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蒜頭大橋今下午五點通車了!
蒜頭大橋是嘉義縣首座同時榮獲金安獎和金質獎「雙金」大獎的大橋工程,總造價9.2億元,改建後高73公尺的橋塔採用故宮國寶青花瓷瓶口線條設計,夜間斜張橋塔配光雕每天變換不同顏色,整點綻放2分鐘,而平地雲霧美景更被譽為台灣版「金門大橋」。
#蒜頭大橋
姜梅紅❤️紅姐做代誌!
👉追蹤紅姐的IG https://reurl.cc/4mDd6X
🆗與姜梅紅LINE一起 https://lin.ee/78vhdu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旅行百科網http://xing.glyx.cn/traffic/1001.shtml) 三藩市-金門大橋 每當人們進人三藩市時,首先映人眼簾的便是一座飛架於海灣之上的巨型吊橋,這就是遐邇聞名的金門橋。金門橋建於1937年,耗資達300萬美元,...
金門大橋造價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進黨只要看到中國就發狂,終於有人開始清醒!
今天蘋果日報郭正亮的文章就是開始清醒的曙光,但民進黨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
民進黨國安掛帥還要多久(郭正亮)
2012年 02月22日 連結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已連續三次流標,馬政府決定以專案核准方式,引進中國大陸施工船及技術人員參與興建,創下兩岸工程合作首例。預計造價75億元,2016年完工後,將成為全世界最大跨徑的脊背橋,也將成金門觀光新景點。
金門大橋縱跨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個時代,每逢大選都成為選舉支票,但選舉一結束又無疾而終,因此被譏為「選舉浮橋」,亦即每到選舉就浮出水面,選舉結束又沉入海底。
歷經十幾年光說不練,金門大橋終於真正動工,對金門人來說,當然是喜事一樁。但由於專案核准台灣廠商以「連人帶船」方式租用大陸機具,並引進大陸技術人員,因此又引起綠營上綱到「國家安全疑慮」加以抨擊。質疑理由包括:蓋金門大橋是為未來兩岸合建「金廈大⋯⋯橋」鋪路;試圖藉此創立兩岸合作模式,以後將擴大運用到其他偏遠離島地區。
我們不禁要問:蓋金門大橋到底有何「國安疑慮」?真有所謂「國安疑慮」,首先受害的必然是金門人民,但金門人民渴望政府盡速完成金門大橋、乃至金廈大橋,已等了十幾年,民進黨立委與綠媒了解過當地心聲嗎?
民進黨立委沒說出口的「國安疑慮」,是金門大橋「方便中國發動戰爭佔領大小金門」,但他們不便說出口,因知道立論荒唐,發生機率極低,低到連自己都不信。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要上綱到「國安疑慮」表示反對,即使反對理由非常草率,還是要凸顯自己與國民黨有所不同。
甫檢討又輕率上綱
上周民進黨才提出敗選報告初稿,確認「執政信賴度不足」為敗選主因,坦承民進黨必須展現「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才能讓經濟選民安心」。但話才剛說完,針對金門大橋引進兩岸合作,又輕率上綱到「國安疑慮」,不經意暴露出經濟選民最討厭的政治掛帥邏輯。
類似金門大橋的兩岸合作個案,未來只會愈來愈多。例如馬政府即將開放陸資來台,開放陸資投資公共工程、甚至參與BOT,並將提高陸資參股金融機構比重、乃至高科技產業,民進黨恐怕也是反對居多。
問題是,民進黨不是反對台灣資金外流嗎?若不讓更多陸資進來,如何平衡目前單向流往中國大陸的台資?此外,民進黨不是主張要合乎WTO國際規範嗎?陸資要求比照台資在中國大陸待遇,事實上也符合WTO國際規範。
民進黨立委可能不知道,他們反對陸資參股高科技產業、輕率上綱到國安疑慮,有時也會傷到自家人。最近傳出最大的陸資參股案,可能是負債高達2400億、已瀕臨倒閉邊緣的奇美電,據傳某陸企有意參股兩成,但受限現有法令難成行。奇美電在南部聘用上萬名員工,創辦人許文龍長期偏綠,若不能放寬陸資參股,民進黨如何幫奇美電解套?
民進黨立委動輒反對兩岸合作,甚至也可能不經意傷到自己的執政縣市。由於中央財政吃緊,某綠色縣長曾在去年計劃引進陸資,協助建設地方碼頭,以便運送當地農產到對岸,但受限於法令與民進黨內氣氛,只好作罷。另一綠色縣長也有意引進陸資,協助開發閒置工業區,以便招商增加在地就業,但萬事具備只欠法令東風,只是身為民進黨縣市長,不方便主動爭取而已。
未來四年,兩岸經貿將進入全面正常化階段,民進黨如果不謹言慎行,弄清自己的政策目標,繼續輕易訴諸國安至上、乃至政治掛帥的傳統邏輯,我們幾乎可以斷言,四年後的經濟選民,仍然會繼續認定民進黨「執政信賴感不足」、「缺乏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
金門大橋造價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旅行百科網http://xing.glyx.cn/traffic/1001.shtml)
三藩市-金門大橋
每當人們進人三藩市時,首先映人眼簾的便是一座飛架於海灣之上的巨型吊橋,這就是遐邇聞名的金門橋。金門橋建於1937年,耗資達300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在橋樑建築學上,金門橋是一個創舉。它只有兩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橋墩支撐橋身,而是利用橋兩側的弧形吊帶產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橋身高高吊起。金門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
三藩市金門大橋
美國大陸西海岸的大港口三藩市,如果說象徵它的建築物是什麼,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金門大橋。這座聞名世界的大橋,與三藩市對面海軍中心相連,總長2,789米。橋墩間寬為1.280米,截止到1950年,是世界上最長的橋。橋的中間部分距水面有66米之多,據說到現在為止,沒有不能通過的船隻。這是因為修橋時,海軍方面提出要使橋下可以通過軍艦的要求。過橋時,如果乘車,時速為80公里,需要3分鐘,如果步行過橋,大約需要1個小時。
金門大橋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大橋之一。橋的修建是於1930年,經三藩市及周圍6個地方的居民共同投票決定的。金門大橋於1937年5月正式通車,造價3500萬美元,共使用10萬噸鋼鐵,造橋鋼纜所用鋼絲總長可達8萬英里,相當於繞赤道三周。金門大橋建成時就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經歷了1989年8.1級的大地震仍然完好無損。每年有400萬輛以上的車量通過此橋,換句話說,每天有1萬輛以上的車輛要通過。為了使得橋的修建過程安全穩妥,在橋下輔了一層巨大的網,共投入8萬美元。據說從橋開通那一刻開始,已經由網換救了19名工人的性命。
在金門大橋兩端臨海灣的一側設有觀景台和停車場,托爾廣場邊設有一大型的禮品店,遊客可在這裡購買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等。至今這座雄偉壯觀的地標性建築,每年都會吸引數以百萬的世界遊客來到三藩市,駐足觀望,合影留念。