喔,透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想出點子的流暢度啊、原創程度啊、多樣性啊,看看會有什麼影響?
結果就發現喔,無論能不能自由的擺動雙手,孩子在想法的質跟量的這個部分,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呢,在他們想法的流暢度,卻有高低之分。
那些能夠自由擺出自己手勢的孩子,在敘述自己的新想法的時候會更流暢;而那些不能用手勢的孩子,就會卡卡的。
從這個實驗至少可以知道一件事,「手勢」的自由程度,會跟想法的流暢性有關。可是呢,進一步再思考喔,那我們在想事情的時候多用手勢,會不會幫助創意呢?
於是呢,寇克教授又進行了另外一個新的實驗,來研究這個現象。她另外再找54個年齡大概都相似的孩子,也一樣分成兩組,和上次的實驗任務是一樣的。
請他們看一下日常生活用品,而且盡可能列出這個東西的不同用途。而這兩組的差別,在於有沒有被鼓勵使用「手勢」去配合表達。
也就是說喔,其中一組在想像的過程當中,旁邊會有人鼓勵這些孩子,多利用手勢來示範,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使用這個物品。而另外一組,沒有給予任何的提示,讓孩子自由發揮。
研究結果就發現喔,那些受到鼓勵多用手勢的孩子,他們平均想出了52種物品的新用途;而沒有受到鼓勵的孩子,只想出了13種用途。
52種跟13種,這中間差了4倍。這就表示哦,我們都用手勢,比較能產生新的想法跟點子,而且會更有原創性跟多樣性。
所以談到這裡,如果你在面對人際溝通,不管是公眾表達,還是一對一的交流的時候;適時的解放你的雙手,適時的呈現必要的手勢。
其實,不管對於自己思維的流暢、想法的彈性是有幫助的。更重要的一點是,也讓坐在你對面的人,或者是你的聽眾,感覺到你的放鬆跟自然。
只是談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尤其是我有一門課程叫「CIA通達力」。這是一門呢,結合小團體的互動,跟個別教練的課。
它會讓所有的參與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完全清楚的認知到自己,所有的外在行為的慣性,跟內在思維的慣性;並且透過這樣的認知跟發現,慢慢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長出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這門課當中有一個單元,就是讓大家去認識,關於自己身上習慣性的訊號;特別是在「手」的這個部分。
我就發現喔,多數人其實不太知道,他平常在跟人互動相處的時候,他的手是怎麼擺的。他是常常把自己的手藏起來,還是有讓他的手放在桌面上,讓所有人看得到?
他會不會有插口袋的習慣?他在雙手交握的時候,會不會遮住臉上的重要特徵?比如說,遮住眼睛、遮住鼻子、遮住嘴呢?
那還有,當他在強調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是習慣性的手心向上,還是習慣性的手心向下呢?
雖然我們知道喔,手勢是在溝通裡面的放大器。然而我說的是「放大器」;至於呢,它是正向的放大,還是負向的放大,那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有很多人喔,透過這一門課才發現,原來他以為他在強調的是,他以為在抓住大家的注意力的那些動作,事實上是把他的聽眾推得更遠;而且呢,創造出聽眾心中很多的抗拒跟排斥感。
其實不只是手,我們全身上下有太多訊號,是我們自己不自知、不自覺,然而卻每天都在重複發生。而他人對我們的認知,正是因為我們這些訊號,所累積下來。
當我們在面對人際,跟人生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直覺的,去處理自己認為關鍵的問題。比如說,學習很多能力,或者是去練習更厲害的口才跟表達。
然而喔,你可能不知道的就是,別人的對待是我們自己教出來的。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全身上下,包含今天所提到的手勢,到底在呈現什麼訊號給他人?
那麼有沒有可能你所做的努力,都是「畫錯了重點」呢?真正重要需要調整的,你們沒有調整,你卻一直努力在自己認為的問題裡。
所以無論如何,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想認識自己,不管是外顯的行為,還是內在的信念,都是我們終其一生,必須也是必修的功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的認識,自己的外在行為跟內在思維的慣性;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調整,活出你想要的模樣。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8月21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