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不少立志做 investment banker 的大學生以搵快錢為目標,以三十歲退休為夢想。數年後他們真的入行了,當然是發現自己以前太過天真。以目前 i Banker的收入而言,就算幸運地在行內有不錯發展,三十歲便賺夠一生所需根本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這些小朋友如此渴望三十歲退休?因為他們以為退休後便可以由朝玩到晚,幻想自己戴副黑超,駕著跑車,美女爭著投懷送抱,每天喝酒到天亮而第二天不用上班,也不用看上司和客人的面色,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假如我現在每天已經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呢?那為什麼還要等退休?
對於從事表演行業的人,退休與否就不是單純金錢的問題了。對一些天生的表演者而言,站在舞台上有一種回到家裏的親切感,他們享受掌聲,離開了不禁寂寞。有歌手宣布退休,舉行「光榮引退演唱會」,不久又搞「復出演唱會」,然後再引退,再復出…… 接著來個「終極復出演唱會」,這傢伙到底知不知自己想怎樣?
要優雅地走上舞台並不困難,但步下舞台依然身影優雅就一點也不容易了。就像開始拍拖的時候美麗甜蜜,但分手的時候誰有本事做到大方得體?無論戀愛還是工作,最難不是贏,而是let go。在舞台上做慣了大明星,誰捨得放手?可是身體狀況許可嗎?我有一位朋友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有次在音樂會跟一位世界頂尖男高音合作。當時這位男高音年事已高,但仍公開表演,他就站在我那位朋友面前演唱。後來朋友黯然地說:「看著這位音樂巨人隨歲月流逝而變成這樣…… 心裏很是難過。」「他變成怎麼了?」我問。「你真的想知道嗎?嗯……真是教人心痛……廢人一樣啊。」
我心中一寒。認識這位朋友很多年了,他向來善良隨和,從來不說別人半句壞話。用上「廢人一樣」這極端的形容詞,想必真的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詞彙了。
人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進,適當的時候退。工作、愛情、友情、親情,沒有一樣可以勉強。聲帶會隨年紀退化,手的機能和柔軟度也一樣,但情況卻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的手會變得遲鈍或僵硬,有些演奏家的手卻幾乎完全不退化,例如我喜歡的鋼琴家兼指揮Daniel Barenboim,七十歲以後的演出依舊精采動人,演奏遠比年輕時有深度和味道。有人這樣形容他:「Barenboim has a reputation for arrogance and aloofness.」藝術家,okay啦。順帶一提,Daniel Barenboim 的第一任妻子就是曾患多發性硬化症的著名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e。
我的鋼琴老師當年考獲獎學金到維也納讀音樂。她一個女孩子沒有顯赫的家勢和背景,憑自己的才華可以考進世界頂尖的音樂學府,在當年相當罕見。她在維也納求學時,師傅就是Liszt 的徒孫,當時已經年邁,但我的老師憶述:「當我第一次見面跟師傅握手,真是嚇了一跳,他的手握下去簡直就像沒有骨頭似的,像綿花……」
我這位鋼琴老師從維也納學成歸來,回港初期曾多次舉辦演奏會,之後專注教學,是一位個性低調的鋼琴家。第一次見她那年,我九歲。因為我的父母負擔不起學費,老師見我有點天份,不計較金錢,多年來她讓我付的學費比正常便宜很多。老師把半生奉獻在教學之上,退休前夕,她安然在家取出紙和筆,寫下「今生無悔」四個字,淡然一笑,喝一口茶,以這種方式來「慶祝」榮休。這位老師讓我明白人生可以如此淡泊,才華橫溢,卻不留戀。(摘自王迪詩《信報》專欄)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