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偏鄉醫療防疫體系縮短城鄉差距
整合社區資源建置醫養合一長照網絡
~審查前瞻計畫執行成效~
-2020/11/23,立法院審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解凍案。
-質詢時,邱泰源委員理事長首先關心提升偏鄉衛生所(室)及巡迴醫療點網路頻寬擴展的項目。提升網路頻寬可協助醫療照顧並提升病歴調閱效率,協助偏鄉醫療的醫師能更順暢診治民眾,也有助醫療照會。
-邱委員說明提升偏鄉醫療照護品質的方式應周全研議,採取最有效率策略。欣見政府關注偏鄉醫療的硬體建設,醫界也將支持政府用心培育原有醫事人力,改善醫療環境,提升偏鄉服務意願,共同落實全民醫療平權。
-三十多年前邱委員理事長曾任金山鄉衛生所暨群醫中心第一屆主任,照顧北海岸鄉親整體健康,所以相當了解及關心偏鄉社區醫療防疫網的發展。邱委員肯定在前瞻建設計畫針對地方衛生所進行補助,以補強建物的強度或重建工程的方式整建基層公衛體系建築。例如,新北市金山區衛生所因空間狹小且因年久梁柱龜裂影響建物安全,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9000萬元原址重建,讓金山地區的鄉親長輩有安全安心的醫療照護環境。
-最後邱委員關心補助修繕偏鄉離島之衛生所(室)或現有活動中心,成為長照管理分站的整建計畫,也強調地方的長照服務據點在設計規劃時應加入社區醫療的力量,整合所有社區資源,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醫養合一長照體系,如此可讓長者能在生活的社區得到優質醫療、生活照顧及社會支持。(容維、俊良、之軒)
金山鄉 長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牽罟捕魚初體驗 #台灣傳統捕魚技法 🐠🐟🐙🦀
台灣早期的傳統漁村裡,每當夏季來臨時,有一項熱鬧的捕魚盛事——「#牽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使「牽罟」、「蹦火仔」等傳統捕魚技法逐漸被現代科技所取代。近期在新北市溫泉觀光協會理事長游忠義的發起之下,結合金山、萬里等地方人士,於今年夏季以免費報名的方式推出「牽罟」體驗的活動!永萍前日也前往親身體驗,深入了解台灣漁民的智慧。新北市議員白珮茹、廖先翔及金山區公所區長廖武輝也一同參與體驗。
這次「牽罟」體驗,是永萍人生第一次參與「牽罟」傳統漁法補魚,讓我感到相當新奇!看到漁夫們駕駛舢舨划槳出航,並將漁網投入海中,把魚群趕入網裡。永萍與民眾見狀,便立即分成兩隊,大家同心協力,一起拉動左右兩條厚重的「罟索」。
過程中,拉動「罟索」需非常費力,但永萍卻認真投入其中,不覺辛苦;使勁又興奮,期待漁獲滿載而歸!
當成功拉起魚網上岸時,這一撈,滿網就有上千斤的「金錢仔」,大家好興奮,在一旁不停歡呼!不時亦有民眾直呼要將漁獲,帶回家要煮成香噴噴的魚湯!
牽罟是非常古老的傳統捕魚方式,不分季節、時段,但黃昏跟黎明兩個時段最好,因為這時的漁獲量最多。而每次出海牽罟時,會由一個經驗豐富的漁夫,判斷漁網要撒落何處,並利用魚群密集、靠岸的時候,以一艘舢舨將網撒到海裡,並將兩端繩索固定在岸邊、圍住魚群,由岸上數十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這就是傳統的捕魚方式。
此外,這次的活動發起人、新北市溫泉觀光協會理事長游忠義,之所以會發起這項活動,除了出於他對金山的熱愛,更是希望藉此讓旅客能多停留金山、萬里,促進地方的經濟繁榮,體驗當地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曾經擔任金山鄉鄉長的游忠義,亦不會因為身分、角色的變動,而減少他對金山付出的熱誠。這樣愛鄉愛土的精神,讓永萍感到深深的敬佩。
金山、萬里位處北海岸,擁有狹長的海岬地形,海洋資源豐富,也有獨特的漁業文化與漁村風貌,永萍相信透過這次體驗「牽罟文化」,除了能讓先民珍貴的文化遺產保留,同時也能激發民眾對海洋資源的保護與生態的重視。各位朋友,「牽罟」還有8/30及9/5、6、12、13等五場次,時間分別為下午16:00~17:30及17:30~18:50。報名免費,捕抓到的漁獲,會依漁獲量分份數讓體驗者帶回,機會難得,趕快報名參加喔!
主辦單位:新北市溫泉觀光協會
報名專線:0912-923-693 余先生
活動地點:新北市萬里區下寮海灘(導航搜尋:萬里聖安宮)
(注意事項:倘遇海象不佳,則顧及及安全而取消活動)
金山鄉 長 在 梁震明 Liang, Chen M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台最早出現蝦蟹造像的龍柱【金山慈護宮】介紹
供奉天上聖母,是金山鄉民信仰中心。共有三對龍柱,位於三川殿是兩對日治昭和年間的,且同為一位匠師所刻,而正殿則是清朝同治12年(1873)的遺物。
三川殿前檐左柱柱體刻有「□□丙子荔月吉旦」及有翅仙童所提令牌上的「許姓弟子敬献」,右柱則是有「昭和(修復)季□慶丙子吉置」及令牌上的「李姓弟子敬献」等等字跡,說明這是昭和11年(1936)所立龍柱。
目前柱體受到鐵欄保護,但左柱龍眼已經損壞,龍鬃及龍鬚亦經修補,而右柱受損情況較為輕微。柱頂亦有植物紋,與基隆奠濟宮相似。左柱所刻人物題材似乎為三國演義,右柱則是八仙過海。又左柱下刻有1鰲魚1鯉魚,右柱則是1蝦1幼龍2鯉魚。
整體龍柱佈置上有一項特徵,就是柱前可見武將像置於纏柱龍身之間,而這種柱例在龜山觀音寺正殿(1915)、八德三元宮三川殿(1925)及正殿(1925)、中壢仁海宮三川殿後檐 (1926)及正殿 (1927)、關西太和宮正殿(1931)和萬華青山宮正殿(1937)與三川殿(1938) 龍柱上亦可見到,且應為惠安派作風。
以往的龍柱都是將仙人像或武將像放於柱後、柱內及柱外等位置之間,這是因為要避免龍柱上的神龍造像被干擾的緣故。但是這種將仙人像刻於柱前的做法,似乎有越接近昭和年間越是增多的趨勢。而彰化南瑤宮三川殿前檐龍柱(1930)的仙人像,甚至可以下降至水波紋中。
三川殿後檐左柱刻有「□□十月十日」及將竿置於肩上的仙童所提起令牌上「信士高正治、李龍州敬献」,右柱則有「歲次乙亥孟冬」及令牌上的「信士賴崇壁、李蒼苔敬献」等等字跡。而這對昭和10年(1935)的龍柱,最大的特色,就是刻滿各式各樣的人物故事,例如大禹治水(左柱)、老子騎牛(右柱)、蘇武牧羊(右柱)等,同時也將樹與屋等配景刻上。至於柱下也十分精采,左柱刻有鰲魚吐水和三魚二蟹,右柱則刻有幼龍昂首、魚三尾及烏賊一隻。
此外位於三川殿的這兩對龍柱,在前爪抓火球部分,匠師細心的用鏤空手法呈現火球完整球體。
這兩對昭和年間的龍柱,若依照其龍頭造型來說,則此風格亦被沿用至光復初期,如大園五福宮三川殿(1947)和岡山壽天宮正殿(1948)等,皆可看出彼此的關聯性。
正殿為清朝龍柱,左刻「同治癸酉歲季冬立郭姓弟子敬獻」,右柱柱內亦書「同治癸酉歲張廖簡三宗弟子仝敬立」,柱前又書「丁丑端月重修」等字跡,所以是同治12年(1873)所立。屬於八角單龍盤柱,亦使用雲紋柱安排仙人像,尾有三尾長分鰭,且左、右龍造型略為不同,尤其是龍鬃佈局上。
左柱下有蝦1、蟹1、及雙鯉一對,各置於八角柱之單面上,且彼此無關聯性並垂直分布,柱後有4仙人。右柱則有烏賊1、幼龍1、雙鯉一對、鰲魚1,柱上亦有4仙。
金山慈護宮正殿的同治龍柱十分重要,因為其柱下所刻水族,在其他清朝龍柱尚未見到,而且對於昭和年間的龍柱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性。原本筆者認為柱下刻蝦、蟹等題材是台灣本地廟宇要求下的產物,後來傾向是由惠安派石匠所引進的。
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4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