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年,人工島上》
鳥兒依然在飛、魚兒依然在游,
存在的依然存在,失去的依舊成了過去。
一名中年人在休憩公園內,坐在關愛長椅上,眺望遠方的一片大海。
明明海景曾經值錢,但今天對他都一文不值。
「叮」一聲,
手機連動眼鏡,Google Calendar在鏡片上傳來通知,提示他
『今晚是這位前輩的葬禮。』
這位前輩嘛,對他而言印象是深刻的,一個通知,令他又不禁回憶起30多年前的事。
一個初秋的晚上,幾陣涼風,清爽舒暢。
他們在紅隧的入口塞著車,私家車中兩個大男人,自然閒聊起來。
前輩:「唔知三十年後,香港仲存唔存在呢?」
他:「緊存在嘅,名唔會改,但個餡就難講啦。」
前輩:「係嘅,至少紅隧會加價先。可能大家第日會掛住塞車嘅情懷,哈哈。」
此時,前輩的私家車播放著一張專輯,Twins的《我們的紀念冊》。
我:「哇,仲播呢啲歌?唔驚畀你啲女朋友聽到呀?咁冇Taste!」
前輩:「你喺度先播呢啲啫,如果係女仔我會轉返Bruno Mars㗎啦...不過,有時都想聽返一啲,最輝煌嘅歌。」
我:「Twins係最輝煌?」
前輩:「歌藝唔係,不過佢哋出道嘅年代係。當年呀,成班男人去K房,都係唱《眼紅紅》,你咪扮冇呀。」
記得那一晚,他說了謊,
謊稱自己沒唱過《眼紅紅》,但其實...中學時他是唱「C」的那一部份,即是「紅色」的那部份,就是「仍然懷念他 一起去學結他」這句。
那夜紅隧塞了多久,他忘了,
因為到現時,紅隧依然會塞車。
===========
他慢慢步行回家,執拾好行裝,為憑弔作準備。
他不需要向家人交代去向,因為他並沒有家人。
在他那一代,很多朋友都沒有生育計劃。
因為看不見將來。
想不到因為人人看不見將來,反而有了將來。
生育率大幅下跌,讓土地需求直線減少。
上車似乎變得容易,
但換來的是一大批「移民政策」去保持人口。
有了「將來」,只是「將來」屬於其他人。
於是,在這個都市,廣東話、普通話與英文交叉使用,成為了常態。
下船後,回到熟悉的港島大地,
只見商場的大螢幕下,播放的是《延禧攻略》的致敬作 - 《延禧攻略了沒》
任何時候,集體回憶都是值錢的。
只是他年輕時,集體回憶的是make in hk.
就像前輩所說的「輝煌」,都是香港產生的文化,當時明明半紅不黑的藝人,只要捱個10年,都可以成為回憶,用一首半首成名作爆紅三五七個月。
可是,現在香港的集體回憶卻made by others.
大家看的聽的喜愛的,都不需要「hk」的標誌。
他曾經以為「周星馳」是不會死的,
但真相是,「周星馳」不會死得太快,但依然會死。
「至尊寶」震撼了三代人,不過到第四代人,也已淪為「考古研究」。
同樣地,甚麼「亞洲四小龍」,「東方之珠」,所有對香港的形容詞,今日都成歷史。
如「宋明清朝」、「羅馬帝國」與「法國工業時期」一樣,全部變成歷史詞彙。
出現過,發生過,亦已結束。
===========
還有一點時間,難得重遊舊地,他選擇到一間「冰室」享用一碟豆腐火腩飯。
從他踏入「冰室」一刻,偵測到他的電話號碼,
「冰室」的系統已讀取他所有喜好,與「用餐歷史」。
他一坐下,桌上的電子屏幕已度身訂造出「Recommended Items」。
點好餐後,直接以機械履帶運輸,過程不需說一句話。
那些年與前輩加一班同事在茶餐廳「嗌餸」的日子突然在從腦海中湧現。
「茄汁幾多個」「3個」
「跟住黑椒汁4個!」
「送多個例湯得唔得先」
「唔差在整多兩個牛油餐包啦」
「幾位靚仔,例湯就照送畀你啦,但牛油餐包真係唔得啦!蝕本㗎啦。」
他望著這碟不需言語,就送到府上的「豆腐火腩飯」,
不禁對機械履帶輕聲說了一句:
「送多個例湯得唔得先?」
沒有回應。
========
終於到了殯儀館,場面很冷清。
當然啦,在這個歲數,認識前輩的人很多都先走一步。
而且,這個都市一直在發展,亦發展得愈來愈遠。
像那個人從大灣區趕來;
像他從人工島出發。
地理距離遠,離原本的文化也更遠。
明明「大灣區」這個詞30年前很「哽耳」,今日卻已成日常用字。
不過算了,當年有些人,聽了30次「大灣區」就習慣。
葬禮開始,他本來是很平靜的,
但當他走到棺材前面,看見前輩的遺容後…
他還是傷心地流下兩行淚水,
他的淚水不是因為「生死」。
而是因為…真正懂得香港的人,又少了一個。
大概他明白,有些東西沒有被傳承下去,
一批活著的記憶庫,生命也逐漸走到盡頭。
鳥兒依然在飛、魚兒依然在游,
存在的依然存在,失去的總是不會再回來。
=============
有時間可以加埋IG!(冇咩嘢睇,但多私人感受)
https://www.instagram.com/cheungson88/
(ID: cheungson88)
重 遊 舊地 所見 有 感 800 字 在 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acebook回顧我一年前寫的文章
再次看到的時候
想説我到底是寫了什麼
本來還懶得看那麼多
沒想到當閱讀完畢後
我居然被自己當初的正面想法
以及細膩文筆感動的ㄧ陣鼻酸
再加上那時候
我的讀者粉絲才2000個人
其實看我文章的人是相當少
但那時我根本不管有多少人閱讀
因為只要我堅持想完成的部落格分享
我就希望能寫到最完美
最後更能成為我的美好日記回憶
如果你看過下面一年前的文章
代表真的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很久了
謝謝你們長久以來的閱讀
但大部分的人一定都沒看過
在此開心的歡迎你們加入
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更多喜歡英國
以及未來有計畫到英國的朋友們
提供ㄧ些我當初的決定和想法
最後是搭配我彈鋼琴的樣子
鋼琴是我從小到大最得意的才藝
我也相信只要努力和堅定
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
---
2014年的那個夏天
我再次用全新的身份入境英國
那時我只計劃待10天
所以停留時間也僅寫下短短的10 Days
而進出英國的大門
就像是回到家如此頻繁
所以我都知道入境時會被問些什麼
但那次移民官人員
卻只問了我一個簡單的問題
但也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事情
他笑笑的對我説
你能夠在英國待這麼久
為什麼你只選擇入境10天
我當初腦中一片空白
我跟他說 這次我只是想要回英國旅遊
但其實我是想再次確定
自己是不是真心那麼喜歡英國
那整整10天我獨自一個人住在飯店裡
早上起床時 享用英式早餐
下午和晚上重遊舊地每個英倫的角落
在去或留住之間
我當然也重新開始思考了很多事
倫敦的一切雖然都讓我很想念
但那時有太多現實的顧慮
一下子我又飛回到台灣
在台灣生活時
時常想起那句
為什麼你只選擇入境英國10天
幾個月後過去了
我決定再次讓自己放手一搏
不需惦記任何徬徨的瀟灑離開
就這樣在去年的今天
我獨自一個人拎著一箱大行李
同樣的入境大門
入境卡上卻早已默默寫下1 Year
而取代當初那短短的10 Days
移民官蓋下入境章的那一刻
雖是一場未知的旅途
但一踏進英國領土時
我也早已清楚知道自己絕對不會後悔
心裡還有種莫名的感動和期盼
再次回來英國前的我
完全都沒有任何計畫
因為我知道計畫趕不上變化
這次我也選擇了
和從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和規劃方式
我只告訴自己
我的人生想要完全空白一年
想要跟著自己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追隨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用著最愜意的步伐度過英倫人生
那時更和自己說
希望每天在早上起床的那刻
我都能很有自信的說著
我昨天很認真開心地過生活
今天也依然要用這樣的態度面對
而在這完全空白的一年日記裡
我也只想要完成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難目標
那就是盡情填滿
揮灑出自己想要的獨特色彩
用文筆記錄下每天的倫敦特別生活
就這樣沒有規劃也許就是最美的安排
完全就是憑著自己想做什麼
就勇敢去嘗試的心情
所以我隨意旅行
認真念書 也樂於工作
這一年它過得很快
但相對它也走得很慢
很快是因為這一年裡
我在歐洲旅遊了七個國家
有一個國家是自己獨自旅行
有兩個國家是和家人旅行
另外四個國家是和朋友們一起旅行
突然間
在旅行當中讓我找到了很多當下的感動
讓我覺得生命因旅行而豐富
是再多教課書也換不到的人生寶貴體驗
而這一年我也重回學校唸書
享受那最單純的學生生涯
曾在書桌前面通宵達旦
也和同學們一起熬夜狂歡慶祝
在這短短的一年
充實利用時間去做短期進修
我拿了三張證書
到了牛津大學的Oriel College
學了商業和法律
去了藍帶學院
學Canapes和Wine的搭配
也去了CIM學三個月
拿到Event Management Marketing
和Communications的Certificate
當然這一年也不忘了要工作
很幸運地待在一間擁有800個員工
是英國規模很大的公司
完整見識到所謂英國人的辦公室生活
每天聽著身旁每個人的英國腔
看見每個金髮碧眼的人環繞在身邊
真的覺得是我嚮往的英國生活之一
每天八小時聽著大家說的英國腔
就像是開著收音機連續撥放聽著BBC
而自己的英文更是瞬間進步神速
另外在英國也很流行Volunteer
沒有在英國當過志工
似乎就像沒有完整參與當地人的真實生活
這一年
我很開心自願做了很多不同的志工工作
讓我從中得到了很多的收穫
也認識到了好多的朋友
體驗許許多多我未曾看過的倫敦樣貌
這一年很慢是因為
我真的把每天發揮到淋灕盡致
輕鬆過生活之餘
卻又把行程排得如此緊湊
這一年完全可以抵過
我之前在英國生活的好多年
這一年更全新開啟了一個
我沒預想過的美麗日子
嚐遍了各國料理和美食餐廳
發現新的秘密景點
參與了不同的大小活動
體驗了最倫敦人的倫敦
如果我當初沒有選擇離開
我相信我不會成長如此多
年輕的時候能夠走多遠 就走多遠吧
當我走得如此遙遠時
總能懂得更多 學得更快
而離家鄉越遠時
當我再去回頭想起
那些曾經如此煩惱在意的事
也都能瞬間變成多餘無意義的芝麻小事
因為世界是如此之大
人生實在還有更多太美的事情等待發掘
也才會真正發現明瞭
生活已經根本沒有任何時間
可以繼續再浪費到那些不重要的擾人事情
而當你越相信這世界擁有的美好
這世界也就自然能變成你想要的美好樣子
最後
也要感謝我一直以來
都有最強的家人避風港
最棒的朋友後盾
以及正在閱讀文章關心我生活的你們
英國一週年分享完畢
明天又將會是一場美麗的英倫日記 : )
重 遊 舊地 所見 有 感 800 字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日微信》20160814品牌=認同
太座和我上週搭郵輪去補慶祝三十週年結婚紀念日。從韓國釜山上船,行經博多、舞鶴、金澤和境港,再返回釜山。這些地名在台灣的商業中多少都有一些熟悉度,其中,兩年前曾與幾位同事在金澤參加科技管理研討會,舊地重遊的我充當太座的地陪和攝影師。每天下岸的行程就是按(地)圖索驥、訪幽覽勝,對於觀光資源雄厚的港口城市,總是多一些能產生聯想的層次,拓展了思緒翱翔的空間;但對那些除了海鮮,未見太多人文資源的港口,應該就會被排除在郵輪行程之外。在釜山的甘川文化村半山腰上,眺望著釜山港灣,拍了小王子與狐狸望海的背影傳回台灣,我幾乎可以從Line群組裡的回覆中聽到眼尖的朋友在台灣的驚呼!小王子的作者說:「如果你想打造ㄧ艘船,別忙著號召人馬、蒐集木材、分配工作、發號施令。你該做的是,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我猜這是旅行社不經意的歪打正著,讓原本在地元素不甚豐富的社區營造,成為遊輪產業激情的起點。
包覆了地球表面約70%的海洋一直是人心所嚮往的探索、也是許多創作的靈感來源。有一個網路段子,為轉傳所觸及的朋友帶來許多歡笑。諸葛亮問:「魯肅,近來可好?」魯肅答曰:「安然無恙。」諸葛亮又問:「魯夫人呢?」魯肅答曰:「他應該在偉大的航道上!」這個笑話據稱可量測年齡:五秒內笑出來,年輕人;一分鐘內笑出來,跟得上時代;超過一分鐘,老了…..這種穿越古今、穿越中日、穿越世代的Kuso對話刻畫出了另一層次的世代隔閡:不同的關懷與認同。 1996年,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的經典之作「航海王」將船駛向偉大的航道,以重情重義的團隊精神擄獲年輕世代,探索著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焦躁與重組的人際關係。日本是動漫網遊大國,動漫產品佔全球產量超過五成,產值佔日本GDP的比重超過一成;索尼與任天堂幾十年來的纏鬥,雖然在近年逐漸有美、韓業者加入戰局,但日本ACG產業仍執世界牛耳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真正難以撼動的是大和民族的生活經驗如何轉化為普世的價值,獲得認同。網路段子穿越的精彩在於引發共鳴與認同,魯肅與魯夫人、魯夫與娜美其實都不是重點。
境港是日本妖怪漫畫家水木茂的家鄉,對我而言是個完全陌生的海港。水木茂的三部代表作鬼太郎、惡魔君、河童三平,成為1993年社區總體營造的靈魂,上了岸發覺除了螃蟹與水產,妖怪漫畫活化了這個小小的港口,短短800公尺的水木茂路豎立著大小不一的153座銅像。除了一家藥局與一家賣米的雜貨店,整座城市都靠妖怪為生,連賣吊鐘燒的店都叫「妖怪饅頭」。這個1499期商業週刊所稱越在地、越能被世界看見的「根經濟」,關鍵點是那個在此成長的漫畫家,長得怪模怪樣的妖怪應該是易感的創作者對週邊人事物的恐懼。其中的代表作是一隻隻誇張的眼,仿佛是水木在成長歷程中始終擺脫不掉的監視壓迫與社會評價,眼睛在許多國家的創作中都流露出令人難以喘息的壓力,這個共同的經歷引發跨越世代的共鳴與認同。妖怪若僅達表層恐懼的深度,恐怕難以發揮太強大的影響力;但若妖怪透析出深刻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引發認同,那個品牌背後的生命力將背著所有粉絲一起翱翔於生命經歷的共感或救贖的投射。
當台灣運動員在國際的大型或職業賽事有傑出表現時,都被稱為台灣之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可能是奮鬥的過程感人,也可能是傳聞的故事令人嚮往,國人經常穿上自己心儀的球星運動服,作為另類的認同與精神支持,帶動龐大的運動行銷商機,此風以美國為最。在歐美各國,各自擁護自己所屬城市(國家)的球隊,情緒高漲、甚至對立到衝突的地步;其中最誇張的應屬世界盃足球賽,每到賽事緊繃的時刻,酒吧等公共場合也隨之戒備升級,以防球迷滋事,品牌經營者若對那些對品牌認同的激情強度尚未有所體悟,恐怕是難以在這個時代激起任何認同。品牌故事隨著全球化浪潮與「任意」的資訊傳播,對我們深層的情感觸動日漸稀薄。一、兩句的名言已不足以支撐粉絲持續的熱情追逐,Anytime, anywhere, anyone 的繁複鏈結,讓多數人都已痲痺於新的刺激,「激情不再」是現代消費者難以被取悅的悲哀,也是所有致力於經營品牌者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